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高血壓 糖尿病 腹瀉 心臟病 體檢 新聞 最後一支多巴胺 2019-07-18
"


"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夜班,急診室來了一位高熱18小時的男性病人。

導致患者持續高熱的原因不明,因為這位年僅31歲的男性患者起初根本不願意配合,甚至說著一些讓我覺得不可理喻不著邊際的話。

患者的要求很簡單,也很直接:“醫生,你給我用藥退熱就可以了!”。

發熱,只不過是一種症狀。

能夠導致發熱的疾病有很多,不同的疾病自然是有著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僅這一點是大多數人都能夠明白的,甚至很多人都知道在看起來很普通的發熱背後很可能隱藏著複雜且致命的威脅。

甚至有著這樣一條潛規則:“內科醫生怕發熱,外科醫生怕腹痛!”。

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只是上火或受涼。

比如我眼前這位在深夜來到急診的男性患者,他的觀點便是:“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就是吹空調受涼了,退熱就可以了!”。

你要是問他:“發熱有多久了?”

他只會回答你:“有好幾天了!”

你要是問他:‘’有哪裡不舒服?”

他只會回答你:“就是覺得不舒服!”

當然,這些並不是重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絕大多數人都嚴重缺乏基本的醫療常識。

但是,對於這位患者而言,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卻讓我感到心涼悲哀了。

因為這位患者讓我看見了那些正在失去健康、正是慢慢死去的年輕人,因為這位男性患者的表現讓我又感到推廣基礎醫學科普的重要性!


"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夜班,急診室來了一位高熱18小時的男性病人。

導致患者持續高熱的原因不明,因為這位年僅31歲的男性患者起初根本不願意配合,甚至說著一些讓我覺得不可理喻不著邊際的話。

患者的要求很簡單,也很直接:“醫生,你給我用藥退熱就可以了!”。

發熱,只不過是一種症狀。

能夠導致發熱的疾病有很多,不同的疾病自然是有著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僅這一點是大多數人都能夠明白的,甚至很多人都知道在看起來很普通的發熱背後很可能隱藏著複雜且致命的威脅。

甚至有著這樣一條潛規則:“內科醫生怕發熱,外科醫生怕腹痛!”。

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只是上火或受涼。

比如我眼前這位在深夜來到急診的男性患者,他的觀點便是:“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就是吹空調受涼了,退熱就可以了!”。

你要是問他:“發熱有多久了?”

他只會回答你:“有好幾天了!”

你要是問他:‘’有哪裡不舒服?”

他只會回答你:“就是覺得不舒服!”

當然,這些並不是重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絕大多數人都嚴重缺乏基本的醫療常識。

但是,對於這位患者而言,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卻讓我感到心涼悲哀了。

因為這位患者讓我看見了那些正在失去健康、正是慢慢死去的年輕人,因為這位男性患者的表現讓我又感到推廣基礎醫學科普的重要性!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耐心詢問溝通之後我才發現導致患者持續高熱的原因其實是胃腸炎,但重要的發現是:在發熱腹瀉的同時,患者還存在著明顯的胸悶、口感、乏力!

長期關注多巴胺賬號【最後一支多巴胺】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多巴胺曾反覆提到過一個問題:對於腹瀉和或發熱的病人來說,一定要重視電解質的變化情況。

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因為曾經有很多血淋淋的經驗教訓放在眼前。

雖然此刻我眼前的患者僅有31歲,患者也極力堅稱自己既往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病史,但我還是發現了明顯的異常。

第一步便是為患者測量了血壓,結果雙上肢血壓均高達210/110mmHg!

“不是說之前沒有高血壓病嗎?”其實我始終在懷疑患者說的一切話。

“幾年前體檢時最高180/100mmHg,後來就好了!”

看著患者毫不為意的表情,聽著患者吊兒郎當的語氣,我的內心感到深深的悲哀,因為我已經可以預見若干年之後將會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哀。

第二步要求患者立即完善心電圖檢查,因為患者既往長期高血壓,此刻腹瀉發熱後出現胸悶不適。

雖然我已經向他解釋了做心電圖檢查的必要性,但患者卻依舊用震驚和懷疑的目光看著我。

停頓了幾秒鐘後,他又用嘲諷的口氣對同伴誇張的說:“快,給我準備後事吧。本來看發燒的,現在卻搞成心臟病了!”

說實話,在急診這個常常發生生離死別的地方,我一向厭煩那些不顧他人心情的閒聊或者玩笑。

我帶著藍色口罩默默看著他對同伴開著玩笑,等著他自己的最後決定。

心電圖果然有著明顯的問題,胸導聯的所有T波都已經出現了深深的倒置。

這意味著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已經危及到了患者年輕的心臟,麻木無知的患者必須要立即開始採取治療方案了。

事實上,事情的真相併沒有如此簡單。

做完心電圖後,我又為患者檢查了末梢血糖,結果血糖22mmol/l!

餐後5小時,血糖高達22mmol/l,意味著什麼?

雖然診斷糖尿病有著一系列繁瑣的標準,雖然我對眼前的患者也只是短暫交流,但可以明確的是糖尿病十之八九將伴隨患者終生了!

作為醫生,在得到這些結果後,我必須要將現在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發生的情況統統告知患者。

然而,我一臉嚴肅的苦苦勸告卻只換回來一臉鄙夷的嘲諷。

這位31歲的男性患者一本正經的告訴我:“我只要退熱就可以了,其它的病都沒有關係!”


"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夜班,急診室來了一位高熱18小時的男性病人。

導致患者持續高熱的原因不明,因為這位年僅31歲的男性患者起初根本不願意配合,甚至說著一些讓我覺得不可理喻不著邊際的話。

患者的要求很簡單,也很直接:“醫生,你給我用藥退熱就可以了!”。

發熱,只不過是一種症狀。

能夠導致發熱的疾病有很多,不同的疾病自然是有著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僅這一點是大多數人都能夠明白的,甚至很多人都知道在看起來很普通的發熱背後很可能隱藏著複雜且致命的威脅。

甚至有著這樣一條潛規則:“內科醫生怕發熱,外科醫生怕腹痛!”。

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只是上火或受涼。

比如我眼前這位在深夜來到急診的男性患者,他的觀點便是:“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就是吹空調受涼了,退熱就可以了!”。

你要是問他:“發熱有多久了?”

他只會回答你:“有好幾天了!”

你要是問他:‘’有哪裡不舒服?”

他只會回答你:“就是覺得不舒服!”

當然,這些並不是重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絕大多數人都嚴重缺乏基本的醫療常識。

但是,對於這位患者而言,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卻讓我感到心涼悲哀了。

因為這位患者讓我看見了那些正在失去健康、正是慢慢死去的年輕人,因為這位男性患者的表現讓我又感到推廣基礎醫學科普的重要性!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耐心詢問溝通之後我才發現導致患者持續高熱的原因其實是胃腸炎,但重要的發現是:在發熱腹瀉的同時,患者還存在著明顯的胸悶、口感、乏力!

長期關注多巴胺賬號【最後一支多巴胺】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多巴胺曾反覆提到過一個問題:對於腹瀉和或發熱的病人來說,一定要重視電解質的變化情況。

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因為曾經有很多血淋淋的經驗教訓放在眼前。

雖然此刻我眼前的患者僅有31歲,患者也極力堅稱自己既往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病史,但我還是發現了明顯的異常。

第一步便是為患者測量了血壓,結果雙上肢血壓均高達210/110mmHg!

“不是說之前沒有高血壓病嗎?”其實我始終在懷疑患者說的一切話。

“幾年前體檢時最高180/100mmHg,後來就好了!”

看著患者毫不為意的表情,聽著患者吊兒郎當的語氣,我的內心感到深深的悲哀,因為我已經可以預見若干年之後將會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哀。

第二步要求患者立即完善心電圖檢查,因為患者既往長期高血壓,此刻腹瀉發熱後出現胸悶不適。

雖然我已經向他解釋了做心電圖檢查的必要性,但患者卻依舊用震驚和懷疑的目光看著我。

停頓了幾秒鐘後,他又用嘲諷的口氣對同伴誇張的說:“快,給我準備後事吧。本來看發燒的,現在卻搞成心臟病了!”

說實話,在急診這個常常發生生離死別的地方,我一向厭煩那些不顧他人心情的閒聊或者玩笑。

我帶著藍色口罩默默看著他對同伴開著玩笑,等著他自己的最後決定。

心電圖果然有著明顯的問題,胸導聯的所有T波都已經出現了深深的倒置。

這意味著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已經危及到了患者年輕的心臟,麻木無知的患者必須要立即開始採取治療方案了。

事實上,事情的真相併沒有如此簡單。

做完心電圖後,我又為患者檢查了末梢血糖,結果血糖22mmol/l!

餐後5小時,血糖高達22mmol/l,意味著什麼?

雖然診斷糖尿病有著一系列繁瑣的標準,雖然我對眼前的患者也只是短暫交流,但可以明確的是糖尿病十之八九將伴隨患者終生了!

作為醫生,在得到這些結果後,我必須要將現在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發生的情況統統告知患者。

然而,我一臉嚴肅的苦苦勸告卻只換回來一臉鄙夷的嘲諷。

這位31歲的男性患者一本正經的告訴我:“我只要退熱就可以了,其它的病都沒有關係!”


看著那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急診醫生憤怒了



患者的要求看似簡單,實際上處理起來非常困難,甚至有些不可理喻。

因為如果感染難以控制的話,自然會反反覆覆發熱,而控制感染又並非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患者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長時間未控制高血壓病和糖尿病。更何況,此刻的患者已經存在胸悶等不適!

或許,在患者自己看來,用藥“消炎”罷了。

但是,在醫生看來,不僅有發生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危急狀況的可能。而且,以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等待患者的必將是一副苟延殘喘的器官衰竭的軀體。

患者始終拒絕降壓、降糖處理,更加不願意住院進一步治療。他的理由讓人聽起來荒唐而又可笑:“我還這麼年輕,就要吃藥,就要住院?”

“你聽過新聞上總是說本來好好的結果卻在輸液時突然死掉的報道嗎?”我嚴肅的看著患者告訴他:“這樣的不幸大多數都會發生像你這樣有著嚴重的病,卻根本不重視不處理的病人身上。”

一般情況下,我極少會這樣“恐嚇”病人,更加絕少會在病人或家屬面前赤裸裸的提及“死亡”這兩個敏感的字。

但, 面對這個患者時,我卻有些憤怒了。

醫者想奮力拉住他,他自己卻又要將醫者施救的雙手遠遠的推開!

要不要用藥,用什麼藥,要不要住院,用何種治療手段,唯一取決的條件是自身的病情,同年齡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我又詳細的為患者解釋了一系列的困惑:為什麼要重視高血壓、糖尿病?為什麼要積極平穩控制血壓、血糖?如果控制不佳會有什麼併發症?降糖藥、降壓藥不會讓人成癮?

可是,我耐心的解釋始終換不回來患者在作死路上一路狂奔的決心!

甚至,我解釋的越多,患者便認為我玩的套路越多。

醫者只有建議權,最終的決定權掌握在患者自己的手中。很多時候醫者想奮力相救,然而患者卻過早了放棄了自己。

半個月前,急診搶救室裡來了一位35歲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為什麼35歲便罹患急性心肌梗死?

原因有很多:高血壓、高血脂、熬夜、菸酒等等。

事實上,對於急性心肌梗死來說,35歲並不是低齡,甚至還有著許許多多更年輕的病例存在。

聽著我口中的這個剛發生不久的“故事”,患者和同伴卻“莞爾一笑”了。

我知道他們一定在心中嘲笑著:"醫生為了嚇唬我真是編了一手好故事!”

既然患者自己在已經瞭解了所有情況之後依舊做出了拒絕的要求,我除了讓患者簽字之後又能如何呢?

就在我拿著病歷本讓患者簽字的時候,陪同前來的同伴又嘲諷患者道:“哪裡會有這麼嚴重,回去多抽點菸、多喝點酒,消消毒就可以了!”。

患者同伴的這句話,讓我感到深惡痛絕。

讓我深惡痛絕的原因不僅是他將患者帶離了健康的方向,否定了我苦口婆心的一番工作,更加反應了他自己同樣暴露在疾病的威脅之下而渾然不知。

聽著患者和同伴之間的調笑,看著這張大量抽菸飲酒的年輕的臉,想著未來必然會發生在患者身上的病症,我終於沒有忍住又開口說了最後的話: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天生就要突發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猝死,他們都是沒有發現或者沒有重視那些已經發生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不要認為自己年輕就沒有問題,猝死的年輕人有很多,不信的話你可以上網查查!”

“呵呵,醫生你說的我都知道了。我過幾天會去門診再看的!”

“戒菸戒酒,測血壓測血糖,去門診看,不行就去住院!”

得到患者這樣的答覆後,除了看著他取藥離開、除了反覆苦口婆心勸說、除了選擇相信他會主動前往門診進一步治療之外,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年輕患者在生活中有很多。

他們明明身患疾病,卻渾然不知或者甘願埋頭做著鴕鳥。或許他們有著對醫學無知、感情上難以接受等原因,但在醫生的眼中,卻是一部正在死去的血淋淋的現場直播。

所以,很多人都在僥倖中慢慢失去健康並最終死掉!

所以,當醫者看見這些正在死去的年輕人卻又無能為力之時,除了憤怒之外,只能寄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看見這些文字,能夠聽見這些呼喊!

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最後一支多巴胺:急診執業醫師,遇見許多人,碰見許多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