'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當然,在打拼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去計較這些的問題。父為子綱,李世民做的好,就是李淵的功勞,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封建王朝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李世民卻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算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所以,按照傳統的祖制,李世民既不能被封為太子,也不會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有的只是封王分地。但是,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只想要大唐江山,更何況,大唐的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麼甘心讓給坐享其成的李建成呢?

想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的時候,可是親口承諾了以後的太子之位是李世民的。在唐朝建立之後,對待這位戰功赫赫的次子,李淵不好意思直接將他打發,而李世民也不好打發。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當然,在打拼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去計較這些的問題。父為子綱,李世民做的好,就是李淵的功勞,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封建王朝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李世民卻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算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所以,按照傳統的祖制,李世民既不能被封為太子,也不會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有的只是封王分地。但是,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只想要大唐江山,更何況,大唐的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麼甘心讓給坐享其成的李建成呢?

想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的時候,可是親口承諾了以後的太子之位是李世民的。在唐朝建立之後,對待這位戰功赫赫的次子,李淵不好意思直接將他打發,而李世民也不好打發。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開國之初的李淵,頭腦清醒,政治能力一流,既能對瓦崗軍和東突厥採取外交綏靖政策,也能想到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自封為帝。此時看來,這位開國皇帝還是很稱職的,的確是唐朝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可能是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這位帝王的頭腦,他開始漸漸的看不清朝廷的發展形勢。在唐朝最重大的問題——繼承人的選擇上,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這是個致命的錯誤,直接導致了李建成的死,他自己也喪失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力。

李淵一邊覺得不能向隋朝一樣廢長立幼,要不然,重蹈隋朝的覆轍可怎麼辦呢?一邊又看著自己英姿勃發的次子心生不忍,整個唐朝一大半的江山都是次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讓他當太子,他能甘心嗎?

歷史上的帝王都善於玩弄心術,於是,李淵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開始左右搖擺,首鼠兩端,最後玩脫了。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當然,在打拼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去計較這些的問題。父為子綱,李世民做的好,就是李淵的功勞,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封建王朝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李世民卻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算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所以,按照傳統的祖制,李世民既不能被封為太子,也不會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有的只是封王分地。但是,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只想要大唐江山,更何況,大唐的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麼甘心讓給坐享其成的李建成呢?

想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的時候,可是親口承諾了以後的太子之位是李世民的。在唐朝建立之後,對待這位戰功赫赫的次子,李淵不好意思直接將他打發,而李世民也不好打發。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開國之初的李淵,頭腦清醒,政治能力一流,既能對瓦崗軍和東突厥採取外交綏靖政策,也能想到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自封為帝。此時看來,這位開國皇帝還是很稱職的,的確是唐朝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可能是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這位帝王的頭腦,他開始漸漸的看不清朝廷的發展形勢。在唐朝最重大的問題——繼承人的選擇上,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這是個致命的錯誤,直接導致了李建成的死,他自己也喪失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力。

李淵一邊覺得不能向隋朝一樣廢長立幼,要不然,重蹈隋朝的覆轍可怎麼辦呢?一邊又看著自己英姿勃發的次子心生不忍,整個唐朝一大半的江山都是次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讓他當太子,他能甘心嗎?

歷史上的帝王都善於玩弄心術,於是,李淵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開始左右搖擺,首鼠兩端,最後玩脫了。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建成只能憑藉李淵的勢力而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李世民卻不是吃素的,他看形勢不對,讓他放棄唐朝的江山,這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願意放棄皇位,李建成願意嗎?與自己一起南征北戰的將士們願意嗎?所以,李世民只能另想辦法。

在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登基的第九年,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最終的結果是:李淵看重的唐朝新任繼承人李建成被殺,自己也被迫退下了皇位,秦王李世民順利的成為了大唐的第二位君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強者為尊,要想擁有話語權,就必須要有對等的實力,否則,就不要強出頭,把自己架到火上烤。

不過,這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究竟是誰?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當然,在打拼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去計較這些的問題。父為子綱,李世民做的好,就是李淵的功勞,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封建王朝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李世民卻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算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所以,按照傳統的祖制,李世民既不能被封為太子,也不會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有的只是封王分地。但是,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只想要大唐江山,更何況,大唐的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麼甘心讓給坐享其成的李建成呢?

想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的時候,可是親口承諾了以後的太子之位是李世民的。在唐朝建立之後,對待這位戰功赫赫的次子,李淵不好意思直接將他打發,而李世民也不好打發。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開國之初的李淵,頭腦清醒,政治能力一流,既能對瓦崗軍和東突厥採取外交綏靖政策,也能想到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自封為帝。此時看來,這位開國皇帝還是很稱職的,的確是唐朝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可能是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這位帝王的頭腦,他開始漸漸的看不清朝廷的發展形勢。在唐朝最重大的問題——繼承人的選擇上,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這是個致命的錯誤,直接導致了李建成的死,他自己也喪失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力。

李淵一邊覺得不能向隋朝一樣廢長立幼,要不然,重蹈隋朝的覆轍可怎麼辦呢?一邊又看著自己英姿勃發的次子心生不忍,整個唐朝一大半的江山都是次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讓他當太子,他能甘心嗎?

歷史上的帝王都善於玩弄心術,於是,李淵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開始左右搖擺,首鼠兩端,最後玩脫了。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建成只能憑藉李淵的勢力而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李世民卻不是吃素的,他看形勢不對,讓他放棄唐朝的江山,這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願意放棄皇位,李建成願意嗎?與自己一起南征北戰的將士們願意嗎?所以,李世民只能另想辦法。

在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登基的第九年,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最終的結果是:李淵看重的唐朝新任繼承人李建成被殺,自己也被迫退下了皇位,秦王李世民順利的成為了大唐的第二位君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強者為尊,要想擁有話語權,就必須要有對等的實力,否則,就不要強出頭,把自己架到火上烤。

不過,這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究竟是誰?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李淵皇位的正統性無人質疑,畢竟,他是李世民的親爹,只要他活著,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誰讓他生了這麼一個有本事的兒子呢?李淵或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啃兒族”。不過,在許多史料中,都說道:李世民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首先,太原起事是李世民一手促成的,他提出了這個建議,並說服了自己的父親同意實施這個建議,與此同時,李淵也許諾事成之後以太子之位相酬。

其次,在唐朝統一的六大戰役中,其中,有四個都是由李世民指揮並大獲全勝的。而且,與李淵的猶豫不決相比,李世民更具有領導能力。南下途中,他力排眾議,主張快速進軍,以鐵一般的意志支撐起了唐軍的前途。

"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英明神武,有著超強決斷力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博得頭籌,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呢?英明能幹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執政到自己去世,只要開國皇帝不去世,是沒有人能逼他們退位的,也沒有人能與開國皇帝的功績相媲美。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朝代,它的開國皇帝是被迫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的。這與乾隆退位不一樣,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是,卻還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對國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新任皇帝也是乾隆自己選上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不一樣了,他的退位實際上是被趕下臺的。而趕李淵下臺的就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忠君愛國”的理念下,將自己的父親從皇位上趕下來,與唐朝江山的得來有著很大的關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紛亮出自己的膀子準備大幹一場,取隋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太原的李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因為“讖語”,李家作為隋煬帝楊廣的母家親戚,活得那叫一個膽顫心驚。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怎麼能放過呢?

特別是李世民,這位年少的君王,對萬里江山充滿了渴望。從十六歲開始,少年英武的李世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長年身居一線,率領軍隊一步步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但是,李世民只是一個少年,為了唐朝建立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活動,都是以他父親——李淵的名義開展的。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當然,在打拼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去計較這些的問題。父為子綱,李世民做的好,就是李淵的功勞,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封建王朝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李世民卻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算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所以,按照傳統的祖制,李世民既不能被封為太子,也不會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有的只是封王分地。但是,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只想要大唐江山,更何況,大唐的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麼甘心讓給坐享其成的李建成呢?

想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的時候,可是親口承諾了以後的太子之位是李世民的。在唐朝建立之後,對待這位戰功赫赫的次子,李淵不好意思直接將他打發,而李世民也不好打發。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開國之初的李淵,頭腦清醒,政治能力一流,既能對瓦崗軍和東突厥採取外交綏靖政策,也能想到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自封為帝。此時看來,這位開國皇帝還是很稱職的,的確是唐朝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可能是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這位帝王的頭腦,他開始漸漸的看不清朝廷的發展形勢。在唐朝最重大的問題——繼承人的選擇上,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這是個致命的錯誤,直接導致了李建成的死,他自己也喪失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力。

李淵一邊覺得不能向隋朝一樣廢長立幼,要不然,重蹈隋朝的覆轍可怎麼辦呢?一邊又看著自己英姿勃發的次子心生不忍,整個唐朝一大半的江山都是次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讓他當太子,他能甘心嗎?

歷史上的帝王都善於玩弄心術,於是,李淵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開始左右搖擺,首鼠兩端,最後玩脫了。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建成只能憑藉李淵的勢力而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李世民卻不是吃素的,他看形勢不對,讓他放棄唐朝的江山,這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願意放棄皇位,李建成願意嗎?與自己一起南征北戰的將士們願意嗎?所以,李世民只能另想辦法。

在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登基的第九年,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最終的結果是:李淵看重的唐朝新任繼承人李建成被殺,自己也被迫退下了皇位,秦王李世民順利的成為了大唐的第二位君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強者為尊,要想擁有話語權,就必須要有對等的實力,否則,就不要強出頭,把自己架到火上烤。

不過,這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究竟是誰?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李淵皇位的正統性無人質疑,畢竟,他是李世民的親爹,只要他活著,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誰讓他生了這麼一個有本事的兒子呢?李淵或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啃兒族”。不過,在許多史料中,都說道:李世民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首先,太原起事是李世民一手促成的,他提出了這個建議,並說服了自己的父親同意實施這個建議,與此同時,李淵也許諾事成之後以太子之位相酬。

其次,在唐朝統一的六大戰役中,其中,有四個都是由李世民指揮並大獲全勝的。而且,與李淵的猶豫不決相比,李世民更具有領導能力。南下途中,他力排眾議,主張快速進軍,以鐵一般的意志支撐起了唐軍的前途。

唐朝開國皇帝明明是李淵,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才是開國皇帝?

所以,大唐實際的開國之君的確是李世民,雖然,他永遠都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名分。不過,不管是誰處於李淵這樣的位置,大概都會很尷尬。前有隋煬帝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後有李世民這樣的皇帝,既不能遺臭萬年,也不能流芳千古,只好借點兒子的光,留個老好人的名聲。

不管唐朝的開國皇帝是誰,唐朝的江山都姓李,都由李家人掌控;不管是李淵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們終歸是父子,自然沒有隔夜的仇。

參考資料:

【《舊唐書·本紀第一》、《舊唐書·李建成傳》、《舊唐書·太宗本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