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人的問題——解決意願度和專業能力問題

店開起來了,如何讓內部員工自動自發、可持續地把店經營好?這是最難的。

產品好是基礎和前提,但這個不是最核心因素,關鍵是通過員工的長期經營,產品和服務能夠保持好,跟原來一樣好。經營的本質是經營顧客的信任,因為顧客信任,他才願意持續為你買單,如果產品和服務不穩定,信任就會慢慢垮塌。

如何讓員工自願地、不需要總部過多操心和管控,擁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意願和能力呢?

這個問題掰開了,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意願度問題,一個是專業能力問題。

經營餐廳很苦逼,意願度問題是重中之重。而意願度問題,咋一看是執行力問題,本質是利益問題。

我們總想讓員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如果員工執行力不夠,我們通常埋怨他們責任心不夠,可執行力的背後是什麼呢?是“有關係”三個字。關係越深,他就越有意願度,也就越有執行力。

有關係是因,執行力是果,大多數時候可能跟責任心無關。

如何讓員工跟經營有關係?

不可免俗——先跟錢發生關係。

投錢投人投心,錢投越多,股份越多,心投越多,關係就越深,自然就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我們常聽老闆說,實行了“合夥制”以後,一些以前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浪費、飛單等,店長投資做大股東後,基本沒發生,因為這麼做沒啥意義。跟他有關係,他比你還操心。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人的問題——解決意願度和專業能力問題

店開起來了,如何讓內部員工自動自發、可持續地把店經營好?這是最難的。

產品好是基礎和前提,但這個不是最核心因素,關鍵是通過員工的長期經營,產品和服務能夠保持好,跟原來一樣好。經營的本質是經營顧客的信任,因為顧客信任,他才願意持續為你買單,如果產品和服務不穩定,信任就會慢慢垮塌。

如何讓員工自願地、不需要總部過多操心和管控,擁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意願和能力呢?

這個問題掰開了,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意願度問題,一個是專業能力問題。

經營餐廳很苦逼,意願度問題是重中之重。而意願度問題,咋一看是執行力問題,本質是利益問題。

我們總想讓員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如果員工執行力不夠,我們通常埋怨他們責任心不夠,可執行力的背後是什麼呢?是“有關係”三個字。關係越深,他就越有意願度,也就越有執行力。

有關係是因,執行力是果,大多數時候可能跟責任心無關。

如何讓員工跟經營有關係?

不可免俗——先跟錢發生關係。

投錢投人投心,錢投越多,股份越多,心投越多,關係就越深,自然就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我們常聽老闆說,實行了“合夥制”以後,一些以前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浪費、飛單等,店長投資做大股東後,基本沒發生,因為這麼做沒啥意義。跟他有關係,他比你還操心。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那麼,如何讓員工投資,尤其是讓關鍵崗位的店長和廚師長投資呢?

這個真不是讓不讓的問題,是能不能吸引的問題。

投資從來無法強迫,只能靠吸引。

說白了,一開始就是靠創始人的人格魅力,畢竟投資的本質是投人,利益相關者也好,員工也好,首先是奔著創始人去的。

創始人讓人相信他行,就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追隨。

創始人憑什麼讓人相信他行呢?

如果創始人過往的創業經歷不錯,尤其是餐飲行業的創業經歷,那這個問題的難度會下降很多;如果從0開始,跨界創業,那一開始確實比較難。

從0到1,甚至從1到10,創始人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拿出令人信服的結果。如果門店一開始就不賺錢,說明問題很多,那就不應該讓更多人來承擔風險。

一旦創業平臺搭建起來,創業氛圍有了,店長找到感覺和狀態,門店和總部就會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依賴關係,共生共存。甚至不存在控不控制的問題,店長自然會積極主動向總部要支持。

一些餐飲品牌經過初創期,自然而然形成了“想當店長和廚師長必須要投資創業”的理念,某種程度上也淘汰掉那些沒有財力或者不願承擔風險的店長。

平臺聚焦在那些認可創業理念、願意承擔風險的人身上,持續不斷投入,最終這些人也會反哺給平臺。

解決了意願度問題,其實就化解了大部分經營管理的阻力,接下來是專業能力問題。

提升店長的專業能力水平,關鍵在於總部能給店長提供多大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一個店長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總部要先捨得投入和花錢的過程,畢竟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急不得。

總部要打造一個分工協作的服務後臺,通過職能部門的協助,讓店長操心事少一些,專注經營好顧客的信任。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人的問題——解決意願度和專業能力問題

店開起來了,如何讓內部員工自動自發、可持續地把店經營好?這是最難的。

產品好是基礎和前提,但這個不是最核心因素,關鍵是通過員工的長期經營,產品和服務能夠保持好,跟原來一樣好。經營的本質是經營顧客的信任,因為顧客信任,他才願意持續為你買單,如果產品和服務不穩定,信任就會慢慢垮塌。

如何讓員工自願地、不需要總部過多操心和管控,擁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意願和能力呢?

這個問題掰開了,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意願度問題,一個是專業能力問題。

經營餐廳很苦逼,意願度問題是重中之重。而意願度問題,咋一看是執行力問題,本質是利益問題。

我們總想讓員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如果員工執行力不夠,我們通常埋怨他們責任心不夠,可執行力的背後是什麼呢?是“有關係”三個字。關係越深,他就越有意願度,也就越有執行力。

有關係是因,執行力是果,大多數時候可能跟責任心無關。

如何讓員工跟經營有關係?

不可免俗——先跟錢發生關係。

投錢投人投心,錢投越多,股份越多,心投越多,關係就越深,自然就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我們常聽老闆說,實行了“合夥制”以後,一些以前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浪費、飛單等,店長投資做大股東後,基本沒發生,因為這麼做沒啥意義。跟他有關係,他比你還操心。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那麼,如何讓員工投資,尤其是讓關鍵崗位的店長和廚師長投資呢?

這個真不是讓不讓的問題,是能不能吸引的問題。

投資從來無法強迫,只能靠吸引。

說白了,一開始就是靠創始人的人格魅力,畢竟投資的本質是投人,利益相關者也好,員工也好,首先是奔著創始人去的。

創始人讓人相信他行,就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追隨。

創始人憑什麼讓人相信他行呢?

如果創始人過往的創業經歷不錯,尤其是餐飲行業的創業經歷,那這個問題的難度會下降很多;如果從0開始,跨界創業,那一開始確實比較難。

從0到1,甚至從1到10,創始人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拿出令人信服的結果。如果門店一開始就不賺錢,說明問題很多,那就不應該讓更多人來承擔風險。

一旦創業平臺搭建起來,創業氛圍有了,店長找到感覺和狀態,門店和總部就會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依賴關係,共生共存。甚至不存在控不控制的問題,店長自然會積極主動向總部要支持。

一些餐飲品牌經過初創期,自然而然形成了“想當店長和廚師長必須要投資創業”的理念,某種程度上也淘汰掉那些沒有財力或者不願承擔風險的店長。

平臺聚焦在那些認可創業理念、願意承擔風險的人身上,持續不斷投入,最終這些人也會反哺給平臺。

解決了意願度問題,其實就化解了大部分經營管理的阻力,接下來是專業能力問題。

提升店長的專業能力水平,關鍵在於總部能給店長提供多大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一個店長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總部要先捨得投入和花錢的過程,畢竟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急不得。

總部要打造一個分工協作的服務後臺,通過職能部門的協助,讓店長操心事少一些,專注經營好顧客的信任。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管理的問題—總部直營管理,賺合理的錢

“合夥制”其實也符合加盟的一些特徵,區別在於:

門店由多股東構成,不是加盟商一個人說了算;門店向總部支付的管理服務費用,不是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據營業情況按月支付,以減少門店的負擔;由於總部(也包括總部的股東)擁有門店股份,總部擁有管理和服務的權限,同時也承擔相應義務;跟加盟商相比,總部給門店更多、更深入和更持續的指導和服務。

那麼,總部賺什麼錢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決定了“合夥制”這個遊戲能不能玩下去,玩多久。

福建很多小餐飲,一開始兩三年總部是不賺錢的。

總部的利益來自於門店陸續支付的品牌使用費、管理服務費和原物料配送費等,如果門店盈利能力差,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總部很難支撐;如果總部從門店收取過多的費用,會讓門店盈利能力差,最終也無法形成規模。

總部的盈利模式,本質上是“財散人聚,先舍後得,利他利己”。

讓門店先賺錢,把人氣聚起來,以點帶面,逐漸形成規模。

總部從虧損、略盈利到持續穩定盈利。

所以,合夥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一門平衡的藝術,一場利益的博弈,考驗創始人的智慧、定力和格局。

/ 03 /

如何讓“合夥制”不走歪?

總部要做VS不要做的事

如何讓“合夥制”符合初衷,利他利己呢?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避免掉入哪些坑?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

1.樹立企業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願景和使命真不是虛的,你相信了,它就有力量。

人真的不是挖來的,是吸引來的。總部要持續不斷地輸出正確的、利他的價值觀,避免店長急功近利。

2.打造門店盈利模型

“合夥制”能不能成功,關鍵看門店能不能賺錢。門店的盈利模型,需要總部綜合考慮定位、產品、營銷策略、成本等因素,快速打造出來。

3.打造真正的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讓員工創業更簡單。

總部的組織儘量扁平化,圍繞門店的需求去支持和服務。

4.把店長當成老闆去培養和支持

稻盛和夫設立阿米巴的初衷之一,就是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分擔他的責任。我們希望店長像老闆一樣拼命和有遠見,問題是,總部像培養老闆一樣培養他們的思維和格局了嗎?

5.設立員工的晉升通道和收入增長體系。

通過賽馬機制、師徒機制等裂變機制,給優秀員工開放更多門店股份,直至分公司、子公司和總部股份,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和精神幸福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員工創業需要有人推一把,總部先樹立起“勵志合夥人”榜樣吧!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人的問題——解決意願度和專業能力問題

店開起來了,如何讓內部員工自動自發、可持續地把店經營好?這是最難的。

產品好是基礎和前提,但這個不是最核心因素,關鍵是通過員工的長期經營,產品和服務能夠保持好,跟原來一樣好。經營的本質是經營顧客的信任,因為顧客信任,他才願意持續為你買單,如果產品和服務不穩定,信任就會慢慢垮塌。

如何讓員工自願地、不需要總部過多操心和管控,擁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意願和能力呢?

這個問題掰開了,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意願度問題,一個是專業能力問題。

經營餐廳很苦逼,意願度問題是重中之重。而意願度問題,咋一看是執行力問題,本質是利益問題。

我們總想讓員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如果員工執行力不夠,我們通常埋怨他們責任心不夠,可執行力的背後是什麼呢?是“有關係”三個字。關係越深,他就越有意願度,也就越有執行力。

有關係是因,執行力是果,大多數時候可能跟責任心無關。

如何讓員工跟經營有關係?

不可免俗——先跟錢發生關係。

投錢投人投心,錢投越多,股份越多,心投越多,關係就越深,自然就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我們常聽老闆說,實行了“合夥制”以後,一些以前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浪費、飛單等,店長投資做大股東後,基本沒發生,因為這麼做沒啥意義。跟他有關係,他比你還操心。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那麼,如何讓員工投資,尤其是讓關鍵崗位的店長和廚師長投資呢?

這個真不是讓不讓的問題,是能不能吸引的問題。

投資從來無法強迫,只能靠吸引。

說白了,一開始就是靠創始人的人格魅力,畢竟投資的本質是投人,利益相關者也好,員工也好,首先是奔著創始人去的。

創始人讓人相信他行,就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追隨。

創始人憑什麼讓人相信他行呢?

如果創始人過往的創業經歷不錯,尤其是餐飲行業的創業經歷,那這個問題的難度會下降很多;如果從0開始,跨界創業,那一開始確實比較難。

從0到1,甚至從1到10,創始人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拿出令人信服的結果。如果門店一開始就不賺錢,說明問題很多,那就不應該讓更多人來承擔風險。

一旦創業平臺搭建起來,創業氛圍有了,店長找到感覺和狀態,門店和總部就會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依賴關係,共生共存。甚至不存在控不控制的問題,店長自然會積極主動向總部要支持。

一些餐飲品牌經過初創期,自然而然形成了“想當店長和廚師長必須要投資創業”的理念,某種程度上也淘汰掉那些沒有財力或者不願承擔風險的店長。

平臺聚焦在那些認可創業理念、願意承擔風險的人身上,持續不斷投入,最終這些人也會反哺給平臺。

解決了意願度問題,其實就化解了大部分經營管理的阻力,接下來是專業能力問題。

提升店長的專業能力水平,關鍵在於總部能給店長提供多大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一個店長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總部要先捨得投入和花錢的過程,畢竟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急不得。

總部要打造一個分工協作的服務後臺,通過職能部門的協助,讓店長操心事少一些,專注經營好顧客的信任。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管理的問題—總部直營管理,賺合理的錢

“合夥制”其實也符合加盟的一些特徵,區別在於:

門店由多股東構成,不是加盟商一個人說了算;門店向總部支付的管理服務費用,不是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據營業情況按月支付,以減少門店的負擔;由於總部(也包括總部的股東)擁有門店股份,總部擁有管理和服務的權限,同時也承擔相應義務;跟加盟商相比,總部給門店更多、更深入和更持續的指導和服務。

那麼,總部賺什麼錢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決定了“合夥制”這個遊戲能不能玩下去,玩多久。

福建很多小餐飲,一開始兩三年總部是不賺錢的。

總部的利益來自於門店陸續支付的品牌使用費、管理服務費和原物料配送費等,如果門店盈利能力差,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總部很難支撐;如果總部從門店收取過多的費用,會讓門店盈利能力差,最終也無法形成規模。

總部的盈利模式,本質上是“財散人聚,先舍後得,利他利己”。

讓門店先賺錢,把人氣聚起來,以點帶面,逐漸形成規模。

總部從虧損、略盈利到持續穩定盈利。

所以,合夥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一門平衡的藝術,一場利益的博弈,考驗創始人的智慧、定力和格局。

/ 03 /

如何讓“合夥制”不走歪?

總部要做VS不要做的事

如何讓“合夥制”符合初衷,利他利己呢?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避免掉入哪些坑?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

1.樹立企業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願景和使命真不是虛的,你相信了,它就有力量。

人真的不是挖來的,是吸引來的。總部要持續不斷地輸出正確的、利他的價值觀,避免店長急功近利。

2.打造門店盈利模型

“合夥制”能不能成功,關鍵看門店能不能賺錢。門店的盈利模型,需要總部綜合考慮定位、產品、營銷策略、成本等因素,快速打造出來。

3.打造真正的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讓員工創業更簡單。

總部的組織儘量扁平化,圍繞門店的需求去支持和服務。

4.把店長當成老闆去培養和支持

稻盛和夫設立阿米巴的初衷之一,就是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分擔他的責任。我們希望店長像老闆一樣拼命和有遠見,問題是,總部像培養老闆一樣培養他們的思維和格局了嗎?

5.設立員工的晉升通道和收入增長體系。

通過賽馬機制、師徒機制等裂變機制,給優秀員工開放更多門店股份,直至分公司、子公司和總部股份,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和精神幸福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員工創業需要有人推一把,總部先樹立起“勵志合夥人”榜樣吧!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總部要避免的坑有哪些?

1.財務不透明

“合夥制”能夠持續運轉的首要前提,是財務足夠透明。“算清賬分好錢”才能讓人信任。沒有信任,“合夥制”無從談起,更不要說持續運轉。

2.過多吞噬門店的利益

創始人不可貪婪,門店賺錢了不要覺得自己虧了;不可短視,門店生意不好要及時扶持。總部如果把利益點往前挪,讓利益相關者方向不一致,後面就沒人和你玩了。在利益面前,再大的老闆也是學生。

3.沒有契約精神

如果所有合夥人都能在各自的權、責、利以及退出機制上達成共識,且遵守規則,其實不需要協議也可以。

問題是,這樣的合夥人多嗎?可能總部也無法保證自己說到就能做到。所以一紙協議是最低成本的道德約束,以免生意很好或者生意不好時大家都來扯皮,把精力都耗在內鬥上。

4.無法給到門店持續支持,變成最壞的擴張模式

傳統加盟是找陌生人加盟,“合夥制”是讓內部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加盟”,但無論哪種加盟,要想成功,本質上都需要總部持續不斷地提供支持和輔導。

如果創始人初心不正或者走歪了,殺熟比殺生更讓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合夥制”也將變成最壞的擴張模式。


"

福建餐飲尤其是福州小餐飲這幾年備受矚目,外地餐飲人都很好奇,聽說福州每年誕生300個品牌,一個品牌3年就幹出100家店,不是直營也不是傳統加盟,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靠“合夥制”。對於“合夥制”,我想站在獨立的角度聊一聊,也許不夠準確,希望拋磚引玉,對餐飲人有所啟發。

/ 01 /

機制的成功都離不開合適的土壤

為什麼福建小餐飲最愛用“合夥制”,玩得最666呢?這跟福建的“土壤”息息相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迫使第一代閩商為生計而遠走他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受“海洋文化”的長期薰陶,閩商的血液裡融入了“野蠻成長、愛拼會贏、敢冒風險、善觀時變、抱團發展”的精神。

尤其是抱團發展,受政策原因影響,加之閩地資源又少,閩商只能家族宗親抱團起來往外闖。

有個形象的說法,“閩”字是一道門加一條蟲,像福建三面環山,人困在這裡是一條蟲,出了這山,有光,蟲就能變成龍。

因此,不是福建餐飲人愛用“合夥制”,是閩商很早就在各行各業抱團起來運用“合夥制”,幾百年來也逐漸培育了“合夥制”的適宜土壤。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02 /

餐飲合夥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餐飲想要做大做強,直營和加盟是傳統模式。

全直營對資金需求高,發展速度較慢,跑起來比較重,優點是總部把控能力強;傳統加盟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迅速拓店,但是在中國,加盟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弱,人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歸根結底,餐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不需要萬里挑一去尋找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錢”和“人”的問題——有大量錢去開店,有大量人願意持續去經營好店。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人自動自發去幹,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

福建餐飲人在摸索的道路上找到了“合夥制直營管理”這種模式,也可以叫“類直營”、“類加盟”——

總部充當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吸引認可總部價值觀的店長和員工參與門店的投資和經營,同時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投資門店;

門店接受總部的指導和服務,總部設立一種盈利模式,讓門店先受益、總部形成規模後受益,從而達到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互相獲利,形成閉環。

這種模式如何解決“錢”和“人”的問題,同時規避加盟的弊端呢?這裡要解決三個問題。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錢的問題——錢不好找,但也最好找

福建的投資土壤好,民間資本相當活躍,一家餐廳投資額度不大,尤其是小餐飲,幾十萬即可。關鍵是先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進來。

哪些是利益相關者?

所有幫助企業發展的外部人員,都可以說是利益相關者。

比如找店的開發團隊、提供店面的房東、施工人員、上游供應商等,還有編外智庫,像策劃師、設計師、培訓師,甚至那些認可你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不僅貢獻智慧和資源,如果還願意小投一點,那說明這個品牌首先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別小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冒險,品牌從0到1,從1到10,也許就這麼轉起來了。員工開始可能沒什麼錢,如果生意好,看到這些人賺錢了,也會想辦法湊錢投資。

利益相關者一般只投資門店,每個人佔股不多,也不參與經營管理。

總部通過協議約定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門店交給更專業的店長和員工打理。

為什麼要吸引利益相關者加入呢?

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信任背書,也是資源的傾斜,同時能起到帶頭作用,營造出共建創業平臺的氛圍。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人的問題——解決意願度和專業能力問題

店開起來了,如何讓內部員工自動自發、可持續地把店經營好?這是最難的。

產品好是基礎和前提,但這個不是最核心因素,關鍵是通過員工的長期經營,產品和服務能夠保持好,跟原來一樣好。經營的本質是經營顧客的信任,因為顧客信任,他才願意持續為你買單,如果產品和服務不穩定,信任就會慢慢垮塌。

如何讓員工自願地、不需要總部過多操心和管控,擁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意願和能力呢?

這個問題掰開了,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意願度問題,一個是專業能力問題。

經營餐廳很苦逼,意願度問題是重中之重。而意願度問題,咋一看是執行力問題,本質是利益問題。

我們總想讓員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如果員工執行力不夠,我們通常埋怨他們責任心不夠,可執行力的背後是什麼呢?是“有關係”三個字。關係越深,他就越有意願度,也就越有執行力。

有關係是因,執行力是果,大多數時候可能跟責任心無關。

如何讓員工跟經營有關係?

不可免俗——先跟錢發生關係。

投錢投人投心,錢投越多,股份越多,心投越多,關係就越深,自然就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我們常聽老闆說,實行了“合夥制”以後,一些以前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浪費、飛單等,店長投資做大股東後,基本沒發生,因為這麼做沒啥意義。跟他有關係,他比你還操心。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那麼,如何讓員工投資,尤其是讓關鍵崗位的店長和廚師長投資呢?

這個真不是讓不讓的問題,是能不能吸引的問題。

投資從來無法強迫,只能靠吸引。

說白了,一開始就是靠創始人的人格魅力,畢竟投資的本質是投人,利益相關者也好,員工也好,首先是奔著創始人去的。

創始人讓人相信他行,就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追隨。

創始人憑什麼讓人相信他行呢?

如果創始人過往的創業經歷不錯,尤其是餐飲行業的創業經歷,那這個問題的難度會下降很多;如果從0開始,跨界創業,那一開始確實比較難。

從0到1,甚至從1到10,創始人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拿出令人信服的結果。如果門店一開始就不賺錢,說明問題很多,那就不應該讓更多人來承擔風險。

一旦創業平臺搭建起來,創業氛圍有了,店長找到感覺和狀態,門店和總部就會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依賴關係,共生共存。甚至不存在控不控制的問題,店長自然會積極主動向總部要支持。

一些餐飲品牌經過初創期,自然而然形成了“想當店長和廚師長必須要投資創業”的理念,某種程度上也淘汰掉那些沒有財力或者不願承擔風險的店長。

平臺聚焦在那些認可創業理念、願意承擔風險的人身上,持續不斷投入,最終這些人也會反哺給平臺。

解決了意願度問題,其實就化解了大部分經營管理的阻力,接下來是專業能力問題。

提升店長的專業能力水平,關鍵在於總部能給店長提供多大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一個店長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總部要先捨得投入和花錢的過程,畢竟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急不得。

總部要打造一個分工協作的服務後臺,通過職能部門的協助,讓店長操心事少一些,專注經營好顧客的信任。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 管理的問題—總部直營管理,賺合理的錢

“合夥制”其實也符合加盟的一些特徵,區別在於:

門店由多股東構成,不是加盟商一個人說了算;門店向總部支付的管理服務費用,不是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據營業情況按月支付,以減少門店的負擔;由於總部(也包括總部的股東)擁有門店股份,總部擁有管理和服務的權限,同時也承擔相應義務;跟加盟商相比,總部給門店更多、更深入和更持續的指導和服務。

那麼,總部賺什麼錢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決定了“合夥制”這個遊戲能不能玩下去,玩多久。

福建很多小餐飲,一開始兩三年總部是不賺錢的。

總部的利益來自於門店陸續支付的品牌使用費、管理服務費和原物料配送費等,如果門店盈利能力差,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總部很難支撐;如果總部從門店收取過多的費用,會讓門店盈利能力差,最終也無法形成規模。

總部的盈利模式,本質上是“財散人聚,先舍後得,利他利己”。

讓門店先賺錢,把人氣聚起來,以點帶面,逐漸形成規模。

總部從虧損、略盈利到持續穩定盈利。

所以,合夥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一門平衡的藝術,一場利益的博弈,考驗創始人的智慧、定力和格局。

/ 03 /

如何讓“合夥制”不走歪?

總部要做VS不要做的事

如何讓“合夥制”符合初衷,利他利己呢?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避免掉入哪些坑?

►總部要做哪些正確的事?

1.樹立企業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願景和使命真不是虛的,你相信了,它就有力量。

人真的不是挖來的,是吸引來的。總部要持續不斷地輸出正確的、利他的價值觀,避免店長急功近利。

2.打造門店盈利模型

“合夥制”能不能成功,關鍵看門店能不能賺錢。門店的盈利模型,需要總部綜合考慮定位、產品、營銷策略、成本等因素,快速打造出來。

3.打造真正的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讓員工創業更簡單。

總部的組織儘量扁平化,圍繞門店的需求去支持和服務。

4.把店長當成老闆去培養和支持

稻盛和夫設立阿米巴的初衷之一,就是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分擔他的責任。我們希望店長像老闆一樣拼命和有遠見,問題是,總部像培養老闆一樣培養他們的思維和格局了嗎?

5.設立員工的晉升通道和收入增長體系。

通過賽馬機制、師徒機制等裂變機制,給優秀員工開放更多門店股份,直至分公司、子公司和總部股份,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和精神幸福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員工創業需要有人推一把,總部先樹立起“勵志合夥人”榜樣吧!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總部要避免的坑有哪些?

1.財務不透明

“合夥制”能夠持續運轉的首要前提,是財務足夠透明。“算清賬分好錢”才能讓人信任。沒有信任,“合夥制”無從談起,更不要說持續運轉。

2.過多吞噬門店的利益

創始人不可貪婪,門店賺錢了不要覺得自己虧了;不可短視,門店生意不好要及時扶持。總部如果把利益點往前挪,讓利益相關者方向不一致,後面就沒人和你玩了。在利益面前,再大的老闆也是學生。

3.沒有契約精神

如果所有合夥人都能在各自的權、責、利以及退出機制上達成共識,且遵守規則,其實不需要協議也可以。

問題是,這樣的合夥人多嗎?可能總部也無法保證自己說到就能做到。所以一紙協議是最低成本的道德約束,以免生意很好或者生意不好時大家都來扯皮,把精力都耗在內鬥上。

4.無法給到門店持續支持,變成最壞的擴張模式

傳統加盟是找陌生人加盟,“合夥制”是讓內部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加盟”,但無論哪種加盟,要想成功,本質上都需要總部持續不斷地提供支持和輔導。

如果創始人初心不正或者走歪了,殺熟比殺生更讓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合夥制”也將變成最壞的擴張模式。


不靠加盟3年開100家店,一種門店新玩法正流行


總結一下:

餐飲合夥制就是總部作為一個創業平臺和服務中心,讓利益相關者+門店員工+總部職能部門員工成為門店合夥人,再成為n個門店合夥人。

總部利益點往後挪,先扶持門店賺錢,後期通過規模優勢賺產業鏈的錢,總部和門店互相依賴,共生共存。

至於門店的合夥比例問題,原則上就是讓做的人持股越多越好,沒有固定的比例。

小店小投資,店長廚師長多投一些;大店大投資,他們資金有限就少投一些。總部資金能力強的話,完全可以借款給優秀員工投資。

總部鼓勵和支持店長孵化店長,讓那些能夠帶出徒弟的店長,擁有更大的投資權限,傾斜給他們更多的資源。

“合夥制”本身不復雜,不是什麼祕密,也不是說比直營或者加盟好,更不是企業只要設立了“合夥制”,3年就能開100家。

現在的餐飲業,靠用一個機制就能成功的幾乎沒有。

而任何機制的設立,需要與企業的戰略和動機相匹配,否則達不到效果,又浪費了資源。

閩商幾百年來開疆闢土,享譽全球,也譭譽參半;福建小餐飲像福州的“榕樹”一樣,落地生根,合力支撐,野蠻成長,生命力強,但是福建小餐飲也不是神話,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目前幾乎止步於二線城市,無法與一線品牌相媲美。

從草根到崛起,從做大到做強,從品牌勢能窪地到高地,福建餐飲人還任重道遠。


作者:洪鳳平 餘蘭平 來源:洪律餐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