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蔡瀾

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吃播”視頻,播主是個小美女,一手吃麵,一手啃雞腿。

那碗麵和雞腿,只是她晚飯的四分之一。因為接下來還有三碗麵,四個雞腿在等著她。

吃播的畫面看起來並非多麼賞心悅目,但網友們似乎都很買賬,紛紛誇讚播主的好胃口。更多的網友,則覺得播主吃那麼多,竟然還那麼苗條!如果自己也和播主一樣只吃不發胖該有多好!

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但播主們的苗條身姿,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催吐”一直都是吃播被詬病的地方,更何況這種暴飲暴食的吃法,本身就不健康!

愛好美食的人,喜歡吃吃喝喝的人,就只能註定成為一個胖子嗎?

當然不是!被無數人羨慕的美食家蔡瀾,就用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正確對待食物,即使一生吃吃喝喝,也能保持住身材。

蔡瀾嚐遍世界美食,對他來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但幾十年來以來,他卻一直保持著七十五公斤左右的體重,不胖不瘦,健健康康。

因為蔡瀾的吃吃喝喝,並非沒有節制的暴飲暴食,也不是一味追求昂貴食材的挑剔,更不是為了追求所謂健康的節食。

對待美食,他做到了“淺嘗”:他有好奇心,願意嘗試各種美食,但絕不過度;他不貪心,成本高昂的美食,會去吃,但沒有產生貪慾;他不浪費,簡單的食物,也能吃出不一樣的感覺,更學會把簡單變得有趣高級起來。

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蔡瀾把自己對待美食的態度寫到了這本《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一書裡,他說:“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

從蔡瀾對待美食和人生的態度裡,我發現了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三種特質。

1、學會淺嘗:吃少一點, 學會節制,剋制慾望

“吃少一點,吃好一點,學會淺嘗二字。”

吃少一點,是剋制住美食的誘惑,不要貪吃。

遇見喜歡的食物,要學會品嚐出其中的美味,而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大吃特吃。

夏天到了,吃小龍蝦的人多了起來,而因為吃多了,導致腹瀉等各種病症的人,並不少。

然而,真正好吃的人,是能控制住度的。不會肆意地浪費自己的喜歡,不會試圖多吃、貪吃。

為什麼我們減肥總是減不下來?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剋制不住自己的食慾。

明明在夜跑的路上,看見路邊的燒烤攤,卻情不自禁地走過去了;明明去健身房的路上,卻被隔壁奶茶店的奶茶吸引了。

有的人說,我就喜歡吃怎麼辦?遇到喜歡的,我忍不住就想吃。

不好意思,連食慾都剋制不住的人,是沒有說資格減肥的。

所以,學會剋制自己的食慾,是保持好身材的第一步。

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就如同人生一樣,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想要事業節節攀升,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別墅、想要豪車,想要美人在懷。於是,在追求的路上越走越遠,逐漸忘記了初心。

其實,我們努力奮鬥打拼,不過是為了幸福而已。

所以,生活,也要學會淺嘗,對待慾望要有度。在平凡簡單的生活裡,學會享受樂趣;在功成名就後,不被過多的、不合時宜的慾望充斥了我們的內心,不是金錢在手就是幸福。

簡單的生活裡,有情有愛也很快樂。

2、學會淺嘗:吃好一點,認真享受美食

“豆那麼細小,一顆顆吃,愛惜每一粒的滋味,也愛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細節。”

吃好一點,是對簡單的食物,也不敷衍,學會享受。

美味的食物,喜歡吃的東西,找個機會,找個喜歡的人,在某個天氣清晴好的日子裡,來一次約會,好好品嚐一次,認真享受一次。

蔡瀾說:“能夠把平常的食物變成佳餚,是藝術,不遜於繪畫、文學和音樂。人生享受也。”

所以,即便最簡單的食材裡,也有著不一樣的美味,並不是只有昂貴的食材才能被稱為美食,認真對待簡單的食材,提高自己的烹飪水平,也能享受到美味。

即便一餐一飯,認真對待也是生活的儀式感。

很多人減肥困難,是因為三餐不定,飲食不規律。尤其上班族們,覺得工作太忙了,壓力太大了,哪有時間進廚房?所以從不認真對待自己的胃,一日三餐靠外賣解決。

但認真享受一頓早餐的時間,真的沒有嗎?其實,還是你不夠自律。

蔡瀾說:

“早一個小時起身,自己煎個蛋,或者煮好一碗麵,也不是太難,做個自己喜歡的便當,也能吃得好,這就是所謂的努力了。”

網上,有一位媽媽,從兒子初三的時候,就開始堅持早起,為兒子做早餐,並且堅持每天中午為兒子送飯,直到兒子高考結束。

她堅持了四年,而且菜譜還儘量不重複。縱然不容易,但她選擇了認真對待孩子的健康。

簡單的飲食習慣,其實影響著你的點點滴滴。你選擇瞭如何吃飯,就選擇瞭如何生活。

認真對待簡單的食物,才能認真對待簡單的生活,這才是生活的態度。

所以,戒掉外賣,認真對待一日三餐,飲食規律,是減肥的第二步。

3、學會淺嘗:保持對食物的好奇心,人生一樣,要有熱情和好奇心

“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熱情,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熱情不可以消失。”

什麼的東西才能引起食慾?

蔡瀾說,是沒有吃過的東西,因為他有好奇心。保持對陌生食材的好奇心,才能願意去品嚐更多不一樣的美食,享受到不一樣的味蕾感受。

生活中,我們看見很多人對食物充滿了“厭棄”,既沒有了好奇心,也沒有了熱情。

那些過度節食,身體不健康的人,都是從不尊重食物開始的。

也許一開始節食,是吃過後再嘔吐出來;也許,是少吃一點再少吃一點;到後來,盲目的減肥,讓他們失去了對食物的興趣。

很多人對美食失去了興趣,甚至患上了厭食症,逐漸讓自己的身體,在所謂的節食健美中逐漸垮掉了。

所以,保持對吃飯的熱情,不過度節食,是身體健康的第三步。

蔡瀾:吃不胖的人生,都有這3種特質

也有很多人,從不珍惜食物,過度浪費,隨便應付,是他們的吃飯態度。

但長久以往,他們對待一頓飯,尚沒有耐心,沒有熱情,對待生活又何來認真呢?

如同對待每一餐飯,充滿了熱情和儀式感,生活也一樣,要保持熱情和好奇心,人生才能充滿前進的動力。面對無聊單調的生活,要有熱情,才有認真對待的虔誠的心和勇氣。

什麼樣的人生比較美好?

蔡瀾說:“儘量地學習,儘量地經歷,儘量地旅遊,儘量地吃好東西。”

東西好不好吃,只有試過才知道。人生也一樣,事情對不對、結果好不好,只有去試過才知道。

沒有開始過的事情,怎麼知道難不難;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怎麼評價好不好。

人生,要用勇氣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保持對一樣事物的熱情,才能享受不一樣的風景。

4、好好吃飯,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身體健康的人,從來都是認真對待食物的人。

面對美食,不貪口腹之慾大吃特吃,也不過度節食,數著米粒吃。這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

認真對待一餐一飯,讓生活充滿儀式感,人生才能更美好一點。

王陽明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好好吃飯,是人生的一種修行。認真對待美食,是生活的態度。

像蔡瀾一樣,品嚐美食,要學會淺嘗,人生也一樣,凡事“淺嘗”,做事有度。

人生像品嚐美食一樣,要有度。

要學會剋制不住自己慾望的人,總想奢望更多,貪求更多的人,容易迷失方向,忘記初心。

面對平凡的生活,也不消極,不墮落,而是積極努力的去生活。去把生活素質提高,就像對待簡單的食材一樣,認真烹飪,也能出美味。

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