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公眾號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

本公眾號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乾貨!劉渡舟治胃病十二法(上)

劉渡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倡仲景之學,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家之說,博採眾長,學驗宏富,形成了鮮明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本文對劉渡舟治療胃痛十二法進行系統總結,公眾號今日起將此文分為上下篇推送,以期對諸位有所助益。

"

本公眾號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乾貨!劉渡舟治胃病十二法(上)

劉渡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倡仲景之學,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家之說,博採眾長,學驗宏富,形成了鮮明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本文對劉渡舟治療胃痛十二法進行系統總結,公眾號今日起將此文分為上下篇推送,以期對諸位有所助益。

乾貨!劉渡舟治胃病十二法(上)

溫胃散寒 行氣止痛法

若脘腹受寒,或過食生冷,而致寒積於中,寒為陰邪,其性凝滯而致氣血遲澀,其性收引而致脈細急,故發胃痛。

症見:胃痛甚劇,每因受寒感涼或飲食生冷而得之,性喜熱食,畏寒喜噯,得熱痛減。舌苔白,脈弦緊或弦遲。

治則: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以良姜止痛飲治之。組成:高良薑9g,砂仁6g,柴胡9g,紫蘇9g,吳茱萸9g,炙甘草6g。若胃冷痛,腹肌痙攣甚至胃寒痛,脈沉遲而微,手足涼,苔白者,用大建中湯治之。

消食導滯 清利溼熱法

若飲食積滯日久,生溼化熱,或素有溼熱又與食積互結於腸胃,食積內停,阻滯氣機,則胃脘脹痛。

症見: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氣味腐臭、吐後痛減、不思飲食、下利洩瀉、大便祕結、小便黃、舌苔黃膩、脈沉有力等。

治則:消食導滯,清利溼熱。劉渡舟常用枳實導滯湯清理胃腸、祛溼導滯以治之。而對於小兒食滯胃脘之脘腹脹滿疼痛,則常用保和丸加減。

劉渡舟指出:今之小兒諸病,以傷食為多見,緣由小兒臟腑嬌嫩,易受損傷,加之小兒自制力差,大人疼愛有加,各種食品琳琅滿目,食之過多,脾胃無力運化,食滯胃脘,出現脘腹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惡聞食臭、脘腹疼痛、大便祕結或洩瀉、舌苔濁垢膩、脈滑等症,尤以厭食或食少為突出,此時大人又唯恐營養缺乏,想盡一切辦法進食進補,使之雪上加霜。劉渡舟每用保和丸(神曲10g,山楂10g,陳皮6g,連翹10g,萊菔子10g,茯苓15g,半夏10g)化裁治療此症而獲愈。

燥溼運脾 行氣和胃法

蓋脾屬土,溼為土之氣,因溼屬陰邪,其性黏滯,若溼滯脾胃,運化失職,阻遏氣機,氣滯不行,故胃脘脹痛,

症見:脘腹脹滿疼痛,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噯氣吞酸,伴見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等。

治則:燥溼運脾,行氣和胃,劉渡舟常用平胃散以治之。劉渡舟認為使用本方,當著眼於溼、食二證。蓋胃屬陽明,其氣為燥,當燥不燥而為溼傷,則胃不和,可見心下痞滿、胃脘脹痛、噯氣呃逆、飲食不化、舌苔白厚膩等證。平胃者,削平胃中食滯,祛除胃中溼邪之義。溼邪得去,脾胃健運,則飲食自消,故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祛溼消食之功。

臨床用於溼邪傷胃,飲食不化之證,則相得益彰。劉渡舟臨床應用本方,以舌苔厚膩為指徵,並經常合用不同方劑,治療各種疾病。如食滯傷胃、中焦溼濁不化、溼鬱化熱、食後胃脹痞滿、嘈雜泛酸、胃脘疼痛、口舌生瘡、舌苔白膩、脈沉滑等患者,則用本方與大黃黃連瀉心湯接軌,劉渡舟用此二方接軌治療溼熱食滯,乃是受《醫宗金鑑》清胃理脾湯的啟發。

行水消痞法

蓋脾胃主受盛運化,運化不利,則痰濁水飲最易生成,若水飲停於胃中,阻滯氣機,則胃脘脹滿疼痛。

症見:心下痞滿疼痛、噁心噯氣、納食不馨、心悸、眩暈、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沉弦等。

治則:行水消痞,引水下行,劉渡舟常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治之。方中生薑、半夏溫化寒凝,行水散飲,降逆止嘔;茯苓健脾益氣,滲利水溼,導水下行,有降濁升清之功。劉渡舟臨床用本方時,半夏、生薑劑量在15g以上,茯苓用30g,量少則難以取效,強調生薑用量要足,每片以5分錢幣大小厚薄為宜。

疏肝和胃法

肝足厥陰經脈挾胃,胃為陽明燥土,其經別合諸經之氣,肝與胃雖是一髒一腑,但在肝病過程中,肝氣犯胃尤為多見,可謂“肝胃之氣,本又相通,一髒不和,則兩髒皆病”。

症見:脘腹脹痛、嘔吐酸水、嘈雜不適、脈弦滑、舌邊尖紅、舌苔白膩等。

治則:疏肝和胃之法,劉渡舟常用萸連二陳湯。組成:吳茱萸9g,黃連9g,川楝子6g,陳皮9g,半夏9g,茯苓10g,生薑9g,香附9g。方中吳茱萸配黃連名左金丸,能治肝經火鬱,嘔吐酸苦,川楝子、香附疏肝理氣;半夏、陳皮、生薑、茯苓等和胃化痰,諸藥合用,共奏其功。

疏肝清熱法

若肝胃不和,氣機鬱滯,久而化熱,氣有餘便是火,肝火邪熱犯胃則痛。

症見:胃脘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口乾口苦、渴喜冷飲、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滑等。

治則:疏肝和胃,清熱解鬱法,劉渡舟常用丹梔逍遙散加左金丸以治之。若泛酸明顯,則用加味烏貝散:海螵蛸30g,浙貝母6g,雞內金9g,黃連6g,顛茄片10片,共為細末,每次服4.5g,日3次。又若少陽熱邪不解,而又並於陽明,胃中熱結為甚,故“心下急”“按之痛”。

症見:胃脘及腹急痛,脅滿脹疼,痞硬發滿,使人急不可耐,大便祕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脈來弦滑有力等。

治則:大柴胡湯疏利肝膽,清洩胃腸。方中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和解少陽之邪,另加大黃、枳實疏導陽明胃家之結熱;又以白芍平肝膽以伐木氣之橫逆。此證為少陽病挾裡實,故不用參、草之滯;單用大棗者,則為保胃存津。

劉渡舟指出:本方既可疏利肝膽氣逆,又能清洩腸胃實熱;既治氣分又調血分,所以大柴胡湯對外感病可用,內傷病也能用,只要見到肝胃不和、氣血不利的證候就可使用。近年來多用本方加減治療潰瘍病急性穿孔、肝膽系統病、胰腺炎、精神分裂症等各科疾病,每收卓效。

本文摘自《吉林中醫藥》

作者:閏軍堂 劉曉倩 馬小娜 趙宇明 王利敏 樑永宣 王慶國

編輯:董俊彤

審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