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正在走向智能時代。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對金融行業進行顛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業一系列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7/402388.htm

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變革,人工智能溢出帶動性很強,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也將發揮“頭雁”帶動效應,推動技術革命。

人類正在走向智能時代。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018年被稱為人工智能“大爆發”之年。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賦能各行各業,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對金融行業進行顛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業一系列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在金融行業,無論從技術還是人才層面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與應用已具備成熟的條件。”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如是認為。

“頭雁”帶動效應凸顯

業內專家認為,移動互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正在日趨成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金融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重要基矗

從技術層面看,人工智能(AI)本質上是機器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作出智能決策的能力。基於傳統的計算方式,機器只能按照預先編寫的程序處理信息,一旦出現沒有預設的情況,或者需要結合大量上下文的判斷,機器就無能為力了。而人工智能能夠賦予機器具有理解力的“大腦”,讓機器能夠解讀文字、數據所包含的“語義”,通過自學的方式獲得判斷的規則。

因此,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變革,人工智能溢出帶動性很強,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也將發揮“頭雁”帶動效應,推動技術革命。

“現在,銀行業務已經進入以AI為核心的銀行4.0時代,變得無處不在。”蔡新發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銀行業作為高度數據化的行業,加之業務規則和目標明晰,是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數據驅動技術的最好應用場景。AI時代,銀行業在線業務將成主流,數據量激增,超出了人的經驗範疇和處理能力邊界。這些非結構化的、非金融的數據,恰恰是人工智能最擅長處理的領域。

具體來看,依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底層核心技術,智能風控解決方案可提供預授信行內白名單、貸前准入、貸後預警、收益評分、信用卡激活促動、信用卡貸後調額、智能催收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

未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使得機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模擬人的功能,實現批量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客戶,這對於身處服務價值鏈頂端的金融業必將帶來深刻影響。

場景應用逐步深化

人工智能正在對金融產品、服務渠道、服務方式、風險管理、授信融資、投資決策等帶來新一輪的變革。AI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支付、智能理賠、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投研、智能風控等七大場景。

在金融服務諸多環節中,智能客服的應用是最為廣泛的。以交通銀行為例,2015年底,該行推出國內首個智慧型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嬌嬌”,目前已在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省份的營業網點上崗。該款機器人採用了全球領先的智能交互技術,交互準確率達95%以上,是一款真正“能聽會說、能思考會判斷”的智慧型服務機器人。

智能客服在電話場景當中主要表現為機器管理和語音問答分析,還有一種是文本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搜索方面。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文本中的對話、語音對話,再針對於線上的場景加以應用。據瞭解,平安銀行該部分的人工替代率超過80%,也就是80%以上語音客服不再需要用人工處理;通過AI客服,平安銀行在過去兩三年服務量提升了兩至三倍,客服的人力降低了40%。

在智能投顧方面,2016年年底,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在招商銀行手機APP上線,由此,智能投顧開始逐漸從實驗性技術轉變為主流趨勢,成為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標配型服務。兩年多來,銀行系智能投顧產品擴容迅速。大型銀行中,工行、中行、建行已陸續推出相關產品;股份制銀行中,浦發、中信、興業、平安、廣發和光大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城商行中,江蘇銀行早在2017年8月就推出了“阿爾法智投”。

人工智能另外一方面重要應用是對於金融行業特別重要的風控,“人工智能+風控”這一組合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中最有想象力的環節。在傳統風控環節中,存在信息不對稱、成本高、時效性差、效率低等問題,難以滿足個人消費旺盛引發的信貸增長需求。而將風控引入智能科技,使得貸前審核、貸中監控和貸後管理等環節都能提高金融科技產品質量及服務效率,智能風控還能促進風險管理差異化和業務人性化。

例如智能支付中的身份識別,要看對應的賬戶以及具體場景,場景決定具體數據,不同場景的安全性是不一樣的。這種安全性也決定使用何種數據,有些是免密的,有些需要進一步的身份認證。在服務端,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目前很多銀行在移動APP的登錄界面已採用人臉登錄,登錄之後根據不同的場景採取不同的風控措施。

未來,智能風控將在信貸、反欺詐、異常交易檢測等領域充分發揮作用,為金融行業欺詐風險的分析和預警監測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將對金融業進行顛覆性重塑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積極謀劃,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努力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有分析認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臺機器、設備進行互聯,超過2000億個聯網傳感器產生海量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向萬物互聯時代過渡的突破點。

作為科技創新的下一個“風口”,人工智能不僅是現階段金融科技領域內的熱點技術,也將對未來的金融業進行顛覆性重塑。人工智能將成為銀行溝通客戶、發現客戶金融需求的重要手段,進而增強銀行對客戶的黏性。人工智能技術在前端可以用於服務客戶,在中臺用於支持授信、各類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決策以及在後臺用於風險防控和監督,它將大幅改變金融現有格局,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與智能化。

不過,人工智能在成為“風口”的同時,也還存在待突破的瓶頸。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信息孤島問題、基礎設施安全、技術可控性等挑戰逐步顯現,需要全行業共同應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