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於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溼盛的效果較好。

第二個方法:增強代謝的兩個泵

人體的脾氣健旺能幫助運化水溼,我們還可通過增強機體代謝的兩個“泵”,幫助去除水溼。

推動下肢血液的“泵”——胰腺點

胰腺點位於脾經之內,上下有陰陵泉、三陰交等穴。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刺激胰腺點可以提高脾的轉運功能,脾運則溼氣就易於除去。用拇指指端深按於胰腺點,餘四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一日彈撥5-6次,每次30-50下。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於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溼盛的效果較好。

第二個方法:增強代謝的兩個泵

人體的脾氣健旺能幫助運化水溼,我們還可通過增強機體代謝的兩個“泵”,幫助去除水溼。

推動下肢血液的“泵”——胰腺點

胰腺點位於脾經之內,上下有陰陵泉、三陰交等穴。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刺激胰腺點可以提高脾的轉運功能,脾運則溼氣就易於除去。用拇指指端深按於胰腺點,餘四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一日彈撥5-6次,每次30-50下。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於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溼盛的效果較好。

第二個方法:增強代謝的兩個泵

人體的脾氣健旺能幫助運化水溼,我們還可通過增強機體代謝的兩個“泵”,幫助去除水溼。

推動下肢血液的“泵”——胰腺點

胰腺點位於脾經之內,上下有陰陵泉、三陰交等穴。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刺激胰腺點可以提高脾的轉運功能,脾運則溼氣就易於除去。用拇指指端深按於胰腺點,餘四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一日彈撥5-6次,每次30-50下。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推動上肢血液的“泵”——下青靈穴

下青靈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路線上沒有固定位置的經驗穴,位於手臂內側橫紋到橫紋下三寸的區域內,具有運化氣血,理氣止痛,寬胸寧心的功效。可以通過按壓,握拳,屈腕鍛鍊下青靈,從而幫助上肢回血。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於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溼盛的效果較好。

第二個方法:增強代謝的兩個泵

人體的脾氣健旺能幫助運化水溼,我們還可通過增強機體代謝的兩個“泵”,幫助去除水溼。

推動下肢血液的“泵”——胰腺點

胰腺點位於脾經之內,上下有陰陵泉、三陰交等穴。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刺激胰腺點可以提高脾的轉運功能,脾運則溼氣就易於除去。用拇指指端深按於胰腺點,餘四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一日彈撥5-6次,每次30-50下。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推動上肢血液的“泵”——下青靈穴

下青靈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路線上沒有固定位置的經驗穴,位於手臂內側橫紋到橫紋下三寸的區域內,具有運化氣血,理氣止痛,寬胸寧心的功效。可以通過按壓,握拳,屈腕鍛鍊下青靈,從而幫助上肢回血。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從年初到年尾,跟隨二十四個節氣的輪轉,程凱老師幫您規劃了一整年的養生計劃,實時為您及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處暑時節,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氣候由熱轉涼,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為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人體也處於“陽收陰長”階段,進入一個生理性的休整時期,往往會出現“秋乏”現象,主要包括暑溼睏乏,陽消陰長睏乏,燥熱傷津睏乏。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從經絡穴位的角度學習如何更健康的過渡到“陽收陰長”的階段,調整我們的生理性休整期。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處暑養生提綱

處暑物候

處暑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處暑節氣養生原則

處暑節氣經絡養生

處暑節氣穴位養

1緩解秋乏——溫和灸膏肓俞,氣海穴

通過溫和灸氣海,膏肓俞,可以激發出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緩解“秋乏”。我們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膏肓俞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2增強五臟——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排除糟粕,代謝出存積於人體的毒素,從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如俗語常說的“秋天泡腳,潤肺濡腸”。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個小時是最佳的,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一般是15到20分鐘,微微出汗並是泡腳取得療效的最好狀態。在泡腳之前,可以切幾片生薑於熱水中,生薑,性溫,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使血液快速到達身體各個部位以營養全身。

泡完之後先對湧泉穴進行摩擦: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腳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對雙側太溪穴進行按揉約3分鐘,產生酸脹或發麻的感覺為止,也可對太溪穴進行溫和灸。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3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節氣,自然界尚存在著殘餘暑溼,我們可通過增加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讓機體自己把堆積的溼濁排出體外。

第一個方法是:健脾祛溼—穴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可以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其中,人蔘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蔘,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足三裡穴功效如同臣藥白朮,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陰陵泉功效如同佐藥茯苓甘淡,具有健脾祛溼,標本同治的作用;“四關”功效如同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於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溼盛的效果較好。

第二個方法:增強代謝的兩個泵

人體的脾氣健旺能幫助運化水溼,我們還可通過增強機體代謝的兩個“泵”,幫助去除水溼。

推動下肢血液的“泵”——胰腺點

胰腺點位於脾經之內,上下有陰陵泉、三陰交等穴。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刺激胰腺點可以提高脾的轉運功能,脾運則溼氣就易於除去。用拇指指端深按於胰腺點,餘四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一日彈撥5-6次,每次30-50下。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推動上肢血液的“泵”——下青靈穴

下青靈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路線上沒有固定位置的經驗穴,位於手臂內側橫紋到橫紋下三寸的區域內,具有運化氣血,理氣止痛,寬胸寧心的功效。可以通過按壓,握拳,屈腕鍛鍊下青靈,從而幫助上肢回血。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從年初到年尾,跟隨二十四個節氣的輪轉,程凱老師幫您規劃了一整年的養生計劃,實時為您及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處暑養生 既要解秋乏,增強五臟,也要除溼,增強機體代謝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