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猝死,原來是這麼來的~

著名心腦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說:“一個人的動脈有多老,他就有多老。”這句話也印證了19世紀法國名醫卡薩尼斯的醫學名言——“人與血管同壽”。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韓紅彥提醒,血管一旦出現看不見的“老化”,就可能導致全身各個系統和臟器隨之衰退,可以說,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著老了!

血管堵塞人體頓成“堵城”

道路老化破損、狹窄,車輛拋錨、發生車禍以及車流量過大,是引起交通道路擁堵的主要原因。而血管發生堵塞也一樣:當我們的血管內皮受損,血管壁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血栓就像拋錨或發生車禍的車輛,血液過於粘稠,就像車流量過大。

血管一旦發生“擁堵”,輕則引起疾病,重則致死。當動脈血管堵塞75%以上時,血流量過少,就會引起胸悶、氣短、頭暈、頭痛等不舒服的感覺。即使血管只堵20%—50%,動脈硬化的斑塊有時也會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中風、心肌梗死,造成死亡。這也是造成不少中青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這幾種行為最傷血管

韓紅彥主任醫師說,不良生活習慣是血管健康的大敵,具體包括:

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人攝入過多營養,多餘的脂質和養分等難以排出體外,聚集在血管裡。一方面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引發血栓。

吸菸傷血管,十年難恢復即使吸菸不多,10年後也會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即使戒菸,要過10年才能完全修復血管內皮的損傷。

吃鹽和糖過多,血管壁變皺正常的血管就像裝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當人吃了過甜過鹹的食物後,血管壁細胞變得皺皺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發展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族,激素傷血管熬夜或情緒過於激動時,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不斷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會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液流速變慢,血管表示“壓力”很大。

不運動,垃圾囤積在血管如果缺乏運動,血液中的廢物排不出去,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就會囤積在血液裡,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在血管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等“不定時炸彈”。

口腔細菌也傷血管口腔細菌產生的毒素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損傷血管內皮。因此,大家千萬別以為刷牙事小,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每年洗牙,樣樣都不能少。

吃點血管“清道夫”

在日常生活中,應少吃高油、高鹽、高糖“三高”食品,多吃含魚油多的食品。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洩的作用。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還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

多吃富含精氨酸和葉酸的食物。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於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例如海蔘、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子等。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富含葉酸的食物有紅莧菜、菠菜、龍鬚菜、蘆筍、豆類及蘋果、柑橘等。

多吃天然抗凝與降脂食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一定抗凝作用的食物有黑木耳、洋蔥、茼蒿、香菇、草莓、菠蘿等。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抗凝物質。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蘿蔔、山楂、紫菜、海帶、核桃及橄欖油、芝麻油等。

喝綠茶。綠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在夏天,這種情況還會更明顯。但只要補充水分,血液很快就會“變稀”。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裡,把成年人日均建議飲水量從1200毫升(6杯)上調到1500~1700毫升,相當於7到8杯水,這對於預防血稠也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飲水還要注意時間,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晚間就寢前都應該注意補充水分,而且要喝就喝白開水,果汁、碳酸飲料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早晚喝水,很多人半夜起床比較多,半夜起來就喝上一口溫水,也是有好處的。心肌梗死多發生於午夜兩點左右,這個時間補水也很重要。最好別喝涼的,容易驅散睡意。

保養血管離不開運動

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打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預防血管老化的作用。如果飯前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身體狀態允許的人晚上睡前可進行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先冷後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最後以熱水浴結束。

猝死前的六大徵兆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現的症狀表明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以前就偶爾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變得更加頻繁,程度更加嚴重,同樣說明以前尚屬穩定的斑塊目前出現了小的破損,並且隨時都會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2.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髒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3.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起搏細胞功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差。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8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這部分群體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日益減慢。老年人活動量通常較小,較慢的心率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視。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就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見的原因包括竇房結疾病、房室傳導阻滯、迷走神經張力過高等。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因此,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5.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發生。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常出現疲勞,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則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心肌病多是遺傳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覺,出現症狀時多已發生心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如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發猝死。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胸悶時,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發生。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驟,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下,患者若及時就診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腦卒中起病緩慢,早期只有輕微症狀,患者並不在意。一旦進展,可能引發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數倍。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及時就診。做到早期識別,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報、武漢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