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脾虛溼氣重還是單純溼氣重?老中醫教你簡單鑑別!

中醫 薏米 茯苓 紅豆 溼疹 百科名醫 2018-11-26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我們經常聽到胖女孩為自己的胖解釋的一句話:“我脾虛,溼氣重,我是虛胖。”雖然脾虛導致虛胖是常見的原因,但並不是每一個胖子都是脾虛溼氣重。有的人是脾虛導致,有的人是單純溼氣重,下面老中醫教你鑑別兩者有何不同!

你是脾虛溼氣重還是單純溼氣重?老中醫教你簡單鑑別!

脾溼可見溼熱蘊脾和寒溼困脾。

1.溼熱蘊脾

多是外感溼熱邪氣導致,或平時愛吃肥膩食物、甜食、重口味食物,就會釀成溼熱,於脾胃內蘊結。可見肚子脹滿,沒胃口,噁心欲嘔,口苦、口黏,口渴但不多喝水,要麼竄稀,要麼大便黏膩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身體發熱不能發散,汗出熱卻不解。或有面目發黃、色鮮明,皮膚瘙癢等症。

2.寒溼困脾

多因淋雨涉水、久居氣候陰冷潮溼等地而外感寒溼,或過食肥甘生冷等內生寒溼,以致寒溼內盛,脾陽失運。常出現脘腹痞悶,肚子痛、拉肚子,口膩納呆,泛惡欲嘔多不嘔吐食物,頭身困重,頭上像裹了溼毛巾,面色晦暗,身目發黃。女性可見白帶量多,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舌淡胖等症。

你是脾虛溼氣重還是單純溼氣重?老中醫教你簡單鑑別!

溼為陰邪,具有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重濁趨下、黏滯纏綿等致病特點。因此,單純溼氣侵襲,可見以下臨床表現:

1.溼遏經絡、肌肉、筋骨可見頭重如裹,身體困重,倦怠嗜睡,肢體關節、肌肉痠痛等症狀。

2.溼邪浸淫肌膚可見局部滲漏溼液,或皮膚溼疹、瘙癢等症狀。

3.溼邪阻遏衛表可見惡寒發熱等症狀。

4.溼邪阻滯氣機、困遏清陽可見面色晦垢,倦怠嗜睡等症狀。

5.溼困脾胃可見胸悶脘痞,腹脹腹痛,口膩不渴,納呆噁心,大便稀溏等症狀。

6.溼邪入侵陰位可見帶下量多,小便混濁等症狀。

7.感受溼邪者,舌苔滑膩,脈濡、緩或細。

溼氣就像溼溼的水蒸氣,到了人體的哪個部位都會引起不適。下面教大家可以實行的有效的祛溼方法。

去除溼氣可以從飲食和運動方面進行調理。

一、飲食

你是脾虛溼氣重還是單純溼氣重?老中醫教你簡單鑑別!

1.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清熱排膿的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二者加水煮粥,可以起到去溼、利尿的作用。

2.紅豆、淮山、茯苓、黨蔘等煲成粥或者煮水喝,也可以除溼、利尿。

二、運動

跑步、健走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三、改善居住環境

不要在潮溼陰冷的地方居住,被褥要定期晾晒。避免淋浴涉水。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