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有差異 茶療養生大不同

養生 紅茶 中醫 亞健康 杏林學堂 2017-05-12

體質有差異 茶療養生大不同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可以追溯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曆史了,直到現在,人們還有以茶代禮的風俗。數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不僅將茶作為一種飲料和藥物使用,而且孕育了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風格高雅的茶文化。時至今日,這種獨特的茶文化幾乎滲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自古以來,中醫都說“藥食同源”,茶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藥食同源”的食材。太原市中醫醫院預防保健科李國燕主任表示,最早論述茶的書是唐朝的陸羽所著的《茶經》。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止咳除疫,貴在茶也……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是讚道:“人若飲真茶,可消煩渴、助消化、祛痰、醒神、利尿、明目,益增思考之力”。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以茶葉、茶葉加中藥和藥用茶等研究較為深入,茶療養生作為輔助措施之一,正在為治病防病發揮重要作用。你知道怎樣喝茶有助於養生保健嗎?不同體質,喝的茶是不同的。

體質有差異 茶療養生大不同

不同發酵程度 適合不同人群

“茶按發酵程度,可以簡單分為未發酵、半發酵及全發酵三種。”李國燕說。

通常情況下,未發酵的綠茶性寒涼,有清熱、利尿、助消化的作用,適合體質強壯、容易上火的人,如出現口乾口苦、口舌生瘡、喉嚨痛、大便乾燥等症,可適當喝綠茶;全發酵的紅茶性平和,在調理脾胃上處於中性,適合體質較弱或年紀較大的人;半發酵的烏龍茶性居中,有點微寒和偏涼,適合體質居中的人。

體質有差異 茶療養生大不同

不同茶葉 功效不同

綠茶顏色較淺,屬未發酵茶,性質偏寒涼,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李國燕介紹,綠茶有延緩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抗輻射、預防和抗癌功效,還可醒腦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適合“三高”人群,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及油膩食品吃得多的人。但需注意,綠茶性偏涼,消化道潰瘍者不宜喝。

“烏龍茶、鐵觀音、凍頂烏龍茶等顏色介於紅綠之間,屬半發酵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其內的多酚類物質具有能夠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功效,可防止蛀牙的發生;其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消除活性氧,抑制維生素C的消耗,保持肌膚細緻美白。此外,烏龍茶具有促進分解血液中脂肪的功效,也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

紅茶顏色較深,是全發酵茶,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此外,紅茶還可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常飲紅茶可防治流感並預防齲齒。由於紅茶是溫性茶,胃熱的人少飲為宜。而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不宜多飲。

李國燕講,黑茶被譽為“亞健康人群最適合的茶飲”,而且黑茶也是眾多減肥人士不可或缺的茶飲。對抑制腹部脂肪的增加有明顯的效果。同時,黑茶能夠降低人體血糖含量;多酚類及其氧化產物能溶解脂肪,促進血管內脂類物質排出,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血糖高的人可以適度喝喝黑茶。此外,黑茶具有抗氧化、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非常適合年輕愛美的女士。但是,素食者、太瘦或者營養不良及蛋白質缺乏症者,以及低血糖患者都不大適合飲用黑茶。

體質有差異 茶療養生大不同

根據體質來選茶 越喝才能越健康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

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的茶,如綠茶、黃茶、普洱生茶、白茶、部分烏龍茶;有抽菸喝酒習慣,上火、熱重、較胖的人喝涼性茶;青年人正處發育旺盛期,以喝綠茶為好。

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的茶,如黑茶、普洱熟茶、巖茶、紅茶等;身體肥胖而體虛之人,喝溫性茶;腸胃不適、睡眠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差、體寒者應喝溫、暖性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和處於亞健康的人比較適合飲用紅茶、普洱熟茶、老巖茶、黑茶等。

常年食牛羊肉較多的人,可以多喝些磚茶、餅茶等經過後發酵的緊壓茶,如普洱茶、黑茶,有助於脂肪食物的消化。“茶是不是適合自己,可看嘗試後身體是否出現異常。”李國燕解釋,不適合會表現為兩種症狀:其一是腸胃不耐受,人的腸胃功能不好,喝寒涼的茶葉容易出現腹痛、胃痛、大便爛等症狀;其二是頭暈,手腳乏力,口淡。如果嘗試某種茶葉後感覺精神更好,胃口更佳,則可繼續飲用。要是實在無從選擇,可先嚐試喝平和的紅茶,這樣相對保險。

還有,懷孕的女性是不適合喝茶的,孕婦要保胎,而茶是利尿的,它有往下行的趨勢,所以不適合孕婦飲用。小孩更不適合喝茶,因為茶具有苦降之性,對生長髮育中的孩子會造成負面影響。再加上小孩的脾胃弱,喝茶也會對孩子的脾胃造成不好的影響。

中藥加茶 自配保健養生茶

如今不少懂養生的中老年人會自己抓幾味中藥與茶配成保健茶,起到輔助治病的作用。以茶代藥是中醫養生的一種方法,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保健茶。在此,推薦兩款保健養生茶。

1、健脾養胃茶:白豆蔻2克、佩蘭3克、陳皮3克、紅茶4克,煎沸2—3分鐘,代茶飲。

功效:白豆蔻化溼行氣、健脾胃;佩蘭芳香化溼醒脾、治溼阻中焦之證;陳皮開胃健脾、燥溼化痰;紅茶味香醇,其性甘溫,可養人體陽氣、溫胃祛寒、消食開胃。

適合人群:脾胃虛弱者、體質偏寒者飲用,尤其適合常吃海鮮造成溼熱胃寒者。

2、三花茶:三七花1克、玫瑰花2克、杭菊花3克、茶葉2—4克,沸水泡兩次,代茶飲。

功效:三七花有活血化瘀、降脂作用;玫瑰花能舒肝解鬱、調節情緒;杭菊花可清肝明目、醒腦降壓。

適宜人群:有三高的中老年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