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 “唱唸做打”之——“念”!

戲曲 京劇 崑曲 明朝 品民族藝術 2017-05-09

戲曲,結合了“唱、念、做、打”多種表演手段,通常稱為“四功”——即戲曲演員的四種基本功。

“念”,又稱“唸白”,作為四功之一,與“唱”功相互配合又各有分工,形成了戲曲兩大表演元素之一的“歌”,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戲曲演員從小練習唸白,基本要求是抑揚頓挫、吐字清晰。

唸白,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具有音樂性和節奏感,“音調鏗鏘”,大體可分為韻白和散白,包括韻白、京白、蘇白、廣白四大白話系統。

韻白——

又稱“中州韻”,中州是指古代中原地區。

在古代,也有“普通話”,有專門的正音標準,叫做“官話”。

韻白按照元代官方韻書《中原音韻》為語言規範,到了明代,又受到明代官方韻書《洪武正韻》(南京口音為基礎的官話)影響。

到了明清,地方戲曲興起,分別參酌本地口音加以變化發展,但還是保留了一部分共同的特徵——抑揚頓挫比較誇張,體現的節奏感更強,與日常語言距離較遠,更接近演唱。

京白——

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唸白。

在明朝遷都北京以及之後的清朝,京白作為首都方言影響也越來越大。

京白是京劇中比較常見的唸白方式,花旦、丑角用的較多,相比韻白更接近日常語言。

蘇白——

又叫“吳語白話”,是江浙一帶的地區通用語。

“吳儂軟語”——蘇白語音比較溫柔婉轉,是崑曲常用的唸白方式。

廣白——

就是粵語唸白。

粵語是廣東獨特方言,其他地區的人很難聽懂,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作為念白經常用在廣東地方戲曲中。

中國戲曲 “唱唸做打”之——“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