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太陽到達黃經120度的時候,大暑節氣就到了,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許多人貪涼,不加節制地開空調,結果得了感冒,或是頭疼耳鳴。

三伏天陽氣盛,應當順應這一點進行養生。空調逆時而“凍”,自然對夏季養生不利。其實,我們的身體內在有一套平衡系統,不管天多麼熱都能及時調節自己的體溫。如果長期待在空調屋裡,會導致在處於炎熱中時無法及時出汗,破壞原本的平衡。只有減輕對空調的依賴,順應自然規律,養生式消夏才能遠離空調病,度過一個健康舒坦的夏天。

字解“三伏”,大暑“三候”

《說文解字》裡說:“(伏)司也。從人從犬。”“伏”是犬趴伏著伺機吠叫、襲擊人之意,引申出藏匿、隱蔽、伏擊等意思。所謂三伏天,是說陰氣受陽氣所逼伏藏在地下,炙熱當中潛伏著寒冷,這個就是三伏天的得名緣由。

今年7月23日是大暑。大暑有“三候”。

第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卵化而出。螢火蟲分水生和陸生,陸生的會在枯草上產卵,大暑時就會卵化而出。

第二候“土潤溽暑”,土壤中溼氣蒸發使得空氣溼熱。

第三候“大雨時行”,大的雷雨時現,可減弱暑熱。夏天雷陣雨極為常見,在高溫酷熱的午後,雷暴雨常讓人猝不及防。

科技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也讓我們遺忘了日常的浪漫與儀式感。如今,我們是不是還能夠體會夏日的美好?是不是還能夠很隆重地把節氣當回事呢?

這些祛暑方法既健康又清涼

大暑期間,除了吹空調,還有很多養生的消暑方法。飲伏茶有清涼祛暑的作用。伏茶是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

山西、河南等地會晒伏姜。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與紅糖混合,裝入容器,蒙上紗布,晾晒後食用。生薑能夠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不但能把體內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酷暑天氣,人心易亂,喜生雜念。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涼爽由心而生。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過好當下,做好手頭的事情,把心放輕鬆了,身上自然也就清涼了。

三伏天,三個“三”保駕護航

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冬病夏治,事半功倍。”此時一定要把握好養生治病的時機,做到以下三個“三”。

記住三忌:晨練、貪涼、大喜大悲。夏天早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很高,老人血壓此時較高,鍛鍊時較易發生危險。三伏天可在傍晚時分,做一些溫和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稍微出汗即可。

年紀大的人若情緒激動,易傷心臟。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清淨養心,控制情緒。

記住三宜:吃苦、補鉀、晚睡早起。夏主火,火入心,多吃苦瓜、苦丁茶、蓮子心等苦味食物能清熱養心。不過,苦瓜性涼,不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久坐辦公室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苦。

中醫講作息要順應四季。夏天白晝長,要晚睡早起。晚十一點睡、早六點起較為健康。中午小憩儘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晚上休息。

夏天人排汗多,鈉鉀失衡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一定要補充鉀元素,宜喝茶、吃菠菜、吃番茄、吃紅薯等。

記住三祕訣:多吃瘦肉、搖扇降溫、熱水泡腳。很多人“苦夏”,只吃水果蔬菜。長此以往,營養不夠,很容易生病。夏天內臟消耗很大,一定要多吃瘦肉,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

搖扇降溫既可清涼,還可以預防肩周炎。老年人夏季中風一般發生在右腦,左手搖扇子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手搖扇子看似落伍,可對身體有益無害。

古人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許多疾病都跟體內溼氣有關係。夏季要多吃祛溼食物,如紅豆薏米湯等。還可洗熱水澡、泡腳、吃薑等來祛溼除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