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人稱牡蠣為“蠔”;香港人為了區別蠔豉(乾的蠔肉),於是在前邊加個“生”字;“蚵仔”又是閩南、臺灣人充滿鹹溼味的稱呼;膠東半島稱之為“石蠣”、“海蠣子”;浙北沿海城市又稱之為“蠣蝗”(liu huang)……真可謂“一方水土,一方蠔”。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牡蠣的發音,就像在和大海親吻。牡蠣的種類,幾乎跟蔬菜一樣多。牡蠣的吃法,光想就讓人垂涎。

常見吃法

莫泊桑曾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寫道,“他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頭稍稍向前伸,免得弄髒衣服;然後嘴很快地輕輕一動,就把汁水吸了進去,蠣殼就扔到海里。”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歐美人喜好莫泊桑筆下“開殼即食”那樣簡單粗暴的生吃,力求蠔肉原生的滑美,混雜細膩鹹腥的衝擊。搭配的檸檬汁,既不喧賓奪主,還可提升鮮甜。到法式餐桌上,又追求脣齒間隱約的“銅味”或“礦石味”。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但是,學歐洲人對蠔生吞活剝大快朵頤,對大部分國人來說常常是種折磨。所以國產的生蠔一般不生吃,稱霸全(燒)中(烤)國(攤)的生蠔做法還得屬蒜蓉碳烤生蠔。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個兒大的生蠔肉質飽滿鮮嫩,往裡擱上蒜泥,青蔥,紅辣椒,澆上稀釋過的海鮮汁,既防燒焦又味鮮。放在爐火上燒烤,看著蠔肉慢慢縮小,不斷吐出汁水,發出滋滋聲響。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蒜泥焦香溢滿脣齒之間,配上溢出的鮮美汁水,一口咬下去美滋滋。悶熱炎夏,和朋友圍坐大排檔,烤上幾個生蠔,不亦樂乎。

渤海之濱

在北方吃生蠔的最家常做法是蒸煮。在山東,海蠣海鮮小豆腐則是一道特色的漢族小吃。將泡發的黃豆碾磨成豆漿和豆渣,切碎茼蒿或蘿蔔,再加入海蠣子,滴點辣椒油,慢慢地攪拌,也可以根據需求,添上蝦仁、蛤蜊等小海鮮,小火慢煮而成。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遼寧大連,蘿蔔絲海蠣包子、蔥燒海蠣子,炸蠣黃…吃法各樣,都是心頭好。把吃文化融在當地方言裡,說話都有股“海蠣子味”。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炸蠣黃則是大連及其他遼寧山東沿海城市的特色吃法。海蠣子用料酒稍微醃製一下,裹蛋液之後粘澱粉直接下鍋,外焦裡嫩,香鮮兼備。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珠三角

肥,美,碩大,是紅海灣所產蠔的特色。一團晶瑩瑩白亮亮圓滾滾顫巍巍的蠔肉躍入眼簾時,幾乎所有人的咽喉都會不自覺的上下運動。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潮汕地區城鎮常有小市集,街邊排滿了流動小攤。油炸的香味瀰漫,擁擠的行人圍著小攤,等候著蠔烙。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當地人食蠔偏愛小而肥,吃起來更鮮嫩。番薯粉打漿,包裹蠔肉,可以減緩高溫下的迅速縮水。放入平底煎鍋,烙到兩面焦黃,還要保持蠔肉生嫩,汁水飽滿,不失鮮味。蘸上魚露提鮮,入口外焦內嫩,脆嫩兼備。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在盛產蠔的地區,為了長期保存和食用,人們也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種種辦法。廣東人過年必吃的傳統菜餚“好市發財”(蠔豉髮菜的諧音)則用蠔豉製作。

蠔肉煮熟之後攤晾在竹篾上晒成金黃色,便成了蠔豉,其色澤滋味都會變得更濃,和香菇、髮菜、豬肉一道燜,更是不可多得的一個特色佳餚。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做蠔豉時煮蠔的水濃縮而成副產品又成了蠔油,因其滋味極鮮,逐漸成了粵菜常需的傳統鮮味調料了。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閩南臺灣

閩南地區的蚵仔煎(o a jian),在鐵板上嘩地敲出個雞蛋,連同木薯粉攤成蛋餅,撒上爽口時蔬,煎成外酥裡嫩的模樣,出鍋後澆上甜辣醬,軟嫩脆香不油膩,甜辣中帶鹹,撩撥人的味蕾。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soogif

在泉州惠安,有一種地道的海味小吃叫浮粿(pu gei)。將海蠣、地瓜粉、米漿,附上蔥和蔬菜,調製成稠稀適中的浮粿團,放入熱油鍋裡,炸至脆皮金黃。趁熱吃,海蠣勁彈不黏,融合著蔬菜的鮮甜可口,餘味無窮。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在海峽對岸,臺灣地區的蚵嗲和泉州的浮粿“異曲同工”。“嗲”在閩南語中是“塊”的意思。港口市鎮常用韭菜和小海蠣肉做餡料,外裹麵粉油炸至酥脆,後可根據個人口味佐以醬料。

中國人怎樣花式吃蠔?除了烤

圖/網絡

蠔仔烙,蚵仔煎,生炒明蠔,香煎金蠔,藕香蠔豉,鮮蠔豆腐,蠔油牛肉,鹹菜煮生蠔,蠔豉燜豬手,火腿燉蠔豉、豬肉蠔豉湯、地魚蠔豉節瓜湯……

不計其數以蠔入菜的佳餚遍佈各沿海城市,吃出一條長長的海岸線,吃出千年的飲食文化,在另一層面又折射了各地的地域文化。

文:劉昊冰

圖: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