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因暑溼困阻,使人體陽氣生髮受到影響,多數人會感到食慾不振、身體困重。《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麼,暑溼之時該怎麼養陽?下面這些實用的法子也許對大家有些幫助。

夏季養生這樣做

《黃帝內經·素問》中,對四季變化及相應的養生之法,都有詳細的指導。針對夏季是這麼說的:夏天到了,天地之氣相交,到處是萬物繁衍、秀美茂盛景象。晚上可以睡得晚一些,早上起得早一些,不要討厭旺盛的太陽,而是要隨著太陽升起、降落的節奏,調整自己的作息。不要發脾氣,而是要把不愉快的情緒及時發洩掉。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會“傷心”。這裡的“傷心”用現代醫學的說法,就是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夏天養不好,秋天、冬天就容易因為體質差而受疾病入侵。

進入夏季,如何調整養生呢?首先,無論哪個季節,一定要有好的心態,不能太累。

至於飲食方面,儘量清淡,像是雞、牛、羊肉,吃了熱量較高,夏天多吃對身體並無大益。

下面可以跟大寫分享一下夏季一日三餐的菜單。早餐,先吃大半碗煮好的薏米仁,內放幾顆蓮子,然後再喝一碗小米粥。中餐和晚餐都是米飯2兩(100克),如果想控制體重,最少一餐不要低於1兩(50克)米飯,有兩到三種蔬菜。夏季比較適宜多吃的,包括絲瓜、冬瓜、西紅柿、筍乾等。葷菜建議可以吃一些鴨肉,以老鴨煲湯為好。平時補充水分的話,可以泡些菊花茶喝,能清內熱。體質較差者,可以在菊花茶里加幾顆枸杞。如果陰虛、口乾舌燥,可以常泡些西洋參或者鐵皮石斛茶喝。

古語說“春夏養陽”,暑溼之夏要這麼吃才更養陽

三個方子解暑溼

夏季多發暑溼。暑是天之氣,溼是地之氣,人夾在兩氣之間,就容易生病。通常的症狀有發熱,頭暈,吃不下飯,小便變少、變黃,大便變稀,肚子發漲等。要想祛除這些暑溼症狀,可嘗試使用以下三個方子。

藿香佩蘭茶

10克藿香、10克佩蘭,一起泡水,水量大概普通茶杯大半杯,能祛溼。舌苔比較厚膩,想嘔吐的,可以試一試這個方子。其實藿香正氣水比較衝的味道,並不來自藿香,所以藿香和佩蘭泡水,不僅不會難喝,還會有香氣。

古語說“春夏養陽”,暑溼之夏要這麼吃才更養陽

六一散

這是金代醫學家劉河間的一個處方,滑石18克、甘草3克,有現成做成中成藥的,也可以到中藥房自己購買這兩味藥。六一散以清熱為主,夏天發燒、口乾、小便偏黃都可以試一試。

古語說“春夏養陽”,暑溼之夏要這麼吃才更養陽

天生白虎湯

白虎湯是漢代醫聖張仲景的一個處方,以清熱為主。包括有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清朝時杭州的一位名醫王孟英提出了一個天生白虎湯,其實就是西瓜。太陽晒過頭,中了暑熱導致的四大症: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吃個西瓜,就能有效緩解。比起吃藥,這種食療法更健康、更安全。當然,如果脾胃太虛,西瓜吃多了也不好。中暑重症者,還應找醫生對症治療。

(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連建偉)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