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雲南省通海縣曾經是一個種菸草的小縣城,如今是雲南省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

上世紀90年代,通海蔬菜就開始暢銷國內,是雲南省“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的重要基地之一,銷往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

近些年,通海蔬菜更是開始走出國門,出口到了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最遠甚至銷售到了位於中東的迪拜。

通海也被稱為蔬菜“國際港”。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菸農變菜農 這個縣農產品出口竟然佔全省 1/3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清晨六點,雲南省通海縣杞麓湖畔的農田裡,李興雲一家人拔菜、打捆、挑菜、裝車,忙活三個多小時,收穫了800多公斤芹菜。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雲南省通海縣

這批芹菜交到冷庫後,12小時之內就會離開雲南,到達廣州市民的餐桌上。而與此同時,在通海縣萬家村的菜地裡,菜農們正在拔的這些芹菜,將會走出國門銷往更遙遠的東南亞。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現代化農田

即將走出國門的芹菜每公斤3元,價格是國內市場的三倍。而出口到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花椰菜,出口價格能達到每公斤3.6元。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出口的芹菜

越來越開闊的國內外市場,讓菜農的種植熱情不斷高漲。在通海,不僅是杞麓湖周邊的壩區,以前種植烤煙的山區鄉鎮,近些年也開始陸續轉型種植起蔬菜。

雲南省通海縣蔬菜種植大戶,馬佔發過去是四街鎮一位做菸草育苗的大戶。兩年前,他在流轉來的200畝梯田裡種上蔬菜,並用上了先進的噴灌設備,再也不怕出現天旱缺水的情況。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噴灌設備

馬佔發流轉土地來搞小規模種植在通海其實是個新鮮事,在通海,更多的菜農在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走出一條有當地特色的蔬菜產業“軟規模化”路子。

這條“軟規模化”路子是把農民組織起來,靠科技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和提高市場佔有率來實現的,與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一個種植大戶就種幾百畝、幾千畝地的“硬規模化”並不相同。

另一位從種菸草轉型種蔬菜的種植戶史麗華說,種蔬菜比種烤煙更掙錢。現在她種的甜脆玉米,如果長得好、長得多還可以出口,每公斤價格比國內高1-2元。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公司+農戶+標準化”模式農戶

目前,通海縣有出口農產品種植基地備案企業65戶,備案種植基地14萬畝。這些龍頭公司帶動成千上萬的菜農。2018年,通海縣的蔬菜累計播種面積33.6萬畝,總產量132萬噸,產值19.8億元,實現農產品出口創匯10.9億美元,佔雲南省農產品出口三分之一以上。

雲南省通海縣委書記 盧維江:種植蔬菜是強勢產業,同時,又是弱勢產業。

強勢是因為蔬菜季節性很強,同時每個人每天都要吃蔬菜。弱勢在於它的門檻太低,到處都可以種。

通海蔬菜種植,需要依靠農民自己的技術,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龍頭公司市場的拓展,最後把產業發展起來。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2018年他賣菜賣了8億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通海縣走出了一條“軟規模化”蔬菜產業發展之路,它最大的優勢是每家每戶種一兩畝蔬菜,船小好調頭。但蔬菜產業要做大做強,光能種出來可不行,通海蔬菜形成面向世界市場的格局,還離不開一幫會做生意的蔬菜經紀人和貿易商。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雲南省通海縣金山蔬菜批發市場

清晨六點,通海縣金山蔬菜批發市場車水馬龍,每天進入這個市場進行交易的大小車輛有將近1000輛,日均蔬菜交易量超過700多噸,這裡不光是一個蔬菜交易市場,同時也是一個信息集散地和價格形成地。

每天通海蔬菜的交易量有將近3000噸,除了在縣城的幾個大型批發市場進行交易,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蔬菜經紀人一頭連著菜農、一頭接著蔬菜貿易商,是通海千家萬戶的蔬菜進入市場的“巧紅娘”。

能說會道的阿蓮在銷售最高峰時,一天裡經她手收購給出口貿易商的蔬菜就超過了上百噸。而像她這樣的地頭蔬菜經紀人在通海有2000多名。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阿蓮預定蔬菜

從東南亞趕來的海外經紀人也活躍在通海的各大蔬菜倉儲交易市場。唐宇從十六歲就到新加坡留學,他發現,在新加坡這個島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因此蔬菜供應一直依賴進口,並且蔬菜還不夠新鮮。

而另一邊,在自己的老家雲南,卻有一個天然的蔬菜種植溫室,可以常年提供新鮮的蔬菜。瞅準這個商機,畢業之後,學計算機的唐宇就成為了海外蔬菜經紀人,短短几年時間,唐宇已經將蔬菜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迪拜等國家,遠一點的可能會到加拿大,每年可以做3000萬美元左右的生意。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海外蔬菜經紀人唐宇

某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衛,做蔬菜貿易已經20多年,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的蘿蔔乾,楊衛公司可以佔到30%。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楊衛公司可以達到70%,臺灣蘿蔔條業務可以佔到90%的份額。

眼下,楊衛的蔬菜生意早已不僅僅是脫水蘿蔔。楊衛每天起碼要成交十幾個蔬菜訂單,成交額平均都是三、四百萬人民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訂單,90%只需要動動手指,在微信上就可以成交了。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蘿蔔乾

二十多年前,還在地裡耕作的楊衛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他的公司,不僅脫水蘿蔔在日本、韓國、臺灣深受青睞,目前的主營業務鮮蔬出口也已經到達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迪拜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了當地出口創匯的明星企業。

2017年,楊衛農產品公司總銷售額是5.12億元,2018年達到了8億元,在2019年預計能突破10億元的銷售額。從現在所接到的訂單來測算,基本可以做到50%的增長。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楊衛農產品公司

楊衛坦言,自己公司的發展歷程,其實只是通海蔬菜通江達海的一個簡單縮影。2018年,通海縣63戶蔬菜加工外貿企業,出口34個國家。而目前,如何利用“一帶一路”的大好機遇,實現通海蔬菜進一步蛻變已經成為了菜農、企業、政府共同關心的一個話題。

雲南省通海縣委書記 盧維江: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再加上現在省裡提出要打造三張牌,最重要的就是綠色食品牌。緊緊圍繞這個進一步地提升我們的蔬菜產業水平,用實際行動把種植業、加工業還有服務業配套起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所以,進一步做好蔬菜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標準化,提高蔬菜產業的品質,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這裡是通海請叫他蔬菜“國際港”!

半小時觀察

商機其實一直都在自己身邊,“一帶一路”的倡議並不是一句空話,只有親身走進中國經濟的一線,站在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產業集群裡,才會真正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潛力和全新的動力。

三十多年前,通海還只靠菸草種植,在人多地少,生存空間有限的環境裡。窮才會思變,如今的通海縣,已經轉型成為了蔬菜的“國際港”。從種植、加工再到國際貿易,一個蔬菜的產業集群,就這樣奇蹟般地出現了原本不可能出現的地方。

“一帶一路”的機遇,自我的轉型升級、通海蔬菜產業不服輸的韌勁和衝勁兒,正是眼下中國經濟踏浪前行的一個最好的註腳。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活力。

小蔬菜闖出大市場!

來源:央視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