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奶師、月子酒…媽媽們快別再被這些開奶、下奶的錯誤方法誤導了

開奶師、月子酒…媽媽們快別再被這些開奶、下奶的錯誤方法誤導了

母乳餵養的艱辛歷程


毫無疑問,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美國兒科學會(AAP)、世界衛生組織(WHO)都鼓勵女性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時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

很多媽媽都希望能為寶寶提供母乳餵養。

但是,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開奶、追奶、堵奶,說多了都是淚,旁人的“碎碎念”不斷動搖著媽媽的信心……

相信有些媽媽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

剛分娩完就被周圍人質疑“你沒奶?”

可是急什麼啊?!

你以為母乳是直飲水龍頭,即開即飲嗎?開奶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開奶既需要新手媽媽掌握很多的技巧,也要付諸特別的耐心。

待到終於出奶的時候,又會被抱怨:

“這奶怎麼清湯寡水的?質量不行啊!”

剛分娩後2~3天左右的乳汁叫初乳,顏色透明,質地清亮,看起來和通常所見的乳汁不一樣,很多人誤以為是水。

這個時期的乳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無機質,比成熟乳含有更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生長因子、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些物質都有防止感染和增強免疫的功能!對寶寶來說初乳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乳汁中蛋白質的含量逐漸減少,乳糖含量逐日增加,酪蛋白比例逐日上升,經過6~15天的時間轉變為常乳,也就是成熟乳

母乳餵養路漫漫,到底如何才能順利地實現母乳餵養呢?


開奶,別輕易放棄!


在明確什麼是開奶之前,先了解三個要點:

☑ 不需要人為的開奶;

☑ 開奶是一個自然過程;

☑ 寶寶是最好的開奶師。

準媽媽在孕早期就有初乳的形成,隨著胎兒的娩出、胎盤的排出,乳汁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並分泌。對於開奶,有一“六字”訣竅,即:

“ 早接觸,早吸吮!”


別讓這些開奶方法禍害了你


1. 各種奶白色的濃湯和食物

其實,無論是豬腳湯、雞湯還是骨頭湯,這類奶白濃湯裡,除了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其他的營養成分都非常非常少。

這一碗一碗的濃湯,喝進去的幾乎都是脂肪,不僅不催奶,還容易堵奶,更容易長肉,會影響媽媽自己的健康。

2. 月子酒

酒精屬於小分子物質,即使經過蒸煮仍然會有殘留,極易進入乳汁,再進入寶寶口中,會影響寶寶健康。

3. 拒絕開奶師

所謂的「開奶師」真的沒什麼用。

如果運氣不好,不但不能增加奶量,還可能導致疼痛加重,甚至乳腺炎。

吃得多就產奶多嗎?

必須承認,哺乳期的媽媽,由於泌乳和產後恢復,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哺乳期的媽媽需要在原本均衡的飲食外,額外每天多補充 25g 的優質蛋白質。

25g 蛋白質,差不多是 250 mL 牛奶、1 個雞蛋、一半手掌心大小的魚(60g)的攝入量。

如果是特殊情況,比如媽媽患有甲亢,或者雙胞胎媽媽兩個寶寶都要母乳餵養,還需要多補充一部分營養,具體補多少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需要注意,這裡所說的額外補充營養,並不是指吃得越多越好。事實上,總進食量和產奶多少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均衡的營養搭配才是保證產奶的基礎。


如何正確的開奶?


一、不論「開奶」或「追奶」堅持給寶寶親喂是最有效的辦法。

讓嬰兒儘早反覆吸吮乳頭,是確保成功純母乳餵養的關鍵。

正常分娩情況下,新生兒出生30分鐘內與媽媽進行皮膚直接接觸,接觸時間不少於30分鐘,可以使寶寶各項生理指標更趨穩定。新生兒緊貼母親的乳房,寶寶會更早地吸吮母乳,促進乳汁分泌。然後每天以8~12次的頻率進行按需哺乳,乳汁自然而然會變多。所以,常說寶寶才是媽媽最好的開奶師。

寶寶吃奶的正確姿勢

吃奶也是個技術活,需要寶寶和媽媽的配合。

銜接乳房的姿勢很重要,一方面在於可以提高寶寶吃奶的效率,每次吃奶都能獲得足夠的奶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媽媽出現的很多問題,比如乳頭破損、乳頭白泡、乳房疼痛或者乳腺炎等。

正確的哺乳姿勢有以下要點:

1、寶寶身體貼近媽媽,頭部留有足夠空間可以自由活動調整到舒適的位置;

2、吃奶時下嘴脣外翻,下巴抵在乳房上;

3、不僅只含住乳頭,將乳暈下方組織也共同含入,這樣才是深銜乳;

4、上下嘴角外翻成角 > 100°。


二、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房按摩等都可以刺激成功開奶。

如果精神過於緊張,就會抑制體內泌乳素的分泌,影響產奶。

哺乳期間,大家要儘量保持愉悅的心情,家人也要多給媽媽一些正面的支持,多幫忙帶帶娃,讓媽媽不要勞身又勞神。

三、有些媽媽生育完就迫切的想有奶來喂寶寶,只要是三天內開奶成功都不算晚。

嬰兒出生時,體內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三天的代謝需求,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飢餓,可密切關注嬰兒體重,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該堅持純母乳餵養。

四、多補水,注意營養搭配。

母乳當中 87% 都是水,哺乳期中的媽媽多喝水是非常必要的,大概要比平時多喝 1000 mL 左右。

如果你覺得白開水太淡,可以選擇牛奶、淡豆漿和淡的紅豆湯,既能補充水分又不油膩。

需要注意的是,豬蹄湯、骨頭湯之類的「產奶湯」,裡面大部分都是脂肪和膽固醇,其他的營養成分非常非常少。

為了均衡營養,肉類、蛋奶、蔬菜、水果這些食物也要該吃就吃,葷素搭配。

對媽媽們來說,產奶最重要是要保證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均衡的飲食,多喝水,同時增加親喂的頻率。

而飲食只要每天吃夠量就好,多吃的部分也不會幫助大家產奶哦。

五、合理補充多元維生素和礦物質

媽媽的身體狀況良好,是充足乳汁的前提。哺乳期還需要合理補充多元維生素和礦物質。

哺乳期媽媽對於一些營養素的需求增加,會大於非哺乳期的女性,比如蛋白質、維生素 A、C、E、B 族等。

如果媽媽在日常飲食中無法保證攝取充足全面的營養,長期缺乏某些維生素會導致寶媽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疾病;這樣一來,寶寶從母乳中也可能獲取不到足夠的維生素。

比如說,哺乳期合理補充鈣、維 D 等重要營養素對媽媽和寶寶都有好處。

美國醫學研究所推薦孕婦及哺乳期成人每天的鈣攝入量為 1000 毫克。

2015 年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國成年女性日常鈣攝入量滿足推薦量的只有 3.3%,看來補鈣這件事還真得是大多數女性需要做的。

對於哺乳期媽媽來說,鈣有助於保持骨骼強壯、降低孕期和哺乳期媽媽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

維生素 D 可以有效地促進鈣的吸收,同時,孕媽體內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 D,也可以改善寶寶出生時的維生素 D 狀況以及預防寶寶佝僂病、骨軟化症等情況。

在整個哺乳期,如果日常飲食無法保證攝取全面充足的營養,可以服用針對哺乳期的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來進行微量元素的補充,保持營養充分均衡,更好地進行最偉大的母乳「事業」。


追奶


追奶是指奶水少的媽媽通過合理的飲食等方法增加奶水量的行為稱之為“追奶”。

追奶是在回奶後出現的行為,回奶了奶水還是可以追回來的,只要還有奶水,奶水沒有完全回到身體裡去就還能追回來。

很多媽媽都覺得自己奶水不夠,但專家認為,如果你是純母乳餵養,生長曲線有勻速的增長,孩子每24小時有6個沉甸甸的尿片,就說明孩子有攝入充足的奶,有吃到,你的奶是夠的。

如果真的奶不夠吃想要追奶,追奶需要先收集哺乳史,比如說寶寶月齡,出生體重,目前體重,每天的大小便次數,餵養次數,現場觀察餵奶的狀態來判斷是否真的母乳不足。媽媽可以邀請一位泌乳顧問來和自己一起制定適合媽媽生活狀態的追奶計劃。

總的來說,想要奶水充足,還是離不了寶寶有效足夠頻率的吸吮刺激,媽媽放鬆心情家人鼓勵支持。


什麼是斷奶和離乳?如何科學斷奶?


離乳是指母乳逐漸被其他食物替代的過程,而斷奶則是指母乳餵養的結束。

民間所謂的斷奶實際上是一種“暴力斷奶”,即無論媽媽還有多少乳汁,寶寶還有多大的需求,媽媽就是不餵了。即便發燒、漲奶,媽媽都要硬挺著不予理睬。這一過程不僅對媽媽造成影響,也會對寶寶造成心理影響。

因此,提倡廣大媽媽能夠做到自然離乳。

“ 循序漸進,自然離乳”


離乳分為自然離乳和突然離乳。

自然離乳是指隨著寶寶對母乳需求量的降低,媽媽的乳汁分泌逐漸減少,直到寶寶自然離開乳房的過程。

突然離乳原因多樣,有媽媽主動離乳也有各種情況的被動離乳。

斷奶是離乳的結束,一般斷奶至少需要兩週的時間進行,在這兩週之內,逐步減少吸奶次數或是泵乳次數,使得媽媽的乳汁逐步減少直到自然而然達到乳汁不分泌的效果,實現“斷奶”的目的。

開奶師、月子酒…媽媽們快別再被這些開奶、下奶的錯誤方法誤導了


最後祝各位媽媽都能順利完成哺乳“大任”!

開奶師、月子酒…媽媽們快別再被這些開奶、下奶的錯誤方法誤導了

原文發自:“乖乖用藥”微信公眾號(guaiguaiyongyao)

乖乖用藥:專業科普醫藥小常識,讓你成為家庭醫藥小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