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陳子昂的問題:怎樣欣賞陳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題主所說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但是現代人未必知道,總以為是詩人的原創。南宋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說過: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陳子昂這兩句或者說整首詩,都脫胎於南北朝謝朓的一首作品。

"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陳子昂的問題:怎樣欣賞陳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題主所說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但是現代人未必知道,總以為是詩人的原創。南宋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說過: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陳子昂這兩句或者說整首詩,都脫胎於南北朝謝朓的一首作品。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一、《春夜別友人》 簡析

這兩句詩出自於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及第,年方24歲。這兩首詩應該是在此前陳子昂離開家鄉時的作品。我們先看看陳子昂的作品再去比較一個謝朓的原作。

1、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起句是對仗,不但是上下聯對仗,而且還是句中對。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這首詩的前三聯都是句中對。第一句寫的是夜宴送別,杯盤交錯。

2、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出句要注意,思,是仄聲,離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思,作為仄聲時,多用作名詞,例如秋思、離思。用作動詞時一般是平聲,如相思。動詞作仄聲的思,最有名的是:一弦一柱思華年。

注意上下聯其實是有區別的,從句子結構看似乎都是主謂賓結構:別路--繞--山川。但是“離堂思琴瑟”的意思是“(在)離堂(人)思琴瑟。

上聯典出詩經《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這兩句表示賓主雙方喝起來通宵達旦,不忍分別。說這兩句是千古名句有點誇張。

隱,表示月亮落下;沒,表示星河漸漸消失在黎明的天空。這兩個字下得準。上下聯都省略了一個(於)字:明月隱(於)高樹,長河沒(於)曉天。

4、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唐朝得國都是長安,怎麼詩人去了洛陽呢?因為洛陽是唐朝的東都。

陳子昂及第的公元684年有兩個年號,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光宅"意思是"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武則天改東都為神都, 以洛陽為首都 。

陳子昂應該是離開家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前往洛陽,好友設酒宴為之踐行。

這首詩前三聯都是2-1-2結構,未免單調缺少變化。不過要注意同樣是2--1--2,同樣看上去象是主謂賓結構,但是前6句有三類不同句法:銀燭吐青煙;離堂思琴瑟;明月隱高樹。

另外有古代的詩評家認為每一句的中間字都是仄聲:吐、對、思、繞、隱、沒、洛、在,也是一個小毛病。

"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陳子昂的問題:怎樣欣賞陳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題主所說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但是現代人未必知道,總以為是詩人的原創。南宋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說過: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陳子昂這兩句或者說整首詩,都脫胎於南北朝謝朓的一首作品。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一、《春夜別友人》 簡析

這兩句詩出自於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及第,年方24歲。這兩首詩應該是在此前陳子昂離開家鄉時的作品。我們先看看陳子昂的作品再去比較一個謝朓的原作。

1、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起句是對仗,不但是上下聯對仗,而且還是句中對。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這首詩的前三聯都是句中對。第一句寫的是夜宴送別,杯盤交錯。

2、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出句要注意,思,是仄聲,離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思,作為仄聲時,多用作名詞,例如秋思、離思。用作動詞時一般是平聲,如相思。動詞作仄聲的思,最有名的是:一弦一柱思華年。

注意上下聯其實是有區別的,從句子結構看似乎都是主謂賓結構:別路--繞--山川。但是“離堂思琴瑟”的意思是“(在)離堂(人)思琴瑟。

上聯典出詩經《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這兩句表示賓主雙方喝起來通宵達旦,不忍分別。說這兩句是千古名句有點誇張。

隱,表示月亮落下;沒,表示星河漸漸消失在黎明的天空。這兩個字下得準。上下聯都省略了一個(於)字:明月隱(於)高樹,長河沒(於)曉天。

4、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唐朝得國都是長安,怎麼詩人去了洛陽呢?因為洛陽是唐朝的東都。

陳子昂及第的公元684年有兩個年號,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光宅"意思是"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武則天改東都為神都, 以洛陽為首都 。

陳子昂應該是離開家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前往洛陽,好友設酒宴為之踐行。

這首詩前三聯都是2-1-2結構,未免單調缺少變化。不過要注意同樣是2--1--2,同樣看上去象是主謂賓結構,但是前6句有三類不同句法:銀燭吐青煙;離堂思琴瑟;明月隱高樹。

另外有古代的詩評家認為每一句的中間字都是仄聲:吐、對、思、繞、隱、沒、洛、在,也是一個小毛病。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二、從謝朓《離夜》脫化而來

上面說過,陳子昂的這首詩是整體化用而來,原版是謝朓的《離夜 》 :

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難裁。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 。

喜歡作詩而不是讀詩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謝朓的詩避免陳子昂前六句的雷同,頷聯是2-2-1結構: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很明顯陳子昂的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脫胎於”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玉繩,常泛指群星,被陳子昂換成了明月。而長河就是斜漢,銀河的兩個不同說法。曉天代替了層臺。

其他的詩中意象,離堂、山川沒有變化,銀燭代替華燭,琴瑟代替清琴,表達的都是離愁別恨。

黃庭堅曾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但是陳子昂的這首詩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把謝朓的古體改成了一首五律。

"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陳子昂的問題:怎樣欣賞陳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題主所說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但是現代人未必知道,總以為是詩人的原創。南宋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說過: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陳子昂這兩句或者說整首詩,都脫胎於南北朝謝朓的一首作品。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一、《春夜別友人》 簡析

這兩句詩出自於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及第,年方24歲。這兩首詩應該是在此前陳子昂離開家鄉時的作品。我們先看看陳子昂的作品再去比較一個謝朓的原作。

1、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起句是對仗,不但是上下聯對仗,而且還是句中對。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這首詩的前三聯都是句中對。第一句寫的是夜宴送別,杯盤交錯。

2、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出句要注意,思,是仄聲,離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思,作為仄聲時,多用作名詞,例如秋思、離思。用作動詞時一般是平聲,如相思。動詞作仄聲的思,最有名的是:一弦一柱思華年。

注意上下聯其實是有區別的,從句子結構看似乎都是主謂賓結構:別路--繞--山川。但是“離堂思琴瑟”的意思是“(在)離堂(人)思琴瑟。

上聯典出詩經《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這兩句表示賓主雙方喝起來通宵達旦,不忍分別。說這兩句是千古名句有點誇張。

隱,表示月亮落下;沒,表示星河漸漸消失在黎明的天空。這兩個字下得準。上下聯都省略了一個(於)字:明月隱(於)高樹,長河沒(於)曉天。

4、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唐朝得國都是長安,怎麼詩人去了洛陽呢?因為洛陽是唐朝的東都。

陳子昂及第的公元684年有兩個年號,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光宅"意思是"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武則天改東都為神都, 以洛陽為首都 。

陳子昂應該是離開家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前往洛陽,好友設酒宴為之踐行。

這首詩前三聯都是2-1-2結構,未免單調缺少變化。不過要注意同樣是2--1--2,同樣看上去象是主謂賓結構,但是前6句有三類不同句法:銀燭吐青煙;離堂思琴瑟;明月隱高樹。

另外有古代的詩評家認為每一句的中間字都是仄聲:吐、對、思、繞、隱、沒、洛、在,也是一個小毛病。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二、從謝朓《離夜》脫化而來

上面說過,陳子昂的這首詩是整體化用而來,原版是謝朓的《離夜 》 :

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難裁。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 。

喜歡作詩而不是讀詩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謝朓的詩避免陳子昂前六句的雷同,頷聯是2-2-1結構: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很明顯陳子昂的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脫胎於”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玉繩,常泛指群星,被陳子昂換成了明月。而長河就是斜漢,銀河的兩個不同說法。曉天代替了層臺。

其他的詩中意象,離堂、山川沒有變化,銀燭代替華燭,琴瑟代替清琴,表達的都是離愁別恨。

黃庭堅曾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但是陳子昂的這首詩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把謝朓的古體改成了一首五律。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三、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

正如南宋周紫芝所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古人很多的詩作都有所本,例如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脫胎於樂府詩集《梅花落》 :

中庭一樹海,寒多葉未開。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空海和尚在《文鏡祕府論》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唐朝詩人隨身帶有前人詩歌的手抄本,作詩苦思不得時,就打開“錦囊”看一看: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文鏡祕府論》

不知道陳子昂喝酒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個“隨身卷子”放在身邊。或者很多過目不忘的”最強大腦“本來就儲存了成千上萬首古詩,自己創作時不由自主帶出了古人的零部件。

"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陳子昂的問題:怎樣欣賞陳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題主所說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但是現代人未必知道,總以為是詩人的原創。南宋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說過: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陳子昂這兩句或者說整首詩,都脫胎於南北朝謝朓的一首作品。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一、《春夜別友人》 簡析

這兩句詩出自於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及第,年方24歲。這兩首詩應該是在此前陳子昂離開家鄉時的作品。我們先看看陳子昂的作品再去比較一個謝朓的原作。

1、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起句是對仗,不但是上下聯對仗,而且還是句中對。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這首詩的前三聯都是句中對。第一句寫的是夜宴送別,杯盤交錯。

2、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出句要注意,思,是仄聲,離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思,作為仄聲時,多用作名詞,例如秋思、離思。用作動詞時一般是平聲,如相思。動詞作仄聲的思,最有名的是:一弦一柱思華年。

注意上下聯其實是有區別的,從句子結構看似乎都是主謂賓結構:別路--繞--山川。但是“離堂思琴瑟”的意思是“(在)離堂(人)思琴瑟。

上聯典出詩經《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這兩句表示賓主雙方喝起來通宵達旦,不忍分別。說這兩句是千古名句有點誇張。

隱,表示月亮落下;沒,表示星河漸漸消失在黎明的天空。這兩個字下得準。上下聯都省略了一個(於)字:明月隱(於)高樹,長河沒(於)曉天。

4、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唐朝得國都是長安,怎麼詩人去了洛陽呢?因為洛陽是唐朝的東都。

陳子昂及第的公元684年有兩個年號,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光宅"意思是"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武則天改東都為神都, 以洛陽為首都 。

陳子昂應該是離開家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前往洛陽,好友設酒宴為之踐行。

這首詩前三聯都是2-1-2結構,未免單調缺少變化。不過要注意同樣是2--1--2,同樣看上去象是主謂賓結構,但是前6句有三類不同句法:銀燭吐青煙;離堂思琴瑟;明月隱高樹。

另外有古代的詩評家認為每一句的中間字都是仄聲:吐、對、思、繞、隱、沒、洛、在,也是一個小毛病。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二、從謝朓《離夜》脫化而來

上面說過,陳子昂的這首詩是整體化用而來,原版是謝朓的《離夜 》 :

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難裁。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 。

喜歡作詩而不是讀詩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謝朓的詩避免陳子昂前六句的雷同,頷聯是2-2-1結構: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很明顯陳子昂的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脫胎於”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玉繩,常泛指群星,被陳子昂換成了明月。而長河就是斜漢,銀河的兩個不同說法。曉天代替了層臺。

其他的詩中意象,離堂、山川沒有變化,銀燭代替華燭,琴瑟代替清琴,表達的都是離愁別恨。

黃庭堅曾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但是陳子昂的這首詩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把謝朓的古體改成了一首五律。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三、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

正如南宋周紫芝所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古人很多的詩作都有所本,例如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脫胎於樂府詩集《梅花落》 :

中庭一樹海,寒多葉未開。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空海和尚在《文鏡祕府論》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唐朝詩人隨身帶有前人詩歌的手抄本,作詩苦思不得時,就打開“錦囊”看一看: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文鏡祕府論》

不知道陳子昂喝酒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個“隨身卷子”放在身邊。或者很多過目不忘的”最強大腦“本來就儲存了成千上萬首古詩,自己創作時不由自主帶出了古人的零部件。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結束語

魯迅曾經有一段話說:

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太聖”,大可不必動手。

不過他又接著說:

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時也謅幾句,自省殊亦可笑。

其實每一代人恐怕都有這種感受,總覺得好句子都被古人寫盡。宋朝的王禹偁寫了首詩: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春居雜興》

沒想到撞到了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絕句漫興》

古人的詩作,只要讀書多的人,估計都能找到”前人作語“。只不過陳子昂是有意,王禹偁是偶遇。老街以為,化用也好、偶合也好,只要是好詩,英雄不問出處。

@老街味道

您能把徐志摩《再別康橋》改成詩詞嗎?學會這幾點其實也不難

觀唐習律27 猛將張巡兩首律詩 被認為應和六經放在一起接受致敬

餐霞紅日曉悟道謫仙知 觀唐習律合集11-20 老街味道原創律詩十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