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饅頭”店每天為幾百萬人提供早餐,年銷售10億擬IPO

在上海,早起上班的路上,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早餐店,煎餅果子,雞蛋灌餅,豆腐腦油條,包子饅頭數不勝數。

這其中就有這麼一家饅頭店,脫穎而出,開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現在這家饅頭連鎖店,已經被安排進行IPO預算披露,一旦上市便是“饅頭”第一股。

這家饅頭店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巴比饅頭”。

這家“饅頭”店每天為幾百萬人提供早餐,年銷售10億擬IPO

巴比饅頭從2001年上海河南路一家人氣早餐店「劉師傅大包」,發展成為擁有2600多家門店,每天為幾百萬人提供便利營養早餐,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中國早餐市場公認的第一品牌,擁有上海規模最大的早餐食品加工中心。

芭比饅頭的母公司是中飲巴比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其招股書顯示,在2016-2018年,中飲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7.20億元、8.67億元、9.90億元,期間對應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0.38億元、1.13億元、1.43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連年增長,並且在最近兩年淨利潤增加明顯。

夫妻店小生意

巴比饅頭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截止申報書遞交日,劉會平直接持股54.41%,其通過天津會平、天津巴比、天津中飲間接持有中飲股份16.06%股權,其妻丁仕梅則持有中飲股份10.23%股權,兩人共同持有中飲股份80.7%股權,擁有絕對控制權。

巴比饅頭的創始人劉會平也是一個典型的徽商,他出生於包子之鄉的安徽懷寧江鎮,據說當地有數萬人在全國各地開包子店。

1997年,劉會平到廣西南寧開包子店謀生,他租下了5000元的一個門店,開始帶徒弟賣包子。

賣了一年包子的劉會平想到大城市去碰碰運氣,於是1998年他來到了上海,用手裡僅有的幾千元租了一個十幾平米的小鋪子開始賣包子。

但由於當時他不瞭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本錢很快就虧光了,店鋪也不得不關門。

之後他嘗試過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賣過其他早餐,但都不成功,最終他還是選擇繼續賣包子、饅頭。

這次他經過潛心研究,仔細觀察後發現很多路邊小店價格雖然便宜但衛生不太好,而衛生條件好的大門店價格高,而且都是機器攪拌制餡,口感一般。

結合這兩種模式的優點,2000年他重操舊業,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西路開了一家叫做“劉師傅大包”的早餐店,主營包子、饅頭等早餐食品。

為了迎合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做了很多嘗試。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采購天然飼料餵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

靠著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和良好的口感積累的口碑,“劉師傅大包”在南京西路站穩了腳跟,到了2003年,他已經賺了100萬元。

2003年,由於劉師傅大包無法註冊,而且出於迎合年輕人喜好的目的,劉會平便換了一個洋名字——“巴比饅頭”,註冊了“上海巴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2004年為了滿足消費需求,他自己投產了自己的包子工廠,加快開店的步伐。

因為饅頭、包子店主營早餐業務,店鋪面積小,成本低,因此一家包子店只需要投入3萬元,到了2005年,他已經開了七八家直營店。

從小門店到加盟轉型

直營店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直接把控質量,但隨著業務越做越大,管理必然會跟不上企業的發展。

隨著工廠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劉會平就在思考怎樣才能更快地擴張,消耗產能。

2005年,他開啟了加盟模式,這種模式使得巴比饅頭走上了快速擴張的快車道,由於成本低,加盟容易,當年9月巴比饅頭就擴張了50家店。

開放加盟後,“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麵點製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中飲股份主營收入有90%左右來源於加盟模式的產品銷售。

2008年,劉會平註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為了滿足門店的需求,他又斥資2000多萬元,在上海松江建了一箇中央工廠。

2010年,劉會平進一步設立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中管理經營“早餐生意”, 中飲股份的產業鏈也形成了包子、饅頭、粗糧點心、餡料及粥品飲品。

2012年,中飲集團僅通過巴比饅頭品牌就實現4.5億元銷售,再加上團餐等業務,共計營收5億多元。

截至2018年底,中飲股份已經擁有15家直營店、2641家加盟門店,每日服務數百萬人。

2018年8月起,中飲股份就由國元證券進行IPO輔導,近日證監會的IPO預先披露欄目中

中飲股份被安排進行IPO預先披露,這意味著這家“饅頭”店離A股又近了一步。

巴比饅頭店的經營之道

把包子、饅頭做成品牌,賣十個億是很難想象的。

巴比饅頭店的邏輯很簡單,就是渠道為王。通過大規模開門店,批量化產品製造,利用上百輛冷鏈車為門店做配送,把最難標準化的產品標準化、規模化。

大型工廠多以標準化生產為主,而小型創意作坊是以定製化為主,這兩種模式都能夠取得成功,而更容易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更有前景。

這一點在餐飲行業尤為重要。

在管理方面,儘管劉會平夫妻持股超過了80%,為了留住人才,劉會平拿出了15%的股份獎勵分配給企業高管以達到股權激勵的目的。

儘管事業取得了成功,但這個從農村走出的打工仔,還是每天和妻子堅持凌晨5點趕往店鋪,和員工一起蒸包子。

沒有什麼獨特的成功祕訣,巴比饅頭的成功只因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因對市場的充分調研,瞭解市場的真實需求,一步一個腳印去摸索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再通過產品的標準化作業,實現大規模的擴張與複製。

企業初創及擴張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您計劃或者已經在創業了,歡迎關注我們哦。優質企業,根據納稅貢獻,按比例給與發展獎勵,還有更多優惠獎勵政策等你來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