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週年特別報道:變遷中的菜市場,柯橋人舌尖上的幸福'

"

市民前來買菜,掏出手機掃掃二維碼就能輕鬆付款。良好的環境,快捷的付款方式,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農貿市場髒亂差的印象。2011年起,我區啟動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起,我區制定鎮村農貿市場及室內農產品集散中心改造提升三年計劃,將觸角延伸至鎮村“小菜場”;今年,鎮村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又被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

時代變遷中的菜市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當時的紹興縣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建設,開闢專用場地,進行簡易搭蓋,划行就市,分類定位。1979年,紹興縣農貿市場成交額1570萬元。

1984年,為改變原有髒、亂、差的馬路市場,在主要農村集鎮開始農貿市場建設,政府專門劃撥財政資金10萬元,擴建市場8個,當時農貿市場基本採用玻璃鋼瓦、磚木、水泥預製等,以棚頂市場為主。

1985年,相繼建成坡塘農貿市場、華舍農貿市場、馬山農貿市場、斗門農貿市場、漓渚農貿市場等5家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從當年起,百姓日常“菜籃子”的商品大部分來自農貿市場。

1994年,當時紹興縣最大的農副產品綜合市場——中國輕紡城綜合市場建成開業,市場總投資3500萬元。1998年,中國輕紡城綜合市場被省工商局認定為省三星級文明規範市場,這是紹興縣第一家星級文明市場。

2011年,當時紹興縣委、縣政府注重民生,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作為重點工作,投入資金2600萬元提升改造柯橋城區6個農貿市場,面積2萬多平方米。

2013年3月份,浙江省政府專門在柯橋召開全省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樹立“城鎮村”三級農貿市場“柯橋樣板”。至年底,累計改造完成20個,改造面積6.5萬平方米。

2014年,柯橋裕民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成為全省首家縣市級五星級農貿市場……

截至目前,我區已有星級農貿市場30家,佔有證農貿市場的88.24%,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11家、三星級10家、二星級3家、一星級5家。目前華舍和柯巖各有一家按照5星級標準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星級農貿市場的打造進一步提升農貿市場品質,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城郊接合部居民享受星級買菜服務。

打造“智慧+菜市場”

中央空調、電視機、整齊劃一的分區……走進裕民農貿市場,地面無汙物,聞不到一絲異味,每個攤位的擺臺外立面用黃綠相間的瓷磚鋪成。擺臺上,茄子、西紅柿、胡蘿蔔、黃瓜等各種時令蔬菜有序碼放,經營戶身著統一綠馬甲熱情招呼,菜場內分蔬菜、肉類、水產、熟食、乾貨等區域。裕民農貿市場以“地不溼、菜整齊、價公道、計量準、能休息”為改造設計目標,引入休閒購物理念,在色彩搭配、新型環保材料、引導標識上下功夫,實現了由傳統農貿市場向現代化的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貿市場越來越朝著多樣化、便民化、智慧化的趨勢發展。記者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瞭解到,“食安柯橋”APP的推出就是打造智慧菜場的一個有效手段。

目前,全區所有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經營戶按照“食安柯橋”APP,各個攤位每天的交易量實時統計數據,食品安全相關涉及部門與市場各快檢室的日常檢測數據都會進入APP監管後臺處理。該系統集食用農產品快檢信息推送、質量安全溯源、移動監管執法、社會投訴舉報等功能於一體,可實現公眾即時查詢、問題及時處置、供應源頭隨時追溯等。

在平水鎮中心農貿市場,這裡的經營戶都安裝了“食安柯橋”APP,顧客只要掏出手機掃一下攤位前的儀器,手機上便出現一個支付界面。支付完成後,手機裡還會出現一份信息,上面有經營戶姓名、電話及商品名稱、重量、單價、實際金額等。經常來這裡買菜的陳大伯說:“有了這些信息,再也不怕短斤缺兩了。”

在裕民農貿市場門口,有一個專門檢測蔬菜農殘等指標的快檢室,2018年初,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入50多萬元,在檢測室添置了目前國內先進的快速檢測設備,檢測農藥殘留超標、二氧化硫等指標,每天8個品類、20個批次,讓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目前,柯橋區所有農貿市場都設立了檢測室。

為了更好地監管農貿市場,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71個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建立了800多個電子監控,在後臺實時查看各農貿市場內的動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所有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每年都要進行綜合評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之江學院等第三方機構,對農貿市場進行打分、考核,評出最佳市場、滿意市場等,激勵各市場提升管理水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