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當時榨菜主要用100斤裝的大甕封裝,十分古樸霸道。1983年,上海開始有浙江海寧製作的小袋包裝榨菜銷售。當時《文匯報》對此非常驚歎,刊發報道說:“目前, 人們的家庭生活正在明顯變化,夫婦雙雙就業,上菜場時間少了;加之目前學習的熱潮方興未艾,人們迫切希望從繁重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歡迎大宗方便食品應市。”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當時榨菜主要用100斤裝的大甕封裝,十分古樸霸道。1983年,上海開始有浙江海寧製作的小袋包裝榨菜銷售。當時《文匯報》對此非常驚歎,刊發報道說:“目前, 人們的家庭生活正在明顯變化,夫婦雙雙就業,上菜場時間少了;加之目前學習的熱潮方興未艾,人們迫切希望從繁重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歡迎大宗方便食品應市。”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在這種趨勢下,榨菜肉絲成了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國民菜。

包裝的更換讓榨菜運輸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改革開放後掀起的人口流動趨勢。改革開放後,大量勞動人口流入城市,廉價、方便又實用的榨菜自然成為農民工兄弟解決吃飯問題的便捷選擇。農貿市場、小雜貨鋪,幾分錢一包到後來幾毛錢一包的榨菜開袋即食,就著饅頭面條,成為他們辛苦生活中的慰藉。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當時榨菜主要用100斤裝的大甕封裝,十分古樸霸道。1983年,上海開始有浙江海寧製作的小袋包裝榨菜銷售。當時《文匯報》對此非常驚歎,刊發報道說:“目前, 人們的家庭生活正在明顯變化,夫婦雙雙就業,上菜場時間少了;加之目前學習的熱潮方興未艾,人們迫切希望從繁重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歡迎大宗方便食品應市。”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在這種趨勢下,榨菜肉絲成了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國民菜。

包裝的更換讓榨菜運輸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改革開放後掀起的人口流動趨勢。改革開放後,大量勞動人口流入城市,廉價、方便又實用的榨菜自然成為農民工兄弟解決吃飯問題的便捷選擇。農貿市場、小雜貨鋪,幾分錢一包到後來幾毛錢一包的榨菜開袋即食,就著饅頭面條,成為他們辛苦生活中的慰藉。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你可能想不到,普通又廉價的榨菜因為和農民工的關係,還和宏觀經濟掛上了鉤。“榨菜指數”也作為一種經濟指數出現,通過榨菜在各地銷售額的變化來衡量中國人口流動狀況。

從2007年到2011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地和東南亞轉移,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的銷售份額從49%一路跌破30%。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當時榨菜主要用100斤裝的大甕封裝,十分古樸霸道。1983年,上海開始有浙江海寧製作的小袋包裝榨菜銷售。當時《文匯報》對此非常驚歎,刊發報道說:“目前, 人們的家庭生活正在明顯變化,夫婦雙雙就業,上菜場時間少了;加之目前學習的熱潮方興未艾,人們迫切希望從繁重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歡迎大宗方便食品應市。”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在這種趨勢下,榨菜肉絲成了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國民菜。

包裝的更換讓榨菜運輸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改革開放後掀起的人口流動趨勢。改革開放後,大量勞動人口流入城市,廉價、方便又實用的榨菜自然成為農民工兄弟解決吃飯問題的便捷選擇。農貿市場、小雜貨鋪,幾分錢一包到後來幾毛錢一包的榨菜開袋即食,就著饅頭面條,成為他們辛苦生活中的慰藉。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你可能想不到,普通又廉價的榨菜因為和農民工的關係,還和宏觀經濟掛上了鉤。“榨菜指數”也作為一種經濟指數出現,通過榨菜在各地銷售額的變化來衡量中國人口流動狀況。

從2007年到2011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地和東南亞轉移,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的銷售份額從49%一路跌破30%。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而2012年之後,華北地區、華中地區和西北省市勞動人口迴流增加,涪陵榨菜在這些區域的銷售額,也創造了近50%的增長。

餐桌上的小角色站上了宏觀經濟的舞臺,主要還是因為它低廉的價格。但隨著時代發展,“榨菜指數”逐漸失靈了。更多的方便食物衝擊了榨菜的王座,外賣更是奪走了上班族的消費市場。如今榨菜的消費群體已經從流動人口轉向了家庭消費,去超市購買榨菜更多的都是家庭主婦,人們購物時關注的重點也從價格轉向了品牌與品質。

榨菜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們消費意識的變化,不僅在市場營銷方面加大投入,也更加註重品牌建設與品質管理。

"

2018年榨菜行業的扛把子涪(fu)陵榨菜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2元一包的涪陵榨菜每月可以賣出1.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至少每年吃掉9.6億包榨菜,每月吃掉8千萬包。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一包小小的榨菜,憑什麼這麼火?

榨菜的原料是莖用芥菜,一般的芥菜就長點葉子,而莖用芥菜的特點是有一個粗大的變態莖(modification of stem)。莖用芥菜在涪陵、長壽、豐都一帶種植,稱之為青菜頭。醃漬之後叫作榨菜,是因為芥菜塊莖含水量高,在醃製過程中,要用重物壓榨出多餘水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按照涪陵本地史料記載,涪陵榨菜的歷史始於1898年。涪陵商人邱壽安創造了榨菜的標準工藝:風乾脫水,加鹽醃製,榨壓除去鹽水,拌上生薑、茴香、花椒等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

在此過程中,涪陵榨菜產生了濃郁獨特的鮮香風味。涪陵靠近長江,成本低廉的水運使得這種低價貨物也能向長江上下游大量銷售,銷售市場以上海、武漢為中心輻射南北,還以轉銷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還走出國門,去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跟國酒香茶一道拿了金獎。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榨菜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但廉價、實用與便利是榨菜走上大部分人餐桌的原因。

從50年代到80年代,製作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又能開胃生津,補充鹽分的榨菜,那就是個寶。涪陵榨菜在當時被納入國營經濟體系,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廠都被國家接管,生產的榨菜主要用於供應部隊,並且定量供應於各省、市、自治區。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當時榨菜主要用100斤裝的大甕封裝,十分古樸霸道。1983年,上海開始有浙江海寧製作的小袋包裝榨菜銷售。當時《文匯報》對此非常驚歎,刊發報道說:“目前, 人們的家庭生活正在明顯變化,夫婦雙雙就業,上菜場時間少了;加之目前學習的熱潮方興未艾,人們迫切希望從繁重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歡迎大宗方便食品應市。”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在這種趨勢下,榨菜肉絲成了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國民菜。

包裝的更換讓榨菜運輸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改革開放後掀起的人口流動趨勢。改革開放後,大量勞動人口流入城市,廉價、方便又實用的榨菜自然成為農民工兄弟解決吃飯問題的便捷選擇。農貿市場、小雜貨鋪,幾分錢一包到後來幾毛錢一包的榨菜開袋即食,就著饅頭面條,成為他們辛苦生活中的慰藉。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你可能想不到,普通又廉價的榨菜因為和農民工的關係,還和宏觀經濟掛上了鉤。“榨菜指數”也作為一種經濟指數出現,通過榨菜在各地銷售額的變化來衡量中國人口流動狀況。

從2007年到2011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地和東南亞轉移,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的銷售份額從49%一路跌破30%。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而2012年之後,華北地區、華中地區和西北省市勞動人口迴流增加,涪陵榨菜在這些區域的銷售額,也創造了近50%的增長。

餐桌上的小角色站上了宏觀經濟的舞臺,主要還是因為它低廉的價格。但隨著時代發展,“榨菜指數”逐漸失靈了。更多的方便食物衝擊了榨菜的王座,外賣更是奪走了上班族的消費市場。如今榨菜的消費群體已經從流動人口轉向了家庭消費,去超市購買榨菜更多的都是家庭主婦,人們購物時關注的重點也從價格轉向了品牌與品質。

榨菜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們消費意識的變化,不僅在市場營銷方面加大投入,也更加註重品牌建設與品質管理。

“大陸人吃不起”的榨菜: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國人的餐桌的?

從2005年紅極一時的“皇阿瑪”張鐵林代言烏江榨菜,到2006年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放榨菜廣告,再到如今在京東淘寶的店鋪中展示榨菜的製作工藝和嚴格的監控把關制度。涪陵榨菜也在隨著時代變化。

吃不起榨菜?榨菜就是在中國人啥都吃不起的時候,拯救了家家戶戶蒼白的餐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