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楊梅紅了

端午節 楊梅 又到清明時 雄黃酒 枸杞 江南劍客曾平榮 2019-06-08
端午,楊梅紅了

轉眼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說起端午節,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吃粽子,劃龍船,插艾草菖蒲,飲雄黃酒了,而我私下裡最認為端午節不能繞開的莫過於吃鮮紅的楊梅了!端午節若不吃楊梅果,等於廣東靚湯裡少了鹽,重慶火鍋裡少了花椒。

送走了春雨紛紛的清明,故鄉的群山被雨水滋潤的鬱鬱蔥蔥。山上的楊梅樹也不知何時掛上了一樹青果。聽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傳說:楊梅是大年三十晚上開花,開花時一樹通紅,瞬間花開瞬間消退,由於楊梅開花奇幻詭異,來的太突然,容易讓人受驚嚇,見到的人不吉利,會大病一場。由於花期太短,或人們有意避諱,所似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見過楊梅開花的景象,而我自從聽了這個怪異的傳說,不禁對楊梅產生了莫名的好奇,倒是希望自已有一天能親眼目睹楊梅開花,那怕是生病一場也無所畏懼。

家鄉地處江南丘陵,土是紅壤,呈酸性,雖然貧瘠,倒是適合楊梅的生長。一場春雨,幾次豔陽,冷暖交替,楊梅由青青細果慢慢長大變紅。臨近端午,“綠蔭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楊梅如鄰家小妹初長成,亭亭玉立,曼妙多姿。我們那裡有句俗語:午端節,楊梅嘔出血,樹上樹下落落跌!正是說楊梅在端午時的成熟盛景!

端午前兩三天,村中的男女老少。便提著竹籃,拿著竹竿,紛紛往後山去採摘楊梅。男人和小孩像猴子一樣爬上樹巔,用力搖晃樹枝,用竹竿敲打,成熟的楊梅果像紅色的冰雹漱漱落下,樹下的老人和小孩嘻嘻哈哈哄搶,歡樂的笑聲傳遍了整個山野。摘楊梅和吃楊梅比較而言,我們更中意摘楊梅的樂趣,就好比兒時抓魚和吃魚,我們自然更喜歡抓魚,其滋味比吃魚不知好多少。

鮮紅的楊梅令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塞進嘴裡,先是甘甜,接著便是排山倒海的酸,幾口楊梅下來,感覺牙根都折斷了,接下來只能囫圇吞梅了。現在市上叫賣的大多都是雜交楊梅,個大顏色暗紫,其甜味大增,酸味少了,木木的,但吃楊梅如果離開了酸爽,那楊梅也就沒有了靈魂,“望梅止渴"(北方也許說的是青梅,南方指定是楊梅了)也就不能流傳久遠了,我始終認為,只有故鄉櫛風沐雨,土生土長的野生石楊梅才是最正宗。後來長大了有看到一篇報道說:每顆楊梅果裡都有好些白色的肉蟲,是果蠅的幼蟲,只要用鹽水泡一泡,水底就能看到白色小蟲子。我也驗證了多次,確確有看到過。以致後來我每次肚子疼,我都懷疑是不是那些蟲子在裡面搗鬼作祟。後來專家又說那蟲兒對人體無甚害處,還飽含蛋白質,很補的。但我終究對楊梅果敬而遠之,愈吃愈少了。

近幾年來,又風靡起來楊梅泡酒。把鮮活的石楊梅,浸泡在52度的燒酒裡,還加入枸杞紅棗等補藥。據說楊梅酒有強身健體,活血化瘀的功效。於是故鄉家家戶戶的神案上,擺滿了浸泡楊梅酒的瓶瓶罐罐,有一年存,兩年存,五年存……親朋好友來了,炒幾個農家菜,喝上二兩楊梅酒,雖然表面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酒酣耳熱之際,也拍著胸脯稱兄道弟,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越來越疏遠了!

老家的堂兄也給城裡的我捎了幾瓶楊梅酒,我把它擺在書房書櫃上頭,權著思鄉的念想,寫 稿勞累之餘,淺酌三二兩,倒也有滋有味,喝著喝著,鄉愁便襲上心來:闊別太久了,真應該找個時間回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以前父母尚在人世時,我們在外謀生,不論多忙多遠,都要拖家帶口,千里奔波趕回老家,陪著他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簡樸溫情脈脈的佳節:清明祭祖,端午避穢,中秋團圓,除夕辭舊迎新!只是他們都先後離我而去,老家也逐漸淡出了我的記憶,至今若想回鄉,鄉路已被青青長草掩埋,百年祖屋已坍塌成荒土。父母尚在,還有來路,父母不在,惟剩歸途!

而今又是端午,看著大街小巷販賣鮮紅欲滴的楊梅果,心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酸酸滋味:也許故鄉端午時節那滿山紅豔豔的楊梅果,也和離我而去的父母一樣,只能在夢裡相見了……

端午,楊梅紅了
端午,楊梅紅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