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綁架了我的血小板?

藥品 心血管 心肌梗死 腦出血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2019-06-25
誰綁架了我的血小板?

短時間內PLT急劇下降,若存在相關藥物暴露因素,要考慮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可能。

文丨簡書

審稿專家丨唐群中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來源丨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監護室安靜的早查房。

PTL減少了17萬,這是什麼情況?

“醫生,檢驗科電話回報危急值:8床,血小板計數(PLT) 2*109/L。”護士遞過來危急值記錄本。

咦?什麼情況。

8床,45歲中年男性,昨天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急診收入,急診冠脈造影示前降支急性閉塞,植入支架一枚。術前急診室化驗PLT 176*109/L。

不到一天的時間,PLT怎麼減少了17萬?

這是個急診PCI的患者,因為冠脈血栓負荷重,除了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外,還持續泵入替羅非班強化抗栓。

現在PLT這麼低,自發性出血的風險極高,需要停用抗栓藥物;可是術後還不到24小時,如果停用抗栓藥物,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可真是進退兩難:要不要停抗栓藥物呢?

無出血傾向,是假性血小板減少嗎?

幸好領導在身邊。

“PLT<10*109/L,為極重度減少,有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風險,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藥物,化驗血型。你去補充問下病史,重新體格檢查,查一下患者有沒有出血傾向。”

好在這個患者既往沒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出血病史,也沒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基礎病,無其他系統出血史,無抗血小板、抗凝藥物用藥史,無血液系統疾病史。目前無不適主訴,穿刺點及全身皮膚粘膜無瘀點瘀斑,無咳血、嘔血、黑便、尿血。

翻看早晨的化驗結果,血紅蛋白(HGB) 138 g/L,凝血功能(PT、APTT、TT、FBG、FDP、D-dimer)正常。出血傾向不明顯,囑患者嚴格制動,監測血壓、心率,維持血壓、心率波動正常範圍內。

“打電話給檢驗科,用血常規那管血做一個外周血塗片,鏡下觀察有沒有血小板聚集;另外,用一個枸櫞酸抗凝管採血重新送檢血常規,除外乙二胺四乙酸鹽(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領導邊查房邊指示。“不過,這個患者假性血小板減少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昨晚急診的化驗結果PLT正常。”

果然,半小時後接到檢驗科的危急值回報:PLT測不出,外周血塗片未見血小板聚集,並且視野下一個血小板也沒找見。

不是假性血小板減少,那會是什麼呢?

無血小板減少症病史,短時間內血小板計數急劇下降,有應用抗栓藥物因素,考慮藥物誘導性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性大。列一下該患者的用藥清單,整個治療過程中用到的可能致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包括:

阿司匹林 400 mg 口服

氯吡格雷 375 mg 口服

肝素 7,000 IU 急診冠脈造影應用

替羅非班 12 mg 術後持續泵入

這四種藥物,哪一個是綁架血小板的凶手呢?

目前的文獻報道,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致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極低(12/1,000,000),且多表現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因此我們首先把目光聚焦在肝素和替羅非班兩者身上。

肝素是罪魁禍首嗎?怎麼判斷?

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HIT)發生率為1%左右,分為Ⅰ和Ⅱ兩型。Ⅰ型HIT較常見,為非免疫性反應,血小板計數下降幅度較小,一般不會<60*109/L,不會出現出血和栓塞併發症,無需停用肝素製劑,血小板可自行恢復。

但Ⅱ型HIT需要引起重視,為免疫介導的抗體反應,應用肝素後血小板被激活產生血小板因子4,肝素與之結合形成肝素-血小板因子-4複合物。該複合物與鄰近血小板結合,導致更多血小板活化、聚集,釋放血小板因子4和促凝促炎微顆粒,產生大量凝血酶。此過程周而復始,一方面使血小板數量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導致矛盾性血栓形成。

臨床表現為應用肝素後的5-10天,PLT明顯下降(降幅>50%)。但是,雖然PLT明顯下降,出血併發症並不多見,更多表現為血栓栓塞事件,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綜合徵,包括心、腦、肢體血管的血栓形成和肺動脈栓塞等。

目前臨床上根據血小板減少幅度、出現時間、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減少的原因4個方面來預測HIT(4T’s 評分)。其中,血小板減少出現時間對於HIT鑑別診斷意義較大。

表1:4T’s 評分。0-3,4-5,6-8分別對應低(≤5%)、中(~14%)、高(~64%)可能性的HIT

誰綁架了我的血小板?

對照該患者,PLT≤10*109(0分);肝素注射≤4天,且最近未注射肝素(0分);無血栓形成(0分);不能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1分)。4T’s 評分總分1分,HIT可能性<5%,故暫不考慮HIT。

替羅非班誘導的血小板減少,表現如何?

替羅非班屬於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劑(GPI)類抗血小板藥物,GPI類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GIT)發生率為1.1%-1.9%,重度GIT(PLT<50*109/L)的發生率為0.2%-0.5%。

國內報道的替羅非班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為0.5%-2%左右,明顯低於阿昔單抗。GIT的發生機制尚未清楚,主要考慮免疫介導可能性大。替羅非班與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結合使後者構象發生改變,形成新的抗原決定簇,被肝臟或血液中預存的抗體識別、清除。

需要強調的是,發生過GIT的患者,因其體內依然存在可導致GIT的抗體,故此後仍需禁用替羅非班。

GIT一般發生在用藥後1-24小時內,且PLT在停藥後1-6天內即可恢復至正常範圍。與HIT不同,出血常常是GIT的唯一症狀,從皮膚黏膜出血點至嚴重的腦出血不等,部分患者伴有發熱、呼吸困難、低血壓甚至嚴重的過敏反應。

該患者首次應用替羅非班,持續泵入20小時後PLT從正常範圍內將至幾近為0,且不符合HIT診斷,故考慮替羅非班誘導的血小板減少

PLT這麼低,能不能輸注血小板?

臨床工作中遇到藥物誘導的急性重度血小板減少(藥物暴露24小時內PLT≤ 20*109/L),決定是否輸注血小板前一定要鑑別診斷Ⅱ型HIT。

這是因為,Ⅱ型HIT患者輸注血小板會加劇免疫反應,產生更多的肝素-血小板因子-4複合物、激活更多的血小板、形成更多的血栓,導致更多的栓塞。

因此,Ⅱ型HIT的治療不建議輸注血小板,或者可以根據臨床情況在激素衝擊治療後酌情考慮輸注血小板。而急性重度GIT,若合併活動性出血或PLT≤ 20*109/L,要考慮輸注血小板。也有個案報道應用丙種球蛋白和激素衝擊抑制免疫反應,但尚無足夠證據支持。

本文病例中的患者,在第一天停用替羅非班泵入,接受了1個單位血小板輸注,第二天PLT上升到30*109/L,未再輸注血小板。綜合考慮支架內血栓形成等風險,恢復了阿司匹林100 mg/日、氯吡格雷75 mg/日口服,第三天PLT繼續上升至52*109/L,第五天PLT開始恢復至正常範圍。

1周後患者接受了擇期介入治療,術中應用肝素9000 IU,術後複查PLT正常(圖2)。進一步證明,該患者的血小板減少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無關。

誰綁架了我的血小板?

圖2:患者住院期間PLT趨勢圖

小 結

  • 短時間內PLT急劇下降,若存在相關藥物暴露因素,要考慮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可能。


  • 停用抗栓藥物是治療藥物誘導的急性重度血小板減少(藥物暴露24小時內PLT≤ 20*109/L)的基石。


  • 考慮輸注血小板前需要鑑別Ⅱ型HIT。Ⅱ型HIT可引起PLT急劇下降,臨床表現以血栓栓塞為主。根據指南推薦可採用4T’s 評分協助鑑別診斷。Ⅱ型HIT的治療不建議血小板輸注。


  • 替羅非班的臨床應用逐漸增多,臨床醫生需要警惕GIT的發生。替羅非班應用24小時內需要監測PLT。若無出血傾向,PLT< 50*109/L需要停用替羅非班,PLT< 20*109/L需要考慮血小板輸注。若合併活動性出血,需要根據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酌情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

專家簡介

誰綁架了我的血小板?

唐群中

唐群中,男,碩士,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任中國醫促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青委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二屆青年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血栓與止血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一屆核醫學專業委員會臨床學組委員,1999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2007年獲北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碩士學位, 2014年取得心內科起搏電生理證書,2015年獲首鋼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從事心血管內科工作十餘年,先後於北大醫院、朝陽醫院、上海新華醫院進修學習起搏器植入及射頻消融術,擅長各種緩慢及複雜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藥物和介入治療。

◆ ◆ ◆ ◆ ◆

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