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廚者的初心'

"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滋味——廚者的初心

廚房一角

靜觀的烹飪中也飽含著母愛,只是她並不侷限在血液連接的關係中,更是深愛著所有人的心。

“她像一個行走的烹飪廣告。因為她看起來如此年輕,如此充滿活力。她非常善於察覺,例如天氣,例如你的心情。她的廚藝就是關於專注,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思和關愛。

與在頂級餐廳裡的廚師對食物的專注不同,例如蓮花茶本身就是一道象徵了頓悟的佳餚。它以液體的形式表達出何為頓悟,那感覺相當凝重。雖是水一樣的姿態,但不是水,因有蓮花的品質融入其中。

我的言語不夠形容!我只想灌下更多的頓悟茶!”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滋味——廚者的初心

廚房一角

靜觀的烹飪中也飽含著母愛,只是她並不侷限在血液連接的關係中,更是深愛著所有人的心。

“她像一個行走的烹飪廣告。因為她看起來如此年輕,如此充滿活力。她非常善於察覺,例如天氣,例如你的心情。她的廚藝就是關於專注,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思和關愛。

與在頂級餐廳裡的廚師對食物的專注不同,例如蓮花茶本身就是一道象徵了頓悟的佳餚。它以液體的形式表達出何為頓悟,那感覺相當凝重。雖是水一樣的姿態,但不是水,因有蓮花的品質融入其中。

我的言語不夠形容!我只想灌下更多的頓悟茶!”

滋味——廚者的初心

蓮花·頓悟茶

傑夫·戈爾迪尼爾訴說著他在韓國拜訪靜觀時印象最深的最接近於頓悟的感覺。

在烹調的最初,想到了什麼?然後就通過食物表達出來吧。

時間·頓悟

除了愛,加入烹飪的祕密調料還有餐廳大廚最不會使用的——時間。

不論是泡菜還是醬油,一切食材準備就緒,裝入大缸深埋地下或是排在院中,剩下的交給時間。

靜觀的世界中,醬油是調味之本,味道的源頭。她這裡有五年、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的醬油。這些味道世代相傳是真正的傳家寶。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滋味——廚者的初心

廚房一角

靜觀的烹飪中也飽含著母愛,只是她並不侷限在血液連接的關係中,更是深愛著所有人的心。

“她像一個行走的烹飪廣告。因為她看起來如此年輕,如此充滿活力。她非常善於察覺,例如天氣,例如你的心情。她的廚藝就是關於專注,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思和關愛。

與在頂級餐廳裡的廚師對食物的專注不同,例如蓮花茶本身就是一道象徵了頓悟的佳餚。它以液體的形式表達出何為頓悟,那感覺相當凝重。雖是水一樣的姿態,但不是水,因有蓮花的品質融入其中。

我的言語不夠形容!我只想灌下更多的頓悟茶!”

滋味——廚者的初心

蓮花·頓悟茶

傑夫·戈爾迪尼爾訴說著他在韓國拜訪靜觀時印象最深的最接近於頓悟的感覺。

在烹調的最初,想到了什麼?然後就通過食物表達出來吧。

時間·頓悟

除了愛,加入烹飪的祕密調料還有餐廳大廚最不會使用的——時間。

不論是泡菜還是醬油,一切食材準備就緒,裝入大缸深埋地下或是排在院中,剩下的交給時間。

靜觀的世界中,醬油是調味之本,味道的源頭。她這裡有五年、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的醬油。這些味道世代相傳是真正的傳家寶。

滋味——廚者的初心

“當你反觀自己時,其實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子,看到時間因果相循,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你能從現在之果推斷出過去之因。藉由釀造醬油,祖祖輩輩的智慧都得以傳承重生,而祖輩們亦得以重生。”

“時間和人物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現在手中做的事。我用醬油調味,也很重視它的價值,這已經不僅僅是我在釀造,更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甚至是將來的我一起在釀造。醬油是永恆的,它就是生活本身。”靜觀多年的烹飪經歷,令她頓悟出自己的“釀造禪”。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滋味——廚者的初心

廚房一角

靜觀的烹飪中也飽含著母愛,只是她並不侷限在血液連接的關係中,更是深愛著所有人的心。

“她像一個行走的烹飪廣告。因為她看起來如此年輕,如此充滿活力。她非常善於察覺,例如天氣,例如你的心情。她的廚藝就是關於專注,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思和關愛。

與在頂級餐廳裡的廚師對食物的專注不同,例如蓮花茶本身就是一道象徵了頓悟的佳餚。它以液體的形式表達出何為頓悟,那感覺相當凝重。雖是水一樣的姿態,但不是水,因有蓮花的品質融入其中。

我的言語不夠形容!我只想灌下更多的頓悟茶!”

滋味——廚者的初心

蓮花·頓悟茶

傑夫·戈爾迪尼爾訴說著他在韓國拜訪靜觀時印象最深的最接近於頓悟的感覺。

在烹調的最初,想到了什麼?然後就通過食物表達出來吧。

時間·頓悟

除了愛,加入烹飪的祕密調料還有餐廳大廚最不會使用的——時間。

不論是泡菜還是醬油,一切食材準備就緒,裝入大缸深埋地下或是排在院中,剩下的交給時間。

靜觀的世界中,醬油是調味之本,味道的源頭。她這裡有五年、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的醬油。這些味道世代相傳是真正的傳家寶。

滋味——廚者的初心

“當你反觀自己時,其實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子,看到時間因果相循,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你能從現在之果推斷出過去之因。藉由釀造醬油,祖祖輩輩的智慧都得以傳承重生,而祖輩們亦得以重生。”

“時間和人物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現在手中做的事。我用醬油調味,也很重視它的價值,這已經不僅僅是我在釀造,更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甚至是將來的我一起在釀造。醬油是永恆的,它就是生活本身。”靜觀多年的烹飪經歷,令她頓悟出自己的“釀造禪”。

滋味——廚者的初心

她的料理沒有那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不會想盡辦法抹上一點屬於“自己的”味道,她不介意評價星級、各種獎項或者獲得好評,不會被這些榮譽迷惑雙眼。僧侶們永遠不需要與其他寺院競賽,以博得什麼名號和頭銜。

“創造和自恃無法相容,只有超脫於攀比嫉妒之心,創造之門才能為你而開,那就像泉水之源涓涓而流,片刻不惜,晝夜不止。只有自己才會成為自己的牽絆,更不要被周圍環境操控,你必須自己來掌控周遭萬物,自由的進出思維之門。這才是真正的從心所欲。”

靜觀描述著自己所領悟到的一切。

"
滋味——廚者的初心

從小有喜歡看別人做菜的愛好。不論是長輩們清蒸、紅燒的大席面,還是小地攤兒上滋滋蹦油的煎餅,甚至是糖匠們手下的糖畫兒……只要“大廚們”開始操作,我就目不轉睛,記錄全程。

雖然我必須坦白,自己並不是個愛做飯的人,平時果腹的多半是外賣。但我依然喜歡看人家做飯,更準確的說,總覺得看人家做才叫烹飪。這與廚師的水平沒有關係,只是覺得從食材到佳餚的蛻變本身就是充滿儀式感的事兒,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菜市場裡那些讓人看著一點食慾都沒有的“青草、綠葉”或是蒼蠅紛飛腥氣逼人的肉塊,怎麼就成了光是深吸一口香氣就讓人慾罷不能的盤中美味?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製作者的魔術才讓我如此著迷。而他們中的有些人,卻讓我敬仰。

極致·平常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廚師?擅長駕馭稀有的食材?專門為皇家顯貴掌勺?還是探尋食物的原味,藉由食材連接自然與靈魂?

也許他們都是頂級,但最後一類似乎更為超然。記得之前看《大廚的餐桌》,裡面專門介紹米其林星級廚師和他們的烹飪理念。有一集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頂級大廚。不過,她身份特殊,是一位比丘尼——靜觀。儘管米其林星廚的稱號實至名歸,但我依然覺得這個名利氣味兒十足的稱號並不與她相稱,我更喜歡稱她法師。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在烹調

作為一個宗教師,或許佈道傳教更應是“正途”,但她為人所知竟是因為“吃”。

《紐約時報》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差點就錯過了一場“御前特別演出”,但最終他迫於另一位米其林大廚的“壓力”,參加了這次改變生活體驗活動。當時他與很多記者坐在那,等著一個出世者,為他們表演毫無期待的“蒸米飯”。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他無法想象廚藝竟然可以如此優美,食物竟變得如此高雅。

滋味——廚者的初心

“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到這個世界食物的極致!”

這是他能想象到的最高評價了。“演出”結束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去造訪這位食物的大師。

伯納丁餐廳的主廚埃裡克·裡佩爾,也是逼迫剛才那位《紐約時報》大作家去參加靜觀表演的人。他這樣評價:

“靜觀的烹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它保留了一定的傳統,但又打破了許多規則,作為一個廚師,她是與眾不同的。”

節目從頭至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滲入靈魂的寧靜。山間林音、溪水流吟、蟬鳴悠悠、晨鐘暮鼓……包含萬物卻平和寂靜。

滋味——廚者的初心

純淨而簡單,極致而平常

灶上的鐵鍋裡熬著純白的米粥,一天的清晨從純粹的食物開始。

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一群隱居的僧侶,一個參透了食物奧祕的大廚,一個與眾不同的烹飪理念。“塵世的食物主要為創造動能,而寺廟的食物是為保持人心冷靜平和。太多的能量會阻礙一位僧侶的心境達到平和的狀態,會在冥想時打擾心神。”

“僧侶的食物用大自然調味,雖用到很多調味料,但製作極其簡單。”

“薑黃、花椒、黑胡椒、紫蘇,從不用磨好的調料,都用鹽、大豆醬、豆汁、辣椒醬調製而成,這些調料能喚醒內心,讓人保持清醒。”

這就是靜觀的烹飪之道,極致簡單又極致平常。她的日常並非追求烹飪的登峰造極,而只是盡心為僧侶們維持平靜的內心能量。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雖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的星廚,沒有屬於自己昂貴的餐廳,只為自己、隱居的僧人們還有來訪的信徒們烹飪。

初心·慈愛

靜觀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從小她也喜歡看著媽媽做飯。那時父母外出工作很辛苦,她白天就突然想起為他們做碗麵條吧,這樣大概可以讓父母開心

第一次做飯的她,回憶著母親的摸樣,模仿著做麵條。剛完成,父母親剛好進門。看著女兒變戲法一樣的端上一大碗麵條,母親驚訝地問她什麼時候學的?

“您在做的時候,我看著學的。”稚嫩的聲音,純淨無染。

母親拍拍女兒的肩,滿眼慈愛地點點頭:“以後,你會過得很好的。”

“當我感受到母愛的時候,我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我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她的處世之道。”

就這麼稀鬆平常的一天,一顆慈愛的種子因為一碗麵條在這個小女孩的心裡紮了根。

滋味——廚者的初心

靜觀法師烹飪的菜餚

作為法師,靜觀試著以一位母親的思維來為人處世,她要做眾生之母,對待所有人都像母親對待自己。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忘記名字了。講的是,主角的母親每天都要為全家人做飯,身為女兒的主角認為媽媽做的事很簡單。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不能照顧家人了,她就主動為大家做飯。雖然,平時幫媽媽打下手,食物要怎麼烹調,什麼程序他都是知道的。但大家說吃不出媽媽的味道。

女兒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步驟完全都跟母親一樣,怎麼味道卻差很多?

試了很多次的她終於向病床上的母親請教烹調食物的祕訣。母親笑著說:“當然會不同了,因為我用了祕密調料啊!”女兒忙問:“怎麼可能?!每次您做飯,我都在一旁幫忙的呀,怎麼會有祕密調料呢?”

“那就是對你們的愛呀!”母親說完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缺少的正是這種叫做“愛”的祕密調料呢。

滋味——廚者的初心

廚房一角

靜觀的烹飪中也飽含著母愛,只是她並不侷限在血液連接的關係中,更是深愛著所有人的心。

“她像一個行走的烹飪廣告。因為她看起來如此年輕,如此充滿活力。她非常善於察覺,例如天氣,例如你的心情。她的廚藝就是關於專注,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思和關愛。

與在頂級餐廳裡的廚師對食物的專注不同,例如蓮花茶本身就是一道象徵了頓悟的佳餚。它以液體的形式表達出何為頓悟,那感覺相當凝重。雖是水一樣的姿態,但不是水,因有蓮花的品質融入其中。

我的言語不夠形容!我只想灌下更多的頓悟茶!”

滋味——廚者的初心

蓮花·頓悟茶

傑夫·戈爾迪尼爾訴說著他在韓國拜訪靜觀時印象最深的最接近於頓悟的感覺。

在烹調的最初,想到了什麼?然後就通過食物表達出來吧。

時間·頓悟

除了愛,加入烹飪的祕密調料還有餐廳大廚最不會使用的——時間。

不論是泡菜還是醬油,一切食材準備就緒,裝入大缸深埋地下或是排在院中,剩下的交給時間。

靜觀的世界中,醬油是調味之本,味道的源頭。她這裡有五年、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的醬油。這些味道世代相傳是真正的傳家寶。

滋味——廚者的初心

“當你反觀自己時,其實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子,看到時間因果相循,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你能從現在之果推斷出過去之因。藉由釀造醬油,祖祖輩輩的智慧都得以傳承重生,而祖輩們亦得以重生。”

“時間和人物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現在手中做的事。我用醬油調味,也很重視它的價值,這已經不僅僅是我在釀造,更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甚至是將來的我一起在釀造。醬油是永恆的,它就是生活本身。”靜觀多年的烹飪經歷,令她頓悟出自己的“釀造禪”。

滋味——廚者的初心

她的料理沒有那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不會想盡辦法抹上一點屬於“自己的”味道,她不介意評價星級、各種獎項或者獲得好評,不會被這些榮譽迷惑雙眼。僧侶們永遠不需要與其他寺院競賽,以博得什麼名號和頭銜。

“創造和自恃無法相容,只有超脫於攀比嫉妒之心,創造之門才能為你而開,那就像泉水之源涓涓而流,片刻不惜,晝夜不止。只有自己才會成為自己的牽絆,更不要被周圍環境操控,你必須自己來掌控周遭萬物,自由的進出思維之門。這才是真正的從心所欲。”

靜觀描述著自己所領悟到的一切。

滋味——廚者的初心

每年的佛誕日,想很多寺院的僧侶一樣,靜觀會為來訪的信眾準備豐盛的齋食,用餐的要求很簡單——勿貪勿吝,隨量取食

世界上千滋百味,但飽含慈心與超然的原味,靜謐、深沉、濃烈而柔和,來源於對萬物的感恩與熱愛、來源於自然地滋養與孕育,來源於禪者剔透的純然之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