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協昌黃公祠

鳳大村協昌黃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東,為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結構,面闊9.1米,進深19.9米,為硬山頂,龍舟脊,封火山牆,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1940年代曾為馬坑小學,1960年代至1990年代為生產隊倉庫。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鳳鳴崗村353號

特點:該祠堂具有清代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廣府民間建築和鳳鳴崗村歷史及黃氏淵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協昌黃公祠

鳳大村協昌黃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東,為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結構,面闊9.1米,進深19.9米,為硬山頂,龍舟脊,封火山牆,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1940年代曾為馬坑小學,1960年代至1990年代為生產隊倉庫。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鳳鳴崗村353號

特點:該祠堂具有清代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廣府民間建築和鳳鳴崗村歷史及黃氏淵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鳳大碉樓

鳳大村碉樓建於1920年代,是該村歸國華僑所建,姓名不詳,當時主要功能是用於防禦。該樓又名“向南樓”,坐東向西,面闊4.4米,進深4.9米,為硬山頂,青磚砌築,板瓦覆頂,高四層,高約15米,每層有木質樓梯相連,現保存較好。在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燕子窩,燕子窩各開有五個瞭望口用於觀察周邊及樓下情況。解放後分配給私人,後歸還給原主人。現堆放雜草。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大田塍村45號

特色:該碉樓是當時歸國華僑所建,用於安全防禦,具有當時的建築特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對於研究東莞東坑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開放時間:暫無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協昌黃公祠

鳳大村協昌黃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東,為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結構,面闊9.1米,進深19.9米,為硬山頂,龍舟脊,封火山牆,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1940年代曾為馬坑小學,1960年代至1990年代為生產隊倉庫。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鳳鳴崗村353號

特點:該祠堂具有清代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廣府民間建築和鳳鳴崗村歷史及黃氏淵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鳳大碉樓

鳳大村碉樓建於1920年代,是該村歸國華僑所建,姓名不詳,當時主要功能是用於防禦。該樓又名“向南樓”,坐東向西,面闊4.4米,進深4.9米,為硬山頂,青磚砌築,板瓦覆頂,高四層,高約15米,每層有木質樓梯相連,現保存較好。在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燕子窩,燕子窩各開有五個瞭望口用於觀察周邊及樓下情況。解放後分配給私人,後歸還給原主人。現堆放雜草。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大田塍村45號

特色:該碉樓是當時歸國華僑所建,用於安全防禦,具有當時的建築特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對於研究東莞東坑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開放時間:暫無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丁氏祠堂

始建於明朝景泰(1450~1456)年間,清朝光緒九年(1883)重修,現存良好。在東莞素有“三間祠堂、四間廟”之說,歷代傳聞。“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長方形,是一組左右通巷、深三進院落式建築群,佔地約500平方米。由長方形大理石鋪砌而成的左右青雲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靈位。廳堂軒昂,雕樑畫棟,庭院幽雅。簷樑之處,龍飛鳳舞,造型維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藝之精湛,建築規模之宏偉,充分體現我國古代南方建築的傳統風格。

特色:“丁氏祠堂”橫匾四字樣,據考證為明代新會籍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白沙先生”陳獻章束茅成筆所書,史稱“茅龍翰墨”其墨跡頗具剛勁之氣,更有飛白之美。大門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對長聯。上聯:“鎮鐘山而雄地勢,臨鏡沼而湛淵泉,形勝萃乾坤之清氣”;下聯:“騎天馬而跨雲巒、濯河龍而溯星漢、規模壯嶺海之偉觀”。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2路、12路可達。

地點:在東莞市東坑鎮丁屋村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協昌黃公祠

鳳大村協昌黃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東,為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結構,面闊9.1米,進深19.9米,為硬山頂,龍舟脊,封火山牆,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1940年代曾為馬坑小學,1960年代至1990年代為生產隊倉庫。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鳳鳴崗村353號

特點:該祠堂具有清代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廣府民間建築和鳳鳴崗村歷史及黃氏淵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鳳大碉樓

鳳大村碉樓建於1920年代,是該村歸國華僑所建,姓名不詳,當時主要功能是用於防禦。該樓又名“向南樓”,坐東向西,面闊4.4米,進深4.9米,為硬山頂,青磚砌築,板瓦覆頂,高四層,高約15米,每層有木質樓梯相連,現保存較好。在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燕子窩,燕子窩各開有五個瞭望口用於觀察周邊及樓下情況。解放後分配給私人,後歸還給原主人。現堆放雜草。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大田塍村45號

特色:該碉樓是當時歸國華僑所建,用於安全防禦,具有當時的建築特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對於研究東莞東坑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開放時間:暫無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丁氏祠堂

始建於明朝景泰(1450~1456)年間,清朝光緒九年(1883)重修,現存良好。在東莞素有“三間祠堂、四間廟”之說,歷代傳聞。“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長方形,是一組左右通巷、深三進院落式建築群,佔地約500平方米。由長方形大理石鋪砌而成的左右青雲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靈位。廳堂軒昂,雕樑畫棟,庭院幽雅。簷樑之處,龍飛鳳舞,造型維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藝之精湛,建築規模之宏偉,充分體現我國古代南方建築的傳統風格。

特色:“丁氏祠堂”橫匾四字樣,據考證為明代新會籍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白沙先生”陳獻章束茅成筆所書,史稱“茅龍翰墨”其墨跡頗具剛勁之氣,更有飛白之美。大門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對長聯。上聯:“鎮鐘山而雄地勢,臨鏡沼而湛淵泉,形勝萃乾坤之清氣”;下聯:“騎天馬而跨雲巒、濯河龍而溯星漢、規模壯嶺海之偉觀”。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2路、12路可達。

地點:在東莞市東坑鎮丁屋村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彭屋大圍

彭屋村位於東莞市東坑鎮中西部,分為三個自然村,分別是大圍、亭崗、莊寮。在東坑,提起彭屋村幾乎無人不曉,這裡被譽為“出了最多才子的地方”。彭屋村面積僅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然而就這樣一條“小村”卻擁有市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達5處之多,其文化底蘊之深厚以及村民對文化傳承之重視,可見一斑。

東坑鎮彭屋村彭氏大宗祠,佔地900多平方米,為一座三進五開間硬山頂,四合院佈局的大祠堂。祠堂坐東北,向西南,把整個大圳埔盡收眼底,非常宏偉。建築別具特色,連央視和廣東電視臺都來拍攝過,並向全世界華人播放。

建於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由該村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陝西道監察御史)和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歷時18載建成。

"

東莞歷史文化沉澱悠久,又以歷史建築為例,明清古村落、帝廟、宗祠零星散落,讓後人可以尋跡瞻仰,懷緬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情,精湛雕刻藝術。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坑美村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東向西,為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頭門石刻“李氏宗祠”,楹聯“世傳柱史 派衍文溪”,二進掛“紹徽堂”木匾,三進擺放李氏祖先牌位。該祠堂面闊10.5米,進深30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牆腳,麻石為柱,板瓦覆頂,封火山牆。簷下木雕精美,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風一木刻長聯為塔崗賀送。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坑美村圍面前105號

特色:該祠堂具有明清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明清廣府民間建築和坑美村歷史及李氏宗親脈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村北帝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該廟坐東向西,為一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頭門及二進屋脊處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畫及封簷板雕花精美。

頭門屋脊兩邊有“光緒廿八年”、“石灣均玉造”。該廟面闊4.8米,進深13.5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解放後土改分配給私人。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258號旁

特色:該廟具有清代東莞古廟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寺廟建築和塔崗村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塔子頭李氏宗祠

始建於明初,由當時李自昌等人籌資興建。祠坐東向西,三進三開間。門面寬開三間(另左側有廚房一個),進深共三進,通面闊10.5米,通深進26米。硬山頂,抬樑穿鬥混合式結構。尾樑、樑架駝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將相人物及紋飾,鐫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內現存順德探花李文田於清同治七年(1868)到該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橫匾一塊。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塔崗塔子頭村

特色:據記載該祠分別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現存良好。2002年12月公佈為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協昌黃公祠

鳳大村協昌黃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東,為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結構,面闊9.1米,進深19.9米,為硬山頂,龍舟脊,封火山牆,抬樑式與穿鬥式木作樑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1940年代曾為馬坑小學,1960年代至1990年代為生產隊倉庫。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鳳鳴崗村353號

特點:該祠堂具有清代東莞祠堂的特點,對於研究清代廣府民間建築和鳳鳴崗村歷史及黃氏淵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2年8月公佈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鳳大碉樓

鳳大村碉樓建於1920年代,是該村歸國華僑所建,姓名不詳,當時主要功能是用於防禦。該樓又名“向南樓”,坐東向西,面闊4.4米,進深4.9米,為硬山頂,青磚砌築,板瓦覆頂,高四層,高約15米,每層有木質樓梯相連,現保存較好。在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燕子窩,燕子窩各開有五個瞭望口用於觀察周邊及樓下情況。解放後分配給私人,後歸還給原主人。現堆放雜草。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鳳大大田塍村45號

特色:該碉樓是當時歸國華僑所建,用於安全防禦,具有當時的建築特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對於研究東莞東坑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開放時間:暫無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11路可達。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丁氏祠堂

始建於明朝景泰(1450~1456)年間,清朝光緒九年(1883)重修,現存良好。在東莞素有“三間祠堂、四間廟”之說,歷代傳聞。“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長方形,是一組左右通巷、深三進院落式建築群,佔地約500平方米。由長方形大理石鋪砌而成的左右青雲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靈位。廳堂軒昂,雕樑畫棟,庭院幽雅。簷樑之處,龍飛鳳舞,造型維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藝之精湛,建築規模之宏偉,充分體現我國古代南方建築的傳統風格。

特色:“丁氏祠堂”橫匾四字樣,據考證為明代新會籍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白沙先生”陳獻章束茅成筆所書,史稱“茅龍翰墨”其墨跡頗具剛勁之氣,更有飛白之美。大門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對長聯。上聯:“鎮鐘山而雄地勢,臨鏡沼而湛淵泉,形勝萃乾坤之清氣”;下聯:“騎天馬而跨雲巒、濯河龍而溯星漢、規模壯嶺海之偉觀”。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交通:東坑鎮內公交2路、12路可達。

地點:在東莞市東坑鎮丁屋村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彭屋大圍

彭屋村位於東莞市東坑鎮中西部,分為三個自然村,分別是大圍、亭崗、莊寮。在東坑,提起彭屋村幾乎無人不曉,這裡被譽為“出了最多才子的地方”。彭屋村面積僅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然而就這樣一條“小村”卻擁有市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達5處之多,其文化底蘊之深厚以及村民對文化傳承之重視,可見一斑。

東坑鎮彭屋村彭氏大宗祠,佔地900多平方米,為一座三進五開間硬山頂,四合院佈局的大祠堂。祠堂坐東北,向西南,把整個大圳埔盡收眼底,非常宏偉。建築別具特色,連央視和廣東電視臺都來拍攝過,並向全世界華人播放。

建於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由該村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陝西道監察御史)和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歷時18載建成。

東莞這八大宗祠帝廟你去過沒?尋跡明清建築風情

覺緣庵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東坑亭崗嶺邊。建於清朝光緒六年(1880)。覺緣庵依山臨水,花園環套庵堂,環境幽雅。有正堂、客廳、廚房、寢室等,正中供有佛祖、觀音諸神像。庵門聯一對雲:覺從靜處須求靜;緣了塵中不染塵。每年四月初八浴佛節,各處紅男綠女,絡繹不絕,都來浴佛參禪。尹旭明師姑主持於2012年仙逝,現由其養女打理該庵。

地點:位於東莞市東坑鎮彭屋村亭崗嶺邊

特色:東坑鎮文物保護單位

開發時間:全天候免費開放。

交通:鎮內東坑2A路公交、毗鄰鎮寮步A1路公交均可直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