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來源:刀姐doris(ID:doriskerundong)

排版:放開那芒果

美國互聯網消費品增長和投放的策略,中國有多少能借鑑呢?這篇我就來寫寫我的觀點。

1. 焦慮的“傳統”營銷人

首先說個最近發生的事吧。

最近見了幾個寶潔、聯合利華的朋友,發現他們都很焦慮。焦慮的原因是,許多他們同齡,甚至是小一輩的同事都出去創業了。頂著CEO抬頭,不到兩年,做得風生水起。而他們還在原地,做品牌經理,而且好像感覺外面的世界都變了。

他們感慨說:“5年前,寶潔人出去創業,幾乎都死得很慘。因為寶潔人都是文人,不喝喝酒,搞不定線下渠道......哪知道現在出去竟然混得那麼好。世道變了。”

世道的確變了。從快消到互聯網,從美國到中國,我看到了營銷世界的風雲萬變。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前我們是怎麼做快速消費品(快消)的營銷的。

7年前,我在美國聯合利華工作,負責凡士林潤脣膏全球新品項目時,是這麼做的:

寫一份幾百頁的PPT,這份PPT的目的是讓公司上上下下有安全感。

說白了,向老闆證明:“從方方面面來看,這個產品肯定賣得出去“。

一份PPT還不夠帶來安全感,我們會在產品配方出來以後進行盲測,做概念測試等等。反正各種測試。

測試真的是為了消費者嗎?我覺得其實是為了”說服老闆“。

好不容易讓老闆有安全感,得到了批准,再怎麼做呢?

然後和各種供應鏈打交道,耗得久的可以跟他們撕×扯皮兩三年,產品就做出來了。(省略一萬字當中的煩惱)

再接著就是重要的推廣過程。

先要去幾個重要的線下渠道爭取到貨架上的好位置。藉著集團的資源和底氣,外加一點跪舔,才能拿到收銀臺前那個放口香糖的小貨架位置或者靠前的好位置。讓別人一進超市就看到你,就鎖定了你很大的銷量。

然後就要砸廣告去”洗腦”。因為在超市裡有幾百個潤脣膏,人過來買,就算你位置好,人也不一定選你。所以要在消費者去超市之前就被廣告“洗腦”,看到我就選我了。

說白了,以前做消費品營銷,打的是腦子裡的戰和貨架位置的戰。

先讓人看廣告記住我,然後逛超市的時候看到我,只記得買我。

也是通過這個套路,寶潔、聯合利華等大型消費集團,佔著媒體資源、渠道資源、和供應鏈資源,就可以順理成章壟斷你家裡大部分的產品。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你家用的都是這幾個集團的

你自己看看,前幾年家裡的海飛絲洗髮水、力士沐浴露、舒膚佳肥皂、德芙巧克力......是不是都出自這幾家消費品集團。

你聽到的、看到的、買到的品牌永遠走不出幾個大集團。

同樣,這幾個大品牌也養肥了許多能幫他打大曝光的4A廣告公司。

而小品牌則很難有存活之路。不會喝酒,沒渠道資源,沒預算,也請不起4A。

這個現狀100多年一直沒有改變,直到互聯網起來以後。

從互聯網起來以後,一切都變了。

首先出現了電商……電商起來以後,很多人都不再逛街了。

這一刻開始,原來線下渠道的“壟斷最好位置”套路被打破了。

接著,社交媒體出現了…人人都可以是一個自媒體,大消費品集團對大眾輿論媒體的掌控,也漸漸被弱化。

再接著,社交媒體和電商打通了。

投放數據都能跟蹤到效果了。原來的“洗腦+超市選我“戰術不再管用了。

4A廣告公司焦慮了。甲方不再只是傻傻地看一些”曝光量“和”互動數“這種騙老闆的數據了。

於是去年開始,品效合一變成了營銷界的話題詞。

供應鏈也變了。許多原供應鏈的人出來自己創業,開辦了各式代工廠OEM、ODM。

做消費品不再需要自己擁有大工廠和技術團隊,只要找這些OEM和ODM合作就可以。

突然之間,傳統消費品集團的商業模式開始不再是萬精油了。互聯網品牌崛起,1-2年就做到了傳統品牌幾十年想到達的成績。

往往在變革中,就會產生新的王者。在互聯網發展早中國幾步的美國,這種變革也來得更早一些。

2. 誕生於美國的DTC品牌

網生消費品牌的鼻祖,誕生在美國,又稱DTC品牌 (Direct to Consumer直達消費者的品牌,後稱網生品牌)。

它們自從2014年崛起之後正在慢慢吞噬大消費品牌集團的市場份額。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網上有個著名的報道,關於DTC品牌怎麼把寶潔給解剖了

舉幾個美國的網生品牌例子,相信你一定聽過。

比如米蘭達·可兒2017年大婚自己給自己化新娘妝,用了的Glossier。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成分黨最愛的小眾平價護膚猛藥品牌The Ordinary,爆紅於YouTube,英國彩妝大神Goss大叔用了直呼 “Amazing”。

還有線上也能賣床墊的Casper…它們都是著名的美國網生品牌,並且都在近幾年拿到了高額的投資。

據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發佈的《2018互聯網趨勢》報告,美國 DTC 新品牌呈現驚人成長曲線,推出 3-5 年內迅速做到 1 億年收入規模。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圖片來源品牌星球

DTC品牌往往會切入一個細分品類。例如Casper切入的就是床墊、AllBirds運動鞋、Billie則是女用剃鬚刀。

DTC品牌生於互聯網的時代,不同於原來聯合利華等消費品集團的做法,它有幾大特點:

  • 生於互聯網渠道,沒有線下店

這些品牌往往剛開始都沒有線下店,也免得去和線下渠道跪舔要好的貨架位置。

(但是後期有些品牌開始開始拓展了線下,這是後話)

  •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所以價格更親民

原來消費品在線下渠道(例如超市、或百貨商店),需要被佔掉少說20甚至40以上的毛利。網生品牌自己運營網站,不用給渠道商,省下成本。

例如TheOrdinary的護膚品可以便宜到100塊以下。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 直接擁有消費者數據

網生品牌由於是自建網站,所以可以輕易的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軟件)來跟蹤消費者畫像、是否購買,在哪裡放棄等數據。

  • 對市場反應速度極快

正因為有豐富的數據,網生品牌可以根據用戶的數據直接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

  • 不同於傳統消費品牌大面積投放打大眾市場,網生品牌往往先做好一個小眾群體

讓他們熱愛產品和品牌,並散播許多正面的評論,然後才慢慢走向大眾。網生品牌通常內部培養客服團隊,系統培訓,產品早期粉絲忠誠度極高,培養非常好的的口碑。

  • 最後,他們會打造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讓品牌在用戶的心中具象化

比如美國《時代》雜誌曾把 Allbirds 稱之為"世界上最舒適的一雙鞋",而這"最舒適“主要和它所使用的材質有關——來自新西蘭的美利奴羊毛。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看著就很想穿用它的毛做成的鞋是怎麼回事!

那這些“小螞蟻”的網生品牌是怎麼做增長,啃下“大巨頭的皮”的呢?

3. 美國DTC的增長投放策略

為了瞭解美國的DTC品牌怎麼基於互聯網做增長的,我請了我的一個朋友,曾在DTC品牌Casper從事增長,投放預算超過1億美金的倩雲,來我的女子刀法(她經濟賦能平臺)做了一次分享。

不瞭解Casper的話,我簡單跟你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床墊品牌。

相比傳統認知的床墊,往往都喜歡打電視廣告和線下門店。Casper 不打電視廣告,沒有門店,只在網上賣床墊。

這就特別令人匪夷所思了。床墊這東西不需要試睡嗎?

更奇特的是Casper能提供的床墊種類非常簡單,只有三種,是選擇恐懼症的天堂。

Casper能把床墊摺疊成一個迷你冰箱大小的紙箱,直接送到你家裡。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同時,你可以免費試睡 100 天,如果不滿意全額退款。

現在,Casper估值11億美元,被哈佛商學院收錄進經典增長案例研究。

以Casper為例,倩雲告訴我們網生品牌的投放策略通常分成三階段。

不同於傳統品牌直接打最大曝光量的電視,網生品牌第一階段始於社交平臺(往往還是長尾流量,什麼長尾?就是粉絲數少於10萬的博主)。

更加不同的是,一開始就以效果為主,並不看什麼虛的曝光數。對增長團隊有嚴格的ROI限制,例如大於3。比如投廣告花1000美元,就必須帶入3000美元收入。

同時,馬上收集用戶數據,有準確的用戶畫像和消費者購買週期。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美國做博主投放可以用到的工具

第二階段,當社交平臺的量已經獲取得差不多,渠道的獲客成本(獲取一個新用戶需要支付的媒體預算)就會逐漸升高。已經積累了許多用戶數據了,就可以去新的投放渠道測試。

例如,Casper當年會測試Hulu(類似中國的優酷)、tinder(類似中國的陌陌),通過這樣的測試發現品牌新的增長點。

第三階段才進入傳統渠道,並開始做線下的品牌體驗活動。

但線下媒體的一大缺點就是大部分的曝光無法跟蹤。因此Casper在做地鐵廣告的時候,也會盡可能的用打折碼等手段來跟蹤這個媒體的效果。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同時,隨著人群的擴展,Casper也會開始做一些線下的快閃店活動,讓更多的人能體驗到Casper的好和服務。

例如Casper做了午睡車的全球旅行,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很好的反響。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接著在一二線城市開展概念體驗店 ,三四線城市藉助大型零售商(Costco, target等等)開店。

總結來說,不同於過去,網生品牌在美國是反過來的,先讓一群小眾群體(通常是年輕人、喜歡新品牌、喜歡新科技)喜歡你,留下好的輿論。

同時,投放全部聚焦在性價比高的線上社交流量,100%效果驅動(不考慮品牌曝光),精準投放。

後期才開始進入傳統市場,70%效果驅動,30%品牌驅動。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4. 中國網生品牌的增長模型

但近兩年中國的確誕生了幾個了不起的品牌,1-2年就能做到10億以上的銷售額:例如完美日記、HFP…

那中國消費品是怎麼做增長的呢?美國DTC品牌的增長策略有多少可借鑑之處?

近半年來我也和許多中國的網生消費品(Hedone、BigEve、Croxx等)的創始人聊過它們的策略。

其實中國的網生品牌增長和美國從原理上說非常相似。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電商、新媒體和供應鏈的變革,無論在中國和美國都是一波紅利……

第一步冷啟動,中國網生品牌做增長,同樣始於社交。但是更多的是藉助平臺紅利、或網紅自身流量。

例如玩轉微信社交紅利的HFP,看似是閉著眼睛海投,其實是用高效方式借微信公眾號紅利期,卡位定位“成分黨”。

找高性價比的長尾號,快速的低成本試錯,體系的數據監測:單次投放效果不好的立即放棄,效果好的號多次投放或加碼投放。

同時,HFP官方微信文章還利用了”帶貨模板“:高大上成分+好用看得見的功效+大牌平替+使用感十足的專業化測評+靠譜的自有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師簽名專業又有情懷,百試不爽。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這一招和國外的Micro-influencer strategy(專找10萬以下的長尾博主互動的策略)非常相似。

但主要靠的是微信公眾號2015-2016的紅利。

還有一些品牌例如Hedone、Rever,則是十分擅長內容營銷,用幾個爆款在B站、小紅書、微博、抖音等95後女性居多的地盤,挑選種草KOL搭配爆款成功種草女性。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品牌更省錢,網紅親自開闢自己的品牌,例如我曾經採訪過的張大奕、張沫凡、董子初,靠自己的自身粉絲群體,就能快速完成冷啟動,省了投放KOL的錢。

第二步,跨界合作+效果投放+社群運營。當第一步社交流量基本耗盡,把能投的博主基本投完以後。

這時就會利用現有用戶畫像,去開始測試新的測試渠道,例如微博廣告位、粉絲通、朋友圈廣告、天貓廣告等。但這點上就和美國很不同。

在美國,各種跟蹤軟件和平臺所具備的數據打通,讓效果廣告可以很“精準”和“科學”。

歸因模型也可以做的非常準確,Google和Facebook的數據可以打通,從媒體到購買全鏈路品牌都能跟蹤,還能算出來是哪個渠道導致了用戶幾天後的購買。

中國的投放只能閉著眼睛去踩坑。

大家公認的事實是,中國的KOL部分存在數據造假,而品牌主很難鑑別。而阿里的數據和騰訊的數據沒法打通,所以歸因模型歸不了多少因。

數據缺乏+媒體數據造假,讓消費品牌很難用美國的效果投放打法來做中國市場。

效果投放通常沒效果…

同時品牌通常也會和一些IP來做跨界合作,來持續增加品牌的話題度和爆點。

面對這些侷限,中國人更會玩:裂變、H5、小程序、病毒視頻……往往會在第二階段出現。

最後所以進入第三步,出大招,放小鮮肉,走入傳統渠道。

如同美國第三步會走向傳統渠道,中國往往會用小鮮肉代言,不斷圍繞代言人產出話題。

例如HFP找了王一博、完美日記找了朱正廷,稚優泉找了周彥辰、朱星傑、徐聖恩。既然請了明星,就要集中激發粉絲的購買力。

比如完美日記包下了五城地鐵廣告+上海震旦大屏廣告,利用粉絲對於偶像的應援熱情,設計粉絲完成打call解鎖任務,幫助自己的愛豆實現廣告投放的活動。

綜上,你可以看到,美國更注重數據跟蹤和效果投放。而中國更會玩紅利和品效合一。

但區別更大的是,美國的DTC看似科學光鮮,但其實,中國的流量紅利還遠遠大於美國。

美國看似數據平臺完善,可測試可檢測,但其實流量成本已經相當之高,不少DTC品牌剩下的毛利少之又少。

根據 Casper 透露的數據,2018 年營收超過 4 億美元。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顯示, Casper 尚未盈利,2018 年虧損 6400 萬美元。Casper 預計 2019 年營收將達到 5.56 億美元,並實現盈利。

而在中國,還有許多下沉市場和新起的平臺有社交流量紅利,新崛起的快抖紅、微信的社群和私域流量還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

相比美國3-5年做到1億美金收入,中國品牌1年就能做到10億,毛利還比你高很多。

5. 品牌的意義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中國早就有淘品牌了,那可比你早的多了。

中國的確有許多渠道品牌很早就崛起了,但DTC和渠道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它背後的“品牌力”。

無論是Glossier、TheOrdinary還是Casper,他們都始於創始人對品牌理念的堅持。

比如成分黨TheOrdinary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的創始人甚至有點神經病(現在已經自殺…...),它開始做TheOrdinary就是因為他當初在快消工作,看到他們背後的毛利之高,決定出來做一個簡單直接、親民又好用的產品。

而Casper的創始人,則一直信誓旦旦要做的不是普通的床墊,而是睡眠界的耐克。

2019年,中美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麼做增長的?

Casper的水上派對

我在讀到哈佛商學院分析Casper的案例裡,有這句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

Casper在現階段正在糾結要不要打電視廣告來獲得更大的銷量。後來他的創始人說:

"I care more about why people buy rather than how many are buying. We want 'up the funnel' relationship impact - emotion, brand love. That's what has long term value. We can sell a mattress again on that and also sell other products - sheets, pillows, whatever - if they bought on positive emotion. That and developing great new sleep-related products is the way we get to be the Nike of sleep and not just 1800-Mattress with a smile"

“比起多少人在買我們,我更關注多少人為什麼在買我們的的床墊。我們希望能夠建造的是”顛倒銷售漏斗“的關係和影響力 - 情感,對品牌的熱愛。這才是有長期價值的東西。如果大家對我們真的熱愛,我們才能用我們的品牌賣出更多的產品-被子、枕頭、隨便什麼。只有這樣,以及開發更多真正棒的睡眠產品才能讓我們成為睡眠界的耐克,而不是隻是一個帶著800-820-xxxx的隨便啥床墊。”

品牌的力量就是它能建立起人和品牌之間的共生、共創和共情力……而這是僅僅靠流量賣產品的渠道品牌和真正的品牌最大的差距。

與其上來就洗腦10萬個人喜歡你,不如讓1000個人因你而瘋狂。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本文由刀姐doris(ID:doriskerundong)發佈,授權互聯網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職場相關:

  • 有一種人會越來越難找到工作

  • 為什麼說跳槽加薪低於30%,等於在“降薪”?

  • 簡歷投了10家公司,結果統統被拒.. 運營新人還有救嗎?

  • 非名校,經驗少,沒人脈,有機會進入BAT做產品經理嗎?

  • 29 歲成為阿里巴巴 P8,工作前 5 年完成晉升 3 連跳,他如何做到?

延伸閱讀:

  • 為什麼美國互聯網沒有“運營”崗

  • 為什麼我們常說做to C的人比較難去做to B

  • 聊聊支付寶打破記錄的“錦鯉”營銷

  • 移動互聯網十年

  • 採訪了1000個95後:95後的秒辭,和你想的真不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