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你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看那誰誰家孩子,白白胖胖,養的多好!”自家老人是不是也總以養出個胖娃娃而引以為傲?

畢竟“小胖墩”“小胖妞”總是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天生攜帶“可愛”的基因,渾身上下都透著“萌萌噠”的氣息。當然除了可愛,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白白胖胖就是養得好就是健康的標誌。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不少家庭認為只要孩子吃得多,營養就跟得上,於是總想盡辦法把孩子培養成吃貨。然而,事實上,過度餵養不僅會讓寶寶變胖,對於寶寶的健康而言也不見得是好事。

謊 言:白白胖胖就是養得好,就是健康的標誌,吃得越多,營養就跟得上。

真 相:發育指標達標就好,而不是越胖越好。過度餵養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是否吃飽?

初為人母,最容易糾結的就是我的奶夠不夠吃,也不知道寶寶的胃容量有多少?判斷孩子是否吃飽的指標應該是什麼呢?

先來看一張非常直觀的圖,標題是:從出生到成人的胃容量。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從這個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成長不同的階段,胃容量的差異很大。如果媽媽沒有掌握好寶寶的生理特徵,只是一味擔心寶寶吃不飽而喂的太多導致寶寶吐奶,就適得其反。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呢?

媽媽首先通過觀察寶寶的體重變化、覺醒程度、大小便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攝入足夠的營養。由於胎便、尿液的排出,寶寶出生後第一週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出生體重的7%-10%,最遲會在出生後第十天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產後1-7天,媽媽可以採用下面的圖表簡單地初步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每個寶寶的大小便次數是具有個體差異的,上圖可作為參考而不絕對。

因為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體重增長是最快的,你的餵養計劃一定要跟得上這種變化,如果一味過量餵養,只會讓寶寶睡不好覺、腸胃難受,或者反過來太過精確的餵養計劃,可能導致餵養不足、脫水,還是那句話,多觀察寶寶。

胖乎乎的寶寶身體一定好嗎?

然而,寶寶長大了,會說會表達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餓著了吧?可是又有一種餓叫“我媽我奶覺得我餓”,自打出生以來,爺爺奶奶總嫌我們太瘦,爸爸媽媽總覺得我們還能再吃一口。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飲食原則變成了“三餐過飽、零食不離口、補品太多”,導致“小胖墩”越來越多。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可是胖就一定好嗎?

肯定不是,看一個孩子是否健康,身高體重固然是可以參考的指數,但肯定不是越胖越好。寶寶在嬰兒期胖乎乎的,其危害還不大,但倘若一直胖下去,體內脂肪積累過多,不僅僅會影響體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會給健康帶來許多潛在危害。

新聞報道:

武漢一個7歲的小女生就因營養過剩、肥胖導致性早熟,已經來了月經,要戴B罩杯的文胸。原因是平時爺爺奶奶各種寵,各種油炸食品零食都不帶節制地吃吃吃,7歲的她身高只有120釐米,體重卻有60多斤,醫生還預測她的終身高不到150釐米。

所以,當給予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素超過寶寶機體保持代謝穩態的需要。多表現為身高體重增長快,比同齡寶寶“大”時,這就是過度餵養。

如何正確判斷寶寶胖與瘦?

因為生長環境,餵養方式,遺傳因素等等客觀條件,每一個孩子的身高體重在不同年齡段都是不一樣的,存在著個體差異。那麼如何判斷寶寶的身高體重符合正常發育標準呢?

香港健康衛生總署給過一張表,能清楚看出寶寶是胖還是瘦,大家可以對應一下哦: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孩子都喂成了“米其林”!你卻在擔心沒吃飽?

舉例:

(1)男孩子身高91.0釐米,體重13.5公斤。

(2)從「孩子的身高欄」上,找出91釐米;

(3)從91釐米一行得知男孩子體重低於10.3公斤為過輕,超過15.5公斤超重;

(4)孩子的體重為13.5公斤,故此他的體重屬正常。

女孩同理。

一般來說,1歲以內的寶寶,身高變化比較大,除非明顯的高大或者矮小,一般不做人工干預;體重方面除非是嚴重肥胖,建議適當增加運動,不建議限制飲食。而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如果還是過輕或者重,就需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運動。

綜上所訴,只希望大家明白,孩子發育指標是否正常遠重要於吃的多少。哪怕長期食量小,只要發育指標全部達標,就說明孩子的飲食攝入量是足夠的,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沒有吃飽,也無需變著法子填鴨式的哄孩子儘可能的多吃東西。記住,發育指標達標就好,而不是越胖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