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淇凌,女兒也想吃,但看到盒子裡的錢所剩無幾,只好作罷。

晚上,等女兒睡著後,媽媽用菠蘿自制冰淇凌,放到冰塊裡,這樣女兒就可以吃到了。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淇凌,女兒也想吃,但看到盒子裡的錢所剩無幾,只好作罷。

晚上,等女兒睡著後,媽媽用菠蘿自制冰淇凌,放到冰塊裡,這樣女兒就可以吃到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突發靈感,可以去大街上賣冰淇凌。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淇凌,女兒也想吃,但看到盒子裡的錢所剩無幾,只好作罷。

晚上,等女兒睡著後,媽媽用菠蘿自制冰淇凌,放到冰塊裡,這樣女兒就可以吃到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突發靈感,可以去大街上賣冰淇凌。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過一番準備後,開始行動。但剛開始冰淇凌賣不出去,女兒有些沮喪。

於是,媽媽溫柔提醒,可以到旁邊的菜市場看看,別人是怎麼賣出去的。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淇凌,女兒也想吃,但看到盒子裡的錢所剩無幾,只好作罷。

晚上,等女兒睡著後,媽媽用菠蘿自制冰淇凌,放到冰塊裡,這樣女兒就可以吃到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突發靈感,可以去大街上賣冰淇凌。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過一番準備後,開始行動。但剛開始冰淇凌賣不出去,女兒有些沮喪。

於是,媽媽溫柔提醒,可以到旁邊的菜市場看看,別人是怎麼賣出去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得到“點撥”後,女兒調整“銷售方法”,終於把菠蘿冰淇淋賣出去了。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秦女士的兒子考了98分,她卻患上了抑鬱症。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自從兒子5歲上小學開始,她對兒子成績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了98分,秦女士都會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對此,秦女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後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一定要孩子考到100分,網友說:這不是現實版的宋倩和喬英子嘛!一味的讓孩子在分數上做攀比,不僅是在逼孩子,同時也是在逼自己。

抑鬱症是長期負性情緒引起的結果,原因不得而知,也許不僅僅是孩子成績的事情引起,也許兩者互為因果,但從這件事中,可以引發我們思考。

01.

家長的面子 VS 孩子的興趣

養育孩子時,會不斷的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為我的面子?

一邊希望事事能做到尊重孩子,一邊又太容易,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就像評論裡一位網友說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家長常喜歡把看起來“偉大”的理想,一廂情願地附加到孩子身上,但終究理想還是屬於孩子,他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被當作教育成功的“典範”,三個兒子都在斯坦福大學唸書的陳美齡,說起他大兒子上學時的一件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們不是要一味的,教孩子要按自己的興趣做事,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哪怕這個興趣,在別人眼裡很普通,哪怕它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能滿足內心真正所需要的,這就是好的。

當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他自然會做出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人生需要接受的三大成長:發現父母不是超人,自己不是主角,兒女不是龍鳳。

如果家長習慣為了攀比,逼迫孩子,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隱形”傷害。

02.

盲目攀比,容易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沒有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盲目的攀比,是殘忍的。

什麼是攀比?

意味著與高目標比較,不是單純的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帶有不客觀,不公平性。如果建立在不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認為不被理解的狀態。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一則兒童教育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叫做“最近發展區”。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一樣,如,果果和冉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果果每晚可以做10道題,冉冉只能做6道,但冉冉媽卻讓他一定要做10道,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最近發展區代表著兩個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如果設置的目標遠遠高於孩子所能達到的範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100,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那麼,最終只是給自己添堵,傷害到孩子。

如果經常處於被“攀比”的環境中,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常被攀比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對自身產生懷疑,再到深信不疑“我真的不行”,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破罐子破摔,絕望。長久下去,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03.

未來,能力重於分數

現在的中國家長,已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數論”拖累的疲憊不堪,不應該忘記,什麼才是教育的初衷?

為了分數,讓孩子喪失想象力,容易讓他贏得了分數,生命失去顏色;

為了分數,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啞巴英語”,容易讓我們忘記,孩子時間的珍貴。

我們把太多的焦慮,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上,往往一味的執著於目標,反倒容易被其所累。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最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則很感人的泰國廣告: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該怎樣教我女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淇凌,女兒也想吃,但看到盒子裡的錢所剩無幾,只好作罷。

晚上,等女兒睡著後,媽媽用菠蘿自制冰淇凌,放到冰塊裡,這樣女兒就可以吃到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突發靈感,可以去大街上賣冰淇凌。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經過一番準備後,開始行動。但剛開始冰淇凌賣不出去,女兒有些沮喪。

於是,媽媽溫柔提醒,可以到旁邊的菜市場看看,別人是怎麼賣出去的。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得到“點撥”後,女兒調整“銷售方法”,終於把菠蘿冰淇淋賣出去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了:父母的那些攀比,為什麼後來變成了傷害?

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個故事,雖然媽媽沒有文化,教不了孩子什麼知識,但她教會孩子一項重要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自己試著解決問題,最後,練就一身安身立命的本事。

如果在孩子該上學的年紀,儘可能多的學習知識,這對於成長來說,是好事;但也要尊重,孩子不可能事事達到自己目標的現實。

孩子有屬於他自己的未來,相信他,用心引導他,一定會收穫出乎意料的美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