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由此可見,如果上朝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麼上朝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要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事情皇帝不出面,而由首輔牽頭,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輔完全可以在私下表明態度:某位同僚過於貪腐,再不注意一些,當心老夫拿你開刀。這個時候,涉案官僚通常是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把事情鬧大。

原因很簡單,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的時候,不會完全藏著掖著。在首輔明確表示只是警告而非追責之後,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裝大尾巴狼。

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對於官僚集團的一些潛規則,首輔一清二楚,他本人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現在,首輔用私人身份警告你,讓你收斂,這是從官僚集團自己人的角度,警告集團內部的小兄弟:大佬現在對你很不滿,你要是上道,就給我收斂一點;你要是不上道,那我直接把你從頭擼到尾。

這樣一來,大部分事情都能得到解決。

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完全是因為上朝也沒法解決事情。乾脆讓首輔或相關主管人員出面,自己在幕後操縱更為妥當。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由此可見,如果上朝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麼上朝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要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事情皇帝不出面,而由首輔牽頭,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輔完全可以在私下表明態度:某位同僚過於貪腐,再不注意一些,當心老夫拿你開刀。這個時候,涉案官僚通常是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把事情鬧大。

原因很簡單,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的時候,不會完全藏著掖著。在首輔明確表示只是警告而非追責之後,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裝大尾巴狼。

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對於官僚集團的一些潛規則,首輔一清二楚,他本人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現在,首輔用私人身份警告你,讓你收斂,這是從官僚集團自己人的角度,警告集團內部的小兄弟:大佬現在對你很不滿,你要是上道,就給我收斂一點;你要是不上道,那我直接把你從頭擼到尾。

這樣一來,大部分事情都能得到解決。

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完全是因為上朝也沒法解決事情。乾脆讓首輔或相關主管人員出面,自己在幕後操縱更為妥當。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太監收拾這幫官僚呢?事實上,皇帝的確很喜歡用太監來收拾官僚,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玩砸。

如果皇帝從太監那裡獲得了一些消息,從而打擊官僚,涉案官僚(或其同黨)就會授意站在自己一邊的噴子(所謂言官),讓他們聯合起來,掀起一輪打擊太監的運動。理由很好找:太監在外面胡作非為,經常敲詐勒索官員,官員不願意被他們勒索,他們就聯合起來打擊被勒索官員。

這樣一來,就算皇帝明知道這幫噴子是在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卻也會立刻陷入被動之中。道理很簡單,讓太監參與政府工作,本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現在,皇帝居然聽信太監的話,就試圖懷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員,這世界還有天理嗎?那皇帝老兒豈不就是傳說中的昏君?

也許有人會說:官僚集團的黨爭很厲害,他們也會用貪腐作為武器,攻擊對方啊!

話是不錯,但問題在於:明末那幫官僚,誰也不比誰乾淨。要是有人敢亂甩貪腐的罪名,那整個朝堂肯定是烏煙瘴氣:你不講規矩,率先使用核武器,那我肯定也會用核武器反擊,絕不客氣!

這樣一折騰,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皇帝看到下面亂成一鍋粥,只能不停地高呼:肅靜!肅靜!

這種狗咬狗的比賽開始之後,官僚們都會用一種極其藝術的方式來分出勝負。比如說,某人攻擊政敵,揭發他不久之前貪汙了幾百兩銀子。

你說這個罪名重不重?從法律角度來看,自然是重的,因為朱元璋曾規定:只要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是死罪。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貪汙幾百兩的官員,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蝦米了。

但是把這案子捅到皇帝那裡,你說皇帝該不該管?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的確該管;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種小案子誰會在意呢?

皇帝只要這麼一猶豫,噴子們又有話要說了:國家為什麼江河日下?就是因為皇帝一直在縱容貪汙腐敗。如果真出現了這種言論,你說皇帝冤不冤?

如果有某位官僚敢大喊一聲:“貪汙幾百兩是小案子,可有許多大貪鉅貪,貪了幾萬兩、幾十萬兩!”你說會引發什麼後果?

皇帝聽到這番話之後,只要拿眼睛掃一遍下面的官僚,下面的官僚肯定都是殺了這個愣頭青的心也有了:你這句話等於是說,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可以不經審判直接處死!

有些話可以公開扯淡,有些話可以在半公開場合說,有些話只能在私密場合說。如此不分場合亂說話,皇帝肯定也保不住他。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由此可見,如果上朝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麼上朝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要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事情皇帝不出面,而由首輔牽頭,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輔完全可以在私下表明態度:某位同僚過於貪腐,再不注意一些,當心老夫拿你開刀。這個時候,涉案官僚通常是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把事情鬧大。

原因很簡單,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的時候,不會完全藏著掖著。在首輔明確表示只是警告而非追責之後,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裝大尾巴狼。

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對於官僚集團的一些潛規則,首輔一清二楚,他本人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現在,首輔用私人身份警告你,讓你收斂,這是從官僚集團自己人的角度,警告集團內部的小兄弟:大佬現在對你很不滿,你要是上道,就給我收斂一點;你要是不上道,那我直接把你從頭擼到尾。

這樣一來,大部分事情都能得到解決。

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完全是因為上朝也沒法解決事情。乾脆讓首輔或相關主管人員出面,自己在幕後操縱更為妥當。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太監收拾這幫官僚呢?事實上,皇帝的確很喜歡用太監來收拾官僚,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玩砸。

如果皇帝從太監那裡獲得了一些消息,從而打擊官僚,涉案官僚(或其同黨)就會授意站在自己一邊的噴子(所謂言官),讓他們聯合起來,掀起一輪打擊太監的運動。理由很好找:太監在外面胡作非為,經常敲詐勒索官員,官員不願意被他們勒索,他們就聯合起來打擊被勒索官員。

這樣一來,就算皇帝明知道這幫噴子是在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卻也會立刻陷入被動之中。道理很簡單,讓太監參與政府工作,本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現在,皇帝居然聽信太監的話,就試圖懷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員,這世界還有天理嗎?那皇帝老兒豈不就是傳說中的昏君?

也許有人會說:官僚集團的黨爭很厲害,他們也會用貪腐作為武器,攻擊對方啊!

話是不錯,但問題在於:明末那幫官僚,誰也不比誰乾淨。要是有人敢亂甩貪腐的罪名,那整個朝堂肯定是烏煙瘴氣:你不講規矩,率先使用核武器,那我肯定也會用核武器反擊,絕不客氣!

這樣一折騰,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皇帝看到下面亂成一鍋粥,只能不停地高呼:肅靜!肅靜!

這種狗咬狗的比賽開始之後,官僚們都會用一種極其藝術的方式來分出勝負。比如說,某人攻擊政敵,揭發他不久之前貪汙了幾百兩銀子。

你說這個罪名重不重?從法律角度來看,自然是重的,因為朱元璋曾規定:只要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是死罪。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貪汙幾百兩的官員,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蝦米了。

但是把這案子捅到皇帝那裡,你說皇帝該不該管?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的確該管;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種小案子誰會在意呢?

皇帝只要這麼一猶豫,噴子們又有話要說了:國家為什麼江河日下?就是因為皇帝一直在縱容貪汙腐敗。如果真出現了這種言論,你說皇帝冤不冤?

如果有某位官僚敢大喊一聲:“貪汙幾百兩是小案子,可有許多大貪鉅貪,貪了幾萬兩、幾十萬兩!”你說會引發什麼後果?

皇帝聽到這番話之後,只要拿眼睛掃一遍下面的官僚,下面的官僚肯定都是殺了這個愣頭青的心也有了:你這句話等於是說,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可以不經審判直接處死!

有些話可以公開扯淡,有些話可以在半公開場合說,有些話只能在私密場合說。如此不分場合亂說話,皇帝肯定也保不住他。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在官僚集團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皇帝退居幕後,是一種非常高明的選擇。否則,大明帝國的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效率低下。因為,如果這種整天講大話上大課的情況經常出現,除了浪費時間外,還能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喜歡居高臨下地看歷史,他們總認為:只要萬曆皇帝有那麼一丁點水平,能比得上普通人,就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換言之,只要關心老百姓,重用重臣,打擊奸臣就好啦!

如果世事如此簡單,那隨便拉出一個小學生也能當明君。可問題是,世事哪有如此簡單呢?

首先說老百姓,什麼是老百姓?黃世仁是老百姓,楊白勞也是老百姓。皇帝應該關心誰呢?皇帝關心黃世仁,算不算關心老百姓呢?

再說忠奸,忠臣和姦臣的腦門上都沒有刻字。從表面上看,好像都是忠臣;仔細去分析,全部都像奸臣。崇禎在臨死前說,官員個個可殺!我們應該也聽過相關民謠,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僚,全部槍斃了也不會有冤死鬼。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由此可見,如果上朝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麼上朝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要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事情皇帝不出面,而由首輔牽頭,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輔完全可以在私下表明態度:某位同僚過於貪腐,再不注意一些,當心老夫拿你開刀。這個時候,涉案官僚通常是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把事情鬧大。

原因很簡單,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的時候,不會完全藏著掖著。在首輔明確表示只是警告而非追責之後,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裝大尾巴狼。

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對於官僚集團的一些潛規則,首輔一清二楚,他本人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現在,首輔用私人身份警告你,讓你收斂,這是從官僚集團自己人的角度,警告集團內部的小兄弟:大佬現在對你很不滿,你要是上道,就給我收斂一點;你要是不上道,那我直接把你從頭擼到尾。

這樣一來,大部分事情都能得到解決。

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完全是因為上朝也沒法解決事情。乾脆讓首輔或相關主管人員出面,自己在幕後操縱更為妥當。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太監收拾這幫官僚呢?事實上,皇帝的確很喜歡用太監來收拾官僚,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玩砸。

如果皇帝從太監那裡獲得了一些消息,從而打擊官僚,涉案官僚(或其同黨)就會授意站在自己一邊的噴子(所謂言官),讓他們聯合起來,掀起一輪打擊太監的運動。理由很好找:太監在外面胡作非為,經常敲詐勒索官員,官員不願意被他們勒索,他們就聯合起來打擊被勒索官員。

這樣一來,就算皇帝明知道這幫噴子是在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卻也會立刻陷入被動之中。道理很簡單,讓太監參與政府工作,本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現在,皇帝居然聽信太監的話,就試圖懷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員,這世界還有天理嗎?那皇帝老兒豈不就是傳說中的昏君?

也許有人會說:官僚集團的黨爭很厲害,他們也會用貪腐作為武器,攻擊對方啊!

話是不錯,但問題在於:明末那幫官僚,誰也不比誰乾淨。要是有人敢亂甩貪腐的罪名,那整個朝堂肯定是烏煙瘴氣:你不講規矩,率先使用核武器,那我肯定也會用核武器反擊,絕不客氣!

這樣一折騰,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皇帝看到下面亂成一鍋粥,只能不停地高呼:肅靜!肅靜!

這種狗咬狗的比賽開始之後,官僚們都會用一種極其藝術的方式來分出勝負。比如說,某人攻擊政敵,揭發他不久之前貪汙了幾百兩銀子。

你說這個罪名重不重?從法律角度來看,自然是重的,因為朱元璋曾規定:只要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是死罪。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貪汙幾百兩的官員,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蝦米了。

但是把這案子捅到皇帝那裡,你說皇帝該不該管?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的確該管;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種小案子誰會在意呢?

皇帝只要這麼一猶豫,噴子們又有話要說了:國家為什麼江河日下?就是因為皇帝一直在縱容貪汙腐敗。如果真出現了這種言論,你說皇帝冤不冤?

如果有某位官僚敢大喊一聲:“貪汙幾百兩是小案子,可有許多大貪鉅貪,貪了幾萬兩、幾十萬兩!”你說會引發什麼後果?

皇帝聽到這番話之後,只要拿眼睛掃一遍下面的官僚,下面的官僚肯定都是殺了這個愣頭青的心也有了:你這句話等於是說,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可以不經審判直接處死!

有些話可以公開扯淡,有些話可以在半公開場合說,有些話只能在私密場合說。如此不分場合亂說話,皇帝肯定也保不住他。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在官僚集團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皇帝退居幕後,是一種非常高明的選擇。否則,大明帝國的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效率低下。因為,如果這種整天講大話上大課的情況經常出現,除了浪費時間外,還能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喜歡居高臨下地看歷史,他們總認為:只要萬曆皇帝有那麼一丁點水平,能比得上普通人,就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換言之,只要關心老百姓,重用重臣,打擊奸臣就好啦!

如果世事如此簡單,那隨便拉出一個小學生也能當明君。可問題是,世事哪有如此簡單呢?

首先說老百姓,什麼是老百姓?黃世仁是老百姓,楊白勞也是老百姓。皇帝應該關心誰呢?皇帝關心黃世仁,算不算關心老百姓呢?

再說忠奸,忠臣和姦臣的腦門上都沒有刻字。從表面上看,好像都是忠臣;仔細去分析,全部都像奸臣。崇禎在臨死前說,官員個個可殺!我們應該也聽過相關民謠,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僚,全部槍斃了也不會有冤死鬼。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那些天天哭訴著,老百姓窮、老百姓苦的人,一定是忠臣嗎?那些衣著儉樸的官員,就一定清廉嗎?那些事事違逆皇帝意志的官員,一定是好官嗎?

那些天天被人非議的官員,就一定是奸臣嗎?那些幫著皇帝把賦稅盡力收上來的,一定是酷吏嗎?那些事事聽皇帝話的人,就一定是走狗嗎?

與其說“明亡於萬曆”,不如說“明亡於黨爭”。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萬曆皇帝大戰官僚集團,官員缺失導致國家混亂

孫丕揚邀名失敗,萬曆皇帝重拳出擊

"

提起萬曆皇帝朱翊鈞,除了在任期造成官員大規模缺失之外,他最著名的標籤大概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

很多人提起萬曆皇帝不上朝,總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痛斥萬曆皇帝敗壞祖業。可實際上,這是由於大部分人對於權力運作的流程缺乏瞭解,從而做出了一種孤立於現實之外的解讀。

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如果皇帝頻繁插手工作,那整個帝國的工作效率肯定會下降許多。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比如說:在大明帝國晚期,整個官場無官不貪,這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一基本事實呢?

如果皇帝斥責某位官僚貪汙受賄,那個官僚肯定不會承認,但也不會否認。他只會痛哭流涕地下跪請罪:總而言之,我為陛下鞠躬盡瘁,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有小人在背後攻擊我,既然陛下不理解我,那我也不敢爭辯,你想怎麼處置就這麼處置吧!

這就等於告訴皇帝:我的確貪腐,但誰不貪腐?用這種理由收拾我,我就算死也不服氣!你因為我貪腐收拾我,怎麼不想想,我為你老朱家辦了多少事呢?你用這種方式收拾我,以後誰還敢為你賣命呢?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啊!

這樣一來,皇帝當即就要坐蠟:皇帝的確可以收拾這個官僚,但這個官僚說的也是實情。如果皇帝非要用貪腐的罪名收拾這個官僚,只能證明皇帝討厭這個官僚,否則絕不會給他“開小灶”的。

只要皇帝敢這樣做事,那皇帝以後就得累死。因為大家都會爭相打小報告,皇帝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官僚集團黨爭的打手。

為什麼?還是那個道理,無官不貪是客觀事實。如果你皇帝用貪腐的名義整某個官僚,那麼下次有人打小報告說某人貪腐,你管還是不管呢?

管,那麼以後誰都可以利用你來打擊政敵,因為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乾淨人。

不管,那麼你之前那麼積極地打擊貪腐,所為何事?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由此可見,如果上朝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麼上朝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要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事情皇帝不出面,而由首輔牽頭,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輔完全可以在私下表明態度:某位同僚過於貪腐,再不注意一些,當心老夫拿你開刀。這個時候,涉案官僚通常是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把事情鬧大。

原因很簡單,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的時候,不會完全藏著掖著。在首輔明確表示只是警告而非追責之後,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裝大尾巴狼。

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頂層,但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對於官僚集團的一些潛規則,首輔一清二楚,他本人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現在,首輔用私人身份警告你,讓你收斂,這是從官僚集團自己人的角度,警告集團內部的小兄弟:大佬現在對你很不滿,你要是上道,就給我收斂一點;你要是不上道,那我直接把你從頭擼到尾。

這樣一來,大部分事情都能得到解決。

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完全是因為上朝也沒法解決事情。乾脆讓首輔或相關主管人員出面,自己在幕後操縱更為妥當。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太監收拾這幫官僚呢?事實上,皇帝的確很喜歡用太監來收拾官僚,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玩砸。

如果皇帝從太監那裡獲得了一些消息,從而打擊官僚,涉案官僚(或其同黨)就會授意站在自己一邊的噴子(所謂言官),讓他們聯合起來,掀起一輪打擊太監的運動。理由很好找:太監在外面胡作非為,經常敲詐勒索官員,官員不願意被他們勒索,他們就聯合起來打擊被勒索官員。

這樣一來,就算皇帝明知道這幫噴子是在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卻也會立刻陷入被動之中。道理很簡單,讓太監參與政府工作,本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現在,皇帝居然聽信太監的話,就試圖懷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員,這世界還有天理嗎?那皇帝老兒豈不就是傳說中的昏君?

也許有人會說:官僚集團的黨爭很厲害,他們也會用貪腐作為武器,攻擊對方啊!

話是不錯,但問題在於:明末那幫官僚,誰也不比誰乾淨。要是有人敢亂甩貪腐的罪名,那整個朝堂肯定是烏煙瘴氣:你不講規矩,率先使用核武器,那我肯定也會用核武器反擊,絕不客氣!

這樣一折騰,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皇帝看到下面亂成一鍋粥,只能不停地高呼:肅靜!肅靜!

這種狗咬狗的比賽開始之後,官僚們都會用一種極其藝術的方式來分出勝負。比如說,某人攻擊政敵,揭發他不久之前貪汙了幾百兩銀子。

你說這個罪名重不重?從法律角度來看,自然是重的,因為朱元璋曾規定:只要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是死罪。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貪汙幾百兩的官員,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蝦米了。

但是把這案子捅到皇帝那裡,你說皇帝該不該管?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的確該管;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種小案子誰會在意呢?

皇帝只要這麼一猶豫,噴子們又有話要說了:國家為什麼江河日下?就是因為皇帝一直在縱容貪汙腐敗。如果真出現了這種言論,你說皇帝冤不冤?

如果有某位官僚敢大喊一聲:“貪汙幾百兩是小案子,可有許多大貪鉅貪,貪了幾萬兩、幾十萬兩!”你說會引發什麼後果?

皇帝聽到這番話之後,只要拿眼睛掃一遍下面的官僚,下面的官僚肯定都是殺了這個愣頭青的心也有了:你這句話等於是說,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可以不經審判直接處死!

有些話可以公開扯淡,有些話可以在半公開場合說,有些話只能在私密場合說。如此不分場合亂說話,皇帝肯定也保不住他。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在官僚集團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皇帝退居幕後,是一種非常高明的選擇。否則,大明帝國的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效率低下。因為,如果這種整天講大話上大課的情況經常出現,除了浪費時間外,還能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喜歡居高臨下地看歷史,他們總認為:只要萬曆皇帝有那麼一丁點水平,能比得上普通人,就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換言之,只要關心老百姓,重用重臣,打擊奸臣就好啦!

如果世事如此簡單,那隨便拉出一個小學生也能當明君。可問題是,世事哪有如此簡單呢?

首先說老百姓,什麼是老百姓?黃世仁是老百姓,楊白勞也是老百姓。皇帝應該關心誰呢?皇帝關心黃世仁,算不算關心老百姓呢?

再說忠奸,忠臣和姦臣的腦門上都沒有刻字。從表面上看,好像都是忠臣;仔細去分析,全部都像奸臣。崇禎在臨死前說,官員個個可殺!我們應該也聽過相關民謠,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僚,全部槍斃了也不會有冤死鬼。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那些天天哭訴著,老百姓窮、老百姓苦的人,一定是忠臣嗎?那些衣著儉樸的官員,就一定清廉嗎?那些事事違逆皇帝意志的官員,一定是好官嗎?

那些天天被人非議的官員,就一定是奸臣嗎?那些幫著皇帝把賦稅盡力收上來的,一定是酷吏嗎?那些事事聽皇帝話的人,就一定是走狗嗎?

與其說“明亡於萬曆”,不如說“明亡於黨爭”。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萬曆皇帝大戰官僚集團,官員缺失導致國家混亂

孫丕揚邀名失敗,萬曆皇帝重拳出擊

都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該如何控制朝堂呢?遙控首輔,潛規則執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