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採用灌水翻耕重新種植的桃園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麼價格?”我追根問底。

“8年前是12個賣100元,這個價格大概持續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時候是60元。2010年後基本就120元,一直維持到現在。浦東新區農協的指導價是140元,我沒有按指導價賣的,都是老客戶,就像朋友一樣的。”

“那這麼多年的生產成本有什麼變化嗎?”

“主要的成本變化還是在人工。”傅建軍回憶道:“從2005~2010年,每年最多漲個10%左右,但從2010年之後漲幅就特別快。最開始我們一個人工就15元,現在一個小時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幹到一半給你說,老闆我不幹了,這個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給他加工資,你想得通他就幹;想不通他就走了,因為有下一家在等他。”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採用灌水翻耕重新種植的桃園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麼價格?”我追根問底。

“8年前是12個賣100元,這個價格大概持續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時候是60元。2010年後基本就120元,一直維持到現在。浦東新區農協的指導價是140元,我沒有按指導價賣的,都是老客戶,就像朋友一樣的。”

“那這麼多年的生產成本有什麼變化嗎?”

“主要的成本變化還是在人工。”傅建軍回憶道:“從2005~2010年,每年最多漲個10%左右,但從2010年之後漲幅就特別快。最開始我們一個人工就15元,現在一個小時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幹到一半給你說,老闆我不幹了,這個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給他加工資,你想得通他就幹;想不通他就走了,因為有下一家在等他。”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向上海市林業總站果樹科負責人介紹葡萄園的情況

“你的園子剛進入豐產期的時候,勞動力成本佔多少?”我繼續問道。

“不多的,這個成本我每年都會核算,像最早的時候種‘藤稔’,一串葡萄的成本0.8元,兩年過後漲到1~1.2元,能賣6元一串;現在一串葡萄的成本差不多要3元多,我一直賣12元/斤,7畝地每年的收入基本穩定在20~22萬元之間。”

2017年的時候,由於老伴要回家帶孫子,傅建軍一個人管不過來,又請不到合適的工人,就先把這7畝葡萄園承包出去了。已經轉給他人的葡萄園也改接了一部分“陽光玫瑰”,產量留得很高;變成“夏紅”的“夏黑”還掛在樹上,大穗大粒。因為葡萄園的承包者和桃園的承包者都不是本地人,在上海沒有固定的消費群體,所以都採用路邊擺攤的銷售模式。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採用灌水翻耕重新種植的桃園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麼價格?”我追根問底。

“8年前是12個賣100元,這個價格大概持續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時候是60元。2010年後基本就120元,一直維持到現在。浦東新區農協的指導價是140元,我沒有按指導價賣的,都是老客戶,就像朋友一樣的。”

“那這麼多年的生產成本有什麼變化嗎?”

“主要的成本變化還是在人工。”傅建軍回憶道:“從2005~2010年,每年最多漲個10%左右,但從2010年之後漲幅就特別快。最開始我們一個人工就15元,現在一個小時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幹到一半給你說,老闆我不幹了,這個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給他加工資,你想得通他就幹;想不通他就走了,因為有下一家在等他。”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向上海市林業總站果樹科負責人介紹葡萄園的情況

“你的園子剛進入豐產期的時候,勞動力成本佔多少?”我繼續問道。

“不多的,這個成本我每年都會核算,像最早的時候種‘藤稔’,一串葡萄的成本0.8元,兩年過後漲到1~1.2元,能賣6元一串;現在一串葡萄的成本差不多要3元多,我一直賣12元/斤,7畝地每年的收入基本穩定在20~22萬元之間。”

2017年的時候,由於老伴要回家帶孫子,傅建軍一個人管不過來,又請不到合適的工人,就先把這7畝葡萄園承包出去了。已經轉給他人的葡萄園也改接了一部分“陽光玫瑰”,產量留得很高;變成“夏紅”的“夏黑”還掛在樹上,大穗大粒。因為葡萄園的承包者和桃園的承包者都不是本地人,在上海沒有固定的消費群體,所以都採用路邊擺攤的銷售模式。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在瞭解葡萄園承包戶的行情

“他們這二年的效益跟你原來的效益相比如何?”我好奇地問道。

“那肯定要差,像葡萄園第一年的效益差不多隻有我的一半。”傅建軍接著說:“在這個片區裡,我的面積是最少的。像桃園,這裡有10畝的、有20畝的、有40畝的、有80畝的,但是我5畝的產值是要超過10畝的,效益是要超過20畝的。這個差距在2013年之前還沒這麼大,2013年以後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我始終保持這個收益水平,而他們的收益卻越來越低了。”

“如果讓你來經營10畝或者20畝,效益也是這個比例嗎?”

“不行。”傅建軍非常痛快地應道:“銷售方面會有問題,我掌握的客戶群就對應我這點面積。”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採用灌水翻耕重新種植的桃園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麼價格?”我追根問底。

“8年前是12個賣100元,這個價格大概持續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時候是60元。2010年後基本就120元,一直維持到現在。浦東新區農協的指導價是140元,我沒有按指導價賣的,都是老客戶,就像朋友一樣的。”

“那這麼多年的生產成本有什麼變化嗎?”

“主要的成本變化還是在人工。”傅建軍回憶道:“從2005~2010年,每年最多漲個10%左右,但從2010年之後漲幅就特別快。最開始我們一個人工就15元,現在一個小時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幹到一半給你說,老闆我不幹了,這個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給他加工資,你想得通他就幹;想不通他就走了,因為有下一家在等他。”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向上海市林業總站果樹科負責人介紹葡萄園的情況

“你的園子剛進入豐產期的時候,勞動力成本佔多少?”我繼續問道。

“不多的,這個成本我每年都會核算,像最早的時候種‘藤稔’,一串葡萄的成本0.8元,兩年過後漲到1~1.2元,能賣6元一串;現在一串葡萄的成本差不多要3元多,我一直賣12元/斤,7畝地每年的收入基本穩定在20~22萬元之間。”

2017年的時候,由於老伴要回家帶孫子,傅建軍一個人管不過來,又請不到合適的工人,就先把這7畝葡萄園承包出去了。已經轉給他人的葡萄園也改接了一部分“陽光玫瑰”,產量留得很高;變成“夏紅”的“夏黑”還掛在樹上,大穗大粒。因為葡萄園的承包者和桃園的承包者都不是本地人,在上海沒有固定的消費群體,所以都採用路邊擺攤的銷售模式。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在瞭解葡萄園承包戶的行情

“他們這二年的效益跟你原來的效益相比如何?”我好奇地問道。

“那肯定要差,像葡萄園第一年的效益差不多隻有我的一半。”傅建軍接著說:“在這個片區裡,我的面積是最少的。像桃園,這裡有10畝的、有20畝的、有40畝的、有80畝的,但是我5畝的產值是要超過10畝的,效益是要超過20畝的。這個差距在2013年之前還沒這麼大,2013年以後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我始終保持這個收益水平,而他們的收益卻越來越低了。”

“如果讓你來經營10畝或者20畝,效益也是這個比例嗎?”

“不行。”傅建軍非常痛快地應道:“銷售方面會有問題,我掌握的客戶群就對應我這點面積。”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大穗大粒的“陽光玫瑰”和“夏黑”葡萄

“5畝對你是最合適的?”我又提到這個曾經讓無數人心血澎湃的面積。

傅建軍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數量不夠,我情願到外面去採購,我只要挑好的,我指導過的,或者我熟悉的……所以剛才講的這個效益裡邊還有一部分是商品買賣產生的差價。”

“面積不會擴大?如果再回到你身強力壯的時候。”我繼續追問道。

“不宜大。”傅建軍堅定地說。

作者簡介

清揚,1991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高級農藝師,《中國果業信息》專欄作者,2014年12月創辦《花果飄香》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入駐《今日頭條》,2018年11月獲“2018年度十大三農頭條號”稱號。

"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傅建軍

“五畝……”

自從“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案例被廣泛傳播之後,只要一聽到“五畝”,我就會會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畝”果園是在上海浦東新區傅建軍的桃園,一年的效益還買不起大奔,不過也挺不錯了,18~20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穩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萬元。

五個品種:“大團蜜露”“新鳳蜜露”“春曉”“川中島”,還有一點“錦繡”黃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錦繡”黃桃,擺放在馬路邊上叫賣。

“你就通過這種形式銷售的嗎?”我指著馬路邊很不起眼的攤位問道。

“不是的。”傅建軍應道:“我都是小包裝賣老客戶,今年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把這片桃園承包給他們了,他們就放在馬路邊上賣。”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左)在指導新承包者種植桃樹

“能賣完嗎?”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馬路邊設攤銷售的模式。

“能賣完,但今年有點壓力了。”傅建軍提到今年新出臺的“土地減量化”政策,絕大多數的民辦私營企業都被拆遷,往年川流不息的馬路已經變得空空蕩蕩了。

“以前像我這一條路上有十幾家企業,一個小老闆一年來三五次很正常的,他們要送客戶。比如每次拿個10箱,一個老闆拿個50箱,10個老闆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這個,也是很大的量。”傅建軍補充道。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邊擺著的廣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費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維還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邊攤的銷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這種模式的主要消費群體。

“對,關鍵是廠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團購沒有了,小企業這一塊也沒有了。”雖然傅建軍已經置身事外了,但對這幾年市場的變化依然心有牽掛。

<<<

傅建軍是2000年開始轉入這個行業的,用他自己的話,是純粹因為生計建果園種果樹的。除了這5畝桃園,他還同時種了7畝葡萄。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很會專研,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技術老師,2014年被上海市林業總站評為“上海林果鄉土專家”。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牆上掛著的“鄉土專家生產示範園”牌子

我從他這片已經19年的桃樹依然健壯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來看看我這幾棵桃樹有什麼不一樣?”他蹲下身指著面前的桃樹問我,我沒看出端疑,只是覺得這片19年樹齡的桃園依然維持這幅生機勃勃的園相著實不容易。

見我沒啃聲,傅建軍跟我說:“這幾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的時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試驗,我在根部萌發的根櫱上進行嫁接,然後慢慢把旁邊老枝條鋸掉,基本上三年時間就能完成老樹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主幹有點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樹鋸掉,新樹冠會長得更快,也不會長偏了。”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過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幹

“你是逐步更新的。”經他這麼一解讀,我發現其中奧妙了。不僅是有些樹體的主幹有點斜,而且有些樹體還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個主幹。

“對,我是看到哪棵樹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這樣對產量就沒有任何影響。前幾年市裡搞老果園改造項目,每畝補貼5000元,要求把老樹全部砍掉,灌水幾個月,再放幹翻耕重新種,我說我不要補貼,如果砍掉了,三年就這2.5萬元的補貼,但是如果像我這樣改造的話,年年都在生產。”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種的桃樹明顯生長不良

說完,他轉過身指著身後的幾株看上去明顯瘦弱的桃樹說:“這三棵桃樹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樹後重新把小苗種上去的作對比用的,你看就是長不起來。我大哥那片桃園就是按照市裡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種到現在已經是第6年了,這種方法比直接種好一點,但樹體還是長得不整齊,產量一直上不去。”

<<<

“這麼多年種下來哪幾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項規定’前面幾年嗎?”這是上海絕大多數果園主的共識。

“我一直很穩定。”傅建軍說:“他們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團購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戶,所以這幾年的效益是很穩定的。”

“那價格呢?”

“價格我也8年沒變過了,12個裝的一盒120元,特級的8個裝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裝100元,10元一斤。”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採用灌水翻耕重新種植的桃園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麼價格?”我追根問底。

“8年前是12個賣100元,這個價格大概持續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時候是60元。2010年後基本就120元,一直維持到現在。浦東新區農協的指導價是140元,我沒有按指導價賣的,都是老客戶,就像朋友一樣的。”

“那這麼多年的生產成本有什麼變化嗎?”

“主要的成本變化還是在人工。”傅建軍回憶道:“從2005~2010年,每年最多漲個10%左右,但從2010年之後漲幅就特別快。最開始我們一個人工就15元,現在一個小時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幹到一半給你說,老闆我不幹了,這個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給他加工資,你想得通他就幹;想不通他就走了,因為有下一家在等他。”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向上海市林業總站果樹科負責人介紹葡萄園的情況

“你的園子剛進入豐產期的時候,勞動力成本佔多少?”我繼續問道。

“不多的,這個成本我每年都會核算,像最早的時候種‘藤稔’,一串葡萄的成本0.8元,兩年過後漲到1~1.2元,能賣6元一串;現在一串葡萄的成本差不多要3元多,我一直賣12元/斤,7畝地每年的收入基本穩定在20~22萬元之間。”

2017年的時候,由於老伴要回家帶孫子,傅建軍一個人管不過來,又請不到合適的工人,就先把這7畝葡萄園承包出去了。已經轉給他人的葡萄園也改接了一部分“陽光玫瑰”,產量留得很高;變成“夏紅”的“夏黑”還掛在樹上,大穗大粒。因為葡萄園的承包者和桃園的承包者都不是本地人,在上海沒有固定的消費群體,所以都採用路邊擺攤的銷售模式。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軍在瞭解葡萄園承包戶的行情

“他們這二年的效益跟你原來的效益相比如何?”我好奇地問道。

“那肯定要差,像葡萄園第一年的效益差不多隻有我的一半。”傅建軍接著說:“在這個片區裡,我的面積是最少的。像桃園,這裡有10畝的、有20畝的、有40畝的、有80畝的,但是我5畝的產值是要超過10畝的,效益是要超過20畝的。這個差距在2013年之前還沒這麼大,2013年以後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我始終保持這個收益水平,而他們的收益卻越來越低了。”

“如果讓你來經營10畝或者20畝,效益也是這個比例嗎?”

“不行。”傅建軍非常痛快地應道:“銷售方面會有問題,我掌握的客戶群就對應我這點面積。”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大穗大粒的“陽光玫瑰”和“夏黑”葡萄

“5畝對你是最合適的?”我又提到這個曾經讓無數人心血澎湃的面積。

傅建軍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數量不夠,我情願到外面去採購,我只要挑好的,我指導過的,或者我熟悉的……所以剛才講的這個效益裡邊還有一部分是商品買賣產生的差價。”

“面積不會擴大?如果再回到你身強力壯的時候。”我繼續追問道。

“不宜大。”傅建軍堅定地說。

作者簡介

清揚,1991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高級農藝師,《中國果業信息》專欄作者,2014年12月創辦《花果飄香》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入駐《今日頭條》,2018年11月獲“2018年度十大三農頭條號”稱號。

一位鄉土專家的忠告:若想果園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