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鴿子哨製作技藝傳承人李印強 一生守候鴿哨情'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王敏報道 煎餅果子天津西北角,藍天白雲鴿子哨。印象裡,老城區上空翱翔的鴿群和陣陣清脆的鴿哨聲是老天津衛標誌性景觀,但很多新天津人不知道的是,公園裡鮮有的鴿群和鴿哨聲,曾是天津人原汁原味的家鄉記憶。

眼下,鴿哨在天津也幾乎絕跡,但河東區二號橋街道建新東里社區有這麼一位老天津人李印強,他用半生堅守著鴿哨製作這一民間手藝。在製作鴿哨的30多年裡,他也留住了天津過去的聲音。

鴿子哨,又名鴿鈴,屬於一種民間風物,已有上千年曆史。鴿子哨綁在鴿子尾翼上,在鴿子飛翔時會發出酷似橫笛洞簫之類樂器所發出的嗡嗡聲,那就是鴿哨的旋律。走進李印強的家,記者立刻被各式各樣的鴿子哨吸引住了。栩栩如生的造型,充滿靈氣的神韻,一個個小巧精緻的鴿哨堪稱藝術品。李印強告訴記者,他從二十多歲就開始學習製作鴿子哨。如今,他也練得一手絕活,而這門技藝也在他的努力下成為了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印強說,說起做鴿子哨要從他的爺爺說起,爺爺從年輕時就喜歡養鴿子,也正因為這個愛好,萌生了自己做鴿子哨的想法。“從我爺爺輩開始,我們家就開始做鴿子哨,已經傳了三代人了。雖說做鴿子哨是一件枯燥的事,但是能夠一直堅持做鴿子哨憑著就是幾代人的‘痴’了,你看我父親和我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繭子、長長短短的疤痕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坦言:“雖做鴿子哨是一件枯燥的事,但當鴿子哨的聲音在空中響起時,那些煩惱與疲憊也就瞬間消散了。”

李印強說,做鴿哨並不難。現在的音是哆來咪發唆,過去的音是宮商角徵羽。咱們吹的笛子全是豎切風,鴿子哨是橫切風。李印強做鴿哨對於材料的選擇相當嚴格:什麼時候摘的葫蘆,哪個季節砍的竹子,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去了,“這個葫蘆必須是伏裡頭結的它才夠結實。還有這竹子,必須得是冬天砍的竹子。夏天砍的竹子筋脈正在往外長,沒有勁兒。冬天長的竹子,所有筋脈收回來,全收在這根兒這杆兒裡了,憋著勁過年開春再長,這個東西你才砍下來。”

鴿子哨由哨口和葫蘆兩部分組成。李印強介紹,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哨口的製作。要選用隔年的竹子,當年的溼度大,容易變形。用直尺畫好參考線,一般要根據葫蘆的大小來定哨口的大小。用鑿子鑿出一個斜坡,然後用刀挖哨口裡面,用力要講究,適中。邊打磨邊調整哨口的整齊度,再用小扁撮打磨哨口,用小刻刀把哨口兩邊調整稜角,要細心的把哨口切薄,切出一定弧線,保證進風的通暢。反覆打磨和修改,非常考驗人的耐心和意志。

現如今,李印強已過花甲之年,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在業餘時間也可以跟著他做鴿哨。在兒子眼裡,做了一輩子鴿哨的父親特別執著,“從我三四歲能記事開始他就刻這個,現在爺爺和他還在刻這個。他去刻竹板,用的都是手工刀,剜掉一塊肉太正常了。有一次父親的指甲刻劈了,流了好多血,還沒等歇兩天,又換了根手指頭繼續刻。”他覺得從爺爺和父親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這不僅是對傳統的傳承,更是一名老匠人踏實、執著的人生信條。

“現在,天津已經沒有人制作鴿哨了。可是,我很想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李印強直言,這項技藝很苦,像他這樣有經驗的人還經常弄得滿手傷。他期待,能聽到久違的鴿哨聲。將來,李印強想把他的一些作品拿出來捐贈出來。“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鴿子哨這麼技藝,將來能夠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現它的魅力。”李印強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