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宋朝 高俅 水滸傳 蘇軾 腦洞可以打開 2017-05-28

三個歷史系統

所謂歷史,有三種形式同時存在:正史、野史、文藝作品(評書、小說、戲劇等)。

正史也有瑕疵,但基本可靠。我們查資料、寫論文,只能憑藉正史。野史內容新奇,好聽好看,但不可靠,不能作為正式憑據。文藝作品,基本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為了博眼球,任意發揮,隨處塗改,哪管天理人事。

影響比較大的文藝作品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飛傳》、《楊家將》等,把大漢丞相曹操寫成白臉奸臣,把一群土匪寫成英雄好漢,把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形象化、臉譜化,對我們的歷史觀造成了多年的誤導。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曹操畫像

這三種歷史,根本不在一個話語體系中,如果交叉就會發生誤會、爭論。比如有人說曹操、秦檜是奸臣;另一個人說曹操是偉大的政治家,秦檜是能臣、忠臣,這就風馬牛不相及了。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戲曲中的曹操

一個歷史學教授寫論文,他一定要根據正史。如果他給某個劇組當編劇,就可以查閱野史、文藝作品了。所以說,三種形式的歷史系統平行不悖,但絕對不能交叉。

迫害梁山好漢的壞蛋?

《水滸傳》中有一個反面人物高俅,是市井流氓,因會拍馬屁、諂媚上司,當了位高權重的太尉。他用各種手段陷害林沖和梁山好漢,手段毒辣、精巧,集天下惡人之大成。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高俅畫像

但《水滸傳》只是文藝作品,不是正史。真實的高俅又如何呢?

一介書僮

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史”(書僮)。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蹴鞠也踢得好。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從禮部尚書的位置調往河北定州做太守。他臨行前將高俅推薦給好朋友曾布(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弟弟,後任宰相)。但曾布表示家中僕人已足夠。蘇軾又推薦給另一個朋友王詵。

王詵是神宗趙頊的妹夫,是哲宗趙煦、徽宋趙佶的姑夫,當時的書畫大家。因為愛好書畫藝術的緣故,他與當時的端王趙佶、蘇軾等人都是好朋友。

在這幾個好朋友的日常交往中,高俅又進了端王趙佶的府中。

飛黃騰達

高俅飛黃騰達之日,恰恰是蘇軾遭遇滅頂之災之時。在這期間,蘇軾在舊黨與新黨的鬥爭中,屢次被貶,到廣東惠州、海南島儋州任職。高俅對蘇軾一直感恩,“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蘇軾的子孫在那樣的逆境中能得到朝廷高官的庇護,實屬不易。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蘇軾

1100年正月,哲宗皇帝去世,他的十一弟端王趙佶繼位,即宋徽宗。徽宗登基後,朝中保守派與變法派鬥得正歡,但他還是馬上妥善安置自己的老朋友。

正在偏遠荒涼的海南島的蘇軾,被安置到廉州(廣西合浦),這裡自漢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繁榮的商埠,條件很好。第二年又讓蘇軾回京復任朝奉郎。可惜那時沒有高鐵飛機,蘇軾舟馬勞頓,經過江蘇常州時病死。

至於高俅,徽宗讓他樞密院(相當於國防部)工作。崇寧四年(1105),高俅以客省使(負責接待外賓)的身份隨團出使遼國。回國後又讓他到西北邊帥劉仲武軍中歷練。

1108年,童貫、劉仲武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徵僕哥,收復了積石軍。這次勝利使很多人受到獎賞,其中也有高俅。他被調回京城,到禁軍任職,逐漸做到殿帥,掌管禁軍達20餘年。

掌管禁軍 

高俅是徽宗的嫡系,很熟悉徽宗的習慣愛好。他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東京夢華錄》載,高俅主持爭標競賽,“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頗為熱鬧,讓徽宗看了十分滿意。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宋朝禁軍

高俅除了擅長玩政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忘舊恩。除了對蘇軾後人多有照顧,也善待劉仲武及其子弟。

政和五年(1115)劉仲武率十萬大軍攻打西夏,大敗而回。但他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說了好話。劉仲武死後,高俅又極力向徽宗推薦其子劉錡擔任大將。後來劉錡為南宋抗金立下赫赫戰功。

與梁山好漢無關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起義於河北,次年轉戰南下江蘇淮安地區,在連雲港西南部被知州張叔夜伏擊,擒其副賊,宋江投降。

規模更大的是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臘在浙江起義,建立政權,攻佔青溪縣城、睦州、歙州。徽宗派童貫統率數十萬原準備攻遼的大軍,迅速南下。次年四月二十六日,方臘為韓世忠所俘,起義失敗。方臘被解往首都開封,於八月下旬被殺害。

這兩次起義,高俅都沒有參加征討。

病死開封

1125年8月,金兵攻宋。12月,徽宗退位,太子趙桓即位,改年號為靖康。

1126年正月初三,金兵渡過黃河,徽宗連夜南逃。童貫、高俅各帶領一支部隊與之在泗州匯合。

隨後,“高俅以禁衛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貫保護徽宗繼續南下。

被後人冤枉千年的高俅

這次南遷在朝廷高層引起震動,必須追究責任,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開始了。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樑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說“六賊異名同罪”,請把他們處死,“傳首四方,以謝天下”。於是這六人相繼被殺。

高俅率軍鎮守泗州一段時間後,戰事緩和,他因病回到開封,在家中死去。

高俅死前擔任“開府儀同三司”,是文散官的最高官階,從一品,相當於太師、太傅、太保。因為級別很高,按照禮儀規定,皇帝應掛服舉哀。

但太學博士李若水上書反對:“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他揭發高俅將軍營的地皮建成私宅,而且把禁軍當作私役,給自己幹私活。

於是徽宗與欽宗都沒有參加高俅的喪禮。

蓋棺論定

當時人對高俅的評價是大節無虧,總體上還算是一個好人。

後人根據《水滸傳》等文藝作品,認為高俅因踢得一腳好球而得到皇帝寵愛以至平步青雲,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為官弄權上還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數十年而不倒。

在文官特別是諫官地位很高的宋朝,高俅並沒有明顯的罪行被人追究,只是最後的喪禮降低了規格,這說明他並沒有太大的過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