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不完美媽媽 新生兒 火哥育兒 2019-09-15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那麼,既然這麼討厭,嬰兒為什麼要哭呢?

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尋求關注和交流

成年人會對嬰兒的哭聲感到緊張和不安並不是個別案例,也不是不正常。相反,這背後有著積極的生物學基礎。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嬰兒和其他動物一樣,都要面臨著大自然的各種危險。因此,嬰兒進化出了最能刺激父母的聲音,為的是一旦他感到危險,利用這種聲音能夠立刻提醒父母來保護或者照顧自己。不然獅子都來了,父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那可就糟糕了。這就是哭聲如此讓人焦慮的由來。

可是到了現代,大部分人類已經不存在生存環境的危險,這時嬰兒再發出刺耳的哭聲難免會讓父母產生沒有必要的想法,這種互相認知的錯位是父母不喜歡孩子哭泣的第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持續的哭聲還會引發父母產生自責的心理,覺得是自己犯了錯誤,才會讓寶寶哭泣,這種多餘的內心譴責,也是父母討厭嬰兒哭泣的一個原因。

其實,嬰兒的哭聲並非沒有意義,更不是故意埋怨父母,它只是代表著嬰兒想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想要與我們交流而已。

即使現在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出於飢餓、身體疾病或者是對環境的不適,嬰兒都會採用哭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哭聲的背後一定有著他的訴求,如果你開始煩躁,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訴求。

而且,哭聲也是嬰兒相對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研究發現,哭是人類最容易發出的聲音,一旦嬰兒的肺部充滿空氣,他只需要少量的努力,就很容易發出哭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嬰兒採用哭泣的方式進行溝通完全合情合理,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那麼,既然這麼討厭,嬰兒為什麼要哭呢?

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尋求關注和交流

成年人會對嬰兒的哭聲感到緊張和不安並不是個別案例,也不是不正常。相反,這背後有著積極的生物學基礎。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嬰兒和其他動物一樣,都要面臨著大自然的各種危險。因此,嬰兒進化出了最能刺激父母的聲音,為的是一旦他感到危險,利用這種聲音能夠立刻提醒父母來保護或者照顧自己。不然獅子都來了,父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那可就糟糕了。這就是哭聲如此讓人焦慮的由來。

可是到了現代,大部分人類已經不存在生存環境的危險,這時嬰兒再發出刺耳的哭聲難免會讓父母產生沒有必要的想法,這種互相認知的錯位是父母不喜歡孩子哭泣的第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持續的哭聲還會引發父母產生自責的心理,覺得是自己犯了錯誤,才會讓寶寶哭泣,這種多餘的內心譴責,也是父母討厭嬰兒哭泣的一個原因。

其實,嬰兒的哭聲並非沒有意義,更不是故意埋怨父母,它只是代表著嬰兒想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想要與我們交流而已。

即使現在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出於飢餓、身體疾病或者是對環境的不適,嬰兒都會採用哭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哭聲的背後一定有著他的訴求,如果你開始煩躁,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訴求。

而且,哭聲也是嬰兒相對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研究發現,哭是人類最容易發出的聲音,一旦嬰兒的肺部充滿空氣,他只需要少量的努力,就很容易發出哭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嬰兒採用哭泣的方式進行溝通完全合情合理,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對嬰兒哭聲的兩種錯誤觀念

既然哭是嬰兒和我們交流的溝通方式,那麼就應該好好理解這種方式,並找到它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

可是現實生活中對於嬰兒的哭叫,卻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觀念:

第1種是覺得如果嬰兒哭,那就應該讓他痛痛快快地哭個夠,因為哭聲“利肺”。

以前的觀念認為,哭有利於嬰兒肺部的鍛鍊,甚至“哭得有力”在評估新生兒出生健康測試中會得到單項高分。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威廉·希爾斯的研究發現,處於安靜狀態,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實際上比一個正在哭泣的嬰兒更加健康。

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哭泣時,對他不管不顧,會讓他心率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也會降低。當他得到安撫後,心血管系統才會恢復正常。

第2種錯誤的觀念是認為讓嬰兒一直哭是對他的一種教育。

這更是一種不顧嬰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和個性氣質,而採用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愚蠢做法。

孩子可以教育的前提是它的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理解程度,而嬰兒完全不具備這種智力水平。

你以為對他不管不顧,他就能會學會察言觀色,其實這隻能是大人的一廂情願。相反,忽視嬰兒的哭泣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那麼,既然這麼討厭,嬰兒為什麼要哭呢?

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尋求關注和交流

成年人會對嬰兒的哭聲感到緊張和不安並不是個別案例,也不是不正常。相反,這背後有著積極的生物學基礎。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嬰兒和其他動物一樣,都要面臨著大自然的各種危險。因此,嬰兒進化出了最能刺激父母的聲音,為的是一旦他感到危險,利用這種聲音能夠立刻提醒父母來保護或者照顧自己。不然獅子都來了,父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那可就糟糕了。這就是哭聲如此讓人焦慮的由來。

可是到了現代,大部分人類已經不存在生存環境的危險,這時嬰兒再發出刺耳的哭聲難免會讓父母產生沒有必要的想法,這種互相認知的錯位是父母不喜歡孩子哭泣的第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持續的哭聲還會引發父母產生自責的心理,覺得是自己犯了錯誤,才會讓寶寶哭泣,這種多餘的內心譴責,也是父母討厭嬰兒哭泣的一個原因。

其實,嬰兒的哭聲並非沒有意義,更不是故意埋怨父母,它只是代表著嬰兒想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想要與我們交流而已。

即使現在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出於飢餓、身體疾病或者是對環境的不適,嬰兒都會採用哭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哭聲的背後一定有著他的訴求,如果你開始煩躁,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訴求。

而且,哭聲也是嬰兒相對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研究發現,哭是人類最容易發出的聲音,一旦嬰兒的肺部充滿空氣,他只需要少量的努力,就很容易發出哭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嬰兒採用哭泣的方式進行溝通完全合情合理,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對嬰兒哭聲的兩種錯誤觀念

既然哭是嬰兒和我們交流的溝通方式,那麼就應該好好理解這種方式,並找到它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

可是現實生活中對於嬰兒的哭叫,卻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觀念:

第1種是覺得如果嬰兒哭,那就應該讓他痛痛快快地哭個夠,因為哭聲“利肺”。

以前的觀念認為,哭有利於嬰兒肺部的鍛鍊,甚至“哭得有力”在評估新生兒出生健康測試中會得到單項高分。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威廉·希爾斯的研究發現,處於安靜狀態,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實際上比一個正在哭泣的嬰兒更加健康。

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哭泣時,對他不管不顧,會讓他心率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也會降低。當他得到安撫後,心血管系統才會恢復正常。

第2種錯誤的觀念是認為讓嬰兒一直哭是對他的一種教育。

這更是一種不顧嬰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和個性氣質,而採用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愚蠢做法。

孩子可以教育的前提是它的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理解程度,而嬰兒完全不具備這種智力水平。

你以為對他不管不顧,他就能會學會察言觀色,其實這隻能是大人的一廂情願。相反,忽視嬰兒的哭泣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忽視嬰兒哭泣的後果

在嬰兒哭泣時,大人如果總是選擇忽視,不但雙方都不會從中受益,還會造成雙輸的後果。

1.寶寶喪失價值感

對那些天生性格溫順的寶寶來說,當他的哭泣一直被忽視時,他就會產生哭泣沒有價值的感受。外在表現為縮手縮腳、膽小緊張。而且,他會從哭泣沒有價值推導出自己本身也是沒有價值的,從而失去和父母交流的動力。

反過來看,父母也就失去了和寶寶交流的機會。這樣的家庭,當寶寶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親子交流的障礙,甚至延續到青春期時出現的問題也更多一些。

2.溝通變成了較量

對於天生個性堅韌、強硬的寶寶來說,如果她的哭泣也沒有得到及時響應,他可能會選擇升級哭泣的程度,讓哭聲變得更響、更亮,最後變成一種刺耳的聲音。這時,無論父母是否理睬孩子,交流都變成了力量的較量,當孩子長大後,家庭內部的爭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一些孩子在較量中失敗,確實會在以後可能表現出更“乖”一點的狀態。其實,這只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行為。就像是危險臨近,孩子首先要提醒父母保護自己,當得不到反應後,他就會不再哭鬧,以避免被天敵發現。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孩子會封閉自己,成年後患上抑鬱的風險也會增大。

3.寶寶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習慣於不考慮寶寶的哭泣,堅持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寶寶的生活,比如嚴格按規定時間餵奶。

當寶寶自己的訴求總是得不到滿足,心裡就會一直處於“想要”的狀態,這會影響寶寶的心理乃至影響成年以後的安全感。

還有些父母會對他進行短暫的安慰,當他不哭後又把他放下,這樣做會讓寶寶產生他的要求並不合理的錯覺。由於感到不被理解,寶寶會開始變得不自信,同樣影響成年後的心理。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那麼,既然這麼討厭,嬰兒為什麼要哭呢?

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尋求關注和交流

成年人會對嬰兒的哭聲感到緊張和不安並不是個別案例,也不是不正常。相反,這背後有著積極的生物學基礎。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嬰兒和其他動物一樣,都要面臨著大自然的各種危險。因此,嬰兒進化出了最能刺激父母的聲音,為的是一旦他感到危險,利用這種聲音能夠立刻提醒父母來保護或者照顧自己。不然獅子都來了,父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那可就糟糕了。這就是哭聲如此讓人焦慮的由來。

可是到了現代,大部分人類已經不存在生存環境的危險,這時嬰兒再發出刺耳的哭聲難免會讓父母產生沒有必要的想法,這種互相認知的錯位是父母不喜歡孩子哭泣的第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持續的哭聲還會引發父母產生自責的心理,覺得是自己犯了錯誤,才會讓寶寶哭泣,這種多餘的內心譴責,也是父母討厭嬰兒哭泣的一個原因。

其實,嬰兒的哭聲並非沒有意義,更不是故意埋怨父母,它只是代表著嬰兒想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想要與我們交流而已。

即使現在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出於飢餓、身體疾病或者是對環境的不適,嬰兒都會採用哭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哭聲的背後一定有著他的訴求,如果你開始煩躁,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訴求。

而且,哭聲也是嬰兒相對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研究發現,哭是人類最容易發出的聲音,一旦嬰兒的肺部充滿空氣,他只需要少量的努力,就很容易發出哭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嬰兒採用哭泣的方式進行溝通完全合情合理,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對嬰兒哭聲的兩種錯誤觀念

既然哭是嬰兒和我們交流的溝通方式,那麼就應該好好理解這種方式,並找到它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

可是現實生活中對於嬰兒的哭叫,卻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觀念:

第1種是覺得如果嬰兒哭,那就應該讓他痛痛快快地哭個夠,因為哭聲“利肺”。

以前的觀念認為,哭有利於嬰兒肺部的鍛鍊,甚至“哭得有力”在評估新生兒出生健康測試中會得到單項高分。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威廉·希爾斯的研究發現,處於安靜狀態,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實際上比一個正在哭泣的嬰兒更加健康。

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哭泣時,對他不管不顧,會讓他心率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也會降低。當他得到安撫後,心血管系統才會恢復正常。

第2種錯誤的觀念是認為讓嬰兒一直哭是對他的一種教育。

這更是一種不顧嬰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和個性氣質,而採用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愚蠢做法。

孩子可以教育的前提是它的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理解程度,而嬰兒完全不具備這種智力水平。

你以為對他不管不顧,他就能會學會察言觀色,其實這隻能是大人的一廂情願。相反,忽視嬰兒的哭泣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忽視嬰兒哭泣的後果

在嬰兒哭泣時,大人如果總是選擇忽視,不但雙方都不會從中受益,還會造成雙輸的後果。

1.寶寶喪失價值感

對那些天生性格溫順的寶寶來說,當他的哭泣一直被忽視時,他就會產生哭泣沒有價值的感受。外在表現為縮手縮腳、膽小緊張。而且,他會從哭泣沒有價值推導出自己本身也是沒有價值的,從而失去和父母交流的動力。

反過來看,父母也就失去了和寶寶交流的機會。這樣的家庭,當寶寶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親子交流的障礙,甚至延續到青春期時出現的問題也更多一些。

2.溝通變成了較量

對於天生個性堅韌、強硬的寶寶來說,如果她的哭泣也沒有得到及時響應,他可能會選擇升級哭泣的程度,讓哭聲變得更響、更亮,最後變成一種刺耳的聲音。這時,無論父母是否理睬孩子,交流都變成了力量的較量,當孩子長大後,家庭內部的爭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一些孩子在較量中失敗,確實會在以後可能表現出更“乖”一點的狀態。其實,這只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行為。就像是危險臨近,孩子首先要提醒父母保護自己,當得不到反應後,他就會不再哭鬧,以避免被天敵發現。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孩子會封閉自己,成年後患上抑鬱的風險也會增大。

3.寶寶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習慣於不考慮寶寶的哭泣,堅持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寶寶的生活,比如嚴格按規定時間餵奶。

當寶寶自己的訴求總是得不到滿足,心裡就會一直處於“想要”的狀態,這會影響寶寶的心理乃至影響成年以後的安全感。

還有些父母會對他進行短暫的安慰,當他不哭後又把他放下,這樣做會讓寶寶產生他的要求並不合理的錯覺。由於感到不被理解,寶寶會開始變得不自信,同樣影響成年後的心理。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正確對待寶寶哭泣的方式

既然不能對嬰兒的哭泣置之不理,正確的做法又該怎樣呢?

首先,我們應該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環境,減少嬰兒不必要的哭泣。

除非生病,小寶寶的哭泣無外乎飢餓和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感。比如冷熱、味道、衣服和被子是否柔軟等等。因此,我們需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來降低寶寶對外界的哭泣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環境並不僅僅指物質條件,更是人文環境。以現在的生活水平為小寶寶搭建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環境還包含主要養育者對小寶寶的態度。

我們都有體會,小嬰兒在面對那些養育過孩子的媽媽時,普遍會表現的非常配合和安靜。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與新媽媽相比,有過育兒經驗的女性在面對嬰兒的哭泣時,普遍表現的更加放鬆和自信,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孩子哭泣時,很多新媽媽會不知所措並變得緊張和焦慮,而嬰兒是非常敏感的,媽媽的情緒很快就會被他們感知到,養育者的焦慮會讓他們感覺到不安全,從而進一步加劇哭泣以便得到更多的關注。

其次,提前預防。為了避免孩子不必要的哭泣,應該多觀察孩子哭泣前的習慣性動作,比如吸允手指、扭動、皺眉等等,由此判斷嬰兒是否會哭泣。

及時識別出這些信號,並排除孩子的問題,那麼哭泣也就沒有了必要。而且,形成習慣後孩子就會明白,發狂的哭泣,既沒有必要,也不是這個世界溝通的規則,他會更傾向於採用其他交流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願。

比如,當他想讓你抱時,就會大幅度的揮手,而不再採用哭泣的方式。

最後,給孩子示範甜美的聲音。

就像我們在日常交流中,說話的語調多種多樣,嬰兒哭泣的聲音其實也分為很多種。

通常寶寶開始時總是輕聲地哭泣,然後越哭越想哭,越哭聲音越大。

因此,讓孩子學會哭泣時選用比較舒適的音量和音調錶達心情十分必要。

可以在寶寶哭泣時,給他聽比較喜歡的音樂,或者給他唱歌、哼哼,也可以用不同的聲音說話來調動他的注意力,如果能配上豐富的表情效果更好。這些都能幫助寶寶掌握正確的交流方式。

雖然我們不能期待每次用這些方法來化解寶寶的哭泣,但是從小就教會寶寶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愉快地溝通非常有意義。

會哭的寶寶通常在長大以後也會表現出更加良好的溝通能力,而且,這樣做父母也能傳達出一種態度,“我不會對嚎啕大哭有反應,你需要正確的表達自己。”在不忽視嬰兒哭泣的同時,也教會了嬰兒正確的表達方式。

"

“寶寶睡前總要哭鬧一陣才能睡,昨天看著窗外,真有一種恨不得把他扔出去的衝動。”

在育兒交流群裡,一位媽媽吐槽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

“我這也是,前兩天寶寶不知道為啥就是哄不好,我老公一度瘋狂地搖晃他,還好我及時發現...”

“有時候真心憋不住會吼他,吼完又擔心會不會嚇著孩子,心塞。”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沒有感同身受,反正這些感覺我自己都曾經有過。

嬰兒的哭聲,經常讓家長們處於抓狂的邊緣。想要扔到窗外去的家長,估計已經被氣到極點了。

有過大聲訓斥和劇烈搖晃寶寶的家長也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先提醒一下危險,這兩種方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尤其是搖晃,憤怒地搖晃會讓寶寶脆弱的大腦和脊柱組織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會產生生命危險。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那麼,既然這麼討厭,嬰兒為什麼要哭呢?

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尋求關注和交流

成年人會對嬰兒的哭聲感到緊張和不安並不是個別案例,也不是不正常。相反,這背後有著積極的生物學基礎。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嬰兒和其他動物一樣,都要面臨著大自然的各種危險。因此,嬰兒進化出了最能刺激父母的聲音,為的是一旦他感到危險,利用這種聲音能夠立刻提醒父母來保護或者照顧自己。不然獅子都來了,父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那可就糟糕了。這就是哭聲如此讓人焦慮的由來。

可是到了現代,大部分人類已經不存在生存環境的危險,這時嬰兒再發出刺耳的哭聲難免會讓父母產生沒有必要的想法,這種互相認知的錯位是父母不喜歡孩子哭泣的第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持續的哭聲還會引發父母產生自責的心理,覺得是自己犯了錯誤,才會讓寶寶哭泣,這種多餘的內心譴責,也是父母討厭嬰兒哭泣的一個原因。

其實,嬰兒的哭聲並非沒有意義,更不是故意埋怨父母,它只是代表著嬰兒想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想要與我們交流而已。

即使現在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出於飢餓、身體疾病或者是對環境的不適,嬰兒都會採用哭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哭聲的背後一定有著他的訴求,如果你開始煩躁,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訴求。

而且,哭聲也是嬰兒相對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研究發現,哭是人類最容易發出的聲音,一旦嬰兒的肺部充滿空氣,他只需要少量的努力,就很容易發出哭的聲音。

因此,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嬰兒採用哭泣的方式進行溝通完全合情合理,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對嬰兒哭聲的兩種錯誤觀念

既然哭是嬰兒和我們交流的溝通方式,那麼就應該好好理解這種方式,並找到它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

可是現實生活中對於嬰兒的哭叫,卻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觀念:

第1種是覺得如果嬰兒哭,那就應該讓他痛痛快快地哭個夠,因為哭聲“利肺”。

以前的觀念認為,哭有利於嬰兒肺部的鍛鍊,甚至“哭得有力”在評估新生兒出生健康測試中會得到單項高分。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威廉·希爾斯的研究發現,處於安靜狀態,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實際上比一個正在哭泣的嬰兒更加健康。

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哭泣時,對他不管不顧,會讓他心率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也會降低。當他得到安撫後,心血管系統才會恢復正常。

第2種錯誤的觀念是認為讓嬰兒一直哭是對他的一種教育。

這更是一種不顧嬰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和個性氣質,而採用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愚蠢做法。

孩子可以教育的前提是它的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理解程度,而嬰兒完全不具備這種智力水平。

你以為對他不管不顧,他就能會學會察言觀色,其實這隻能是大人的一廂情願。相反,忽視嬰兒的哭泣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忽視嬰兒哭泣的後果

在嬰兒哭泣時,大人如果總是選擇忽視,不但雙方都不會從中受益,還會造成雙輸的後果。

1.寶寶喪失價值感

對那些天生性格溫順的寶寶來說,當他的哭泣一直被忽視時,他就會產生哭泣沒有價值的感受。外在表現為縮手縮腳、膽小緊張。而且,他會從哭泣沒有價值推導出自己本身也是沒有價值的,從而失去和父母交流的動力。

反過來看,父母也就失去了和寶寶交流的機會。這樣的家庭,當寶寶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親子交流的障礙,甚至延續到青春期時出現的問題也更多一些。

2.溝通變成了較量

對於天生個性堅韌、強硬的寶寶來說,如果她的哭泣也沒有得到及時響應,他可能會選擇升級哭泣的程度,讓哭聲變得更響、更亮,最後變成一種刺耳的聲音。這時,無論父母是否理睬孩子,交流都變成了力量的較量,當孩子長大後,家庭內部的爭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一些孩子在較量中失敗,確實會在以後可能表現出更“乖”一點的狀態。其實,這只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行為。就像是危險臨近,孩子首先要提醒父母保護自己,當得不到反應後,他就會不再哭鬧,以避免被天敵發現。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孩子會封閉自己,成年後患上抑鬱的風險也會增大。

3.寶寶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習慣於不考慮寶寶的哭泣,堅持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寶寶的生活,比如嚴格按規定時間餵奶。

當寶寶自己的訴求總是得不到滿足,心裡就會一直處於“想要”的狀態,這會影響寶寶的心理乃至影響成年以後的安全感。

還有些父母會對他進行短暫的安慰,當他不哭後又把他放下,這樣做會讓寶寶產生他的要求並不合理的錯覺。由於感到不被理解,寶寶會開始變得不自信,同樣影響成年後的心理。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正確對待寶寶哭泣的方式

既然不能對嬰兒的哭泣置之不理,正確的做法又該怎樣呢?

首先,我們應該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環境,減少嬰兒不必要的哭泣。

除非生病,小寶寶的哭泣無外乎飢餓和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感。比如冷熱、味道、衣服和被子是否柔軟等等。因此,我們需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來降低寶寶對外界的哭泣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環境並不僅僅指物質條件,更是人文環境。以現在的生活水平為小寶寶搭建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環境還包含主要養育者對小寶寶的態度。

我們都有體會,小嬰兒在面對那些養育過孩子的媽媽時,普遍會表現的非常配合和安靜。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與新媽媽相比,有過育兒經驗的女性在面對嬰兒的哭泣時,普遍表現的更加放鬆和自信,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孩子哭泣時,很多新媽媽會不知所措並變得緊張和焦慮,而嬰兒是非常敏感的,媽媽的情緒很快就會被他們感知到,養育者的焦慮會讓他們感覺到不安全,從而進一步加劇哭泣以便得到更多的關注。

其次,提前預防。為了避免孩子不必要的哭泣,應該多觀察孩子哭泣前的習慣性動作,比如吸允手指、扭動、皺眉等等,由此判斷嬰兒是否會哭泣。

及時識別出這些信號,並排除孩子的問題,那麼哭泣也就沒有了必要。而且,形成習慣後孩子就會明白,發狂的哭泣,既沒有必要,也不是這個世界溝通的規則,他會更傾向於採用其他交流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願。

比如,當他想讓你抱時,就會大幅度的揮手,而不再採用哭泣的方式。

最後,給孩子示範甜美的聲音。

就像我們在日常交流中,說話的語調多種多樣,嬰兒哭泣的聲音其實也分為很多種。

通常寶寶開始時總是輕聲地哭泣,然後越哭越想哭,越哭聲音越大。

因此,讓孩子學會哭泣時選用比較舒適的音量和音調錶達心情十分必要。

可以在寶寶哭泣時,給他聽比較喜歡的音樂,或者給他唱歌、哼哼,也可以用不同的聲音說話來調動他的注意力,如果能配上豐富的表情效果更好。這些都能幫助寶寶掌握正確的交流方式。

雖然我們不能期待每次用這些方法來化解寶寶的哭泣,但是從小就教會寶寶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愉快地溝通非常有意義。

會哭的寶寶通常在長大以後也會表現出更加良好的溝通能力,而且,這樣做父母也能傳達出一種態度,“我不會對嚎啕大哭有反應,你需要正確的表達自己。”在不忽視嬰兒哭泣的同時,也教會了嬰兒正確的表達方式。

對嬰兒的哭聲置之不理?你以為在教育,卻害了孩子一生

對於嬰兒的哭泣,給予他適當的迴應是每一個成熟父母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再一次提醒大家,寶寶的哭鬧,並不是你的錯,讓他們不哭也不是你的義務,你需要做的只是創造良好的條件,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哭泣,並讓寶寶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

哭泣只代表寶寶想和你溝通,並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不斷提醒自己這件事情,相信你的煩躁會好很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