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三候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三候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一候 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立秋之後

早晚的風便有了習習涼意

為處於夏季苦熱的人們送來些許清涼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三候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一候 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立秋之後

早晚的風便有了習習涼意

為處於夏季苦熱的人們送來些許清涼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二候 白露降

大雨之後 清涼風來

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

尚未凝珠

故曰白露降

示秋金之白色也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三候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一候 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立秋之後

早晚的風便有了習習涼意

為處於夏季苦熱的人們送來些許清涼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二候 白露降

大雨之後 清涼風來

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

尚未凝珠

故曰白露降

示秋金之白色也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三候 寒蟬鳴

《爾雅》曰寒螿蟬

小而青紫者

馬氏曰物生於暑者

其聲變之矣

在此起彼伏的寒蟬聲中

秋天彷彿更加有了生機

立秋·經典

秋之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賞析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里,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我的詩情飛上雲霄。全詩氣勢雄渾,唱響一曲非同凡響的秋之歌。

秋之憂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宋·歐陽修《秋聲賦》(節選)

賞析

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著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勞累身心。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就一定會動搖精神。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由感慨自然而憂嘆人生,百感交集中透著些許黯然神傷。

秋之愁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

賞析

這首詩將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都寫在詩中,同時佐以七夕牛郎織女的傳說,很是應時應景。辭淺意哀,最後收筆於“一葉知秋”的傷感,使秋的落葉與惆悵的心緒互為映證,意蘊幽深。

秋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

賞析

洛陽城裡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反覆檢查。全詩一氣貫成,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

"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今晨起來,你感覺到涼爽了麼?“立秋之日涼風至”,《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03時12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正式登場,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節,立,始建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謂之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今天起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秋”的含義是什麼?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也說:“秋,禾穀熟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進入“立秋”後,在很多地區有“啃秋瓜”的習俗,《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除此之外,我國民間還有晒秋、貼秋膘、秋灶、秋收互助等多種習俗。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還在哦!

南方部分地區在立秋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常常氣溫更酷熱,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雖然天氣依然會熱一陣子,但是每天的早晚時分會逐漸涼下來,特別是下雨後更是如此,畢竟“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成為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間立秋日要“標秋”,與古人的“春祈秋報”有關。在春秋兩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風調雨順,秋季則要報答地功。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立秋·三候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一候 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立秋之後

早晚的風便有了習習涼意

為處於夏季苦熱的人們送來些許清涼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二候 白露降

大雨之後 清涼風來

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

尚未凝珠

故曰白露降

示秋金之白色也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三候 寒蟬鳴

《爾雅》曰寒螿蟬

小而青紫者

馬氏曰物生於暑者

其聲變之矣

在此起彼伏的寒蟬聲中

秋天彷彿更加有了生機

立秋·經典

秋之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賞析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里,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我的詩情飛上雲霄。全詩氣勢雄渾,唱響一曲非同凡響的秋之歌。

秋之憂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宋·歐陽修《秋聲賦》(節選)

賞析

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著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勞累身心。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就一定會動搖精神。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由感慨自然而憂嘆人生,百感交集中透著些許黯然神傷。

秋之愁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

賞析

這首詩將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都寫在詩中,同時佐以七夕牛郎織女的傳說,很是應時應景。辭淺意哀,最後收筆於“一葉知秋”的傷感,使秋的落葉與惆悵的心緒互為映證,意蘊幽深。

秋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

賞析

洛陽城裡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反覆檢查。全詩一氣貫成,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

秋來,這些關於立秋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來源 | 視頻自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教育部新聞辦 微言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