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死穴 在於國人愛喝茶而沒常喝咖啡的習慣'

"

中國人一般互相送茶,很少見互相送咖啡。

成立18月就上市、刷新最快IPO速度的“小藍杯”瑞幸,共募集資金 6.95 億美元,市值達 42.5 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 IPO 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咖啡2018年1月正式試營業,過去一年,瑞幸共賣出了9000萬杯咖啡。截至今年3月末,瑞幸的門店總數已達到2370家,市場規模僅次於星巴克,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也許有人問,面對中國消費者,星巴克為什麼就不怕中國人愛喝茶呢?那是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喝星巴克很多時候還是炫耀性消費,屬於裝逼利器,並且星巴克利潤很高,足以盈利,瑞幸卻沒有這優勢。下面會詳述。

"

中國人一般互相送茶,很少見互相送咖啡。

成立18月就上市、刷新最快IPO速度的“小藍杯”瑞幸,共募集資金 6.95 億美元,市值達 42.5 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 IPO 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咖啡2018年1月正式試營業,過去一年,瑞幸共賣出了9000萬杯咖啡。截至今年3月末,瑞幸的門店總數已達到2370家,市場規模僅次於星巴克,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也許有人問,面對中國消費者,星巴克為什麼就不怕中國人愛喝茶呢?那是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喝星巴克很多時候還是炫耀性消費,屬於裝逼利器,並且星巴克利潤很高,足以盈利,瑞幸卻沒有這優勢。下面會詳述。

瑞幸咖啡的死穴 在於國人愛喝茶而沒常喝咖啡的習慣

燒錢擴張的邏輯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稱,瑞幸咖啡在2019年將繼續新建2500家門店,使門店總數在年底增至4500家,從而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

2018年1月瑞幸第一家對外門店試運行之後,短短5個月時間內,瑞幸就將門店數量擴充到了500餘家。截止目前,瑞幸咖啡門店已經達到2370家。

在瑞幸咖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暨全球咖啡產業發展論壇上,瑞幸CEO錢治亞言之鑿鑿道:我們將在未來兩年內把全國門店數量擴充到10000家,未來三五年仍會持續目前的補貼政策。

錢治亞曾在《咖啡宣言》中反問: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大家可能認為咖啡就等於咖啡廳,但是我們把這個東西仔細剝開看之後,發現70%的客戶是拿走喝,只有30%的客戶是在店裡面喝。我在美國IPO路演的時候,美國投資人告訴我說,在美國這種成熟的消費市場外帶的比例會達到80%到90%,只有10%的客戶是享用第三空間在店裡面喝。

瑞幸目前聚焦的就是70%的外帶需求,讓外帶的體驗更好,甚至是極致。借籍於此,瑞幸給自己貼上了親民、經濟、親切的三重標籤,每一重標籤的背後意義就是對國內用戶的友好。

在美國大街小巷平民化的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搖身一變成了高端咖啡品牌,但同時由於星巴克的自我定位,“喝咖啡”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對此,本人曾深深疑惑,一杯咖啡成本幾元錢,最貴在星巴克賣到40多元,普通飲料當奢侈品賣的感覺。

當然對於在星巴克消費的人而言,享受他們的空間,花這些錢值得,但對於普通人拿了就走,在外面喝的,卻是非常不值得。

5月17日晚,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瑞幸發佈宣言:“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瑞幸在出現伊始,就靠大規模補貼吸引用戶。2018年間數月瑞幸新用戶甚至可以僅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一杯零售2-30元的咖啡。這種補貼行為讓瑞幸短期內積聚了大量的人氣。

根據瑞幸上市前的IPO招股書披露內容來看,2018年瑞幸共計賣出9000萬杯咖啡,但是淨虧損高達16.19億元,平攤到每一小藍杯的虧損額高達18元。

她表示:“目前瑞幸的虧損規模符合預期,通過補貼可以最快速的獲得用戶,符合戰略安排。補貼規模仍然會堅持三到五年,暫時不考慮盈利。”

低成本能否救瑞幸?

錢治亞曾對外稱:“星巴克一杯拿鐵賣32-35塊錢,可能成本已經24塊。傳統咖啡店的門店位置要好,要金角銀邊,瑞幸甚至不需要露出。傳統門店租金10多塊的單杯分攤成本,瑞幸只需要1-2塊。”

瑞幸在門店的成本上壓縮到傳統咖啡店的1/10,一方面是因為,瑞幸將消費者引導到APP下單,瑞幸新用戶獲取成本,已經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103.5元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6.9元,正是得益於線上APP產生的品牌和流量帶動。

二是門店極簡的運營方式,單位人力效率的提升,門店的經營成本也遠低於傳統咖啡店。原本可能需要5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當下3個人便能實現。

但如此低的成本,卻也沒有挽救虧損嚴重的情形,招股書顯示,瑞幸在 2018 年淨虧損 16.2 億元人民幣;2019 年第一季度淨虧損 5.5 億元人民幣。在試運營之前的 2017 年,瑞幸咖啡淨虧損 5637 萬元,瑞幸累計虧損金額已超過 22 億元。

"

中國人一般互相送茶,很少見互相送咖啡。

成立18月就上市、刷新最快IPO速度的“小藍杯”瑞幸,共募集資金 6.95 億美元,市值達 42.5 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 IPO 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咖啡2018年1月正式試營業,過去一年,瑞幸共賣出了9000萬杯咖啡。截至今年3月末,瑞幸的門店總數已達到2370家,市場規模僅次於星巴克,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也許有人問,面對中國消費者,星巴克為什麼就不怕中國人愛喝茶呢?那是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喝星巴克很多時候還是炫耀性消費,屬於裝逼利器,並且星巴克利潤很高,足以盈利,瑞幸卻沒有這優勢。下面會詳述。

瑞幸咖啡的死穴 在於國人愛喝茶而沒常喝咖啡的習慣

燒錢擴張的邏輯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稱,瑞幸咖啡在2019年將繼續新建2500家門店,使門店總數在年底增至4500家,從而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

2018年1月瑞幸第一家對外門店試運行之後,短短5個月時間內,瑞幸就將門店數量擴充到了500餘家。截止目前,瑞幸咖啡門店已經達到2370家。

在瑞幸咖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暨全球咖啡產業發展論壇上,瑞幸CEO錢治亞言之鑿鑿道:我們將在未來兩年內把全國門店數量擴充到10000家,未來三五年仍會持續目前的補貼政策。

錢治亞曾在《咖啡宣言》中反問: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大家可能認為咖啡就等於咖啡廳,但是我們把這個東西仔細剝開看之後,發現70%的客戶是拿走喝,只有30%的客戶是在店裡面喝。我在美國IPO路演的時候,美國投資人告訴我說,在美國這種成熟的消費市場外帶的比例會達到80%到90%,只有10%的客戶是享用第三空間在店裡面喝。

瑞幸目前聚焦的就是70%的外帶需求,讓外帶的體驗更好,甚至是極致。借籍於此,瑞幸給自己貼上了親民、經濟、親切的三重標籤,每一重標籤的背後意義就是對國內用戶的友好。

在美國大街小巷平民化的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搖身一變成了高端咖啡品牌,但同時由於星巴克的自我定位,“喝咖啡”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對此,本人曾深深疑惑,一杯咖啡成本幾元錢,最貴在星巴克賣到40多元,普通飲料當奢侈品賣的感覺。

當然對於在星巴克消費的人而言,享受他們的空間,花這些錢值得,但對於普通人拿了就走,在外面喝的,卻是非常不值得。

5月17日晚,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瑞幸發佈宣言:“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瑞幸在出現伊始,就靠大規模補貼吸引用戶。2018年間數月瑞幸新用戶甚至可以僅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一杯零售2-30元的咖啡。這種補貼行為讓瑞幸短期內積聚了大量的人氣。

根據瑞幸上市前的IPO招股書披露內容來看,2018年瑞幸共計賣出9000萬杯咖啡,但是淨虧損高達16.19億元,平攤到每一小藍杯的虧損額高達18元。

她表示:“目前瑞幸的虧損規模符合預期,通過補貼可以最快速的獲得用戶,符合戰略安排。補貼規模仍然會堅持三到五年,暫時不考慮盈利。”

低成本能否救瑞幸?

錢治亞曾對外稱:“星巴克一杯拿鐵賣32-35塊錢,可能成本已經24塊。傳統咖啡店的門店位置要好,要金角銀邊,瑞幸甚至不需要露出。傳統門店租金10多塊的單杯分攤成本,瑞幸只需要1-2塊。”

瑞幸在門店的成本上壓縮到傳統咖啡店的1/10,一方面是因為,瑞幸將消費者引導到APP下單,瑞幸新用戶獲取成本,已經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103.5元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6.9元,正是得益於線上APP產生的品牌和流量帶動。

二是門店極簡的運營方式,單位人力效率的提升,門店的經營成本也遠低於傳統咖啡店。原本可能需要5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當下3個人便能實現。

但如此低的成本,卻也沒有挽救虧損嚴重的情形,招股書顯示,瑞幸在 2018 年淨虧損 16.2 億元人民幣;2019 年第一季度淨虧損 5.5 億元人民幣。在試運營之前的 2017 年,瑞幸咖啡淨虧損 5637 萬元,瑞幸累計虧損金額已超過 22 億元。

瑞幸咖啡的死穴 在於國人愛喝茶而沒常喝咖啡的習慣

2018 年進行了天然輪 A 輪和 B 輪融資,2019 年 4 月的 B+ 輪以及 IPO,即使不計入這過程中的其他貸款來源,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裡瑞幸咖啡完成了超 12 億美元的融資。

不停的融資不斷的燒錢,是瑞幸現在的發展模式。本人希望瑞幸能很好的發展起來,打破星巴克帶動形成的昂貴模式,讓老百姓有便宜的好咖啡喝。

但現實是中國人都愛喝茶,喝咖啡的習慣還沒有形成。

瑞幸前期投入獲得了客戶,如果培養了客戶的黏性,那麼以後瑞幸盈利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補貼一停止,客戶就不買瑞幸咖啡了,那麼他還能盈利嗎?

還有中國人幾百年上千年來,都是喝茶,喝咖啡也只是在一二線城市裡的人習慣喝,更多是作為社交行為去作,而對瑞幸而言,他極簡的門店取消了社交行為,等咖啡貴了,可能很多人就不去喝了。

上面說道星巴克有優勢,國人愛去消費是為了炫耀,瑞幸卻沒有這優勢,就是因為他發展買即走的客戶。所以價格低,但星巴克的客戶很多也是買即走,但他們也和在客裡消費的人一樣,付同樣的咖啡價格。瑞幸這點沒有。

另外,國人既然是為了炫耀,就不在乎低價,一定要去星巴克,而不會去瑞幸。所以這是擺在瑞幸面前的問題。

國人喜歡喝茶好辦,國內好多茶樓都在賺錢,他也開發各種茶品就好了,瑞幸這名字不錯,說不定喝了瑞幸的茶交好運了呢。

既然便宜,本人倒感覺,瑞幸也銷售成熟的咖啡豆或咖啡粉更好,現在快遞這麼方便,他提供了好咖啡,肯定有人願意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