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溼悶熱,當心體內生溼!試試這3款湯,健脾又排溼'

"

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幸福

關注

潮溼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溼熱。眼下,酷暑未消,太陽上面晒著,地下水汽蒸發比較厲害,所以這個時候特別容易讓體內生溼。中醫認為,人體內產生溼氣,除自身代謝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今天來談談引發體內溼氣的客觀原因——環境問題。

自然界中的環境,時刻在影響著機體臟腑健康。夏季,梅雨時節、三伏天氣,容易使體內生溼。冬季,天氣寒冷,也會誘發溼氣,中醫將其稱為“寒溼”,即體內感受風寒,導致溼邪侵襲。如果不考慮天氣問題,人們生活的室內環境,也可能讓機體生溼。比如,家裡的加溼器,使用過度,就可能引發溼氣。另外,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也容易導致溼氣乘機而入。

要想避免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儘量減少和避免處在不當環境中。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積存溼氣

①觀察體重

體內溼氣較重的人群,自身的體重會在較短的時間內不斷增加,甚至會出現虛胖!體內溼氣在非常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自身下肢出現水腫的現象。所以,可以觀察自身的體重及下肢水腫情況來判斷自身的體內是否存在溼氣!

②觀察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膩,並伴隨有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等,則說明體內有溼氣。

③觀察大小便

溼氣重的人,會有小便混濁、大便溏洩等症狀。如果大便成形,溼氣重會使大便黏膩,很難衝乾淨廁所。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④觀察皮膚

溼氣重的人,皮膚會感到癢癢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比較段時間就消失。

⑤觀察關節

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很明顯的就是侵蝕關節,使關節部分氣血運行失調,運行不暢,出現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或是像穿了一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

身體除溼試三湯

木棉花土茯苓紅小豆湯

驗方:取瘦肉100克、紅小豆50~80克、土茯苓50克、木棉花3~4朵、姜3片、陳皮1片、紅棗5枚去核。將瘦肉切成小塊焯水,洗淨血沫,其他材料洗淨後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調成文火煮1小時左右。

體內溼氣重者,常表現為睏倦思睡、四肢沉重;舌厚,苔黃膩,舌邊有齒印;頭髮油膩,皮膚愛出油;大便黏滯不暢、臭穢稀溏,小便清長或黃短;關節痛,遇陰雨天加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口渴但不想喝水等症狀。

方中,瘦肉性平,清淡而鮮,以免滋膩,妨礙脾胃運化;紅小豆(又叫赤小豆)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溼、解毒排膿的功效,對脾虛溼盛、水腫脹滿、肢體重困等症狀療效極佳;土茯苓利溼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木棉花清熱利溼、解毒,和紅小豆皆為常用的藥食兼用的利水祛溼藥;陳皮、生薑這二味中藥材醒脾健胃、理氣和中。諸藥合用,可起到清熱、利溼、解毒的效果。

花生眉豆煲鯽魚

驗方:花生30克、眉豆50克、鯽魚400克、姜3片、陳皮1片、鹽適量。鯽魚去鱗洗淨後,下少量油兩面煎至微黃。放入冷水,將上述材料放入,先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半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方中,花生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癥的功效,是常用的藥食兼用食材;眉豆味甘、性平,歸胃經,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溼、消暑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脾虛兼溼、食少便溏、溼濁下注等症狀;鯽魚利水消腫、和中補虛、溫胃進食,與祛溼藥物配合,可謂相得益彰;陳皮、生薑醒脾健胃、理氣和中。此方可以除溼、利水、消腫。需注意的是,此方不適宜感冒、發熱患者食用。

茵陳水蛇湯

驗方:去皮水蛇1斤、茵陳50克、陳皮5克、生薑3片、紅棗5枚、鹽適量。將去皮水蛇洗淨後焯一下,紅棗去核,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煲中,文火煲1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

方中,水蛇味甘、鹹,性寒,有除溼解毒、通利關節、滋陰清熱、涼血止痢的功效,《綱目》記載其“主治消渴,煩熱,毒痢”。茵陳味苦、辛,微寒,《本草經疏》中說:“茵陳,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溼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溼除熱,溼熱去,則諸症自退矣”,是一味除溼散熱結的要藥。該方也可用於夏季除溼熱。諸藥合用,可健脾胃、祛風溼、利關節,尤其適用於關節痛患者。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