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宵夜江湖》進了同一家燒烤店《人生一串2》贏在文案'

"

暑期少不了啤酒燒烤,還有舌尖上的“深夜食堂”。7月才剛開始,視頻網站就相繼推出了《宵夜江湖》《人生一串2》兩檔美食紀錄片。尷尬的是,撞進同一家燒烤店,《宵夜江湖》豆瓣評分5.2分,《人生一串2》則拿到9.1分的高分。不少網友說,鬼才文案太走心了,“謝謝款待!”

場景1

兩個攝製組進了同一家店

燒烤“不可言說”怎麼拼?“一本正經”你就輸了

取材瀋陽同一家主打羊槍燒烤的串吧,《宵夜江湖》貼上“江湖”標籤,但介紹起那些難以啟齒的食物,又頗為“老實”。“這兒的常客大多是中年男人,老話不是說嘛,吃啥補啥。”

《人生一串2》的文案則常常被網友點名“加雞腿”,這回也是相當皮。“瀋陽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藏在陋巷中的小店,才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當你一不小心來到琴江小街,來到那個同名的燒烤門臉兒,相互會意的神祕眼神,會讓人覺得有一絲怪異。”渲染鋪墊要做足,配樂也相當詭異,釋放出了子彈在飛的刺激,“在這樣一個不大對勁的地方,有那麼幾樣拳頭產品,會讓繃住範兒的社會人瞬間破功,也能讓剝蒜小妹變身極道一姐。”有時候視角還是網友調侃的“受害人視角”,也就是燒烤們的視角。

《宵夜江湖》裡簡單介紹為“負責貨源”的父親,到《人生一串2》裡變成“社會你二哥,人狠話不多”,奧祕全藏在二哥的撲克臉裡:“冷峻犀利”“你很難看出他有什麼情緒波瀾”,關於羊身上全都是寶,還昇華為“供應商解剖學”。但面對二嫂,二哥對羊的狠勁兒消失無影無蹤。形成了奇妙的家庭組合,“二哥收拾羊,二嫂收拾二哥……這很不商業。”調皮的文案頗接地氣,也深得網友心。

《舌尖上的中國》等片“影響的焦慮”在前,《宵夜江湖》延續“舌尖”系旁白傳統,脫離街頭燒烤的暗黑潑皮氣質,字正腔圓說著“社會”反而不得人心。倒是自成一派的《人生一串2》此次迴歸延續去年的歡脫,繼續圈粉。一集結尾處,滿屏的“謝謝款待”,堪稱網友對於美食的動情評價。

同樣是寫焦炭烤的瀋陽雞架,《宵夜江湖》說,不知道哪個漢子,在鍊鋼鍊鐵之餘,創造了這個極品烤法。吃烤雞架的代駕夫妻,品味著人生艱難。

《人生一串2》則說,“對於野生美食家楊老傻來說,深夜來吃烤雞架,並不是一個需要糾結太多的選擇。帶著老工業獨有的浪漫,對於孤獨的治癒難以想象。”但店主斌哥乾脆說,一個人來吃都是精神病,晚上不回家睡覺!對於這種坦誠,彈幕笑成一片。“當然我也是精神病。”於是旁白說,“大半夜,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

場景2

講故事會撩,看火候

人生打拼艱難,困難是將來的福,但我想看的是燒烤

《舌尖上的中國》走紅之後,除了聚焦美食,也開啟了美食紀錄片講故事的傳統。但故事和美食的配比,還是要掌握好火候。《宵夜江湖》以瀋陽、西安、武漢、重慶、杭州、南寧、廈門、廣州八個城市的宵夜美食為介質,勾勒出不同城市的品格,以及一幅幅夜市生活圖景。

第一集裡,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西塔老太太串店的活招牌。71歲的朝鮮族老太太李蓮花,50歲開始創業,從沿街擺攤到擁有一家門庭若市的店面,其間經歷很多磨難,但她說:“困難是將來的福。”當她穿著圍裙在自家店鋪裡歡樂地唱歌跳舞時,這種熱情感染了現場的每位食客。帶著攝製組採買辣椒,她有些傲嬌地說,“我要的辣椒名字不能說”,她穿的板筋串受歡迎,她也正色說,這是個技術活兒,凡事都得動腦筋。

《宵夜江湖》一上來就是生猛鬧夜場的瀋陽,寫江湖的人生百味,拿臉盆喝酒。撒狗糧也少不了,老公陪愛吃的老婆去吃羊槍,邊吃還邊秀恩愛,“結婚四五年了,我一直覺得他是我心目中的男神,沒有不帥的地方。”但網友仍不時會嘀咕,是進錯節目了嗎?也會實誠地冒出一句,“我想看的是烤串,不是人生打拼艱難”。

相對於《宵夜江湖》喜歡講故事,《人生一串2》似乎更會撩,簡單粗暴以烤串煽動味蕾。二旦家的烤鯰魚,加了好友家的棗花蜜;蘭州的羊肉串,一口肉一口蒜一口酒。走進福建泉州古宅吃燒烤,燒烤配蔬菜,吃出養生味道。古厝家的特色烤雞翅,刷的是偏甜的花生醬。真正的雞架食客都不是來吃肉的,而是來吃味的。“峨眉派”的西南交大月牙山燒烤,一個專屬於大學生的美味基地,也拍得特別美好。不經意之間,青春的況味暈染開來,畢業季,邀請女生一起談人生,學生們都愛老闆娘做的祕製甜辣五花肉,搭配糯米枸杞煮啤酒,誰說燒烤不健康來著?

到底是不是吃貨,從《人生一串2》上線的兩集起的標題,就可見一斑,“您幾位啊”,那是老闆最親切的待客開場白。“咱家特色”則囊括了那些不可言說,老食客更不必多說。

多說1句

起點太高,吃貨嘴刁,還能拍出啥花兒來?

《人生一串》在美食紀錄片裡開闢出烤串江湖,大家本來對美食紀錄片也不抱多大期待值了,因為深夜放毒的套路彷彿都在那兒了,更何況大晚上美食搞起,多影響大家的減肥、養生的健康生活呢?

從評論一路下滑的《舌尖上的中國》,到陳曉卿離職央視後開創的《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的困境在於,起點太高。片子背後的主導者不僅要會吃,還要會拍,更要捨得花錢拍。去年繼續席捲話題的《風味人間》,陳曉卿團隊拍攝歷時2年、橫跨全球5大洲、探訪20多個國家,那是相當費錢的。對於美食的呈現更運用更多高科技手段,大量微觀攝影技巧的運用,隔著屏幕就讓人感覺到美食誕生時的美妙。這年頭,吃貨也越來越嘴刁,想想腦袋就疼,還能拍出什麼花來呢?

2018年,B站出品,陳英傑等人執導的《人生一串》不走尋常路,細分美食領域,讓“小而猛”的燒烤文化,趁著暑期和世界盃的清風,成為出圈爆款。這給後來者開啟全新視角,既夠垂直又減少成本,《早餐中國》也應運而生。

但今年,美食江湖沒那麼樂觀,題材撞車成了不同網絡平臺“對碰”的美食紀錄片遭遇的尷尬。選題的垂直化,讓先後播出的《宵夜江湖》、《人生一串2》中,瀋陽雞架、羊槍燒烤紛紛相撞,甚至攝製組們前後腳踏進了同一家店。

同題材如何出彩,《人生一串2》靠鬼才文案贏了。賣燒鴿子的說,“我能讀懂那隻鴿子的靈魂。”再比如,“在昆明燒烤這個複雜狂野的生態裡,夏大媽套上圍裙就像蝙蝠俠,去搭救那些午夜街頭被飢餓裹挾的無助的人。”這些神神叨叨的文案,既俏皮也不裝,尤其對平民美食的路子,受到年輕網友的追捧。

年年有人減肥,也總有人快意人生。“二哥收拾羊,二嫂收拾二哥”,這種程度的好吃會吃,身邊還有很多,期待有心人去發掘。“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老巷尋蹤,擴大食譜,邊城探祕,刷新底線。” (記者張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