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中醫對脾胃的認識

“脾胃”是中醫學上的名稱,泛指人體的整個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屬髒,胃屬腑,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職司水谷運化。脾主統血,主運化,在體合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與六腑中的胃相表裡。

胃是接收、容納和腐熟食物的地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升一降,相互為用,共同配合,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及營養、水液的轉輸。

"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中醫對脾胃的認識

“脾胃”是中醫學上的名稱,泛指人體的整個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屬髒,胃屬腑,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職司水谷運化。脾主統血,主運化,在體合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與六腑中的胃相表裡。

胃是接收、容納和腐熟食物的地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升一降,相互為用,共同配合,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及營養、水液的轉輸。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們身體的“能量轉換器”,它負責把吃的東西轉化成能量,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把汽油轉化成汽車動力一樣。故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的稱謂。

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

調理脾胃治百病。

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認識到脾胃的重要性,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氣為本。所以,治療百病都可以從調理脾胃入手。脾胃功能對五臟六腑的功能至關重要,從調理脾胃入手,調整陰陽,調理氣血,四季脾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從而遠離疾病,達到健康安泰的目地。

脾胃健旺,自然後天營養充足,體力好,免疫力強,即使生點小病也好得快,這就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脾胃健旺,元氣充足,病邪就不容易入侵,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的原因。

如何健脾養胃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吃的食物也精細化,大量的食物防腐劑,激素,藥物殘留,過於刺激性的食物,生冷寒涼的食物,暴飲暴食,勞逸無度,思慮傷脾等,都會引起脾胃的不和,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胃疾病。長期胃腸消化吸收不良,導致人體營養氣血供養不足,各種外因乘虛致病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那麼該怎樣養護脾胃呢?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餐定時、定量,飯只吃七份飽。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

多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少吃有刺激性、生冷和難於消化的食物,以保養脾胃。


"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中醫對脾胃的認識

“脾胃”是中醫學上的名稱,泛指人體的整個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屬髒,胃屬腑,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職司水谷運化。脾主統血,主運化,在體合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與六腑中的胃相表裡。

胃是接收、容納和腐熟食物的地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升一降,相互為用,共同配合,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及營養、水液的轉輸。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們身體的“能量轉換器”,它負責把吃的東西轉化成能量,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把汽油轉化成汽車動力一樣。故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的稱謂。

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

調理脾胃治百病。

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認識到脾胃的重要性,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氣為本。所以,治療百病都可以從調理脾胃入手。脾胃功能對五臟六腑的功能至關重要,從調理脾胃入手,調整陰陽,調理氣血,四季脾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從而遠離疾病,達到健康安泰的目地。

脾胃健旺,自然後天營養充足,體力好,免疫力強,即使生點小病也好得快,這就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脾胃健旺,元氣充足,病邪就不容易入侵,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的原因。

如何健脾養胃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吃的食物也精細化,大量的食物防腐劑,激素,藥物殘留,過於刺激性的食物,生冷寒涼的食物,暴飲暴食,勞逸無度,思慮傷脾等,都會引起脾胃的不和,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胃疾病。長期胃腸消化吸收不良,導致人體營養氣血供養不足,各種外因乘虛致病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那麼該怎樣養護脾胃呢?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餐定時、定量,飯只吃七份飽。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

多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少吃有刺激性、生冷和難於消化的食物,以保養脾胃。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脾胃有四怕

一怕冷。人們說,十人九胃,十胃九寒,所以要防止寒涼、寒冷對脾胃的傷害。

二怕溼。脾最容易受溼邪損傷,如果脾為溼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問題。

三怕甜。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易使人產生溼氣,脾怕溼,故甜食要少吃。

四怕撐。就是不能吃得太飽。

要使脾臟功能強健,應排除思慮,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要注意保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脾胃虛寒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同時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使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臍療法善治脾胃病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

胎兒就是由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的。肚臍內通五臟六腑,是抵禦外邪的門戶,它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有健脾強腎、回陽救逆、和胃理腸、行氣利水、散結消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寒氣從肚臍而入,影響了胃腸功能。因此肚臍處需保暖,不能給風寒之邪可乘之機。

"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中醫對脾胃的認識

“脾胃”是中醫學上的名稱,泛指人體的整個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屬髒,胃屬腑,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職司水谷運化。脾主統血,主運化,在體合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與六腑中的胃相表裡。

胃是接收、容納和腐熟食物的地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升一降,相互為用,共同配合,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及營養、水液的轉輸。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們身體的“能量轉換器”,它負責把吃的東西轉化成能量,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把汽油轉化成汽車動力一樣。故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的稱謂。

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

調理脾胃治百病。

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認識到脾胃的重要性,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氣為本。所以,治療百病都可以從調理脾胃入手。脾胃功能對五臟六腑的功能至關重要,從調理脾胃入手,調整陰陽,調理氣血,四季脾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從而遠離疾病,達到健康安泰的目地。

脾胃健旺,自然後天營養充足,體力好,免疫力強,即使生點小病也好得快,這就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脾胃健旺,元氣充足,病邪就不容易入侵,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注重調理脾胃的原因。

如何健脾養胃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吃的食物也精細化,大量的食物防腐劑,激素,藥物殘留,過於刺激性的食物,生冷寒涼的食物,暴飲暴食,勞逸無度,思慮傷脾等,都會引起脾胃的不和,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胃疾病。長期胃腸消化吸收不良,導致人體營養氣血供養不足,各種外因乘虛致病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那麼該怎樣養護脾胃呢?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餐定時、定量,飯只吃七份飽。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

多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少吃有刺激性、生冷和難於消化的食物,以保養脾胃。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脾胃有四怕

一怕冷。人們說,十人九胃,十胃九寒,所以要防止寒涼、寒冷對脾胃的傷害。

二怕溼。脾最容易受溼邪損傷,如果脾為溼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問題。

三怕甜。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易使人產生溼氣,脾怕溼,故甜食要少吃。

四怕撐。就是不能吃得太飽。

要使脾臟功能強健,應排除思慮,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要注意保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脾胃虛寒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同時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使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臍療法善治脾胃病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

胎兒就是由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的。肚臍內通五臟六腑,是抵禦外邪的門戶,它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有健脾強腎、回陽救逆、和胃理腸、行氣利水、散結消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寒氣從肚臍而入,影響了胃腸功能。因此肚臍處需保暖,不能給風寒之邪可乘之機。

都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該怎樣養護脾胃呢?聽聽中醫怎麼說

臍療法,是將藥物製成適宜的劑型敷於臍部,使藥性循經直達病所,以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中醫根據臨床症狀辨證施治,應用相應的中藥敷臍治療,達到調節陰陽,扶正祛邪,健運脾陽,和胃理腸之效。

中醫藥治療脾胃病的優勢

脾胃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醫藥對脾胃病的防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之處。

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整體調節,人體是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是相互關聯的,一髒功能失常,必影響他髒或由他髒功能失調所致。所以,中醫治療脾胃病,並非單治脾胃,而是從整體調節,使各臟腑的氣血陰陽平衡,而達到治病的效果。

其次,治療用藥靈活多變,遵循辨證論治原則,因時因人因地制宜。

此外,中醫治療手段多樣,有中藥內服、外敷、藥浴、鍼灸推拿、食療等,均可達到補益虛損、調暢氣機的作用,並且副作用極小,許多治療脾胃病的中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或調料,如生薑、大棗、茯苓、薏苡仁等。

中醫治療脾胃病,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是脾胃病人首選的治療途徑

臨床上治脾宜溫、宜補、宜升、宜燥;治胃宜清、宜潤、宜通、宜降。補脾在於溫補脾氣,升發脾陽;益胃在於柔潤養陰,通降和胃。要時刻顧護胃氣,調節升降,注重平衡中焦。如需長期服用中藥者,必須加入和胃之品,以保護胃氣。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飲食調攝,注意運動以及良好的情緒是治療脾胃病的好幫手。經常按摩脾胃經,按摩小腿,點按足三裡、血海、三陰交,練習腳趾抓地,捏脊等也可健脾強胃。

總之,當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強壯起來,人就增添了生命的動力,何愁不身強體壯呢?

來源: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名中醫工作室 潘曉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