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陶瓷 北宋 宋朝 陶器 弘越文化 弘越文化 2017-09-17

耀州窯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窯址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所以稱為耀州窯。據悉,耀州窯始燒於唐代,北宋時達到鼎盛,元代開始轉型,終於民國。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青釉刻花瓶

耀州窯始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製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胎質稍鬆,呈灰色,釉質失透,有乳濁感,採用劃花裝飾,紋飾題材多為水波與花草紋。晚唐、五代盤、碗一般採用支釘支燒,通體滿釉,足內有3個支釘痕。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五代以燒青釉為主,器物的造型、釉色、紋飾帶有明顯模仿越窯風格。有碗、盞託、執壺、花口杯、套盒等,並有“官”字款碗。

宋代時,耀州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燒青瓷為主,其次燒醬釉、黑釉、白釉。器型有碗盤、碟、洗、缽、杯、盞、託爐、注子、注碗、硯、硯滴、瓷塑等。裝飾上以刻花、印花最具特色,還有劃花、鏤雕、貼塑等。紋飾有纏枝蓮花、菊花、牡丹、把蓮、海水游魚、飛鶴、博古、嬰戲等。刻花、印花技法對其他窯影響最大。宋代晚期以青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紋碗

到了金代,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黃。大量使用陶範印花,滿布器面的花紋逐漸減少,而在盤、碗內壁,大量出現菊花、蓮花、水波、魚鴨紋等,構圖簡單,呈圓圈形。金、元時期一般採用疊燒,盤、碗內有疊燒痕,也有用一缽一器裝燒的,則僅足端無釉。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

元代器形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淺,足較寬,似玉環底足,足內心有乳 狀凸起。前期胎呈土白、土黃、黃白色,底足露胎部位呈土黃色、棕黃色或棕紅色,釉多呈薑黃色,少數為青黃色,器內滿釉,多數有瑟圈,器外薑黃釉施釉部位,初期與金代相似,為通體施釉,外底心亦施薄釉,隨後改為外底和器足無釉露胎,還燒黑釉、醬釉、茶葉沫釉、白釉及少數白地黑花瓷。後期和明代變化很大,薑黃釉瓷已降為少數,胎釉更為衰落,胎多呈土白、土黃色,底足露胎部位往往為棕紅、棕褐色;青釉除薑黃色外,還見黃色、黃褐色、青褐色等;器外少見滿釉。多施釉不到底,腹下露胎現象;此時,多見白地黑花瓷,還有白釉、黑釉、醬釉和茶葉沫釉瓷,器物施釉部位,大體與同時期薑黃釉瓷相似。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印花碗

清代陳爐窯在傳承傳統制瓷技藝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其產品除白地黑花、黑瓷和白瓷外,還創燒了香黃釉瓷以及黃白、黑白複色釉瓷等特色品種。

清代晚期到民國初期則出現了具有當地特色且廣受民眾青睞的青花瓷,裝飾特徵是各類富有民間色彩的文字題款的廣泛流行和運用,豐富了陳爐窯的內涵。但最終停燒於民國。

耀州窯不同年代的特點

耀州窯青釉刻海水鴨紋碗

直到20世紀70年代,在李國楨等專家的幫助下,恢復了耀州窯的傳統技藝,生產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蘭花瓷、鐵鏽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為銅川市的支柱產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