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熱也不出汗,不動也滿身大汗,哪種情況更糟糕?'

"

現在全國已經進入了高溫“蒸烤”模式,一旦出門,你和烤肉之間,就差點孜然。這麼熱的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動一動就會一身汗。出汗是人體對於高溫的本能反應,人體恆溫在37℃左右,如果外界環境過熱導致人體升溫,身體會通過排汗散熱的方式保持體溫的恆定。

但是如果人體出現了異常,就會發生排汗異常的現象。所以很多時候可以說汗是人體健康“晴雨表”。

"

現在全國已經進入了高溫“蒸烤”模式,一旦出門,你和烤肉之間,就差點孜然。這麼熱的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動一動就會一身汗。出汗是人體對於高溫的本能反應,人體恆溫在37℃左右,如果外界環境過熱導致人體升溫,身體會通過排汗散熱的方式保持體溫的恆定。

但是如果人體出現了異常,就會發生排汗異常的現象。所以很多時候可以說汗是人體健康“晴雨表”。

天很熱也不出汗,不動也滿身大汗,哪種情況更糟糕?

生活中大多數人天熱都會出汗,特別是炎熱的三伏天,出出汗更健康。但因個體差異,有人出的多,有人出的少。因為每個人的汗腺發達程度和內分泌各方面也不同,只要身體沒有其他的不舒適,不用特別在意出汗量的多少。

那麼對於出汗的兩個極端:再熱也不出汗,和稍微動一動就滿頭大汗,是不是正常呢?

既然出汗是人體對高溫的一種調節反應,那麼天熱不出汗,是不是意味著這種反應失常了?

夏天或高溫下不出汗,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汗腺問題:汗是從汗腺出來的,全身無汗或者局部無汗,可能是汗腺發育不良或者汗腺缺乏導致得無汗症,這種情況大多是先天性的。

神經損傷:比如交感神經出現異常,延髓出現損傷,也會導致無汗,常見的如截癱。

疾病影響:一些代謝疾病,比如糖尿病、腎炎等,也會導致全身性無汗。一些嚴重的皮膚病也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無汗。

而從中醫的觀點來說,無汗也有可能是陽虛。陽虛則寒,寒則凝。陽氣虛弱者,常常比較怕冷,手腳發涼。比如同樣的空調溫度,別人都不覺得冷,而陽虛者往往覺得冷。所以正常人都在大熱天出汗,陽虛者常少汗、無汗。《傷寒明理論》說:“無汗之由.又有數種.如傷寒在表.及邪行於裡.或水飲內蓄.與亡陽久虛.皆令無汗”。

而很多陽虛者,又會同時陰虛。陰虛者常手心發熱、容易口乾舌燥,大多較瘦,也常常少汗或無汗。

如果在天熱情況下無汗症狀嚴重,容易造成全身無力、中暑、虛脫、皮膚乾燥、瘙癢,甚至導致皮炎等情況。除了先天汗腺發育不良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其他幾種情況的無汗都是可以改善的,如果有必要應該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

相對於無汗,可能出汗過多者會更多,只要身體沒有感覺什麼不舒服,就不用太在意。比如: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

可能是味覺性多汗症。很多人發現自己在吃飯的時候最容易滿頭大汗,特別是吃熱食或者一些辣、酸等刺激性食物時,鼻子、額頭、臉頰等部位常常汗如雨下,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前胸和後背也會汗流浹背,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味覺性多汗症。該症對於健康沒有什麼負面影響,一般也無需治療。

可能是氣虛、脾虛。當我們吃飯的時候,胃氣變得充足,身體督促脾胃加快運作,如果脾虛或氣虛,那麼就會“不堪重負”導致出汗,特別是頭部、臉部大汗淋漓。

那怎麼看自己是不是氣虛、脾虛呢?氣虛:經常感覺渾身乏力、睡眠不好、沒有食慾。脾虛:頭暈失眠、心悸失眠、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溏或便祕。

這種情況就要加強鍛鍊身體,多做一些不劇烈的運動,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運動。在飲食上要注意補中益氣、養脾健胃,適當多吃紅棗、銀耳、黃芪、山藥、牛肉等。

除了無汗、吃飯多汗,盜汗、自汗、冷汗則預示著健康有問題,要有所重視。

盜汗:盜,即偷偷地、悄悄地。一般在晚上睡覺時異常出汗,醒來又自動停止。

盜汗的發生一般有幾種情況:陰虛,陰津不足;溼熱導致氣機不暢;病後、產後體虛

某些疾病的影響:某些感染、甲亢、低血糖、惡性腫瘤、糖尿病等;

另外更年期盜汗是一種普遍現象。

兒童因為陽火旺盛,陰陽不穩,也經常會出現盜汗,不用太擔心。

自汗:就是不管熱不熱,動沒動,都會汗流不止,而如果動一動,就更加嚴重。通常都是身體虛弱,氣虛、陰虛、陽虛、勞思過度都會導致自汗。除了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飲食上也要多吃一些補氣滋養的食物,比如黃芪烏雞湯。

冷汗:人們在受到驚嚇或者過度緊張的時候會出冷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在平時也容易出冷汗,精神疲乏,多因氣虛、陽虛導致,也要注意調理身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