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大廟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

"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大廟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大廟始建於晉,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佈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大廟還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鬱鬱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虯枝粗幹,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奇觀。

"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大廟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大廟始建於晉,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佈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大廟還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鬱鬱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虯枝粗幹,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奇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築輝宏。遠近聞名的七曲山大廟,便座落在梓城北九公里處的七曲山,山上廟宇莊嚴,古柏森森,是遊客探幽訪勝的好去處。

"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大廟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大廟始建於晉,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佈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大廟還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鬱鬱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虯枝粗幹,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奇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築輝宏。遠近聞名的七曲山大廟,便座落在梓城北九公里處的七曲山,山上廟宇莊嚴,古柏森森,是遊客探幽訪勝的好去處。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景區看點;百尺樓,步入大廟正門,便是明代替為"西蜀名樓"的百尺樓。樓高3層共100尺。此樓當時據說堪與荊楚名樓岳陽樓和黃鶴樓媲美,後毀於火,今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於山頂的天尊殿,更是宏偉壯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大廟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大廟始建於晉,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佔地13000多平方米,各種建築20多處,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佈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大廟還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鬱鬱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虯枝粗幹,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奇觀。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築輝宏。遠近聞名的七曲山大廟,便座落在梓城北九公里處的七曲山,山上廟宇莊嚴,古柏森森,是遊客探幽訪勝的好去處。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景區看點;百尺樓,步入大廟正門,便是明代替為"西蜀名樓"的百尺樓。樓高3層共100尺。此樓當時據說堪與荊楚名樓岳陽樓和黃鶴樓媲美,後毀於火,今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於山頂的天尊殿,更是宏偉壯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廟宇莊嚴,古柏森森,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四川省綿陽七曲山大廟


大廟裡有10尊明代鐵質鑄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達4.7米,重30噸;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萬斤。這些造像體態勻稱,工藝精湛,為川中所少見。表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鑄造技術和造型水平。

大廟中原有張獻忠像,綠袍金面,甚為威武,清時給綿州知州安洪德所毀,今又重塑。據說張獻忠領兵入川至七曲山,見廟內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張亞子,就說:"你姓張,咱也姓張,就與你聯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廟改為太廟。"大""太"相通,以後就叫大廟了。

翠雲廊;大廟外古柏森森,翠浪如雲。這就是飲譽海內外的古蜀道翠雲廊。它始於秦漢,完備於明清。雖歷盡千古滄桑,仍枝繁葉茂。它們的姿態奇異:有的主幹挺拔,鐵骨嶙峋,其剛直不阿的品格儼若泰山,所以人們叫它"泰山柏";有的盤根錯節,同根並幹,形同連理,於是人們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幹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風的樹腔。傳說劉禪亡國後,被俘去洛陽途中曾在樹身下躲過雨,故人們稱此樹為太子柏,又稱阿斗柏。最為珍奇的是應夢仙台側那株晉柏,周身無皮、無枝、無葉,卻老當益壯,相傳為張亞子所植。

聞名遐邇的翠雲廊古柏是怎麼來的呢?傳說三國時,張飛率兵過此,因天熱酷暑難當,遂下令兵士植樹遮蔭。據說奇蹟出現了,居然"上午植樹,下午成蔭"。當地百姓稱為"張飛柏"。到了明代,劍州知州發動百姓在古驛道上遍植柏樹數十萬株,給後人造就了這條翠雲廊,翠雲廊上的古柏,是活著的歷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