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嚴濟慈在母校東陽中學即興演講

東陽曆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如今,東陽籍人才已形成了“十百千萬”規模,即東陽籍院士12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位,博士1100多位,教授10000多位。

以前都以“一火車皮出去,一汽車回來”來形容東陽人才的流向,如今越來越多的東陽籍高端人才和知名鄉賢選擇了回鄉作貢獻。前不久,市委書記傅顯明為我市全體大學新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為即將奔赴遠方的東陽學子根植了故鄉情結。

在外鄉賢是迎風飛揚的風箏,線的一頭永遠連著家鄉。這裡講述發生在老中青三代傑出東陽人的愛鄉故事,與讀者分享他們的感懷鄉恩、眷戀鄉土、報效桑梓的濃烈鄉情。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嚴濟慈在母校東陽中學即興演講

東陽曆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如今,東陽籍人才已形成了“十百千萬”規模,即東陽籍院士12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位,博士1100多位,教授10000多位。

以前都以“一火車皮出去,一汽車回來”來形容東陽人才的流向,如今越來越多的東陽籍高端人才和知名鄉賢選擇了回鄉作貢獻。前不久,市委書記傅顯明為我市全體大學新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為即將奔赴遠方的東陽學子根植了故鄉情結。

在外鄉賢是迎風飛揚的風箏,線的一頭永遠連著家鄉。這裡講述發生在老中青三代傑出東陽人的愛鄉故事,與讀者分享他們的感懷鄉恩、眷戀鄉土、報效桑梓的濃烈鄉情。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潘建偉院士參觀東中校史館

東中與中科大的一段緣

兩位校友牽起兩所學校

故鄉情,永遠紮根在東陽鄉賢的心田深處。

近日,記者走進嚴濟慈、潘建偉的母校——東陽中學,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採訪等方式,感受兩位鄉賢之間的緣份和他們身上的鄉情。

嚴濟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始人之一,籌備建校起,他就投入巨大的心血蔘與建設。建成後,嚴濟慈走上講臺授課,後來擔任該校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一直關注著中科大的命運和前途。

在科學事業收穫累累碩果之時,嚴濟慈也心繫著家鄉建設,曾多次回到家鄉實地視察。對於母校東陽中學,嚴濟慈更是關心關注,每次回東,總要到母校走走看看。

“1988年,嚴老回母校作報告,精神頭很足。3個多小時的演講,他全程站著為學生分享了讀書時期的種種經歷,並且勉勵學生們要奮發圖強,為東陽爭光。”當年作為臺下一員的東陽中學教師孫蔚萍,每每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總會覺得心潮澎湃。

嚴濟慈與潘建偉兩位科學巨匠之間的淵源可謂深厚。當年,受嚴老鑽研科學的事蹟影響,潘建偉將東陽中學視為青少年時代最大的夢想。彼時,潘建偉經常會在週末騎著自行車去老東中校門外池塘轉幾圈,希望有朝一日能進入這所“夢校”。

1986年,嚴濟慈第一次回鄉,已經考上東陽中學的潘建偉作為優秀學子受到嚴老接見。嚴濟慈建議潘建偉報考中科大。正是在嚴老的推薦下,1987年報考大學時,潘建偉在高考志願中填報了中科大。

2016年4月8日,潘建偉帶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助力,並向家鄉的學子發出了歡迎報考中科大的召喚。是日,潘建偉與東陽學子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往事。“當年選擇物理,是受到嚴濟慈先生的影響。嚴老勤奮學習的故事影響了很多東陽學子。”潘建偉說。

“潘院士平易近人,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讓人如沐春風。同時,他十分善於講道理,在回答學生接二連三的提問時,總能用最簡單的語句將問題解釋清楚……”當時參加潘建偉回鄉調研活動的東陽中學教師這樣回憶道。

在這之後的幾年,中科大與潘建偉都和東陽中學保持著密切聯繫。在2017年舉行的首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潘建偉讓他的學生陸朝陽教授回母校為東中學子作報告。

作為量子科研領域的青年才俊,陸朝陽也與東陽中學、中國科技大學有較深的淵源,他高中在東陽中學就讀,大學本科、研究生學習都在中國科技大學完成,而他走上量子科研之路,也正是受了潘建偉院士的影響。

2017年底,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還以中科大的名義邀請浙江、江蘇、上海17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前往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參加座談。在這期間,他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濟慈科學院的名譽院長,併為濟慈科學院題詞。

2018年,東陽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東陽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杜新陽受邀參加中科大60週年校慶。在校慶上,潘建偉對東陽中學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東中學子報考中科大。此外,今年年初潘建偉還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

“如果你們喜歡自然科學,歡迎你們報考中科大。”在2016年回母校調研時,潘建偉真誠寄語東中學子。

如今,東陽中學已成為中科大優秀生源基地。每年都有東中學子受嚴濟慈和潘建偉影響,選擇報考中科大。據悉,從2008年至今,共有33名東中學子進入中科大求學。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嚴濟慈在母校東陽中學即興演講

東陽曆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如今,東陽籍人才已形成了“十百千萬”規模,即東陽籍院士12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位,博士1100多位,教授10000多位。

以前都以“一火車皮出去,一汽車回來”來形容東陽人才的流向,如今越來越多的東陽籍高端人才和知名鄉賢選擇了回鄉作貢獻。前不久,市委書記傅顯明為我市全體大學新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為即將奔赴遠方的東陽學子根植了故鄉情結。

在外鄉賢是迎風飛揚的風箏,線的一頭永遠連著家鄉。這裡講述發生在老中青三代傑出東陽人的愛鄉故事,與讀者分享他們的感懷鄉恩、眷戀鄉土、報效桑梓的濃烈鄉情。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潘建偉院士參觀東中校史館

東中與中科大的一段緣

兩位校友牽起兩所學校

故鄉情,永遠紮根在東陽鄉賢的心田深處。

近日,記者走進嚴濟慈、潘建偉的母校——東陽中學,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採訪等方式,感受兩位鄉賢之間的緣份和他們身上的鄉情。

嚴濟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始人之一,籌備建校起,他就投入巨大的心血蔘與建設。建成後,嚴濟慈走上講臺授課,後來擔任該校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一直關注著中科大的命運和前途。

在科學事業收穫累累碩果之時,嚴濟慈也心繫著家鄉建設,曾多次回到家鄉實地視察。對於母校東陽中學,嚴濟慈更是關心關注,每次回東,總要到母校走走看看。

“1988年,嚴老回母校作報告,精神頭很足。3個多小時的演講,他全程站著為學生分享了讀書時期的種種經歷,並且勉勵學生們要奮發圖強,為東陽爭光。”當年作為臺下一員的東陽中學教師孫蔚萍,每每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總會覺得心潮澎湃。

嚴濟慈與潘建偉兩位科學巨匠之間的淵源可謂深厚。當年,受嚴老鑽研科學的事蹟影響,潘建偉將東陽中學視為青少年時代最大的夢想。彼時,潘建偉經常會在週末騎著自行車去老東中校門外池塘轉幾圈,希望有朝一日能進入這所“夢校”。

1986年,嚴濟慈第一次回鄉,已經考上東陽中學的潘建偉作為優秀學子受到嚴老接見。嚴濟慈建議潘建偉報考中科大。正是在嚴老的推薦下,1987年報考大學時,潘建偉在高考志願中填報了中科大。

2016年4月8日,潘建偉帶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助力,並向家鄉的學子發出了歡迎報考中科大的召喚。是日,潘建偉與東陽學子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往事。“當年選擇物理,是受到嚴濟慈先生的影響。嚴老勤奮學習的故事影響了很多東陽學子。”潘建偉說。

“潘院士平易近人,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讓人如沐春風。同時,他十分善於講道理,在回答學生接二連三的提問時,總能用最簡單的語句將問題解釋清楚……”當時參加潘建偉回鄉調研活動的東陽中學教師這樣回憶道。

在這之後的幾年,中科大與潘建偉都和東陽中學保持著密切聯繫。在2017年舉行的首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潘建偉讓他的學生陸朝陽教授回母校為東中學子作報告。

作為量子科研領域的青年才俊,陸朝陽也與東陽中學、中國科技大學有較深的淵源,他高中在東陽中學就讀,大學本科、研究生學習都在中國科技大學完成,而他走上量子科研之路,也正是受了潘建偉院士的影響。

2017年底,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還以中科大的名義邀請浙江、江蘇、上海17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前往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參加座談。在這期間,他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濟慈科學院的名譽院長,併為濟慈科學院題詞。

2018年,東陽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東陽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杜新陽受邀參加中科大60週年校慶。在校慶上,潘建偉對東陽中學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東中學子報考中科大。此外,今年年初潘建偉還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

“如果你們喜歡自然科學,歡迎你們報考中科大。”在2016年回母校調研時,潘建偉真誠寄語東中學子。

如今,東陽中學已成為中科大優秀生源基地。每年都有東中學子受嚴濟慈和潘建偉影響,選擇報考中科大。據悉,從2008年至今,共有33名東中學子進入中科大求學。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陳和貴

一位九旬臺商的拳拳故鄉情

捐資助教育 投資辦實業

24歲時去臺灣,闊別37年後回到家鄉東陽,從此,陳和貴的命運再次和家鄉緊密相連:為老家修路建校、為母校捐資助學、投資家鄉辦實業……每一件善事都凝聚著這位老人的拳拳故鄉情。

現已94歲高齡的陳和貴出生於南馬鎮下格村,曾就讀於南馬鎮長山小學(南馬高中前身)。他於1949年6月去臺灣,1966年創辦國祥冷凍機械公司,並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工業冷凍和空調設備製造商,被業界尊稱為“製冷大王”。

由於海峽兩岸長期處於隔絕狀態,直到1981年,陳和貴才通過書信跟家鄉親人取得聯繫。1986年農曆臘月三十,陳和貴乘坐航班經香港轉機後抵達杭州,經過6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

從小根植的故鄉情,即便過了37年,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依然濃得化不開。這三十多年來,陳和貴力所能及助力家鄉發展。他捐資為下格村安裝自來水,澆築水泥路,建起富國學校,新建村幼兒園;1989年,東陽發生特大洪災,他帶領同鄉會募集3萬美元,派人送回家鄉。

為了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陳和貴慷慨解囊。1995年,他捐資98萬元,在南馬高中建起了一座和貴樓,現為校圖書藝術中心;2015年,在南馬高中百年校慶時,又捐贈了100萬美元,同時還為我市設立“尚賢慈善教育基金會”,現已捐贈200萬美元。

在南馬高中建校百年捐資助學儀式上,陳和貴深情地說:“我的記憶就是從長山小學開始的。我在這裡唸了六年書,是我上過的學校中念得最久的。我最懷念的就是現在的南馬高中,原來的長山小學。”

如果說捐資是輸血,投資辦實業則是造血。陳和貴的侄孫、浙江思科製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健說,早在1991年,叔公就有回東陽投資辦實業的念頭,只是由於當時交通環境、投資項目等原因擱淺多年。

後來,隨著回鄉次數的增多,特別是甬金、諸永等高速公路的開通,陳和貴對家鄉投資環境更加了解。在市委、市政府和家鄉人民的期盼感召下,他更加堅定了回鄉投資的念頭。

2010年9月27日,浙江思科國祥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浙江思科製冷股份有限公司)開工典禮在經濟開發區長鬆崗功能區舉行。在85歲高齡之際,陳和貴終於圓了回鄉投資夢。

思科製冷公司主要生產中央空調機組。該公司自2011年8月投產以來發展迅速,投產次年產值就破億,投產四年就躋身我市納稅百強。去年,公司完成銷售簽單6.75億元,繳納稅費3100萬元。

“在創業歷程中,叔公幾經挫折,越挫越勇;在助力家鄉發展時,他盡己所能,慷慨解囊。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後輩學習。”陳俊健說,“我們將不負叔公期望,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把思科製冷發展得越來越好。”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嚴濟慈在母校東陽中學即興演講

東陽曆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如今,東陽籍人才已形成了“十百千萬”規模,即東陽籍院士12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位,博士1100多位,教授10000多位。

以前都以“一火車皮出去,一汽車回來”來形容東陽人才的流向,如今越來越多的東陽籍高端人才和知名鄉賢選擇了回鄉作貢獻。前不久,市委書記傅顯明為我市全體大學新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為即將奔赴遠方的東陽學子根植了故鄉情結。

在外鄉賢是迎風飛揚的風箏,線的一頭永遠連著家鄉。這裡講述發生在老中青三代傑出東陽人的愛鄉故事,與讀者分享他們的感懷鄉恩、眷戀鄉土、報效桑梓的濃烈鄉情。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潘建偉院士參觀東中校史館

東中與中科大的一段緣

兩位校友牽起兩所學校

故鄉情,永遠紮根在東陽鄉賢的心田深處。

近日,記者走進嚴濟慈、潘建偉的母校——東陽中學,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採訪等方式,感受兩位鄉賢之間的緣份和他們身上的鄉情。

嚴濟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始人之一,籌備建校起,他就投入巨大的心血蔘與建設。建成後,嚴濟慈走上講臺授課,後來擔任該校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一直關注著中科大的命運和前途。

在科學事業收穫累累碩果之時,嚴濟慈也心繫著家鄉建設,曾多次回到家鄉實地視察。對於母校東陽中學,嚴濟慈更是關心關注,每次回東,總要到母校走走看看。

“1988年,嚴老回母校作報告,精神頭很足。3個多小時的演講,他全程站著為學生分享了讀書時期的種種經歷,並且勉勵學生們要奮發圖強,為東陽爭光。”當年作為臺下一員的東陽中學教師孫蔚萍,每每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總會覺得心潮澎湃。

嚴濟慈與潘建偉兩位科學巨匠之間的淵源可謂深厚。當年,受嚴老鑽研科學的事蹟影響,潘建偉將東陽中學視為青少年時代最大的夢想。彼時,潘建偉經常會在週末騎著自行車去老東中校門外池塘轉幾圈,希望有朝一日能進入這所“夢校”。

1986年,嚴濟慈第一次回鄉,已經考上東陽中學的潘建偉作為優秀學子受到嚴老接見。嚴濟慈建議潘建偉報考中科大。正是在嚴老的推薦下,1987年報考大學時,潘建偉在高考志願中填報了中科大。

2016年4月8日,潘建偉帶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助力,並向家鄉的學子發出了歡迎報考中科大的召喚。是日,潘建偉與東陽學子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往事。“當年選擇物理,是受到嚴濟慈先生的影響。嚴老勤奮學習的故事影響了很多東陽學子。”潘建偉說。

“潘院士平易近人,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讓人如沐春風。同時,他十分善於講道理,在回答學生接二連三的提問時,總能用最簡單的語句將問題解釋清楚……”當時參加潘建偉回鄉調研活動的東陽中學教師這樣回憶道。

在這之後的幾年,中科大與潘建偉都和東陽中學保持著密切聯繫。在2017年舉行的首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潘建偉讓他的學生陸朝陽教授回母校為東中學子作報告。

作為量子科研領域的青年才俊,陸朝陽也與東陽中學、中國科技大學有較深的淵源,他高中在東陽中學就讀,大學本科、研究生學習都在中國科技大學完成,而他走上量子科研之路,也正是受了潘建偉院士的影響。

2017年底,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還以中科大的名義邀請浙江、江蘇、上海17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前往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參加座談。在這期間,他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濟慈科學院的名譽院長,併為濟慈科學院題詞。

2018年,東陽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東陽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杜新陽受邀參加中科大60週年校慶。在校慶上,潘建偉對東陽中學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東中學子報考中科大。此外,今年年初潘建偉還同意出任東陽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

“如果你們喜歡自然科學,歡迎你們報考中科大。”在2016年回母校調研時,潘建偉真誠寄語東中學子。

如今,東陽中學已成為中科大優秀生源基地。每年都有東中學子受嚴濟慈和潘建偉影響,選擇報考中科大。據悉,從2008年至今,共有33名東中學子進入中科大求學。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陳和貴

一位九旬臺商的拳拳故鄉情

捐資助教育 投資辦實業

24歲時去臺灣,闊別37年後回到家鄉東陽,從此,陳和貴的命運再次和家鄉緊密相連:為老家修路建校、為母校捐資助學、投資家鄉辦實業……每一件善事都凝聚著這位老人的拳拳故鄉情。

現已94歲高齡的陳和貴出生於南馬鎮下格村,曾就讀於南馬鎮長山小學(南馬高中前身)。他於1949年6月去臺灣,1966年創辦國祥冷凍機械公司,並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工業冷凍和空調設備製造商,被業界尊稱為“製冷大王”。

由於海峽兩岸長期處於隔絕狀態,直到1981年,陳和貴才通過書信跟家鄉親人取得聯繫。1986年農曆臘月三十,陳和貴乘坐航班經香港轉機後抵達杭州,經過6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

從小根植的故鄉情,即便過了37年,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依然濃得化不開。這三十多年來,陳和貴力所能及助力家鄉發展。他捐資為下格村安裝自來水,澆築水泥路,建起富國學校,新建村幼兒園;1989年,東陽發生特大洪災,他帶領同鄉會募集3萬美元,派人送回家鄉。

為了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陳和貴慷慨解囊。1995年,他捐資98萬元,在南馬高中建起了一座和貴樓,現為校圖書藝術中心;2015年,在南馬高中百年校慶時,又捐贈了100萬美元,同時還為我市設立“尚賢慈善教育基金會”,現已捐贈200萬美元。

在南馬高中建校百年捐資助學儀式上,陳和貴深情地說:“我的記憶就是從長山小學開始的。我在這裡唸了六年書,是我上過的學校中念得最久的。我最懷念的就是現在的南馬高中,原來的長山小學。”

如果說捐資是輸血,投資辦實業則是造血。陳和貴的侄孫、浙江思科製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健說,早在1991年,叔公就有回東陽投資辦實業的念頭,只是由於當時交通環境、投資項目等原因擱淺多年。

後來,隨著回鄉次數的增多,特別是甬金、諸永等高速公路的開通,陳和貴對家鄉投資環境更加了解。在市委、市政府和家鄉人民的期盼感召下,他更加堅定了回鄉投資的念頭。

2010年9月27日,浙江思科國祥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浙江思科製冷股份有限公司)開工典禮在經濟開發區長鬆崗功能區舉行。在85歲高齡之際,陳和貴終於圓了回鄉投資夢。

思科製冷公司主要生產中央空調機組。該公司自2011年8月投產以來發展迅速,投產次年產值就破億,投產四年就躋身我市納稅百強。去年,公司完成銷售簽單6.75億元,繳納稅費3100萬元。

“在創業歷程中,叔公幾經挫折,越挫越勇;在助力家鄉發展時,他盡己所能,慷慨解囊。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後輩學習。”陳俊健說,“我們將不負叔公期望,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把思科製冷發展得越來越好。”

守望家鄉 東陽籍高端人才、知名鄉賢報效家鄉事蹟擷英

嚴有光院士、都有光院士在東磁生產一線考察指導。

一個鎮的院士專家工作站

東陽籍院士領軍 東陽人佔1/3

橫店東磁,是國內磁性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近些年,許多東陽學子在外學成後,帶著滿腹學識和滿腔熱情,回到家鄉這家企業上班。

橫店東磁研究院院長包大新便是其中的代表,自2000年擔任院長以來,他帶領東磁研究院的技術團隊攻堅克難,在新材料、新產品及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

橫店東磁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享有“中國磁都”美譽的磁性企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日德專家等國內外高端智力的集聚。

橫店東磁相關負責人說:“尖端人才在東磁的每一次跳躍式發展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不僅為企業的頂層設計提供有效的戰略指引和技術支撐,更為企業搭建了合理的創新人才梯隊,使企業專注於生產研發和經營管理,在技術、市場等方面遠遠領先於同行業其他企業。”

2010年底,在原有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平臺的基礎上,橫店東磁開始籌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011年10月,被認定為金華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012年9月,被認定為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目前,橫店東磁院士專家工作站已建成以南京大學都有為院士、中科院電工所嚴陸光院士為領軍人物,以浙江工業大學車聲雷教授、浙江大學嚴密教授等11人為專家成員,以研究院8名博士、25名碩士為骨幹技術人員的院士專家團隊及科研隊伍,從事永磁、軟磁、稀土永磁、新能源等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的李玉平就是其中一位,他主動放棄了多家單位伸出的“橄欖枝”,帶著行業領先技術來到橫店東磁,成為了一名“新東陽人”。

值得一提的是,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所有成員中,東陽人約佔三分之一,他們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不僅有豐富的學識,還有較強的操作能力。而作為領軍人物的嚴陸光院士,也是東陽人。

近年來,橫店東磁在重大科研專項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完成國家級項目5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低功耗高性能軟磁複合材料及關鍵製備技術)、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1項(鐵氧體永磁元件)。橫店東磁還有省級獲獎項目10項,其中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高頻寬溫低功耗功率鐵氧體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引領作用,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橫店東磁製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創新制度,如《東磁公司重大技術創新專項開發經費管理辦法》、《東磁公司技術創新管理辦法》、《東磁公司技術創新獎勵實施細則》等,給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橫店東磁還邀請院士專家組織各類技術講座及培訓,為公司員工營造了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

通過院士、專家的“傳幫帶”,目前企業已培養學術帶頭人10名、技術骨幹35名、專業技術人員120多名。

在橫店東磁的龍頭作用下,橫店乃至東陽區域的磁性材料企業也實現了進一步發展,並形成梯次分明的產業分佈。目前,橫店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僅參與制定、牽頭起草的國際、國家標準就達11項。

“人才是創新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一個高端智力可以帶來一個科研項目的成果,一個科研項目則可以帶動整個科研團隊的成長,進而催生產業經濟的繁榮。”橫店東磁相關負責人說,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高端人才和本土人才加入到東磁大家庭中來,共同推動磁性材料行業的創新驅動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