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該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難道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遇到瓶頸了,剛開始嚐到的甜頭,這就要面臨增速放緩的困境了嗎?

從相關數據上看,從2015年至今,國內新能源市場節節攀高,2018年增長率更是超出60%。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佔全年銷量的25%;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年銷量的3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和往年相比,依舊處於增長。

"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該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難道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遇到瓶頸了,剛開始嚐到的甜頭,這就要面臨增速放緩的困境了嗎?

從相關數據上看,從2015年至今,國內新能源市場節節攀高,2018年增長率更是超出60%。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佔全年銷量的25%;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年銷量的3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和往年相比,依舊處於增長。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即便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依舊謹慎做出決定,將新能源車型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按照中汽協此次調整後的銷量預期,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19.4%(調整前為27.4%),遠遠低於此前的增長速度。

其實,會做出下調決定,《鋰智出行》表示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除了從傳統車企分離出來的新能源子公司外,最受關注的便是造車新勢力們,而今合資品牌也開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佈局旗下合資新能源品牌,盤子越大,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

"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該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難道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遇到瓶頸了,剛開始嚐到的甜頭,這就要面臨增速放緩的困境了嗎?

從相關數據上看,從2015年至今,國內新能源市場節節攀高,2018年增長率更是超出60%。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佔全年銷量的25%;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年銷量的3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和往年相比,依舊處於增長。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即便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依舊謹慎做出決定,將新能源車型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按照中汽協此次調整後的銷量預期,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19.4%(調整前為27.4%),遠遠低於此前的增長速度。

其實,會做出下調決定,《鋰智出行》表示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除了從傳統車企分離出來的新能源子公司外,最受關注的便是造車新勢力們,而今合資品牌也開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佈局旗下合資新能源品牌,盤子越大,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前不久《鋰智出行》就盤點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比亞迪以14.08萬輛位居銷量榜單第一名,比第二名北汽新能源的5.79萬輛足足多了一倍有餘;第三名是吉利新能源3.7萬輛,榮威以3.22萬輛緊隨其後成為第四名;江淮新能源則是以3.13萬輛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企業6月總交付量達到9162輛,高於5月的5223輛,增加近兩倍。2019年上半年累計交強險上牌量突破3萬輛,達到30101輛。2019年1-6月交強險上牌量前五名的造車新勢力分別是,威馬,小鵬,蔚來,合眾,電咖。

"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該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難道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遇到瓶頸了,剛開始嚐到的甜頭,這就要面臨增速放緩的困境了嗎?

從相關數據上看,從2015年至今,國內新能源市場節節攀高,2018年增長率更是超出60%。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佔全年銷量的25%;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年銷量的3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和往年相比,依舊處於增長。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即便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依舊謹慎做出決定,將新能源車型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按照中汽協此次調整後的銷量預期,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19.4%(調整前為27.4%),遠遠低於此前的增長速度。

其實,會做出下調決定,《鋰智出行》表示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除了從傳統車企分離出來的新能源子公司外,最受關注的便是造車新勢力們,而今合資品牌也開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佈局旗下合資新能源品牌,盤子越大,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前不久《鋰智出行》就盤點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比亞迪以14.08萬輛位居銷量榜單第一名,比第二名北汽新能源的5.79萬輛足足多了一倍有餘;第三名是吉利新能源3.7萬輛,榮威以3.22萬輛緊隨其後成為第四名;江淮新能源則是以3.13萬輛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企業6月總交付量達到9162輛,高於5月的5223輛,增加近兩倍。2019年上半年累計交強險上牌量突破3萬輛,達到30101輛。2019年1-6月交強險上牌量前五名的造車新勢力分別是,威馬,小鵬,蔚來,合眾,電咖。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合資品牌部分,日產軒逸EV和起亞K5 PHEV分別進入了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TOP10排行榜。帕薩特PHEV僅用幾個月時間就殺入了新能源汽車排行榜前列,與帕薩特PHEV同期上市的途觀L PHEV表現也較為可觀。

看似蒸蒸日上的銷量數據,對於中汽協而言卻不怎麼樂觀,到底為什麼會下調預期銷量呢?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補貼退坡

今年3月,由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發改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到,補貼新政從當日起實施,至今年6月25日為過渡期。根據相關規定,根據最新的續航標準,續航里程在250km以下的電動車已經不再享受任何補貼;而一輛續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中高端電動車,補貼只有2.5萬元。到2020年底,新能源市場將全面停止補貼。

沒有了補貼的新能源車型,廠家多半會以漲價,或是自掏腰包補貼給消費者,以來平衡當前新能源市場的問題,但“補貼”兩字已經 印刻在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中,補貼的逐漸退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畢竟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下沉城市的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接觸不多,接受程度不深,很難從實際運用場景中帶去更多的優勢。

合資發力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介入,讓原生態的自主品牌市場更加艱難。下半年是合資新能源品牌的發力時段。公開信息顯示,大眾將在下半年推出高爾夫純電動版、朗逸純電動版;豐田CHR EV/奕澤 EV、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動、東風本田思銘 X-NV等也將在下半年上市。此外,北京奔馳 EQC、奧迪 Q2L e-tron等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也將在下半年齊亮相。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發佈,很多程度上會搶走一部分客戶,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場的主體位置會不會被瓜分,目前很難評估。而在國內大部分用戶的思維中,合資品牌無論從品牌力到議價,從產品宣傳到使用,都會比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市場優越性。

安全隱患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新能源汽累計發生9起召回事件,涉及近30萬輛汽車。其中,因電池安全存在隱患而被召回的數量佔1/5。蔚來汽車一個月內自燃2起事件更是讓消費者對於造車新勢力們的車型品問題產生質疑。

雖然,燃油車的自燃和故障率問題遠超新能源車型,但在這個新能源車型這個小眾市場內,如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熱門車企的自燃事件,讓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問題日益嚴峻。

6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組織並召開行業會議,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與會並在會上發出警告,“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安全問題有可能對產業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勢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鋰智出行》認為要適當的放慢腳步,看清市場的主流動態,不可一味的求快,“彎道超車”。

畢竟,電動汽車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的產品,只佔據全球8600萬輛汽車銷量中的126萬輛,或者1.5%的比例。在這樣的比例中,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大國,但在優越數據的背後,我們更加要看重新能源市場的創新力和品質。

"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的信息,引起了《鋰智出行》的關注。通知中提出,“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該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難道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遇到瓶頸了,剛開始嚐到的甜頭,這就要面臨增速放緩的困境了嗎?

從相關數據上看,從2015年至今,國內新能源市場節節攀高,2018年增長率更是超出60%。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佔全年銷量的25%;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年銷量的3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和往年相比,依舊處於增長。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即便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依舊謹慎做出決定,將新能源車型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按照中汽協此次調整後的銷量預期,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19.4%(調整前為27.4%),遠遠低於此前的增長速度。

其實,會做出下調決定,《鋰智出行》表示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除了從傳統車企分離出來的新能源子公司外,最受關注的便是造車新勢力們,而今合資品牌也開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佈局旗下合資新能源品牌,盤子越大,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前不久《鋰智出行》就盤點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比亞迪以14.08萬輛位居銷量榜單第一名,比第二名北汽新能源的5.79萬輛足足多了一倍有餘;第三名是吉利新能源3.7萬輛,榮威以3.22萬輛緊隨其後成為第四名;江淮新能源則是以3.13萬輛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企業6月總交付量達到9162輛,高於5月的5223輛,增加近兩倍。2019年上半年累計交強險上牌量突破3萬輛,達到30101輛。2019年1-6月交強險上牌量前五名的造車新勢力分別是,威馬,小鵬,蔚來,合眾,電咖。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合資品牌部分,日產軒逸EV和起亞K5 PHEV分別進入了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TOP10排行榜。帕薩特PHEV僅用幾個月時間就殺入了新能源汽車排行榜前列,與帕薩特PHEV同期上市的途觀L PHEV表現也較為可觀。

看似蒸蒸日上的銷量數據,對於中汽協而言卻不怎麼樂觀,到底為什麼會下調預期銷量呢?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補貼退坡

今年3月,由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發改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到,補貼新政從當日起實施,至今年6月25日為過渡期。根據相關規定,根據最新的續航標準,續航里程在250km以下的電動車已經不再享受任何補貼;而一輛續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中高端電動車,補貼只有2.5萬元。到2020年底,新能源市場將全面停止補貼。

沒有了補貼的新能源車型,廠家多半會以漲價,或是自掏腰包補貼給消費者,以來平衡當前新能源市場的問題,但“補貼”兩字已經 印刻在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中,補貼的逐漸退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畢竟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下沉城市的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接觸不多,接受程度不深,很難從實際運用場景中帶去更多的優勢。

合資發力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介入,讓原生態的自主品牌市場更加艱難。下半年是合資新能源品牌的發力時段。公開信息顯示,大眾將在下半年推出高爾夫純電動版、朗逸純電動版;豐田CHR EV/奕澤 EV、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動、東風本田思銘 X-NV等也將在下半年上市。此外,北京奔馳 EQC、奧迪 Q2L e-tron等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也將在下半年齊亮相。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發佈,很多程度上會搶走一部分客戶,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場的主體位置會不會被瓜分,目前很難評估。而在國內大部分用戶的思維中,合資品牌無論從品牌力到議價,從產品宣傳到使用,都會比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市場優越性。

安全隱患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新能源汽累計發生9起召回事件,涉及近30萬輛汽車。其中,因電池安全存在隱患而被召回的數量佔1/5。蔚來汽車一個月內自燃2起事件更是讓消費者對於造車新勢力們的車型品問題產生質疑。

雖然,燃油車的自燃和故障率問題遠超新能源車型,但在這個新能源車型這個小眾市場內,如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熱門車企的自燃事件,讓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問題日益嚴峻。

6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組織並召開行業會議,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與會並在會上發出警告,“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安全問題有可能對產業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勢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鋰智出行》認為要適當的放慢腳步,看清市場的主流動態,不可一味的求快,“彎道超車”。

畢竟,電動汽車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的產品,只佔據全球8600萬輛汽車銷量中的126萬輛,或者1.5%的比例。在這樣的比例中,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大國,但在優越數據的背後,我們更加要看重新能源市場的創新力和品質。

新能源市場預期銷量下調 本質問題在於什麼?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就曾接受《焦點訪談》採訪時說:“我們從一開始設計產品和規劃工廠時,就思考如何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讓產品在市場中站穩腳,最後結論是必須要依靠創新技術。”這裡的創新就是讓消費者感覺到更優質的體驗,讓用戶感受到更多的車輛價值。

文/Ada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