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羅這家月餅製作技藝傳承百年 入選惠州市非遺項目'

"

非遺名片

德源樓月餅(糖果)是博羅縣小有名氣的傳統糕點,由博羅人李玉田於清朝光緒年間在廣式月餅製作基礎上改良而成,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德源樓月餅(糖果)以純手工製作為主,在延續客家月光餅等傳統技法基礎上,結合博羅獨特的歷史人文,形成了有別於一般客家廣式月餅的獨特製作工藝。2018年12月,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側敲一下,右側敲一下,再倒過來敲一下,餅就出來了。用這種模具做月餅,多敲一下餅就會變形。”隨著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第四代傳人李超宏的介紹,一個印著“德源樓”的月光餅就已製作好並擺在桌上。

具有客家特色的月光餅是廣式月餅之一。在博羅縣觀音閣鎮,“德源樓”月光餅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之一。用紅紙包裹的月光餅香氣誘人,入口即化,讓很多觀音閣人的童年記憶多了一層醇厚香甜的美味。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已經陪伴惠州人度過了100多箇中秋的德源樓月光餅也見證了世間的團圓與幸福。


"

非遺名片

德源樓月餅(糖果)是博羅縣小有名氣的傳統糕點,由博羅人李玉田於清朝光緒年間在廣式月餅製作基礎上改良而成,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德源樓月餅(糖果)以純手工製作為主,在延續客家月光餅等傳統技法基礎上,結合博羅獨特的歷史人文,形成了有別於一般客家廣式月餅的獨特製作工藝。2018年12月,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側敲一下,右側敲一下,再倒過來敲一下,餅就出來了。用這種模具做月餅,多敲一下餅就會變形。”隨著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第四代傳人李超宏的介紹,一個印著“德源樓”的月光餅就已製作好並擺在桌上。

具有客家特色的月光餅是廣式月餅之一。在博羅縣觀音閣鎮,“德源樓”月光餅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之一。用紅紙包裹的月光餅香氣誘人,入口即化,讓很多觀音閣人的童年記憶多了一層醇厚香甜的美味。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已經陪伴惠州人度過了100多箇中秋的德源樓月光餅也見證了世間的團圓與幸福。


惠州市博羅這家月餅製作技藝傳承百年 入選惠州市非遺項目

月光餅。

●製作

獨家熬製糖,餡料很講究

德源樓餅家前身是清光緒年間觀音閣鎮的玉興樓茶樓,是由李超宏的太爺爺創辦。玉興樓幾經更名,傳到李超宏的爺爺那兒叫德元樓。1997年,李超宏將“元”字改成同音的“源”字,寓意財源廣進的同時也想讓傳統工藝源遠流長。

“玉興樓茶樓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一場大火中被燒燬,但我們的制餅配方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李超宏告訴記者,德源樓月餅的美味來源於嚴格苛刻的製作工藝,除了熬製的糖有自己的獨家工藝外,德源樓對月餅餡料也十分講究,餡料都是自己採購原料回來加工而成。“比如五仁餡料,買來的果仁全部都是生的,要經過挑選、清洗、烘乾、烤熟等工序製成。”

記者注意到,德源樓月餅的個頭與市面上的月餅略有不同。“我們最大的月餅有三斤重,皮薄餡多。”李超宏告訴記者,德源樓的主打產品有月光餅、五仁月餅、叉燒皇、酥皮豆沙等,很受顧客喜愛。

李超宏告訴記者,在觀音閣有一種風俗,過中秋節時,外婆要送給外孫一個月光餅,寓意外孫一家團團圓圓、生活美好。

李超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味覺記憶,這一口月光餅也成為觀音閣人忘不了的家鄉美味。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德源樓在傳統月光餅中加入了核桃仁、杏仁、欖仁、瓜子仁和芝麻等食材,口感更好,營養也更加豐富。

 ●創新

添置新工具,提升生產力

做月餅的手藝還是100多年前傳下來的,但是製作月餅的工具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是我爺爺用過的月餅模。”在生產車間裡,李超宏找出兩個木質餅模。記者看到,兩個模具一大一小,大的模具內部印著“德元樓”字樣,木質堅硬、表面光滑。每個模具兩側偏下部分還挖了兩個小孔,用來壓實月餅、排出空氣。

“用傳統的模具印餅成型要消耗很多體力,以前一到中秋,我爺爺他們從早忙到晚也做不了多少月餅。”李超宏說,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從10多年前開始,他就陸續添置生產機器,用來替代部分手工環節。

現在,李超宏的月餅廠放滿了各種機器。記者在李超宏的月餅車間看到,從和麵機、分皮機、包餡機,再到月餅自動成型機和烘焙爐,10多臺設備在車間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不過,並非每種月餅都能依靠機器製作。酥皮豆沙是德源樓月餅中手工程度最高、工序最繁瑣的月餅。“豆沙餡要花半天時間熬製,熬製好以後還要放涼才能做月餅。”李超宏告訴記者,製作一批酥皮豆沙月餅至少需要兩到三天時間。而且,由於酥皮的特殊性,到現在還沒有機器能夠代替壓酥皮、加酥芯等工序,所以月餅的包餡、分離、成型還需要人工完成。

“做月餅的方式變了,但月餅的原料和口味還是和以前一樣。”李超宏告訴記者,100多年來,雖然他們開發了新的產品,但五仁月餅、五仁叉燒月餅等配方一直未變,還是熟悉的老味道。


"

非遺名片

德源樓月餅(糖果)是博羅縣小有名氣的傳統糕點,由博羅人李玉田於清朝光緒年間在廣式月餅製作基礎上改良而成,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德源樓月餅(糖果)以純手工製作為主,在延續客家月光餅等傳統技法基礎上,結合博羅獨特的歷史人文,形成了有別於一般客家廣式月餅的獨特製作工藝。2018年12月,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側敲一下,右側敲一下,再倒過來敲一下,餅就出來了。用這種模具做月餅,多敲一下餅就會變形。”隨著觀音閣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第四代傳人李超宏的介紹,一個印著“德源樓”的月光餅就已製作好並擺在桌上。

具有客家特色的月光餅是廣式月餅之一。在博羅縣觀音閣鎮,“德源樓”月光餅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之一。用紅紙包裹的月光餅香氣誘人,入口即化,讓很多觀音閣人的童年記憶多了一層醇厚香甜的美味。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已經陪伴惠州人度過了100多箇中秋的德源樓月光餅也見證了世間的團圓與幸福。


惠州市博羅這家月餅製作技藝傳承百年 入選惠州市非遺項目

月光餅。

●製作

獨家熬製糖,餡料很講究

德源樓餅家前身是清光緒年間觀音閣鎮的玉興樓茶樓,是由李超宏的太爺爺創辦。玉興樓幾經更名,傳到李超宏的爺爺那兒叫德元樓。1997年,李超宏將“元”字改成同音的“源”字,寓意財源廣進的同時也想讓傳統工藝源遠流長。

“玉興樓茶樓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一場大火中被燒燬,但我們的制餅配方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李超宏告訴記者,德源樓月餅的美味來源於嚴格苛刻的製作工藝,除了熬製的糖有自己的獨家工藝外,德源樓對月餅餡料也十分講究,餡料都是自己採購原料回來加工而成。“比如五仁餡料,買來的果仁全部都是生的,要經過挑選、清洗、烘乾、烤熟等工序製成。”

記者注意到,德源樓月餅的個頭與市面上的月餅略有不同。“我們最大的月餅有三斤重,皮薄餡多。”李超宏告訴記者,德源樓的主打產品有月光餅、五仁月餅、叉燒皇、酥皮豆沙等,很受顧客喜愛。

李超宏告訴記者,在觀音閣有一種風俗,過中秋節時,外婆要送給外孫一個月光餅,寓意外孫一家團團圓圓、生活美好。

李超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味覺記憶,這一口月光餅也成為觀音閣人忘不了的家鄉美味。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德源樓在傳統月光餅中加入了核桃仁、杏仁、欖仁、瓜子仁和芝麻等食材,口感更好,營養也更加豐富。

 ●創新

添置新工具,提升生產力

做月餅的手藝還是100多年前傳下來的,但是製作月餅的工具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是我爺爺用過的月餅模。”在生產車間裡,李超宏找出兩個木質餅模。記者看到,兩個模具一大一小,大的模具內部印著“德元樓”字樣,木質堅硬、表面光滑。每個模具兩側偏下部分還挖了兩個小孔,用來壓實月餅、排出空氣。

“用傳統的模具印餅成型要消耗很多體力,以前一到中秋,我爺爺他們從早忙到晚也做不了多少月餅。”李超宏說,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從10多年前開始,他就陸續添置生產機器,用來替代部分手工環節。

現在,李超宏的月餅廠放滿了各種機器。記者在李超宏的月餅車間看到,從和麵機、分皮機、包餡機,再到月餅自動成型機和烘焙爐,10多臺設備在車間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不過,並非每種月餅都能依靠機器製作。酥皮豆沙是德源樓月餅中手工程度最高、工序最繁瑣的月餅。“豆沙餡要花半天時間熬製,熬製好以後還要放涼才能做月餅。”李超宏告訴記者,製作一批酥皮豆沙月餅至少需要兩到三天時間。而且,由於酥皮的特殊性,到現在還沒有機器能夠代替壓酥皮、加酥芯等工序,所以月餅的包餡、分離、成型還需要人工完成。

“做月餅的方式變了,但月餅的原料和口味還是和以前一樣。”李超宏告訴記者,100多年來,雖然他們開發了新的產品,但五仁月餅、五仁叉燒月餅等配方一直未變,還是熟悉的老味道。


惠州市博羅這家月餅製作技藝傳承百年 入選惠州市非遺項目

用料考究、精選原材料。

●傳承

弘揚老工藝,有了新傳人

中秋臨近,李超宏的月餅訂單源源不斷,車間裡是一家人忙碌的身影。

“這是我的小兒子,他挑起了擔子成為第五代傳承人。”李超宏的小兒子名叫李曉聰,1995年出生,從小就對自家的月餅頗感興趣,在德源樓月餅(糖果)製作技藝成功申遺後,他更是立志要將這一技藝發揚光大。為了完成這一心願,他大學學的是食品安全專業,畢業後便和父親一起為傳承發揚這一傳統技藝而努力。

李曉聰的加入為這家百年老字號帶來了新的變化——“德源樓”有了微信公眾號,新老顧客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瞭解最新的產品供應情況,還能在線和店家取得聯繫,訂購月餅。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家的產品設計了更適合現代人審美的包裝。

“這是我們幾代人的事業,也是我們的一種記憶,傳承和發揚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李曉聰說,“德源樓”三個字對他來說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和動力,他會努力讓更多人吃到好吃的月餅。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龔 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