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穴位 便祕 陽痿 減肥 早洩 崆峒養生匯 2019-08-14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人活一口氣”,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句俗語耳熟能詳,武俠功夫片裡說人的傷勢很重,也往往說“元氣大傷”。那麼什麼是氣呢?萬一“元氣大傷”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一、元氣不足就變虛

中醫一般把氣分成三個方面:

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

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人體的健康與這三個氣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生命都會失去動力。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人活一口氣”,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句俗語耳熟能詳,武俠功夫片裡說人的傷勢很重,也往往說“元氣大傷”。那麼什麼是氣呢?萬一“元氣大傷”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一、元氣不足就變虛

中醫一般把氣分成三個方面:

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

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人體的健康與這三個氣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生命都會失去動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以下是元氣不足的七個表現:

1、手腳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宮、卵巢、乳房易生囊腫、肌瘤、腫瘤。

3、易脫髮。

4、尿急尿頻,進入40歲以後,嚴重的會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靜脈曲張、腿腫、腳腫,或風溼、腰痛、骨質增生、耳鳴耳聾等。

6、出現精神恐懼、睡眠不安,凌晨腹瀉等。

7、過早進入更年期。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人活一口氣”,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句俗語耳熟能詳,武俠功夫片裡說人的傷勢很重,也往往說“元氣大傷”。那麼什麼是氣呢?萬一“元氣大傷”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一、元氣不足就變虛

中醫一般把氣分成三個方面:

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

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人體的健康與這三個氣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生命都會失去動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以下是元氣不足的七個表現:

1、手腳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宮、卵巢、乳房易生囊腫、肌瘤、腫瘤。

3、易脫髮。

4、尿急尿頻,進入40歲以後,嚴重的會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靜脈曲張、腿腫、腳腫,或風溼、腰痛、骨質增生、耳鳴耳聾等。

6、出現精神恐懼、睡眠不安,凌晨腹瀉等。

7、過早進入更年期。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二、三大穴位保養元氣

怎麼樣保養我們的氣呢?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膻中、足三裡,百用百靈。

氣海

【功效】: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中醫經典上認為氣海能夠治療髒氣虛弱、真氣不足等一切因氣虛導致的疾病,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人活一口氣”,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句俗語耳熟能詳,武俠功夫片裡說人的傷勢很重,也往往說“元氣大傷”。那麼什麼是氣呢?萬一“元氣大傷”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一、元氣不足就變虛

中醫一般把氣分成三個方面:

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

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人體的健康與這三個氣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生命都會失去動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以下是元氣不足的七個表現:

1、手腳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宮、卵巢、乳房易生囊腫、肌瘤、腫瘤。

3、易脫髮。

4、尿急尿頻,進入40歲以後,嚴重的會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靜脈曲張、腿腫、腳腫,或風溼、腰痛、骨質增生、耳鳴耳聾等。

6、出現精神恐懼、睡眠不安,凌晨腹瀉等。

7、過早進入更年期。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二、三大穴位保養元氣

怎麼樣保養我們的氣呢?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膻中、足三裡,百用百靈。

氣海

【功效】: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中醫經典上認為氣海能夠治療髒氣虛弱、真氣不足等一切因氣虛導致的疾病,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灸氣海

【位置】:氣海是任脈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臍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併攏,從肚臍處向下量,四指併攏的寬度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氣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強壯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可以用艾柱灸5~14壯,或者用艾條灸20~30分鐘。經常灸一灸氣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膻中

【功效】:有上氣海之稱,主要的功能是調益肺氣,能調一身之氣,尤其對肺臟的保健功效很好。用膻中配氣海,一上一下,既能補元氣,又能調肺氣,氣機調順了,人體就不會產生淤滯,身體自然安然無恙。

"

怎樣調理氣血不足,陰陽皆虛的病人(看完一定讓你受益匪淺)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本病症雖繁,較複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 陽 氣 血。歸納來,有陰虛,陽虛,陰陽皆虛;有氣虛,血虛,氣血雙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虛勞之病,臨床較為多見,只要使用辯證論治,整體治療,善於掌握補益虛勞的穴位和補虛的方法及時機,確能收到較滿意的理想效果。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症候現歸納如下:

氣虛:主指肺氣,脾氣虛。

血虛:主指心血,肝血虛。

陽虛:主指,心陽,脾陽,腎陽虛。 陰虛:肺陰,脾陰,心陰,腎陰虛.

以上四類病症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肺 氣 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 肺輸 太溪;(太淵,肺輸,合谷 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輸純補肺氣少兼理氣。太溪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氣 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裡 陰陵泉 合谷;(足三裡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 胃 脾虛證,不宜大洩。陰陵泉,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溼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氣海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當然伴大便稀證可加灸脾輸,因為脾輸善長純補脾臟。

血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血 虛

【主證】:心悸 多夢 面色不華 舌質淡

【治則】:養血安神

【取穴】:神門 心俞 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可洩,補,可補心氣,洩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不宜洩之。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且可滋養治療全身之陰證。像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血 虛

【主證】:頭暈目眩 心神不安 耳鳴 婦女月經少或停經 面色蒼白

【治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 曲泉 肝俞 間使 (又用到三陰交了,凡血癥都要用啊!血癥一般都會牽扯到脾經 肝經 心經的穴位。曲泉作用養肝兼洩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洩 疏導肝氣的角色。所以宜洩不宜補,太沖臨床上要比行間穴好用。

陽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心 陽 虛

【主證】: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 神門 關元 (心俞可直接補充能量,本穴可大補心氣心血,但不宜洩,想洩心熱燥最好取神門。神門我講過它是心經原穴可補可洩,心陽虛可在此灸之。關元人體最大陽氣匯聚之地,想振奮陽氣應首選關元。)如果患者心悶憋痛可配上間使,理氣通絡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陰交比較,膈腧擅長治理上身血癥,三陰交擅長治理下身血癥。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陽 虛

【主證】: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 腸鳴洩瀉 甚至完谷不化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 關元 足三裡 陰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神闕通補下焦 暖陽散寒,關元,剛才說過主要用來振奮陽氣 培元固本。足三裡為大補脾胃要穴,我們知道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常用它來提高人體免疫效果是很不錯的。陰陵泉強脾健胃。)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用天樞穴?天樞其實也可以用,不過要先洩後補,不然容易腹中漲滿,因為天樞生下來偏洩不宜補。如果用來治理便祕效果會更好。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腎 陽 虛

【主證】:惡寒肢冷 腰背痠軟 男性陽痿早洩 女性經少 性慾低下

【治則】:溫補腎陽 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 腎俞 太溪 命門 (命門為於督脈而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命門可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陰虛

肺 陰 虛

【主證】:乾咳無痰 咽部乾燥 甚至失音 舌紅少津

【治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 復溜 尺澤 (太淵為肺經之原穴能平補平瀉,尺澤穴生下來就是洩穴所以常用來平氣解肺之熱,不宜補。取復溜穴的原因我 已經說過肺氣之根在腎。)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脾 陰 虛 (胃陰虛)

【主證】:口乾脣燥 食慾不振 大便燥結 甚至乾嘔

【治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 內庭 足三裡 (足三裡,健脾和胃只能針補,灸補火更大,因此證屬陰虛火旺。內庭主洩胃火,脾與為相表裡脾虛熱也常用此穴。復溜穴擅長養陰,針補可滋陰,此穴不可洩,洩會加重陽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肝 陰 虛

【主證】:急躁易怒 頭痛眩暈 耳鳴 眼乾畏光 或肢體麻木 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 復溜 三陰交 太沖 (曲泉穴在肝經主要扮演滋肝陰的重要角色,所以針補可加強養肝效果。復溜穴我說過在腎經主要是通過滋陰來補腎的。三陰交穴前面也提到過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陰虛證及血癥,這也是我取三陰交的目的。太沖洩之可理氣治療眩暈,前面也提到過。

腎 陰 虛

【主證】:眩暈 耳鳴耳聾 口乾咽痛 易脫髮 牙齒易鬆動 舌紅少津

【治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 太溪 腎俞 中極 (復溜,太溪,腎俞是腎經上的核心穴位,腎俞主要用來補腎氣,復溜是滋陰補腎,太溪穴即補腎氣也可滋陰。中極穴通調全身水道但擅長下身水道,補可以固溺就是治療尿多證,洩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腫利尿的意思,減肥也算核心穴。)

虛證的四大病情及治療情況已做了詳細闡述。在開頭我也講過很多病症一般不單一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形式出現,例如:肝腎陰虛 脾腎陰虛

脾腎陽虛 肺脾氣虛 心肝血虛 心脾兩虛 等 ,遇到這種複雜的病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辨別是陽虛還是氣虛;

第二要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

第三我們要知道這些證發生在哪個臟腑(上面我已闡述很清了,就是每個髒的症狀是什麼樣的,你當然可以按部就班)

關於取穴也很簡單:例如肝腎陰虛,這裡面就包含了肝陰虛和腎陰虛,我們把治肝陰虛和治腎陰虛的穴位一塊用上不就行了,簡單吧?(在實際用穴上可以適當精簡穴位)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人活一口氣”,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句俗語耳熟能詳,武俠功夫片裡說人的傷勢很重,也往往說“元氣大傷”。那麼什麼是氣呢?萬一“元氣大傷”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一、元氣不足就變虛

中醫一般把氣分成三個方面:

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

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人體的健康與這三個氣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生命都會失去動力。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以下是元氣不足的七個表現:

1、手腳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宮、卵巢、乳房易生囊腫、肌瘤、腫瘤。

3、易脫髮。

4、尿急尿頻,進入40歲以後,嚴重的會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靜脈曲張、腿腫、腳腫,或風溼、腰痛、骨質增生、耳鳴耳聾等。

6、出現精神恐懼、睡眠不安,凌晨腹瀉等。

7、過早進入更年期。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二、三大穴位保養元氣

怎麼樣保養我們的氣呢?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膻中、足三裡,百用百靈。

氣海

【功效】: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中醫經典上認為氣海能夠治療髒氣虛弱、真氣不足等一切因氣虛導致的疾病,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灸氣海

【位置】:氣海是任脈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臍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併攏,從肚臍處向下量,四指併攏的寬度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氣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強壯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可以用艾柱灸5~14壯,或者用艾條灸20~30分鐘。經常灸一灸氣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膻中

【功效】:有上氣海之稱,主要的功能是調益肺氣,能調一身之氣,尤其對肺臟的保健功效很好。用膻中配氣海,一上一下,既能補元氣,又能調肺氣,氣機調順了,人體就不會產生淤滯,身體自然安然無恙。

必備:氣血雙補的穴位和方法

膻中穴

【位置】:膻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兩個乳頭之間的中點就是。

【手法】:可以經常按摩膻中進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條灸20~30分鐘。人們悲傷的時候往往捶胸頓足,捶胸的地方就是膻中的位置。這也很有科學道理:捶胸其實就是對膻中進行按摩,從而使肺氣順暢,排解了抑鬱。同時,捶胸能刺激胸部的胸腺,有免疫調節作用。

足三裡

【功效】:足三裡既能補脾胃之氣,又能補元氣。上文說過,水谷之氣是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靠脾胃運化而來,所以補氣用足三裡是必不可少的。

足三裡

【位置】:足三裡怎麼找呢?我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正坐著的時候,小腿和大腿成直角了,我們從外膝眼往直下取4橫指的距離,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後再往脛骨前緣量1橫指(中指)。第二個方法:站著的時候,把同側的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裡。

【手法】:用足三裡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條灸20~30分鐘,可以經常灸它。

現在你可以看出用氣海、膻中、足三裡大補元氣的奧妙了吧?用氣海補元氣,用膻中調肺氣,用足三裡補脾胃之氣,這樣先天之氣、水谷之氣、清氣三氣同補,生命的原動力強了,身體想不好都難。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用氣海、膻中、足三裡補元氣的這個方法,可以作為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的基本方法,常用它,能夠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另外, 便祕、排尿困難、經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