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咖啡尋求轉型,“跨界”做茶飲會有新契機?

太平洋咖啡 星巴克 美團網 時代財經 2018-12-08

時代財經APP記者 王言

太平洋咖啡尋求轉型,“跨界”做茶飲會有新契機?

來源:視覺中國

喜茶和奈雪の茶之間架剛掐完,茶飲市場又迎來一位新的“攪局者”。

近日,太平洋咖啡在上海新開了子品牌“太茶”的獨立門店。據時代財經瞭解,該門店除了提供“太茶”系列茶飲外,還包括創意類咖啡以和小食甜點等產品。

為何“跨界”?

事實上,“跨界”做茶飲,太平洋咖啡並不算第一次。

早在2014年,太平洋咖啡的門店就開始出售古樹紅茶、古樹普爾茶等產品,只不過當時並未將該類產品作為主要產品進行推廣。如今,太平洋咖啡又將茶飲產品劃分為子品牌“太茶”單獨推出,可見其試水茶飲市場的決心。

公開資料顯示,太平洋咖啡於1992年創立在香港,2010年被華潤創業收購後成為其旗下唯一咖啡品牌。2011年,太平洋咖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截至目前,太平洋咖啡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300家。

然而,在咖啡消費量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上,太平洋咖啡的市場份額卻不算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太平洋咖啡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為2.5%,相比上一年僅增長0.2%。

為了刺激其業績增長,太平洋咖啡還一度推出“國酒咖啡”系列,用花雕、二鍋頭與咖啡進行搭配;在2018年 6 月,太平洋咖啡還聯合瑞典燕麥飲品牌OATLY,在國內多家門店中推出以燕麥為基底的咖啡產品。

而據時代財經瞭解,目前太平洋咖啡“國酒咖啡”系列已經下架。而在外賣平臺上,時代財經查看了美團外賣的廣州花城大道店、五羊店和興盛匯店等多家門店,其太茶新品的月銷量均不足10筆,而咖啡類產品的銷量則30到100筆不等。此外,在以上幾家實體門店,即使在消費的高峰期,消費者只有寥寥數人,和處於相同商圈的星巴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目前,同為現磨咖啡品牌的星巴克已經宣佈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計劃。在未來5年內,星巴克要將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增加近一倍至6000家。而僅在2018財年,星巴克就在中國市場新開了585家門店。這就意味著,僅從中國市場這個賽道來看,星巴克已經領先了太平洋咖啡多個身位。

除了星巴克之外,瑞幸、連咖啡等互聯網品牌通過消費場景的轉換,以外賣等模式迅速擴張。於此同時,全家、7-11等便利店品牌,也在爭奪線下咖啡這一市場。

太平洋咖啡入局茶飲市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有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他向時代財經表示,太平洋對於茶飲業務的佈局,對內部來說,其整體運營以及盈利狀況都不是非常的好,需要一個新的品類進行突破。對外來說,茶飲屬於目前新生代的熱門品類,藉助茶飲行業的紅利,可以幫助自己增強與新興消費者的粘性。

“跨界”並不易

近年來,茶飲行業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期。

美團點評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飲品生態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奶茶果汁店開店數達到5.6萬間,關店僅為1.7萬間,但在2016年下半年關店數則超過開店數;而2017年全年開店數量均超過關店數量。

據中信證券估計,我國新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接近500億元,超過了在中國市場成長了20年的咖啡行業的50%,今後幾年更有可能達到千億級別。茶飲業迅速的發展也引起了資本的重視,2016年因味茶、喜茶和奈雪の茶都分別獲得了億元級別的融資。

不過,茶飲業看似風光無限,但新興品牌想要介入,勢必面臨激烈的競爭。

目前,國內茶飲市場已經存在諸多品牌,諸如喜茶、奈雪の茶等頭部品牌也已經將經營範圍逐步延申到各大城市。公開數據顯示,喜茶在全國的門店已經超過100家,奈雪の茶的門店數則達到了200家,兩者的門店都覆蓋到了全國一二線的絕大部分城市。

而就在近日,喜茶和奈雪の茶兩家品牌創始人之間的“互掐”,也讓茶飲界的競爭從暗中較勁升級到了口水戰的程度。

11月18日,奈雪の茶創始人彭心在社交網絡上指責喜茶抄襲自家的一款車釐子茶飲,隨後喜茶創始人聶雲辰則回覆彭心稱其對於創新的理解出了偏差,有些“幼稚”和“無病呻吟”。

兩家品牌對於“抄襲”的爭論,也將茶飲產品特徵不明顯、品類同質化的弊端推到了大眾面前。目前,中國茶飲市場的產品類別較為相似,主要以奶蓋茶和水果茶為主,而由於茶飲產品高毛利、技術門檻和壁壘低的特點,一家剛推出新品,其他品牌不久就能跟進的情況已是屢見不鮮。

上海至匯戰略營銷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張戟認為飲品界“模仿”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對於太平洋咖啡等新入局者,想要在行業內立足,他認為核心在於形成屬於自己品牌的核心產品品類、獨特的品牌文化和壁壘。

“茶飲行業模仿的情況其實很普遍,想要避免這種情況,這就需要通過提前開店,佔領其他品牌還沒有滲入的市場的手段,引導消費者建立起對於自己品牌的認知。”

而對於太平洋咖啡推出茶飲品牌的優勢,張戟告訴時代財經,背靠著華潤集團的太平洋咖啡,可以借鑑瑞幸咖啡的做法,依靠資本優勢,採用目前互聯網等新興模式來降低成本並提升銷量。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平洋咖啡並沒有太強的品牌優勢,門店擴張的模式太“重”,未來前景並不明朗。

朱丹蓬認為,太平洋咖啡在茶飲行業的優勢和機會並不大。“對於產品品類的升級和多元化,太平洋咖啡的一切更多的是一種被動的打法。但如果想要獲得良好的發展,就需要打造良好的產品品質和服務體系”。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太平洋咖啡“太茶”的品類屬於奶蓋茶,但不同於其他品牌,其飲品材料是銀耳、無花果等食材,主打“養生”功能。而針對推出茶飲產品和品牌的原因,以及今後對於公司產品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嘗試聯繫太平洋咖啡,但截至發稿,該公司未對發去的採訪問題作任何回覆。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主打咖啡產品的星巴克,早在2012年就佈局了茶飲業務,並單獨開設了名為“茶瓦納”的茶飲門店。但由於業績不佳,星巴克於2017年7月宣佈關閉了所有獨立茶飲門店,但繼續保留了該茶飲,並在咖啡門店進行銷售。

太平洋咖啡尋求轉型,“跨界”做茶飲會有新契機?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