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一眨眼清明節氣過去了,也就意味著“仲春”結束了,初夏即將來臨,但是天氣卻跟人們開起了“玩笑”,溫度像“過山車”一樣升降,早上裹著棉衣還冷颼颼,中午熱的出汗,很多孩子適應不了氣溫轉換,出現了受涼、感冒、上火的症狀,但最讓家長糟心的,還是咳嗽,咳起來反反覆覆,十天半個月好不了。

俗話說“病從口入”,不想孩子體質差、咳不停,家長要從“吃”入手,謹記“3少3多”: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1、“零嘴”少

超市裡琳琅滿目的薯片、點心、糖果,路邊的小吃攤,都是孩子平時沒少吃的“零嘴”,家長明知道這是“垃圾食品”,看到孩子發饞“可憐”的樣子,還是忍不住心軟買點。這些食物不僅“零營養”,對孩子身體發育完全沒有增益,其中鹹香、甜膩、辛辣等添加劑“調味”,還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引起積食、腸道免疫力低下,孩子自然容易生病。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2、“水果”少

水果是公認的“維生素之王”,還有豐富的礦物質、膳食纖維,是孩子身體發育必不可缺的,為什麼要少吃?實際上,大部分水果屬於“寒性”,而孩子體質“純陽”、新陳代謝快,容易出汗也容易受涼,水果以及冰淇淋等物質帶著寒氣進入體內,會在脾胃鬱結,造成孩子陽氣受損、脾胃虛寒,所以,給孩子吃水果,最好煮一煮吃熱的。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3、“小灶”少

現在的家長,尤其是“隔輩”帶娃,都想把孩子喂得白白胖胖,吃飯“追著喂”,“強迫”多吃,不停給孩子“開小灶”,甚至睡覺前也得吃的飽飽的,長期過度餵養、飲食不節制,使脾胃沒有時間休息、調整,不能及時恢復活力,容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積食。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3多”

1、脾胃要多調理

說起孩子咳嗽了,大部分家長想的都是呼吸道、肺的問題,其實不然,“脾是生痰之所,肺是貯痰之器”,小兒春季反覆咳嗽,多是脾虛,痰溼運化不暢所致。家長不妨給孩子喝點雙低聚乳清,雙低聚乳清可以維持腸胃酸鹼平衡,促進脾臟運化溼氣,從根源消除痰液,避免孩子咳嗽。

2、保暖要多靈活

民諺說“春捂秋凍”,但也有“二月八月亂穿衣”的說法,春天氣溫變換多,不僅要做好保暖,還要靈活的增減衣服,以免孩子出現“捂熱綜合徵”,反而容易受涼,一般來說,只要孩子後頸處溫熱,則表示不冷,而保暖的關鍵部位有三個:頸背、腹部、雙腳。

3、推拿要多做:捏脊、清肺、補脾

捏脊手法: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清肺經法: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補脾經法:

清明之後,帶娃謹記“3少3多”,保護脾胃,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