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再加上大何的表述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甚至不是下屬要給他顏色看看,而是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再加上大何的表述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甚至不是下屬要給他顏色看看,而是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職場上的困擾,十有八九是溝通問題,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絕大部分來源於溝通。

領導不瞭解員工的想法,員工有想法也不去彙報,最終激化矛盾,離職走人。

那麼,以大何的情況為例,他該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呢?

可以採用採用五步工作部署法,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即可。

  • 第一步,講清楚具體的事項。

出於日常說話的習慣,許多人描述事情時常常採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彙,比如“隨便”、“儘快”、“都行”,但這些詞彙放在工作中就是一個災難。

比如“這份文件做完了儘快給我”,句子中的“儘快”是多快?是立馬去做?還是把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做?

大何犯的最嚴重的的錯誤就是,沒有具體說清楚工作事項,如果他這麼說:

大何:“各位同事,請梳理一份個人工作總結,並在本週五前交給我,總結需包含你當前的工作事項、所取得的成績、對工作的想法。”

這麼一來是不是清晰了許多?同時員工也能根據時間節點,自行安排工作事務。

這一步尤為關鍵,必須準確地描述清楚任務的時間節點、任務的內容、要求。

  • 第二步,讓員工複述事項。

第二步同樣很關鍵,人際交流中存在著溝通漏斗,我們所說的內容,對方未必能夠完全理解,讓對方複述一遍,可以及時的查缺補漏。

示例:

大何:“小張,麻煩你複述一下我剛剛提到的事情。”

小張:“何主管,你剛剛讓我們在週五之前交一份個人工作總結,總結內容需要包含我目前的工作事項、工作成績、以及個人的想法。”

如果有遺漏,及時提醒對方;如果沒有遺漏,就展開下一步。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再加上大何的表述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甚至不是下屬要給他顏色看看,而是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職場上的困擾,十有八九是溝通問題,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絕大部分來源於溝通。

領導不瞭解員工的想法,員工有想法也不去彙報,最終激化矛盾,離職走人。

那麼,以大何的情況為例,他該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呢?

可以採用採用五步工作部署法,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即可。

  • 第一步,講清楚具體的事項。

出於日常說話的習慣,許多人描述事情時常常採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彙,比如“隨便”、“儘快”、“都行”,但這些詞彙放在工作中就是一個災難。

比如“這份文件做完了儘快給我”,句子中的“儘快”是多快?是立馬去做?還是把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做?

大何犯的最嚴重的的錯誤就是,沒有具體說清楚工作事項,如果他這麼說:

大何:“各位同事,請梳理一份個人工作總結,並在本週五前交給我,總結需包含你當前的工作事項、所取得的成績、對工作的想法。”

這麼一來是不是清晰了許多?同時員工也能根據時間節點,自行安排工作事務。

這一步尤為關鍵,必須準確地描述清楚任務的時間節點、任務的內容、要求。

  • 第二步,讓員工複述事項。

第二步同樣很關鍵,人際交流中存在著溝通漏斗,我們所說的內容,對方未必能夠完全理解,讓對方複述一遍,可以及時的查缺補漏。

示例:

大何:“小張,麻煩你複述一下我剛剛提到的事情。”

小張:“何主管,你剛剛讓我們在週五之前交一份個人工作總結,總結內容需要包含我目前的工作事項、工作成績、以及個人的想法。”

如果有遺漏,及時提醒對方;如果沒有遺漏,就展開下一步。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第三步,和員工討論該事項的目的。

作為團隊leader,不應該只是希望員工把事情做完,更應該希望他們能把事情做好。

聽清楚任務事項及要求,只能夠按時完成,但未必能夠真正做到很好的程度,想要提升工作結果質量,需要讓員工理解事務背後的目的及意義。同時,討論過程中需要從利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僅僅是利己。

示例:

大何:“小張,那你再說說為什麼讓你做這件事?”

小張:“因為想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便於您日後工作上的管理。”

大何:“這只是其中一小個原因,其他同事有補充的嗎?”

同事:“想不到了。”

大何:“小張剛剛說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我剛升職,對各位同事的工作情況不瞭解,更重要的是,大家做工作總結能夠梳理出自己工作以來的事項,看到自己的亮點,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於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也能從我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只有當員工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或利己性,才會更願意付出,把事情做得更好。

  • 第四步,交流並作出該事項的預案。

工作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但如果事無鉅細都要跟領導彙報,那效率必然低下。

因此分析任務開展後可能發生的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哪些事情該彙報,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決策,事先討論好,從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

但在大何的案例中,這件事情即便沒完成並不存在風險,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完成,可以象徵性的做一些“懲罰”與“激勵”。

示例:

大何:“希望各位同事不要忘了,週五要交給我,如果未能完成的提前跟我說明原因,並且請大家一起吃個飯,如果大家都按時提交了,週五下班後,我請大家吃個飯。”

  • 第五步,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明自身觀點。

完成了前面四步之後,基本上萬無一失了,但每個人自身都會存在認知侷限,往往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就是想不出來。

有時候一些解決方案比自己提倡的更加簡單有效,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述自身觀點,就是看看有沒有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也能讓員工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激發他的認同感。

示例:

大何:“好了,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嘛?暢所欲言。”

同事A:“主管,能不能做一份統一的表格發給大家,以前沒做過工作總結啊。”

同事B:“我在之前的公司要寫週報,我把那個模板發給大家看看,沒問題就用那好了。”

...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再加上大何的表述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甚至不是下屬要給他顏色看看,而是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職場上的困擾,十有八九是溝通問題,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絕大部分來源於溝通。

領導不瞭解員工的想法,員工有想法也不去彙報,最終激化矛盾,離職走人。

那麼,以大何的情況為例,他該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呢?

可以採用採用五步工作部署法,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即可。

  • 第一步,講清楚具體的事項。

出於日常說話的習慣,許多人描述事情時常常採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彙,比如“隨便”、“儘快”、“都行”,但這些詞彙放在工作中就是一個災難。

比如“這份文件做完了儘快給我”,句子中的“儘快”是多快?是立馬去做?還是把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做?

大何犯的最嚴重的的錯誤就是,沒有具體說清楚工作事項,如果他這麼說:

大何:“各位同事,請梳理一份個人工作總結,並在本週五前交給我,總結需包含你當前的工作事項、所取得的成績、對工作的想法。”

這麼一來是不是清晰了許多?同時員工也能根據時間節點,自行安排工作事務。

這一步尤為關鍵,必須準確地描述清楚任務的時間節點、任務的內容、要求。

  • 第二步,讓員工複述事項。

第二步同樣很關鍵,人際交流中存在著溝通漏斗,我們所說的內容,對方未必能夠完全理解,讓對方複述一遍,可以及時的查缺補漏。

示例:

大何:“小張,麻煩你複述一下我剛剛提到的事情。”

小張:“何主管,你剛剛讓我們在週五之前交一份個人工作總結,總結內容需要包含我目前的工作事項、工作成績、以及個人的想法。”

如果有遺漏,及時提醒對方;如果沒有遺漏,就展開下一步。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第三步,和員工討論該事項的目的。

作為團隊leader,不應該只是希望員工把事情做完,更應該希望他們能把事情做好。

聽清楚任務事項及要求,只能夠按時完成,但未必能夠真正做到很好的程度,想要提升工作結果質量,需要讓員工理解事務背後的目的及意義。同時,討論過程中需要從利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僅僅是利己。

示例:

大何:“小張,那你再說說為什麼讓你做這件事?”

小張:“因為想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便於您日後工作上的管理。”

大何:“這只是其中一小個原因,其他同事有補充的嗎?”

同事:“想不到了。”

大何:“小張剛剛說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我剛升職,對各位同事的工作情況不瞭解,更重要的是,大家做工作總結能夠梳理出自己工作以來的事項,看到自己的亮點,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於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也能從我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只有當員工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或利己性,才會更願意付出,把事情做得更好。

  • 第四步,交流並作出該事項的預案。

工作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但如果事無鉅細都要跟領導彙報,那效率必然低下。

因此分析任務開展後可能發生的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哪些事情該彙報,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決策,事先討論好,從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

但在大何的案例中,這件事情即便沒完成並不存在風險,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完成,可以象徵性的做一些“懲罰”與“激勵”。

示例:

大何:“希望各位同事不要忘了,週五要交給我,如果未能完成的提前跟我說明原因,並且請大家一起吃個飯,如果大家都按時提交了,週五下班後,我請大家吃個飯。”

  • 第五步,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明自身觀點。

完成了前面四步之後,基本上萬無一失了,但每個人自身都會存在認知侷限,往往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就是想不出來。

有時候一些解決方案比自己提倡的更加簡單有效,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述自身觀點,就是看看有沒有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也能讓員工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激發他的認同感。

示例:

大何:“好了,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嘛?暢所欲言。”

同事A:“主管,能不能做一份統一的表格發給大家,以前沒做過工作總結啊。”

同事B:“我在之前的公司要寫週報,我把那個模板發給大家看看,沒問題就用那好了。”

...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這套方法看起來多花了很多時間,但這麼做能夠更加充分的保證,領導和員工都理解事情的本質及重要性,勠力同心的朝一個方向行動,最大化的提升工作質量,避免信息遺漏而造成的無效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方法、工具都會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果事無鉅細都要這麼溝通,反而得不償失,降低了工作效率。

比如一些常規性事務就不太適用,以財務部為例,每個月都要上交財務相關的數據報表,這些事情已經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假設每個月10號需要交上個月的財報,財務經理提前3天需要,那直接說明事件即可,就沒必要深入討論為什麼。

如果連交一份報表都需要這樣重複討論的話,那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而五步工作部署法更適用於一些非常規性的任務,或者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任務。

儘管這些方法工具都存在著自身的侷限性,但依然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解決思路,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溝通。新人管理者遭遇的問題其實也是溝通問題。

升職前,他們是信息的接收方,升職後變成了信息的傳達方與接收方,一時半會兒難以意識到問題所在。只有看清問題,並改變問題,才能夠在職場的道路上揚帆起航,在管理崗上越走越遠。


更多溝通方法,盡在我的專欄《28堂實用溝通術》

加入我的圈子,瞭解更多職場思維,溝通技巧

"

點擊右上角關注,聽更多職場乾貨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本文作者: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邏輯表達》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大何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期間表現比較出色,態度也很積極,近期部門主管離職了,他就頂替上去,被提拔為部門主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想到剛升職不到一個禮拜,就遇到麻煩了,還向我抱怨:

“哎,做管理比做員工難太多了,同事們都不服我管教。”

新人領導剛上臺,都遇到難以管理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於是我問他具體什麼情況,經過他一番說明後,我立即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來為了便於瞭解團隊工作的情況,他在部門群裡發了一條微信:

@所有人,感謝各位同事的支持,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家的情況,還請回頭做一份工作總結給我。

誰知過了一週,也沒人上交報告,他覺得這些員工沒把他當回事,於是週一又跟大家提起這件事:

上週讓大家做的工作總結做完了嗎?為什麼沒有人發給我?

幾名同事面面相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有名老員工說:

還沒寫完,寫完之後立馬發給你。

聽到有人迴應,他臉色才好了許多,丟下一句“儘快”,就讓同事回去工作了。

結果,在上週五臨近下班時,只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工作總結,而且寫得一塌糊塗,毫無重點。

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道是因為同事變成上下級,他們不服氣,還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前兩天便來找我訴說這件事。

聽完他的際遇後,我先安撫了他的情緒,然後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問題的主要原因。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其實大何遇到的事情,是許多新人管理都會遇到的情況,盡管從角色上由執行者轉為管理者,但潛意識裡依然把自己當做一名執行者,並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佈置任務,因為每個人所瞭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新晉管理者往往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呢?”

而老練的管理者通常知道:“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交代清楚,確保他們能夠達到我的目標。”

在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溝通理論稱之為“喬哈里視窗”。

這個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祕區、盲目區、未知區。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開放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通常是一些公開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姓名、職位等;
  •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為人處世,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情商低的表現,而跟自己相處的人更加了解自己;
  •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經歷,不希望別人知道,這無可厚非。但在職場中,需要適度打開隱藏區,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 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屬於信息黑洞,通過某些偶然的機會或許會了解具體情況。

新晉管理者通常會把“盲目區”、“隱藏區”的信息,當做是“開放區”信息,大何就屬於特別典型的那類。

他潛意識認為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會盡快完成他所交待的任務,並且懂得這件事該怎麼做,因此他在表達過程中遺漏了許多信息,如圖所示: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但事實上,這些信息對員工而言都處在盲目區當中,並不理解大何的想法,所以只能夠根據他傳達的信息展開工作。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再加上大何的表述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甚至不是下屬要給他顏色看看,而是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職場上的困擾,十有八九是溝通問題,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絕大部分來源於溝通。

領導不瞭解員工的想法,員工有想法也不去彙報,最終激化矛盾,離職走人。

那麼,以大何的情況為例,他該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呢?

可以採用採用五步工作部署法,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即可。

  • 第一步,講清楚具體的事項。

出於日常說話的習慣,許多人描述事情時常常採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彙,比如“隨便”、“儘快”、“都行”,但這些詞彙放在工作中就是一個災難。

比如“這份文件做完了儘快給我”,句子中的“儘快”是多快?是立馬去做?還是把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做?

大何犯的最嚴重的的錯誤就是,沒有具體說清楚工作事項,如果他這麼說:

大何:“各位同事,請梳理一份個人工作總結,並在本週五前交給我,總結需包含你當前的工作事項、所取得的成績、對工作的想法。”

這麼一來是不是清晰了許多?同時員工也能根據時間節點,自行安排工作事務。

這一步尤為關鍵,必須準確地描述清楚任務的時間節點、任務的內容、要求。

  • 第二步,讓員工複述事項。

第二步同樣很關鍵,人際交流中存在著溝通漏斗,我們所說的內容,對方未必能夠完全理解,讓對方複述一遍,可以及時的查缺補漏。

示例:

大何:“小張,麻煩你複述一下我剛剛提到的事情。”

小張:“何主管,你剛剛讓我們在週五之前交一份個人工作總結,總結內容需要包含我目前的工作事項、工作成績、以及個人的想法。”

如果有遺漏,及時提醒對方;如果沒有遺漏,就展開下一步。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第三步,和員工討論該事項的目的。

作為團隊leader,不應該只是希望員工把事情做完,更應該希望他們能把事情做好。

聽清楚任務事項及要求,只能夠按時完成,但未必能夠真正做到很好的程度,想要提升工作結果質量,需要讓員工理解事務背後的目的及意義。同時,討論過程中需要從利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僅僅是利己。

示例:

大何:“小張,那你再說說為什麼讓你做這件事?”

小張:“因為想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便於您日後工作上的管理。”

大何:“這只是其中一小個原因,其他同事有補充的嗎?”

同事:“想不到了。”

大何:“小張剛剛說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我剛升職,對各位同事的工作情況不瞭解,更重要的是,大家做工作總結能夠梳理出自己工作以來的事項,看到自己的亮點,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於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也能從我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只有當員工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或利己性,才會更願意付出,把事情做得更好。

  • 第四步,交流並作出該事項的預案。

工作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但如果事無鉅細都要跟領導彙報,那效率必然低下。

因此分析任務開展後可能發生的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哪些事情該彙報,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決策,事先討論好,從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

但在大何的案例中,這件事情即便沒完成並不存在風險,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完成,可以象徵性的做一些“懲罰”與“激勵”。

示例:

大何:“希望各位同事不要忘了,週五要交給我,如果未能完成的提前跟我說明原因,並且請大家一起吃個飯,如果大家都按時提交了,週五下班後,我請大家吃個飯。”

  • 第五步,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明自身觀點。

完成了前面四步之後,基本上萬無一失了,但每個人自身都會存在認知侷限,往往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就是想不出來。

有時候一些解決方案比自己提倡的更加簡單有效,讓員工圍繞該事項闡述自身觀點,就是看看有沒有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也能讓員工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激發他的認同感。

示例:

大何:“好了,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嘛?暢所欲言。”

同事A:“主管,能不能做一份統一的表格發給大家,以前沒做過工作總結啊。”

同事B:“我在之前的公司要寫週報,我把那個模板發給大家看看,沒問題就用那好了。”

...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這套方法看起來多花了很多時間,但這麼做能夠更加充分的保證,領導和員工都理解事情的本質及重要性,勠力同心的朝一個方向行動,最大化的提升工作質量,避免信息遺漏而造成的無效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方法、工具都會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果事無鉅細都要這麼溝通,反而得不償失,降低了工作效率。

比如一些常規性事務就不太適用,以財務部為例,每個月都要上交財務相關的數據報表,這些事情已經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假設每個月10號需要交上個月的財報,財務經理提前3天需要,那直接說明事件即可,就沒必要深入討論為什麼。

如果連交一份報表都需要這樣重複討論的話,那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而五步工作部署法更適用於一些非常規性的任務,或者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任務。

儘管這些方法工具都存在著自身的侷限性,但依然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解決思路,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溝通。新人管理者遭遇的問題其實也是溝通問題。

升職前,他們是信息的接收方,升職後變成了信息的傳達方與接收方,一時半會兒難以意識到問題所在。只有看清問題,並改變問題,才能夠在職場的道路上揚帆起航,在管理崗上越走越遠。


更多溝通方法,盡在我的專欄《28堂實用溝通術》

加入我的圈子,瞭解更多職場思維,溝通技巧

剛升領導,老員工就不聽話?做到這5步,員工肯定服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