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最嚴垃圾分類:吃飯10分鐘,分類半小時

上海 不完美媽媽 杭州 寧波 水果 蛋糕 牛奶 福州新聞網 2019-07-06

【原標題】直擊上海最嚴垃圾分類第一天

吃飯10分鐘,分類起碼半小時

記者體驗:飯後大家排隊扔垃圾,還得面對保潔員靈魂拷問“你什麼垃圾”

直擊上海最嚴垃圾分類:吃飯10分鐘,分類半小時

↑上海居民已經過一個月的突擊學習,但垃圾分類還是有些累。

“你是什麼垃圾?”這句“靈魂拷問”,在上海,真的來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經過一個月的預熱後,上海進入生活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史上最嚴垃圾分類開始了。

不只是上海。國家住建部日前宣佈,包括杭州、寧波在內的46個城市將在2020年底前,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上海居民們目前經受的“靈魂拷問”,或許很快就是明天的你我要面對的。

7月1日,錢報記者前往上海的兩戶居民家中,實地入戶體驗了最嚴垃圾分類到底是怎樣的。

記者體驗垃圾分類,確實有點累

中午,記者在家住上海閔行區的一位同學家蹭飯,隨她走進小區,宣傳牆上都是最近畫的關於垃圾分類的圖,過道上也有好幾條橫幅。

聊到垃圾分類,她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小區就已挨家挨戶發垃圾桶,前幾天社區又特意發過分類垃圾桶,目前她家有5個垃圾桶。

為了招待我,同學一早去超市買了麵包蟹、蝦、貝、水果和一些蔬菜。飯菜可口,吃完後,我們就開始正兒八經地對餐後垃圾分類。

整個過程中,記者問號疊加,感覺腦子幾乎不夠用了。

根據官方分類,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比對著日常垃圾分類表格,我們把最新的分類垃圾桶放在面前,一個垃圾桶被隔成兩格,格子外面分別印著幹垃圾和溼垃圾。

菜葉菜梗等蔬果殘餘以及未食用完的蛋糕都屬於溼垃圾,第一感官是溼的,基本可以直接歸到溼垃圾,也包括蟹殼和蝦殼。

照著單子,像餅乾、花生殼、瓜子殼、蛋殼等,都屬於溼垃圾,雖然看上去它們是乾的。

看上去和蟹殼蝦殼很接近的貝殼是溼垃圾嗎?我們一比對,貝殼屬於幹垃圾。吃剩下的桃核、西梅核,也是幹垃圾行列。

而在幹垃圾序列裡,還包含了髮膠、打火機、醫用手套、醫用紗布、醫用棉籤和注射器……這些難道不是有害垃圾?

根據比對單,記者發現,可回收物一般都是舊衣物、牛奶盒、煤氣罐、舊玩具等物品;有害垃圾則主要是電池、過期的膠囊藥物、蓄電池、殺蟲劑等物品。

一次垃圾分類操作下來,記者累得不行,不過確實漲了知識。

經過半小時的收拾,垃圾完成分類。但這還不算完,因為扔垃圾的時間有規定: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半到8點半,要丟垃圾,還得等等。

飯後電梯裡都是扔垃圾的鄰居

經過了中午這次分類操作,記者已對垃圾分類瞭解了不少。傍晚,記者來到另一名家住徐彙區的同學家,吃過晚餐,我們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對比著社區此前發給每家每戶的分類單,再次開始分類垃圾。

一切很順利,直到榴蓮殼的出現。

孩子說,榴蓮屬於水果,而且不是果核,應該算溼垃圾。但記者覺得,榴蓮殼比較硬,也許算是幹垃圾。

爭執不下時,同學掏出了手機,點開了“上海發佈”。

在該微信公號上,有一個專門的“垃圾分類查詢”。輸入榴蓮殼,結果顯示屬於幹垃圾。

記者瞭解到,這項功能現在是上海每家每戶的必備。記者看到,在這上面,對於垃圾分類有比較通俗的表述。

溼垃圾是指易腐垃圾,主要是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生物質生活廢棄物。其投放標準則是如純流質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應直接倒進下水口,有包裝物的溼垃圾應將包裝物去除後分類投放,包裝物投放到對應的可回收物或幹垃圾容器。

幹垃圾則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投放要求為儘可能瀝乾水分,難以辨識類別的生活垃圾投入幹垃圾容器內。

這波分類結束後,正好晚上七點半。於是,記者和同學一起前往指定地點扔垃圾。

電梯門一開,裡面站滿了“同行”——幾乎每人手中都提著幾個垃圾袋。同學說,其實以前每個樓道下都有分類垃圾桶,但過去大家也都亂扔的。上個月,小區撤掉了這些垃圾桶,居民被要求前往專門的垃圾投放處定時扔垃圾,因而這些“垃圾時間”反而成了鄰居們難得的交流時間。

大家一起會心一笑,然後就聊起了自家垃圾分類中遇到的疑問,互相討論解答。很明顯,垃圾分類已是最近上海最熱門的話題,你不懂這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聽到“靈魂拷問”,大家都笑了起來

“誰吃的外賣盒沒有分類!”一個沒被準確投放的飯盒,被在上海工作的白領楊媛媛的領導發現,他拍了張照片發到公司大群裡,並要求當事人自己承認,言辭嚴厲。

之所以這麼嚴肅,是因為從7月1日開始,如果亂扔垃圾,將被城管責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將被處以50-200元的罰款。

“吃飯十分鐘,分類半小時。”楊媛媛說,現在每天在單位就餐,垃圾分類已成為必須的“考驗”,如果做不好可能被罰款。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對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最高可處5萬元罰款。同時,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範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

其實就在昨天,上海城管執法人員對垃圾分類進行專項巡查時,對一酒店當場開出條例實施後首張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酒店限期整改。

而對於小區居民,除了罰款的危險,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在投放點負責指導分類的保潔人員頻繁的“靈魂拷問”。

電梯門一開,記者隨著人群,前往幾分鐘步行距離外的生活垃圾投放點。

記者看到,投放點和杭城的小區垃圾回收站基本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上海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會明顯標註成兩類(幹垃圾、溼垃圾)或者四類(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並且標註區分標識。

此外,在閔行區的垃圾投放點,還會有一個二維碼掃碼盒子——每家每戶都會被髮放印有二維碼的小塑料卡片,每投放一次,就可以去掃一下,然後積分,積分可以換禮物。

因為定時定點,所以扔垃圾往往會排隊。兩位保潔人員站在投放點兩邊,協助投放,同時解答居民疑問。看到一些分類不太規範的居民時,他們確實會問一句:“你是什麼垃圾?”

這樣的“靈魂拷問”,讓排隊的居民們都笑了起來。

記者瞭解到,當天,除了保潔人員,上海一些社區街道的工作人員都下沉到社區指導監督垃圾分類。

同學正準備把溼垃圾投放入投放口,保潔阿姨立刻提醒,裝溼垃圾的袋子是幹垃圾,要把垃圾倒出來後,把垃圾袋丟到幹垃圾投放口裡。

同學不由苦笑,“沒想到一把年紀了,扔垃圾還要人教。”(記者 陳偉斌 李玲玲 文/攝 發自上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