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萬病之源。

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夏季悶熱潮溼,陰雨連綿,或久居潮溼之地,或涉水作業,或汗出沾衣,或經常在空調房裡久坐,常喝冷飲吃冷食,都會增加身體的溼邪之氣。加之夏季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首先要溼氣都有哪些症狀?中醫總結了20條,一起看看你有嗎?有幾條?

1、早起噁心、乾嘔、嗓子不利;

2、食慾不振、胃脹;

3、腸胃弱,消化不好;

4、面色晦暗、發黃、冒痘;

5、手腳冰涼;

6、大便不成形,長期便祕;

7、起床頭暈沉、小腿肚發酸;

8、舌苔厚膩;

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9、虛胖或身體發福,臃腫;

10、愛出虛汗;

11、午後心口發悶;

12、經常肚脹;

13、怕冷怕熱;

14、婦女白帶過多;

15、眼皮沉,有下眼袋;

16、面部長斑;

17、脫髮嚴重,頭髮乾燥;

18、疲憊,懶得動彈;

19、愛食生冷;

20、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溼氣傷人隱蔽而緩慢,一旦符合上述1-2條症狀,就要趕緊祛溼氣了,如果符合很多條,肯定健康正在惡化,祛溼就刻不容緩。那簡直是“蜀道難,難於登青天”,不用慌,接著看。

其次,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溼氣的本質是什麼?

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溼氣的本質是脾胃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胃的運化相當於什麼?相當於西氣東輸工程,相當於南水北調工程,把多餘的資源送到需要的地方。如果脾胃運化不好,該有的津液沒有,不該有的津液有了,很多人溼氣滿滿,卻口渴得要命。

所以中醫認為祛溼的根本在於健脾,如何提高脾胃的運化能力?如何把身體裡多餘的水溼運送到需要的部位?如何徹底斷絕溼氣的來源?

最後,那麼站在中醫的角度到底怎麼祛溼呢?

中國人的溼氣只有醫聖張仲景才懂,張仲景深諳溼氣的本質,成為祛溼的鼻祖方,後世所有祛溼的方子都是在這個祛溼方基礎上加減而來。

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中醫祛溼的第一個方法——利溼。

利溼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說,就是藉助利溼的藥材讓我們身體的溼濁直接從下面從小便排出去。這些年我們瘋狂追逐的祛溼食材紅豆薏米不就是這樣的嗎?紅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溼的食材,剛開始時還有點效果,慢慢地就沒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溼的藥材多數是寒涼的,長期食用會傷害脾胃,反而會加重溼氣。中醫上是採用散寒解表,化溼和中,健脾利溼,健脾和胃,要著重溫暖下元,利溼化濁,溫腎助陽的原則。

苓桂術甘湯中的茯苓也是利溼的,茯苓的好處是它是平和的,不傷脾胃。這就是中醫為何不向大家推薦紅豆薏米,卻一直推薦茯苓的原因。

中醫祛溼的第二個方法——滲溼。

這個滲溼又怎麼理解呢?滲就是慢慢滲出來的意思。比如我們經常說這個人臉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這樣說小夥伴們應該明白了吧?這個滲溼就是發汗的意思。藉助解表發汗的藥材讓我們的溼氣從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慢慢滲出來。滲溼需要強壯我們的心陽。有的小夥伴心氣不足,心陽衰微,怎麼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浹背了,他就是不出汗。這時候要調理心臟了。出汗是我們身體排毒的一個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溼氣怎麼去掉呢?滲溼法:利水滲溼清熱之力,故主要治療溼熱下注證。

中醫祛溼的第三個方法——燥溼。

燥溼,一看這個燥字就與火有關,所以我們藉助溫補的藥材來燥溼。小夥伴們慢慢體會一下這個燥溼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爐火上烤的時候,毛巾的溼氣是不是被蒸發了?然後我們把乾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這就是燥溼。意思就是燥溼清熱,清瀉肝膽溼熱,在祛風溼類的口服藥以及諸如傷溼止痛膏等外用藥中,祛溼的方法基本都是苦燥法。

夏季不祛溼,冬季徒傷悲!醫聖張仲景教你如何中醫祛溼!

小結一下

話說回來,見溼祛溼都是治標,怎麼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斷絕溼氣的來源。不然你一邊祛溼,另外一邊溼氣源源不斷地產生,你不是白浪費功夫了嗎?怎麼治本?中醫五行當中誰克水來著?對嘍,就是土。這土是什麼呢?就是脾嘛,脾屬土。所以要從根本上祛溼就要好好健脾。還有,《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可見溼氣的來源就是脾,要想斷絕溼氣的來源,必須要把脾胃調理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