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

澄海區是廣東省汕頭市下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

澄海區是廣東省汕頭市下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闢望村(今澄海市區)。

"

澄海區是廣東省汕頭市下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闢望村(今澄海市區)。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建制沿革

夏、商、周時,澄海地域屬百越之地。

秦漢時屬南海郡的揭陽縣。

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澄海屬東官郡(後改義安郡)的海陽縣。

隋、唐時屬海陽地域。

宋宣和三年(1121年),

"

澄海區是廣東省汕頭市下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闢望村(今澄海市區)。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建制沿革

夏、商、周時,澄海地域屬百越之地。

秦漢時屬南海郡的揭陽縣。

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澄海屬東官郡(後改義安郡)的海陽縣。

隋、唐時屬海陽地域。

宋宣和三年(1121年),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因割海陽縣永寧、崇義、延德3鄉置揭陽縣,原澄海縣的蓬州、鱷浦、鮀江3都,為揭陽縣所轄;上、中、下外莆和蘇灣4都,仍屬海陽縣所轄。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陽縣太平鄉之宣化、信寧,光德鄉之氵戀州、清遠、絃歌,懷德鄉之秋溪、隆眼城、蘇灣等8都新置饒平縣,其時蘇灣都屬饒平縣所轄。此時澄海地域分屬海陽、揭陽、饒平3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陽縣懷德鄉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陽縣延德鄉之鮀江、鱷浦、蓬州3都,饒平縣之蘇灣都共7都,置澄海縣,隸屬潮州府,其縣治設於下外莆之闢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邊海禁遷界而裁撤,這是澄海歷史上第一次撤縣。至康熙八年3月,澄海才恢復建制。復縣後,疆界一直不變。清咸豐八年(1858年),闢鮀浦司之“沙汕頭”為通商口岸,稱“汕頭埠”,屬澄海縣鮀浦司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澄海縣成立澄海縣政府,隸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三年,澄海縣隸屬潮遁道。民國九年,隸屬潮海善後處。民國十年,汕頭成為獨立城市,遂與澄海分治。民國十四年,隸屬東江行政善後處,後改為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民國十七年,隸屬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隸屬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隸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七月,日本侵略者於澄城設立偽澄海縣治安維持會,民國二十九年一月,改為偽澄海縣政府。民國三十六年,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會同汕頭市政府、澄海縣政府勘定劃大窖以南地方,韓江東岸之華塢、龍眼、長廈、新湖、陵海等村歸汕頭市。日本投降後,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六區。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廣東全省擴編為15個行政區,潮汕各縣劃為第七、第八兩個行政區,澄海屬第八個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縣人民政府,隸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1950年2月起屬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起屬潮汕專員公署。1952年,澄海縣隸屬廣東省粵東行政專員公署。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為澄海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澄海縣隸屬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59年1月24日,澄海縣建制撤銷,縣地併入汕頭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縣恢復建制,複稱澄海縣人民委員會。“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縣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縣革命委員會,先後隸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1日起,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同年12月21日,撤銷澄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澄海縣人民政府。1983年12月起實行市管縣,澄海縣歸汕頭市管轄。1994年4月18日,撤銷澄海縣建制,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委託代管;澄海縣人民政府改稱澄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1月29日,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歸屬汕頭市管轄,原行政區域劃出新溪、外砂兩個鎮歸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稱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政府。

"

澄海區是廣東省汕頭市下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闢望村(今澄海市區)。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建制沿革

夏、商、周時,澄海地域屬百越之地。

秦漢時屬南海郡的揭陽縣。

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澄海屬東官郡(後改義安郡)的海陽縣。

隋、唐時屬海陽地域。

宋宣和三年(1121年),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因割海陽縣永寧、崇義、延德3鄉置揭陽縣,原澄海縣的蓬州、鱷浦、鮀江3都,為揭陽縣所轄;上、中、下外莆和蘇灣4都,仍屬海陽縣所轄。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陽縣太平鄉之宣化、信寧,光德鄉之氵戀州、清遠、絃歌,懷德鄉之秋溪、隆眼城、蘇灣等8都新置饒平縣,其時蘇灣都屬饒平縣所轄。此時澄海地域分屬海陽、揭陽、饒平3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陽縣懷德鄉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陽縣延德鄉之鮀江、鱷浦、蓬州3都,饒平縣之蘇灣都共7都,置澄海縣,隸屬潮州府,其縣治設於下外莆之闢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邊海禁遷界而裁撤,這是澄海歷史上第一次撤縣。至康熙八年3月,澄海才恢復建制。復縣後,疆界一直不變。清咸豐八年(1858年),闢鮀浦司之“沙汕頭”為通商口岸,稱“汕頭埠”,屬澄海縣鮀浦司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澄海縣成立澄海縣政府,隸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三年,澄海縣隸屬潮遁道。民國九年,隸屬潮海善後處。民國十年,汕頭成為獨立城市,遂與澄海分治。民國十四年,隸屬東江行政善後處,後改為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民國十七年,隸屬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隸屬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隸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七月,日本侵略者於澄城設立偽澄海縣治安維持會,民國二十九年一月,改為偽澄海縣政府。民國三十六年,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會同汕頭市政府、澄海縣政府勘定劃大窖以南地方,韓江東岸之華塢、龍眼、長廈、新湖、陵海等村歸汕頭市。日本投降後,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六區。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廣東全省擴編為15個行政區,潮汕各縣劃為第七、第八兩個行政區,澄海屬第八個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縣人民政府,隸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1950年2月起屬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起屬潮汕專員公署。1952年,澄海縣隸屬廣東省粵東行政專員公署。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為澄海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澄海縣隸屬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59年1月24日,澄海縣建制撤銷,縣地併入汕頭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縣恢復建制,複稱澄海縣人民委員會。“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縣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縣革命委員會,先後隸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1日起,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同年12月21日,撤銷澄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澄海縣人民政府。1983年12月起實行市管縣,澄海縣歸汕頭市管轄。1994年4月18日,撤銷澄海縣建制,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委託代管;澄海縣人民政府改稱澄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1月29日,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歸屬汕頭市管轄,原行政區域劃出新溪、外砂兩個鎮歸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稱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政府。

帶你認識人傑地靈的澄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